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美国想重现“仁川登陆”,志愿军先发制人,逼其重回谈判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仁川登陆作战谁指挥的 1953年美国想重现“仁川登陆”,志愿军先发制人,逼其重回谈判桌

1953年美国想重现“仁川登陆”,志愿军先发制人,逼其重回谈判桌

2023-03-12 09: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解放军装甲兵领导机关成立不足两个月。作为一个新兵种,它总共只有3个坦克师、1个特种师、3个独立团和8个独立营。其战斗装备的核心是接收不久的10个苏制坦克团,共500辆坦克。

为了打击美军坦克在朝鲜战场上的嚣张气焰,通过实战锻炼队伍,提高战斗力,1951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我装甲兵正式参战。根据军委指示,装甲兵确定以坦克1师师部为基础,组成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并以5个坦克团作为第一梯队参战的志愿军坦克部队,开赴朝鲜。

铸劲旅,不惧强敌敢出征

1951年3月底至5月,以坦克1师1、2团、坦克2师3团、坦克独立第6团及配属的一个高炮营、一个工兵营组成的第一梯队,在坦克1师首长的指挥下,开始陆续进入朝鲜。随第一梯队一起开进的还有一支独特的坦克部队——华东坦克第26师53团的全部人员,他们不带坦克,徒手入朝,主要负责打扫战场,收集缴获的敌坦克武器,及抢修车辆工作。以坦克3师的5、6团组成的第二梯队,随时准备跟进。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已进入第四次战役的尾声。

新中国成立时的坦克部队

“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投入的坦克已达1000余辆,其中美军1000辆,英军100余辆。另外,美军正帮助南朝鲜组建装甲兵部队。而志愿军装甲兵在朝鲜的坦克数量总共只有100多辆。

由于是初创时期,我军一个坦克师只编有2个坦克团、1个摩托化炮兵团、1个摩托化步兵团,另配属侦察营、高射炮营、工兵营各1个。每个坦克团编有30辆中型坦克、6辆重型坦克和4门自行火炮。总计一个师才有坦克82辆、自行火炮28门。而美军一个坦克营、英军一个坦克团就有60多辆坦克,在数量上,敌我相差甚远。而且,英美军的坦克兵大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作战经验丰富,步、坦、炮及飞机的协同作战十分熟练。

志愿军装甲兵大部分作战人员都是由步兵转入装甲兵,战术训练刚刚开始。因时间紧迫,我军在接收苏制坦克时,打破常规,采取由苏军坦克乘员以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的方法,只进行了3个月的突击训练。在走向战场前,大部分坦克驾驶员在坦克上仅驾驶了4~5个小时,炮手也仅发射了20~30发炮弹,就匆匆进入朝鲜。但对于志愿军装甲兵来说,并非毫无优势。

志愿军T-34坦克

我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生产的T-34中型坦克和M-2重型坦克,都是苏联二战时研制、生产的最著名的坦克,曾横扫欧洲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性能上,与美军在朝鲜战场使用的两种主要坦克M26“潘兴”和M46“巴顿”相比,不相上下,都是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坦克型号。

T-34构造简单,却性能优良,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几经改进,始终是苏联红军装甲兵的主力,被称为现代坦克的先驱。T-34战斗全重32吨,乘员5人;85毫米加农炮配有穿甲高爆弹(重9.5公斤)和穿甲弹(重5公斤),最大可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130毫米厚装甲;装甲厚度18~90毫米;最大时速55公里。

IS-2重型坦克则是为对付德军的“虎”I式重型坦克,在1943年10月设计的,并以约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它战斗全重46吨,乘员4人;装1门122毫米加农炮,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垂直穿甲厚度为160毫米,杀伤爆破榴弹最大射程14600米;防护力也很强,车体正面装甲厚度为19~120毫米,炮塔装甲厚30~102毫米,最大时速37公里。美制M26“潘兴”坦克与M46“巴顿”坦克都装有1门90毫米加农炮,两者战斗性能大体相同,只是火炮口径、型号、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略有不同。

朝鲜战争中美军大量装备的M-26中型坦克

以M26为例,战斗全重41.9吨,装甲厚度为19~120毫米,坦克火炮配有曳光、高速两种穿甲弹,在914米距离上的穿甲厚度分别为122毫米和199毫米;在1829米距离上的穿甲厚度分别为106毫米和156毫米,最大时速48.3公里。双方坦克的性能相比,各有所长。苏制重型坦克口径大,射程较远;T-34防护力差,但机动性好;美军坦克的火力在近距离上有一定优势。

慎初战,打响参战第一炮

志愿军坦克部队进入朝鲜后,首先遇到的竟是来自天上和地面两大困难。

美国空军控制着朝鲜战场的制空权,其飞机肆无忌惮地在我志愿军后方狂轰滥炸,由于志愿军高射炮很少,坦克开进中会受到较大损失,使我坦克部队白天无法开进;而朝鲜地形多山,道路狭窄崎岖,又极不利于坦克的机动。对于初次参战的志愿军装甲兵,能安全开到集结地域就是胜利。志愿军坦克部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按时到达了战场前线。

美国的M-46“巴顿”中型坦克曾在朝鲜战争中大量使用,多被志愿军击毁和缴获

志愿军装甲兵进入一线后,首要任务是熟悉战场环境,取得初步作战经验。所以,没有匆忙同敌坦克部队直接正面交锋,而是以连、排为单位集中于前沿纵深地区,实行遮蔽射击。

1951年7月9日,志愿军坦克指挥所指挥坦克第1团,在前线遮蔽阵地,使用坦克和自行火炮实施间接射击,压制美军的炮群,支援步兵攻击作战,打响了装甲兵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炮。装甲兵在入朝初期,使用此种战法参战100余次,受到步兵的欢迎,称赞坦克炮“打得准、打得狠”。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机动炮火支援。

装甲兵担负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反坦克。美军坦克在四、五次战役中,欺负我反坦克武器较少,经常深入我阵线纵深达10公里以上,从侧后攻击我前沿,对我前沿阵地构成很大威胁。而坦克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阵地战期间,我志愿军坦克团进入一线后,就迅速成为各军的反坦克预备队。以坦克设伏或协同步兵、炮兵、工兵,在敌坦克沿道路、谷地向我阵地冲击和从我阵地侧后渗入中,给敌坦克以重击。

美军坦克集群

在粉碎敌人1951年“秋季攻势”战斗中,志愿军坦克第1团第3连发现山店里西南敌军阵地掩体内经常有5~7辆坦克向我前沿射击。该连就在距敌约1700米的我方阵地前沿制高点155.7高地上,预先构筑了坦克发射阵地。10月15日黄昏,我一辆坦克趁雨隐蔽进入发射阵地,以15发炮弹击毁敌坦克3辆,然后乘夜晚安全撤出阵地。坦克第2团以2辆坦克在沐浴洞东山敌坦克经常活动地区设伏,潜伏17昼夜。

10月31日,敌2辆坦克沿小路向我阵地前沿逼近,其后有6辆坦克停止前进观察待机。当敌进至距我约600米时,我坦克突然开炮,以7发炮弹将先头2辆坦克击毁,后面的坦克见状调头撤逃。类似这种坦克伏击战,对美军坦克威胁较大,使其在没有步兵伴随时,再也不敢接近或突入我前沿,尤其加强了在黄昏、夜间的坦克戒备。而志愿军装甲兵也越战越勇。随着实战经验的日益丰富,及步兵指挥员对使用装甲兵的技能逐步提高,坦克开始直接配合步兵遂行进攻战斗。

志愿军坦克进行涉水训练

巧设计装甲部队出奇兵

1951年11月4日,为了配合停战谈判的开展,我军在前线开始局部反击,坦克第1团以8辆坦克配属64军191师3个营的兵力,反击马良山之敌。马良山在九化里东北,与高旺山南北并立,为临津江西岸的重要制高点。敌军以付出2600人伤亡的代价攻占后,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设施。64军为了出奇制胜,决定将坦克集中使用于主攻方向上,并大胆地用于前沿,“坦克上刺刀”,直接支援步兵进攻。

我军坦克于战斗发起前一日夜间,秘密进入距敌前沿约1000米的隐蔽工事,并进行严密的伪装。4日15时,我军开始炮火准备。坦克首先发炮,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摧毁敌前沿阵地的明暗地堡等工事,尔后参加了地面炮兵群组织的第一次火力急袭。10分钟后,志愿军以部分炮火假延伸和步兵火力同时开火的手段,进行火力侦察。

志愿军坚守马良山阵地

敌军误以为志愿军发起冲击,各种火器一起射击,暴露了残存和复活的火力点。我军立即组织第二波火力急袭,将其彻底摧毁,此时,敌军纵深内的炮兵群开始向我方阵地还击,美军的飞机也不断对我阵地前沿和纵深进行狂轰滥炸,投掷了几十枚汽油燃烧弹和炸弹。

轰炸重点是我坦克和炮兵阵地。志愿军有5辆中型坦克和1辆重型坦克起火被烧。勇敢的坦克兵不顾危险,炮长和装填手在车内继续射击,其他乘员迅速跳出车外救火,很快扑灭了大火,保住了坦克。经过4小时激战,我军完全占领了马良山,歼灭英军皇家苏格兰边防团主力500余人。

同日,坦克第1团还以11辆坦克支援47军两个步兵团,进攻美骑兵第1师3个连防守的正洞西山,仅3个小时战斗,将敌全部歼灭。志愿军装甲兵首批入朝部队在胜利完成了1951年秋季反击战任务后,根据军委“轮番作战,锻炼部队”的指示,于翌年初开始陆续回国。同时,坦克3师5、6团、坦克2师4团、坦克独立第1团及配属的炮兵团、高炮营、工兵营组成的第二批部队开进朝鲜。

志愿军在坦克掩护下进攻

1952年夏,为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巩固志愿军阵地,主动打击和杀伤敌人,配合停战谈判,我军先敌发起进攻战。装甲兵指挥所要求各坦克部队多出动坦克,支援步兵作战,坦克参战的规模逐步扩大。但由于缺少空中掩护,仍然无法冲出前沿阵地,伴随步兵作战。

1952年10月2日,坦克第5团配属65军194师522团,以8辆T-34坦克、4辆M-2重型坦克,支援步兵对西场里北和67高地之敌进攻。这是我军入朝后在战斗中使用坦克数量较多的一次。坦克在我方阵地内以火力支援步兵冲击,并协同步兵击退敌反冲击,巩固了既得工事,在六昼夜中与敌反复争夺,共摧毁地堡46个,毁伤敌坦克15辆,歼敌2600余人。该团高射炮兵还击落敌机1架。

反登陆,坦克部队立新功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的胜利,粉碎了美军试图以正面进攻打破相持局面的阴谋。为改变战局,美军准备利用其海、空军优势在我侧后两栖重现“仁川登陆”,以图尽快结束战争。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及时判断敌情,指示志愿军加强海防,着手准备反登陆。

志愿军坦克部队

为加强抗登陆作战力量,坦克1师再次入朝,并以坦克1师指挥机构为基础,同坦克2师部分干部组成装甲兵第二指挥所。同时入朝的还有1951年9月开始组建的步兵师属坦克自行火炮团,每个坦克自行火炮团编有1个中型坦克营、1个自行火炮营,全团共有24辆中型坦克、16门自行火炮。

主要装备苏制T-34中型坦克及CY-76、CY-100、CY-122、CY-152四种自行火炮,CY-76自行火炮是以苏联T-70轻型坦克为底盘,加长车体,装有1门76.2毫米加农炮。CY-100自行火炮采用的是T-34中型坦克的底盘,加装1门100毫米的加农炮,CY-122、CY-152两种自行火炮采用的是I-2重型坦克的底盘,分别加装122、152毫米加榴炮。

参加反登陆的坦克部队实施分区指挥,以坦克自行火炮团加强给担任海岸防御的步兵师,以自行火炮为固定发射点,坦克分队则用作师的预备队,协同师第二梯队反冲击。坦克独立团作为步兵军和集团军的坦克预备队,用以协同第二梯队反突击,或占领预定的展开地区,抗击敌坦克的密集冲击。坦克师主要是用作集团军的坦克预备队,协同第二梯队实施反突击,必要时也担负反空降任务。

志愿军坦克兵接受褒奖

志愿军反登陆指挥部,在海岸防御主要方向的15公里的正面上,加强了装甲力量,每公里达到14辆。志愿军装甲兵积极勘察地形,构筑工事,随时准备消灭来犯之敌。反登陆部署的完成,使志愿军东西海岸的防御同正面的阵地防御形成一体,1953年1月至4月,正面部队各自组织的战术性反击战斗760余次。解除了正面阵地的后顾之忧,美军不得不放弃登陆进攻的企图,重新回到谈判桌前。

为进一步配合谈判,我军主动出击,参加正面防御的我志愿军4个坦克团和人民军2个坦克团也投入了反击作战。尤其在金城反击战中,我坦克部队多次利用白天云浓雨大,敌机无法出动的有力时机,不再仅仅固守我方阵地,而是大胆伴随步兵向敌阵地发起进攻,真正发挥出坦克在进攻中的威力。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坦克部队从1951年3月至1953年7月,先后有3个坦克师(6个团)、6个坦克独立团、7个坦克自行火炮团参战,历时两年零四个月,共参战246次,出动坦克、自行火炮988辆,共毁伤敌坦克74辆,摧毁敌碉堡846个。全军组建的苏式坦克团都先后入朝作战。虽然参战规模无法与美军相比,但却在战场上对美军坦克构成威慑。装甲兵作为人民解放军中的一个新兵种,在抗美援朝实战中不断成长,为后来的发展壮大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