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狼》文化考据:从“阿吽”到“哼哈二将”,以及简体中文翻译中个别问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仁王英文叫什么 《只狼》文化考据:从“阿吽”到“哼哈二将”,以及简体中文翻译中个别问题

《只狼》文化考据:从“阿吽”到“哼哈二将”,以及简体中文翻译中个别问题

2024-07-16 2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只狼》发售至今,主机区已经从处处一片祥和人人面有“菜”色,转变成满目各种速通各种逃课各种无伤虐boss的繁荣景象,狼学家们也得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挖掘分析游戏背景和故事设定上。

处处一片祥和 人人面有菜色

 根据宫崎老贼师的一贯作风,考试重点大多隐藏在各种物品说明中,许多狼学家甚至比对各个不同语言版本的物品说明试图挖掘出更多信息。这当然是科学有效的学术研究方法,不过因翻译的差异,也可能造成一些新的疑惑。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就是:繁体中文的阿攻糖与吽护糖,在简体中文中被翻译成哼将糖和哈将糖,这个翻译有依据吗?阿攻糖的阿读作a还是e?阿与吽到底是什么?跟哼哈二将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一、从“阿吽”到哼哈二将 

  度娘百科“阿吽”的解释是:“阿吽(梵a hu^m!):‘阿’,是开口时首先发出的声音,为一切字、一切声的本源(所以正确的读音是“a”不是“e”。读作“e”的时候一般用于特定地名或姓氏;作动词有奉承迎合的意思;在古汉语中作为名词有大丘陵、转折、角落、屋檐和细缯等诸多意思,作动词也表示扭曲、偏袒、迎合,此外还有表示美盛的样子的用法。);‘吽’,是闭口时所发出的最后字音。因此此二字在密教中象征诸法的本初与终极。”人长着嘴巴就是要一开一闭,这是自然的道理。常闭不开也许口臭,常开不闭定是脱臼。不过日语中的“阿吽”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指立在寺院山门左右的仁王之像。

说到这里,某些受苦至深的同学们估计已经联想到了另一款游戏。没错,光荣特库摩的《仁王》,里面也出现了“阿形”和“吽形”,作为选择恩惠点数的系统。日语中的“形”,可不仅仅是形状,更是指人身的姿态,以及雕塑、人偶之类模仿人类姿态的造物,与汉字中的“像”类似。例如洋娃娃被称为“人形”,游戏中的纸人被称为“形代”,又如From社的老游戏《九怨》(强烈推荐)中存档使用的道具“形代舟”,道具说明是:“形代を乘せた纸舟”,就是乘坐有纸人的纸船,作为主角的替身。而《仁王》中的阿形与吽形称号列表的背景,也正是两尊神像,分别摆出不同的造型。如果仔细观察其姿态,会发现其与《只狼》中的阿攻糖和吽护糖图标中的神像姿态一致。可见阿吽与仁王的联系是确实存在的。

阿形吽形繁体中文的阿攻糖,简体中文成为“哼将糖”简体中文的“哈将糖”,繁体中文称为吽护糖

那么,阿吽与仁王之间,究竟是怎样的联系呢?在日语网站中查证仁王能得到这样的解释:【仁王・二王】寺門あるいは須弥壇前面の両側に安置した一対の仏教護持の神像。忿怒(ふんぬ)の相で,一体は口を開き,一体は口を閉じ両者で阿吽(あうん)の相をなす。大体意思是说,仁王,也称二王,是在寺庙山门,或者须弥座前的两侧安置的一对佛教护法神像。表象愤怒,其中一个开口,另一个闭口,分别作出了“阿吽”的口型。由此,“阿吽”作为“仁王·二王”的代称,也是合情合理的。日语中有一个说法:“阿吽の呼吸(あうんのこきゅう)”,就用来形容两个人心有灵犀,相性契合,也许最早就是从这千百年来一直站同一班岗的两尊神像而来。

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仁王”也称“二王”,这并不是偶然。日语中,汉子“仁”和“二”读音一样,罗马音为“ni”。这个读音对应的平假名为“に”,正是来自汉字“仁”的行书写法;而对应的片假名则是“ニ”,又恰好来自汉字“二”的楷书写法。

《标准日本语》第一册书影

汉语中“仁王”一词往往专指佛本身,似乎并没有护法神像的意思,但是“二王”却有相近的意思。古代的佛寺曾在山之内设有金刚殿,专塑二密迹金刚力士像,称为二王。后来即塑于山门内,不再另设殿。《水浒传》中鲁智深在五台山门前打倒的神像就是这个了(说起来当天他刚刚去市集打铁回来)。金刚力士雕像一般都是面貌雄伟,表相愤怒,头戴宝冠,上身赤裸,身体四肢均呈紧张之状,其不同者,只一像怒颜张口,举金刚杆作打物之势;另一像愤颜闭口,平托金刚杆,怒目睁视而已,由于二像一张口一闭口,如作哼哈之状,所以也被称为“哼哈二酱”……不对,是“哼哈二将”。 

《水浒传》原文。左边握拳的应该是哼将,右边张嘴的是哈将。此外,当时的鲁大师确实刚刚从市集上打铁回来。

 也就是说,由“阿吽”所指代的日语中的“仁王”,来自于中国的“二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哼哈二将(具体谁对应谁看口型就知道了)。百科仁王词条,也直接就说明了其在日语中的意思:仁王 [におう] :哼哈二将。中国民间工厂生产的哼哈二将工艺品,与《仁王》游戏中的“阿形”和“吽形”,以及《只狼》中对应的两种佛糖图标的背景神像的姿态相同,也足资佐证。

国产雕塑工艺品哼哈二将 日本同题材工艺品金刚力士像 

由此,我们已经论证了从“阿吽”,到仁王,再到二王,最后到哼哈二将的关系。 

二、那么翻译有没有问题呢?

 前面我们证明了“阿吽”与哼哈二将之间的联系,由此看来将“阿吽二糖”翻译成“哼哈二将糖”确实是有道理的,甚至可以说很精妙。那么这个翻译是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呢? 

很遗憾,还是有问题的。这个翻译虽然没有错,但是却反了。 

各个版本的佛糖介绍中,都提到了咬碎糖果的同时摆出某种姿势,才能成功实现降灵,得到加护。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咬碎每种糖果的时候作出的不同姿态,正好是糖果图标的背景中神像的姿态。 

那么问题来了。服用红色的,繁体中文称为“阿攻糖”的糖果同时,摆出的姿态明明是《仁王》中的“阿形”,也就是中国的张口的哈将,但是简体中文却将这颗糖命名为“哼将糖”;反过来,服用蓝色的,繁体中为称为“吽护糖”的糖果同时,摆出的姿态明明是《仁王》中的“吽形”,也就是中国的闭口的哼将,但是简体中文却将这颗糖翻译成“哈将糖”。这明显是张冠李戴,把哼酱与哈酱完全搞反了,连口型都对不上了。

话虽如此,但是毕竟瑕不掩瑜,《只狼》的简体中文翻译能够将“阿吽”联系到“哼哈二将”,能看出在考据上确实是下了功夫的。至少比英文版强多了。英文版的“阿攻糖”翻译为“Ako’s Sugar”,可以说从头错到尾。“阿攻”变“Ako”可以说是生吞活剥,不知道还以为是玉置亚子(如果你想到鬼武者3某个角色,恭喜你暴露年龄了);所有格写法让人以为这糖是Ako所有或者出售的,仙峰寺完全有理由起诉侵权;最后,明明是成形的糖果,却用了表示原糖或者方糖的“sugar”,我已经无力吐槽了。 

对,我就是Ako,怎么着?

综上,简体中文翻译中,“阿吽二糖”翻译成“哼哈二将糖”是有道理的,但是哼哈二将安反了。如此乏味无聊而且对受苦没有任何帮助的考据亏各位能够看完,真是辛苦大家。接下来就请吃颗糖犒赏一下自己,然后继续打铁去吧。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