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洪水,新闻媒体:铁肩担道义 ,搏浪为人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今年洪水的新闻有哪些 面对洪水,新闻媒体:铁肩担道义 ,搏浪为人民

面对洪水,新闻媒体:铁肩担道义 ,搏浪为人民

2024-07-11 10: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铁肩担道义 ,搏浪为人民!—《2020抗洪新闻记者报道实用手册》

     来源: 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陈安庆(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

    鄱阳湖受灾严重,太湖告急,湖北恩施告急! 

    突降特大暴雨 ,湖北恩施拉响防空警报。两岸主干道积水达2米左右,湖北恩施城区几乎泡在水中,公交车没顶,群众紧急转移。

     新一轮洪峰,将通过重庆主城水域,全城高度戒备。

     淮河流域,发生2020年第1号洪水, 升级发布洪水黄色预警。‘

   连日来,南方各地空前的区域性暴雨和流域性洪水,江河猛涨、山体滑坡、库区告急!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百万灾区群众紧急大转移……

     洪水危急,关键时刻,生死一线,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人民的媒体为人民!

     汛情刻不容缓,灾情就是命令!铁肩担道义 ,搏浪为人民!

     人民至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关键时刻要有关键作为,真正做到为了人民的利益。

     媒体不仅要到现场,而且要真正走心走肺,为人民!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深入新闻现场,采写出优质的原创新闻,是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洪水报道中的新闻媒体,要坚持人民至上,回应关切,实事求是,真实反映灾情!

     为此,各大媒体要引领舆论,维护稳定、抗灾减灾,全力组织好新闻报道,贴近群众,回应关切,实事求是,真实反映灾情。

  

    在抗洪报道中,主流媒体必须发出权威声音,剖析事实根源,展现动态进展,正面、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解疑答惑、疏导情绪,及时进行报道,贴近群众,心系群众,让受灾群众感受到新闻媒体的回应以及关心。

    将抗洪救灾作为特殊时期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重点围绕决策传递、汛情预警、灾情实录、灾后重建、网络辟谣来进行真实报道。

   民间舆论场不少自媒体,在这期间也出现了为了拉流量胡乱渲染灾情,制造谣言等行为,他们更多的是转载、包装、拼接,缺少真正一线有分量的、鲜活的原创报道,看到洪水出现利用群众的情绪,宣泄带节奏,假装自己说真话,制造伪人民代言的人设,实际上只是为了制造爆款,10万+。

     主流媒体不仅要真实反映灾情,还要通过一线采访,让读者和观众置身于各个现场,感受到“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抗洪工作及其精神力量!

    熟悉水情才有发言权,了解历史才可评判现在。很多人将今年的洪水与1998年的特大洪水相提并论,实际上今年的情况比1998年还要危急,我们回顾下 98抗洪报道,有许多精彩的作品,这些报道客观、及时、准确、丰富、生动的报道,不仅可以了解到汛情的发展,而且还受到了激励与鼓舞。

     对很多新手记者来说,洪水灾难新闻的采访写作,有许多难点。

     从宏观来看,灾害新闻牵涉面广,又是突发事件,使记者往往难以得到准确、及时的信息,容易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难以把握事件的全局,尤其是采写宏观性报道较为困难。

     从微观具体落实来看,重大灾祸发生时,记者往往面对大量的新闻,却不知从何下手,不知如何找新闻。另一个难点是洪水中采访,交通不便,记者人身安全难以保证等,也给采访带来了困难。 

    防汛抗洪和抢险救援工作,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防汛责任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抗洪斗争是对新闻队伍的一次综合素质的考验,也可以得出关于灾害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些经验与教训。

     特别是在疫情未完全控制住,社会才刚尝试步入正轨的当下,决不能再让一些次生灾害对社会经济等领域进行大的破坏,要尽可能的确保其在可控、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这一时刻,媒体更应该鼓足勇气与力量,肩负着传播防汛抗洪知识,发布防汛防台预警,去引导公众开展防灾减灾准备、抗灾救灾等一系列职责,同时承担着平息网络谣言,稳定公众情绪等社会职能。

    为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各大媒体需高度重视。要努力做到精心准备,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时发布报道防汛抗洪报道。力争第一时间、准确报道,做出速度、做出高度,做出影响。

    1、准确及时报道汛情和抗洪救灾工作情况

面对汛情,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防汛抗洪抢险宣传报道中,记者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突出一个“快”字,从权威部门、权威渠道获得第一手信息,及时发布;实践“四全媒体”报道要求,在防汛抗洪报道中,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要紧急启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成立以总编辑为总指挥的抗洪抢险新闻报道领导小组,负责整体报道的策划、报道力量的协调、报道题目的选定以及稿件的把关审定。

整合所有骨干记者组成多个抗洪防汛特别报道组,报道组成员时刻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待命。成立后勤保障组,保障车船随时到位,及工作协调,形成协调统一、反应灵敏、运作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全程追踪,全景报道,全域覆盖,突破传统媒体“快速”与“全面”无法兼顾的矛盾,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尝试打破传统媒体组织框架,实现组织架构的交叉融合,为打造一支融媒体团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准确及时发布服务信息

严格按照权威部门提供的信息,准确及时报道汛情、气象、卫生、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信息;及时报道气象变化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宣传普及预防、辨别、避险、自救等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及时对强降雨可能造成农业生产、建筑建设、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提示性报道。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主流媒体在具体操作中,记者所发回的新闻必须来自现场,必须经过当事人和官方负责同志的认可。同时,对涉及汛情、雨情、河道、水库、物资发放等内容的稿件,坚持采用权威部门提供的相关专业表述。

  3、要客观、稳妥、准确地报道灾情,注意舆论导向

在防汛抗洪报道中,新闻记者要客观、稳妥、真实、准确地报道灾情,正确把握导向,不过度渲染,不刻意炒作,不为了争夺眼球造假新闻,不为单一追求速度放弃核实,稿件采写和发布前,要多核实,防止新闻失实。

比如抗洪过程中出现的处置溃口、渗水、跌窝等险情,有的媒体记者只盯着扛沙袋奔跑的战士,却看不见处理险情的技术思想,有的甚至对决口已经冲开几十米了,还在朝里面扔汽车的行为大肆渲染(如果刚出现几米的溃口,沉入汽车或小船再配合土石可能起到封堵作用),也有媒体对某些地方战士用身体挡水的无效做法、无谓牺牲加以褒扬,这样的新闻报道可能会使真正的科学抢险技术思想,得不到鼓励和宣扬。

在导向方面,主流媒体要将镜头对准抗洪抢险的一线党员干部、群众、官兵,生动、客观、真实地展示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的感人事迹,再现和记录抗洪一线那些生死一线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一个个决定性瞬间。

  4、各大媒体编辑部要开专门的战役性报道会议,做好周密部署

要集中精兵强将,保障在这次战役性报道中,派记者、临时调整播出和刊发计划有条不紊,不出现慌乱无序局面,具体就是要明确责任分工、报道重点和报道纪律,做到前方、后方专人负责。

安排记者划定每一个报道小组的报道区域,和重点县、乡镇、村建立联系点。指定记者分工联系水利水文、防汛指挥部、应急、城管、交通、交警、民政等市直部门,确保信息来源及时、直接和权威。

  5、防汛抗洪重大战役性报道要有应急制度

在组织统筹、信息沟通、媒体联动、后勤保障四大方面,要提前制定和演练一整套规则与程序,有应急预案,有响应级别,有操作指南。

  6、记者要学习掌握防汛抗洪常识和突发公共事件分级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汛情预警级别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这些鲜艳的颜色在汛期里,被用作表示汛情四个预警级别,汛情预警信息包括汛情、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根据不同级别的汛情面前,制定不同的报道预案,把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服务民生作为根本落脚点。

  7、要了解汛情预警发布的基本程序

——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气象局降水预报工作和灾害性天气预警级别的确定,及时报地方政府,待批准后由报纸、电视台、广播进行汛情预警的发布,未经预警流程批准前,不能擅自发布、刊发。

因灾害原因和伤亡人数,要进行认真评估后才能确定,若报道不准确,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和谣言。各大媒体要实行记者、主任、编前会(总编主持、编委等参加)三级把关制和内容审核签字制。抗洪抢险救灾报道过程中,要严格防止出现导向错误,以及文字表达失误。

  8、为提高时效性,新闻媒体对重大信息,第一时间应予以及时发布,但防汛报道稿件审核发稿程序不可或缺

比如对暴雨、台风、雷电、冰雹、洪水、高温、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媒体可根据各级气象、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的预报、警报、通报组织报道,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重要数据,应送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有关汛情、水旱灾害的数据,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数据为准。

只有准确无误的信息和报道,才能有力引导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及时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9 、从预报预警到实时播报、再到现场抗灾,要形成一个立体全面的报道体系

做防汛抗洪报道,媒体要讲究效率,合理分工配置人员,媒体记者兵分多路,发生汛情的防汛抗旱指挥部一路,多路记者分成采访小分队,深入防汛救灾一线,采集第一手信息,做到第一时间,及时报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对人民的真情真意,键盘侠永远做不到在滔滔洪水中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要权威发声也要契合民间舆论场网友的关注点,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对于稳定民心具有重要意义。

  10、要把主要骨干和主要精力,投入防汛抗灾报道主战场

媒体骨干力量在汛期预警和突发公共事件紧急的情况下,全天在岗待命并安排好24小时值班力量,负责防汛抗洪的记者要紧盯汛情灾情信息动态,选派记者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昼夜值守,省市防汛指挥部是重点,另外江河湖泊主要险段、各个受灾区域,也要安排记者驻守在一线。

对于气象预测、重要险情、救灾部署、救灾进展、交通运行等,第一时间新媒体进行及时发布,做到万无一失,第一时间、权威发布、权威报道。重点关注地域内的汛情,了解洪水灾害中的天气情况,水库、河道水位变化情况,各地城市、村庄、道路、桥梁的水毁情况,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11、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做好报道

媒体的新闻记者到达现场时间,一般比当地政府和救援人员晚,在这个时候,可安排后方记者与现场政府领导和救援人员通过电视、视频、直播连线的报道方式,第一时间报道前方的抢险救援情况,借助新媒体的翅膀,才能将主流媒体的声音传播得更远。

  12、记者采访要注意安全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入采访,新闻媒体提倡敬业,并不等于不顾及自身安全,做无谓牺牲。要谨记科学报道、科学统筹,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安全包括一线记者的人身安全,还包括一线采访的设备安全问题。

  13、重大战役性报道,要注意战略、战术打法

报道策略上,已经赶赴防汛救灾现场的前方记者,一般采用短、平、快方式,新闻资讯和快讯、滚动新闻为主,侧重采写突发的、鲜活的一线最新情况。后方记者编辑全面掌握救灾信息,对前方传来的新闻素材汇总后,可进行二度开发,进行深度处理、深加工,编辑撰写全局性、启示性的深度报道和评论,前方后方协同配合。

地方纸媒体要做到“移动先行、网站跟进、报纸提升、全媒联动”,前方记者深入一线,后方记者接收前线稿件、整理编辑稿件、审核、发布、全媒体推送、制作H5、转发各大微信群……

  14、要加强报道统筹和报道策划,要在报道角度上动脑筋、创新形式上下功夫、报道技巧上做比拼

全媒体上阵,全方位采访,立体式传播,有效利用新媒体手段做大传播,要注重PC端、移动端和各媒体“两微”等互联网平台的综合立体传播。

报道方式上也须要调动文字、图片、视频、直播、无人机拍摄等综合报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融媒齐动,给力传播,丰富多种报道形态,创新受众沉浸体验。

危急时刻,作为主流媒体要24小时不间断发布重要信息,将天气预报、洪峰信息、延误列车、停电公告、防疫知识等信息编排搭配,延伸角度,制作成便民服务推文,为受雨水困扰的居民,带来实用性帮助。

  15、让真相跑在前面,强化舆论引导,权威报道,做舆论定音鼓、压舱石

新媒体在防汛抗洪报道中,也有其自身劣势,由于信息多杂,且缺乏考证,一些信息有可能是网络谣言,需要认真核实,不制造传播假新闻。面对防汛抗洪期间的网络舆情,新闻媒体要第一时间权威发声、及时辟谣,一手抓真实报道、一手抓网络辟谣,及时释疑解惑,回应社会关切。

洪水报道中,有的不良自媒体为了拉流量,带节奏,妄生事端,混淆视听,传播负面情绪,引发无端恐慌,作为主流媒体必须澄清谬误,以正视听,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敢于亮剑。抢险救灾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战时状态。

在此期间,失真失焦的舆论,会给抢险救灾工作带来巨大被动,对于专业的传统媒体主动应对引导舆情,是必须的责任担当。让那些自媒体带节奏的所谓“不要感动得太早”,“官方主流媒体不报洪水,自媒体才能说真话”,“见到灾害就归因于人祸”,“每有事态就指责体制”等偏颇言论彻底失去市场。

  16.、要防范报道风险,减少错误差错率

新华社总编室多年前曾提醒记者,汛期发稿部分的特殊用词,这些防汛抗洪报道中的细节,需要引起各大媒体的高度重视,今天仍然有学习、借鉴价值。

例如“度汛”不要写成“渡汛”;“山洪暴发”不要写成“山洪爆发”;“水流汇合”不要写成“水流会合”;“泄洪”不要写成“泻洪”,如遇各种灾害,一般不突出某一类型群体或者具体身份。为体现人文关怀,涉及水灾死难者时,发稿中宜使用“遗体”而不要使用“尸体”  。

  17、媒体记者一定要专业,要对水利水文有一定积累和了解

比如在以往的抗洪报道中,有的媒体将垸堤溃决报成“长江大堤溃决”;有的媒体将水库开敞式溢洪道自动溢流报成“水库泄洪”,这些不专业的报道只会加重民间恐慌误导群众,作为新闻记者要对水利水文有一定了解和积累,理解专业,解读科学通俗准确,防汛抗洪报道才能顺畅、接地气。

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道洪水,表述为“百年一遇洪水”,其实是一个精确表述洪水量级的水利专业术语,是一个统计表达,表明这个量级的洪水在任意一年内都有1%的可能发生。如果直接把专业术语向大众传播,不仅让人很难读懂,还容易误导人们理解为每100年只发生一次,正确的表述应该为“1%概率洪水”或水利专家的另一种定性说法“特大洪水”。

  18、要报喜也要报忧,不能围着几个官员转,要将镜头和笔头对准基层干部和群众

如转移群众的一线冲锋舟上的普通士兵,为灾民提供吃饭、住宿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发放救灾物资的志愿者,负责做组织工作的镇村组干部。

关注灾区疾病防疫,看灾区要防哪些疾病、如何防治,灾后联系农业部门,关注抢种补种,生产自救,看灾后能补种哪些农作物;

灾后联系住建部门,关注房屋安全,看浸水房屋如何除险加固情况,联系水务部门,关注饮水安全与保障,看灾区饮用水供应和安全,联系供电部门,关注用电安全与保障,看灾后供电情况,联系公路部门,关注公路桥梁安全,看水毁公路桥梁如何维修保养,一句话灾后报道要为人民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提供全方位资讯,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计和温饱保障问题。

   (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陈安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