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疫情咋样了?我国是否还有第二波疫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今日淮安确诊病例分布图 全球新冠疫情咋样了?我国是否还有第二波疫情?

全球新冠疫情咋样了?我国是否还有第二波疫情?

2023-08-08 00: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根据几方面的数据显示,在我国近90%的人群感染过新冠病毒后,即使是出现百分之十左右的人再次感染,考虑到每个人免疫力下降的快慢差异,易感人口绝对数的大幅度减少,未来我国即使出现第二波疫情,该波疫情的幅度也会大大降低。

首先,我们来看看全球新冠疫情情况:

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数据,截止2023年3月8日,全球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758 390 564例(7.58亿),累计新冠死亡6 859 093例(685.9万人)。从变化趋势来看,无论是确诊病例数,还是新冠死亡人数,均继续呈现出显著下降态势。

(上图: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死亡病例及变化趋势图)

如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划分的区域来看,西太平洋地区过去28天内新冠病例数和死亡人数下降最明显,病例和死亡分别下降了89%和84%,病例数下降最少的为欧洲区域,与28天前相比,该区域病例数下降了7%,死亡人数下降了44%。

(上图:WHO各区域新报告和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变化)

简单列举两个典型的国家,其中一个是印度,印度人口和我国最接近,也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之一。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印度总体出现过4个疫情波峰。在这四个波峰中,最近一次的最小。印度属于人口庞大、医疗及防护水平较低的国家,该国疫情走向基本上属于多波次自然感染加上少部分疫苗接种后获得了群体免疫,从而疫情保持目前的低水平散发状态。

(上图:新冠疫情以来,印度报告新冠病例数时间分布图)

美国属于另外一个极端情况,它代表了医疗水平较高,防护标准松懈,疫苗接种较高的发达国家。在疫苗方面,发达国家接种最多的是mRNA疫苗,另外包括少量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

美国疫情起起伏伏,备受国人关注,目前基本上保持低水平流行状态。

(上图:美国新冠确诊病例时间分布图)

我国新冠疫情流行曲线总体上呈现三个较大波峰,第一个波峰为2020年年初以武汉为中心的早期疫情,第二个波峰为2022年4月中旬前后国内多个省市爆发的疫情,第三个波峰为2022年12月7日我国全面调整新冠防控策略以后出现的高峰。在每个波峰间,全国多地曾陆陆续续出现零星、小规模疫情,但占整个社会人口中极少数比例。我们国家目前处于短时间集中爆发后建立的群体免疫阶段,疫情处于低水平散发状态。

我国新冠疫情流行曲线图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我国新冠疫情流行曲线图

据中国疾控中心官网数据: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3月2日降至11339;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3月2日为1.3%。

中国疾控中心官网:我国近期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

我国新冠疫情走向:

判断我国疫情走向,需要掌握多方面的数据信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再次感染的比例。

全球新冠病毒二次感染首例报道来自2020年香港大学一例感染142天后再次感染案例。随后陆续有多个国家的专家报道更多二次感染的患者,不同时间针对不同变异株的重复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一项截至2021年3月6日有关重复感染的meta 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对4个国家和地区的观察性研究,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重复感染率为3‰,2021年年底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后,多地报告的重复感染率有所上升,英国国家统计局针对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的感染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复感染率最高达16.6%。以上研究能否直接套用在我国这种以奥密克戎BA.5.2/BF.7感染为主的国家,还很难得出结论。

(上图:既往感染新冠与疫苗接种对野生株、阿尔法、德尔塔感染保护比较)

(上图:既往感染与不同疫苗接种对奥密克戎BA.1感染保护比较)

(上图:既往感染与疫苗接种对野生株、阿尔法、德尔塔重症感染保护比较)

(上图:既往感染与不同疫苗接种对奥密克戎BA.1重症感染保护比较)

今年2月16日,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 Meta分析显示,既往新冠病毒感染,可预防不同毒株的再感染、症状性感染和重症(包括住院和死亡)。

以上各图显示,新冠病毒自然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无论是对无症状感染,有症状感染,对重症、死亡的保护,显著高于疫苗接种后获得的保护。但这并不是说接种疫苗无用,通过自然感染是不得已的情况,自然感染会带来部分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等老弱病残人群的死亡。以上各图也明确了接种任何一种新冠疫苗,都或多或少对预防感染、预防重症的保护作用。

据国内有关省市官方发布的信息,我国人群在春节前集中爆发疫情后,近90%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且多为有症状感染。这种情况全球罕见,也正是这种短时间的集中感染,更容易形成感染后群体免疫。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数据,在我国近90%的人群感染过新冠病毒后,即使是出现百分之十左右的人再次感染,考虑到每个人免疫力下降的快慢差异,易感人口绝对数的大幅度减少,未来我国即使出现第二波疫情,该波疫情的幅度也会大大降低。

为了维持我国人群对新冠病毒建立的群体免疫水平,在刚刚疫情过后的这段时间内,应调整对新冠疫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特别是调整戴口罩的要求。

按照免疫学的原理,人体在初次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成分后,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体内的B细胞、T细胞被激活,形成记忆性B细胞、记忆性T细胞,当再次接触同样类型的病毒抗原后,体内的记忆性B细胞、T细胞迅速被唤醒,产生中和抗体和杀伤性T细胞。

如果长时间机体不再接触同类型(或者具有交叉免疫的抗原)抗原物质,体内的记忆性B细胞、T细胞,也会慢慢凋亡,免疫记忆会逐步下降。如果在体内的抗体降低到尚不能引发机体再次感染时,身边又出现一定量的病毒抗原刺激,体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将再次被唤醒。抗体、T细胞免疫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如果感染后身体恢复正常了,全社会的人依然采取严格戴口罩的策略,等于让机体避免接触抗原刺激,我们的免疫力会下降。所以,环境中低水平病毒抗原刺激,对机体、对群体免疫力维持,有重要的激活作用。

(上图:加强免疫的基本规律,疫苗及自然感染加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