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能去腥味最好 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

2024-07-16 15: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都有,烹饪中常用的去腥方式基本分为两大类:化学去腥和物理去腥。

这个问题弄明白后还是非常实用的,至少之后大家在处理食材时候可以「有的放矢」的去去除腥味。

我们先来看下食物腥味产生的本质是什么1.肉腥味&鱼腥味

动物性肉类的肌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卵磷脂等营养物质,这些在细菌作用下,会产生多种腥臭类物质,越不新鲜,这个腥臭味越大。猪肉自身代谢出的具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氨」,也是肉腥味来源之一。

鱼腥味的主要原因是「三甲胺」。

这里特别想提下作为北方人我对于「鱼腥味」的感受,因为我家是内陆地区,从小接触到的海鲜,都是冷冻运输过来的,或者并不是那么新鲜的一些海鲜,所以总觉得海鲜腥味很大,不喜欢吃。后来长大后到了沿海城市,才发现新鲜的海鲜,比如虾呀、贝壳类的呀,是那么的「鲜甜」。

鱼类从「鲜」到「腥臭」,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鲜味来源的「氧化三甲胺」,因为不稳定,在鱼死后,很容易被还原成具有腥味的「三甲胺」和「二甲胺」,也就是说随着鱼的生命活动停止后,体内的三甲胺会不断积累,鱼也会变得越来越腥臭了(非常新鲜的鱼体内基本不含三甲胺)。

习惯了伴着鱼腥味入睡的强哥

另外海鲜或者动物肉类在腐败变质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变化,会让脂肪被氧气和光线分解成小而难闻的碎片,这些都会产生「腥臭味」。

2.土腥味

很多人不喜欢吃淡水鱼、虾等水产品,它们虽然那种来自海洋的「腥味」稍微淡点(因为海水和淡水渗透压的不同,淡水鱼体内的氧化三甲胺含量低于海鱼),但却有着「土腥味」,就是那种泥土的味道。

这点在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尤为突出——美国人几乎是不吃淡水鱼、虾的,我同事们日常湖里、河流里钓上来的鱼都会最终放生,当然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美国人觉得内陆湖、河流的水质不够纯净,另外淡水鱼的刺一般也比海鱼多很多,美国人不会吃,最重要的是内陆胡泊的水产品天然带着「土腥味」,这种腥味其实是因为内陆湖、池塘等水域的腐殖质较多,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会形成含有土腥味的细菌 - 放线菌,放线菌会释放土臭素,这些土臭素会附着在藻类和微生物上被鱼吃掉进而进入鱼的体内,或者直接附着在鱼的表面黏液中,让淡水鱼闻起来或者吃起来有那种「土腥味」。

3.豆腥味

植物性蛋白,比如豆腐等,放时间久了也会因为细菌作用,以及大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继续降解成异味小分子,比如醇、醛、酮、酸和胺等挥发性化合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豆腥味」。这种腥味被我们感官评定为青草味、生青味或青豆味等复合气味[1],在咖啡品鉴课的时候,老师会经常提到「生青味」。葡萄酒品鉴里也经常会出现这个词来描述葡萄酒的口感,比如像成熟度不高的赤霞珠,喝起来就能感受到比较明显的「生青味」。

4.蛋腥味

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味觉比较敏感的,会觉得鸡蛋有「蛋腥味」,蛋腥味和鱼腥味来源一致,罪魁祸首都是「三甲胺」。本质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禽类无法正常代谢三甲胺,从而使得三甲胺不断积累在卵泡中,最后产出的鸡蛋就会有一股类似鱼腥味难闻的「蛋腥味」。而「三甲胺」来源的主要原因是鸡吃的饲料。

因为成本原因,很多养鸡场给鸡吃的饲料里主要是油菜籽,里面含有芥子碱、胆碱和氧化三甲胺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在鸡的肠道内形成三甲胺,而因为基因缺陷,鸡无法正常代谢掉三甲胺,三甲胺的浓度就会随着积累沉淀不断升高。

但有些品种的鸡,比如白壳蛋鸡,它的基因优势就是有一种生物酶,可以消化代谢掉三甲胺,所以一般来说白壳鸡蛋比黄壳鸡蛋蛋腥味轻很多。

那了解了不同食材腥味产生的大概原因后,怎么更好的去除这些腥味呢?家庭厨房常用的「去腥大法」有这样几种:

焯水去腥 直接去除掉带有腥味的部位,比如鱼鳞、鱼鳃、鱼线、鱼表皮的黏液、内脏,以及虾线、虾肠等 用酒精、盐水等溶剂析出腥味物质,比如提前用盐水浸泡,或者叫料酒等进行腌制 利用酯化反应、蛋白质变性、美拉德反应等化学反应,让有腥味的物质变成没有腥味的物质 用其他更加强烈的、友好的气味来掩盖或者平衡腥味

这些方法有的是物理反应,有的是化学反应,再具体的和大家聊下细节——

第一种是物理去腥,比如通过改变我们大脑对于气味的接收程度来「掩盖腥味」

这个其实和我们用香水来「掩盖体味和汗臭味」原理差不多,就是用一种更容易被大脑接收的「气味」来压制另一种「气味」,但本身并没有去除掉另一种「气味」,属于物理去腥。

烹饪中经常用到的香辛料,比如葱姜蒜三件套、还有其他的香草香料,比如丁香、迷迭香、薄荷、胡椒、紫苏、八角和肉桂等,都是类似原理。

用生姜举例,这个是我们厨房里常用的去腥香料,尤其蒸鱼、炖鱼的时候,最喜欢放入姜丝、姜片来去腥,这是因为与刺激性的氨气味(鱼腥味)相比,我们的大脑更容易接收到桉叶素、姜辣素等生姜中含有的挥发性芳香成分,从而忽略鱼腥味。通俗点来讲,我们日常炖肉、蒸鱼、炖鱼等,通过加入香辛料一起烹饪,并没有从本质上去除掉腥味来源,而是利用这些香辛草料的气味「掩盖」了腥味,欺骗了大脑而已。

这里多提一点,我们很多时候会说麻辣香锅这种重油重辣高温油炸烹制的菜品,要警惕肉类海鲜类食材的不新鲜,因为强烈的香辛料,以及高温油炸煎炒的方式都会掩盖其可能因为不新鲜而产生的腥味,让人难以察觉,但是清蒸、水煮等方式,就对肉质、海鲜的品质要求非常高,一丁点异味就会被发现。

物理去腥还有一种法子就是干面粉去腥法,面粉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仅能去腥还能吸附食物上的一些脏东西,比如在处理猪肝、大肠等腥味比较重的内脏时,多用面粉揉搓,然后冲洗,就可以大大的去除掉腥味了。

第二种是化学去腥,通过额外物质的添加,使其与产生腥味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其「腥臭」的气味特征,从而达到「去腥目的」

前面提到的第一种物理去腥方法——香辛料刺激性的芳香气味掩盖了肉类、鱼类等的「腥味」,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因素,还有另一层「化学去腥」的功劳。香辛料中的有机成分可以和鱼体中腥味物质发生反应,如生姜中的姜醇、姜酚以及花椒中的川辣素等可以与腥味物质反应,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2]。

另外一种「化学去腥」方法是酸碱盐法,原理是酸碱可以与腥味化合物发生反应,盐可以利于腥味物质析出,添加了酸碱盐进行处理后,夹在肉表层的腥臭物质会被溶解萃取出来,从而可以减轻腥味。

比如中餐里的加醋去腥,西餐中多用柠檬、柠檬汁等酸性水果去腥等,这些都是利用了酸性物质中和了导致腥味的碱性物质,达到去腥目的,另外柠檬本身自带的挥发性芳香分子,也可以掩盖腥味。

而料酒去腥则是利用了腥味化合物易溶于酒精,在烹饪加热的过程中,会随着酒精一起挥发掉,而且还会生成一些酯化反应,达到去腥增香的作用。我们多用黄酒、米酒类料酒去腥,是因为其本身酒精浓度不高,还含有丰富的酯类物质、氨基酸等,可以提供鲜味,很少用白酒、或者啤酒来去腥(除非做特殊的菜,比如啤酒鸭),是因为白酒度数高,本身强烈的气味会破坏食材本身的口味,而啤酒度数太低,还含有很多二氧化碳,很容易蒸发掉,去腥效果不够好。

还有一种化学去腥方法,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美拉德反应法。美拉德反应法去腥是利用氨基酸、小分子肽、蛋白质的氨基有还原糖的羰基反应生成多种独特的 风味化合物(如酚类、醇类、烃类、蛋白质交联产物)来掩盖原料本身异味的一种脱腥方法[3]。这个也很好理解,比如一些放置时间久的肉类、海鲜等,如果选择高温油炸这样的烹饪方式,就不太能感受到腥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东南亚,还有其他除了中国,日本等对于海鲜处理比较好的临海国家,会发现他们最常用的烹饪海鱼的方式就是油炸。

以上就是总结分析了大部分常见的去腥方式,实际生活中,大家可以 I 根据手头有的食材和配料,灵活采取合适的方式组合起来,去腥增香,比如没有料酒的时候,可以提前浸泡出血水,过沸水,然后冲去表面浮沫杂质等,如果没有醋,可以用柠檬,甚至柑橘等带有酸味的水果进行去腥,表面黏黏糊糊的海产品或者动物内脏,可以预先用面粉 + 盐进行揉搓,洗去黏液和脏东西等,如果还是觉得腥,可以裹了面粉糊,下油锅里高温炸,最后各种辣椒、香辛料,火锅底料一起麻辣干锅一下,就算再腥臭,可能这个时候都不太能吃的出来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