【核心素养目标】三《景泰蓝的制作》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介绍手工艺品要条理清楚 【核心素养目标】三《景泰蓝的制作》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核心素养目标】三《景泰蓝的制作》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2024-07-09 04: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景泰蓝的制作》是统编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之一。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探索与创造,要理解探索与创造的丰富内涵,发扬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点燃探究热情,激发创造活力。《景泰蓝的制作》这篇文章说明了景泰蓝的生产过程,是一篇程序性说明文。作者抓住每道工序的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有详有略,语言准确、严密,通俗易懂,条理有序地交代了这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在同类说明文中具有典型意义。【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感受传统工艺中的审美、科学、创造的魅力。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手工艺人精湛技艺、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2.教学难点: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感受传统工艺中的审美、科学、创造的魅力。【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天下午,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走进一家工厂,观看并了解了景泰蓝这一手工艺品。其到底是怎样的魅力,让叶老动笔写下《景泰蓝的制作》。播放视频,欣赏景泰蓝的美,导入下文。二、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一生对于中国的教育和文学领域贡献巨大,是一位可敬可爱的人。文学贡献——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代表作《稻草人》;运用“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教育贡献——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链接:叶圣陶文摘视频播放三、研习新课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白芨浆(jī) 蘸(zhàn) 硒(xī) 铁屑(xiè) 砧(zhēn) 臼(jiù ) 铬(gè) 粘稠(nián) 釉料(yóu) 铀(yòu) 硼砂(péng) 缂丝(kè) 椴木(duàn) 瓜楞(léng)2.词语补释:界成:划分界线而成。匀净:精细深浅一致。疏疏朗朗:稀疏明朗的意思。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恰如其分:恰:正好。分:合适的界限或分寸,指办事或说话十分恰当合适。3.关于“景泰蓝”: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物种工艺品之一。此种工艺制作在明景泰年间广泛流行,当时以蓝釉为最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清代以后远销国外,品种有碗、瓶、盘、烟具、台灯、糖罐、奖杯等。四、课堂探究1.分组讨论,归纳景泰蓝制作的工序。【明确】景泰蓝的工艺程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文章严格按照景泰蓝的六大生产工序依次逐项介绍。所以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完全是说明对象──“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客观反映。就每个工序来说,也是按制作程序来说明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交代了写作的目的──说一说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这一部分交待了写作的缘起,引出后文。第二部分(第2~16段)全文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技术。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第2、3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一道工序:制胎。第二层(第4~9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二道工序:掐丝。掐丝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作者对它介绍得十分详细。第三层(第10~13)介绍制作景泰蓝第三道工序:点蓝。点蓝也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是作者继“掐丝”之后又一详写内容。第四层(第14~16段)分别介绍了烧蓝、打镀和镀金三道工序。第三部分(第17段)概括整个制作过程,强调景泰蓝制作。2.文章是抓住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写的?又是怎样自始至终扣住这一特点进行说明的?【明确】文章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不论是在说明每道工序时,还是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都不忘突出这一制作特点。制胎是“打”,掐丝是“粘”,点蓝是“填”,烧蓝是“烧”,打磨是“磨”,镀金是“镀”。开头点明景泰蓝是“手工艺品”,结尾一再强调“全部工作是手工”。文章突出“手工”,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和他们的特殊贡献,以此说明这种手工艺品独特的审美价值。3.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明确】(1)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2)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好坏的关键工序;(3) 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且不为别人所熟知的。4.在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时,又是怎样扣住突出其中的重点的?【明确]】说明“掐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粘铜丝→烧焊→硫酸煮→清水洗”;说明“点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研磨色料→筛选色料→填上色料→三填三烧”。在六大工序中,详写掐丝和点蓝,是因为这两道工序是决定景泰蓝的独特风格和质量好坏的关键工序。在详写这两道关键工序时,又能突出其中的重点。例如,写“掐丝”时,突出了“粘铜丝”(怎样粘铜丝,为什么粘铜丝时要用繁笔,粘铜丝是如何艰难);写“点蓝”时,突出“填上色料”(盛色料的工具,舀色料的家伙,色料填在什么地方,每个小格填多少,什么时候拿去烧,如何烧,烧了以后又如何填,一共填几回,烧几回)。5.在说明“掐丝”这道关键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第一句说明什么叫掐丝,是下定义;以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如何掐丝,用的是举例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是比喻;最后把掐丝与刺绣比较,说明掐丝的对象和材料,则是作比较。由于多种说明方法互相补充和配合,因而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的说明比较完整、具体。6.第6段中说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是什么?【明确】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有:(1)“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2)“景泰蓝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3)“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五、文体明晰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使人们对事物说明方面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的三要素:1.内容的严密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请赏析本说明文的独特之处。1.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课文运用了诠释(说明、解释)说明法、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明确】①诠释是运用得最多的方法,因为要对一道工序的制作情况特别是有关原理作出介绍,诠释是必不可少的。第十自然段作诠释“涂上的色料有好些种,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单叫点蓝呢 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由)。这种物品从明朝景泰年间十五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由设问引出,先落实“蓝”字,再解释“景泰”含义,中间还穿插了“发蓝”这一旁证材料。诠释:第十四自然段“烧蓝”工序,第十五段对“平整”的技术要求,都是既准确又明白的。②打比方(比喻):第十五自然段用画家的颜料来比喻点蓝工人的色料。说明使抽象与生疏的问题具体化,③作比较:第三自然段把“制胎”工序与“铜器作”里打制铜器作比较,突出一个“胎”字;第七段拿“掐丝”和“刺绣、刻丝、象牙雕刻”等手工艺品比较,异中求同地强调了这些“密集”劳动“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的特点。④“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第四自然段在说明第二步工作“掐丝”时,综合运用了上述多种说明方法,第一句话提出“掐丝”这个概念后,马上就给它下定义说:“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粘到铜胎表面上。”接着以粘一棵柳树为例,具体说明是怎样“不用在铜胎上打稿”而“自由自在地”在铜胎上粘出各种图画来的。在举例说明时,又把柳树的叶子比做括号,说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非常形象、贴切。最后又把掐丝工人的这种工作与刺绣进行比较,说“他们简直是在刺绣”。这样多种说明方法互相补充配合,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说明完整,具体而翔实了。【小结】本文以景泰蓝制作的过程为说明顺序,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在各道工序的说明中,始终抓住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列数字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简明,文风通俗平实。2.准确使用术语:在介绍各道工序的时候,作者还运用“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等术语。【明确】这些术语的使用都是必要的和准确的。因为:①可以避免说外行话;②术语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最能准确地概括某一道工序的特点和内容的语言,恰当使用术语,能够使说明的语言更精炼;③正因为术语能够准确而精当地概括那道工序的特点和内容,正确使用术语,能使文章眉目清楚,读者也容易把握这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小结】本文每一道工序都用一个术语加以概括,除点蓝之外,都能确切地说明这一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即使是“点蓝”虽已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在涂色料的工作的全部内容,但经作者解释之后,人们还是能了解这一传统叫法过去和现在的实际意义。六、共情作者这篇课文叶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思考一下:你从字里行间还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明确】作者钦佩、赞扬的思想感情:文章详细地说明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介绍了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特点,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精湛技艺、劳动和智慧,从而赞颂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创造才能。七、拓展延伸思考:现如今,中国传统工艺如何发展?【明确】其一,传统工艺既要材美工巧,也要回归生活。只有真正在生活中建立起人与传统工艺的感情,传统工艺才能持续地活化在当下。美观之于传统工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一味追求传统工艺的美,美就会被孤立在现实生活之外。那样的美是没有存在价值的。改善经济是衡量传统工艺发展的指标,但非传统工艺活化的全部,也不是真正意义的活化。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使得人类情感疏远和虚拟化。互联网在缩短世界的时空距离,带来了人类生活便利的同时,人与人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却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减少,真实情境淡漠,传统工艺随之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中消亡。因为手工互作是传统工艺的特征,手把手传承是发展传统工艺的“艺道”。保护传统工艺,就是要保护人和人直接交流和对话的情境,这种情境就是我们真正热爱的生活。其二,进一步挖掘、揭示传统工艺的创造价值,让创造力激发社会需求,然后击鼓传花,带动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根本上说,传统工艺的长久未央,还是要依靠其自身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能力,即持续不断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换句话说,传统工艺的传统即创新和创造的传统,是得以从古代延续至今的真正的传承因子。【总结】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库和坐标轴,保护文化遗产既要尊重传统,又要有保护有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的具体举措。同时,还要作为献给未来的礼物,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而保护当下。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