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一起读(333):《三国演义》为什么后面不好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版本的三国演义好看 好书一起读(333):《三国演义》为什么后面不好看?

好书一起读(333):《三国演义》为什么后面不好看?

2024-07-13 1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昨天写了《水浒》后面情节不好看的原因,指出了根本原因是因为后面的故事是其他作者的续貂之作,这与《红楼梦》后四十回不如前面好看的原因相同。但《三国演义》虽然也虎头蛇尾,但原因与之不同。《演义》的版本虽然也非常复杂,也分为简本、繁本、批评本等系统,但不存在某部分大量由后人增写的情况(只有部分版本的“关索”故事是后插,但影响不大)。

演义的虎头蛇尾,固然也有外线原因,比如民间有很多关于“前三国”的故事,比如作者写到后面兴致减少了,但这些“外线原因”也是以“内线原因”为基础。这个“内线原因”,就是无论早期故事传播者,还是《三国演义》成书作者和读者,他们最感兴趣的人物,都密集地集中于一、两代人:关羽,曹操,刘备,张飞,吕布,周瑜,诸葛亮……而这些人,除了吕布、周瑜等早死之外,重要人物关羽、曹操、张飞、刘备都集中死亡于公元220年前后的四五年中,即从败走麦城到白帝城托孤的一小段情节中。

我们伴随着“桃园三兄弟”一路从年轻到老迈、从弱小到强大,他们的相继死亡,我们无疑会感到幻灭的痛苦。而同样出场极早、与桃园兄弟惺惺相惜又一生之敌的曹操的故去,则让主角失去了一位旗鼓相当的敌人。后三国中诸葛亮、姜维的对手司马懿、邓艾等人固然强大,性格也有一定刻画,但在复杂、饱满和魅力方面,与曹操相比判若云泥!演义的主角是刘关张,民间评判的三绝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这些人里只剩下一个诸葛孔明,演义也从此进入了“诸葛亮时代”,至于司马懿、张郃、孙权、陆逊、赵云、魏延等人,固然都是一时豪杰,但他们在小说中无法站到与诸葛亮对等的高度是显然的。

张辽、徐晃、马超等早期重点刻画过的人物的草草收场,也是因为在一代人退出历史舞台的“浪花淘尽英雄”大过程中,实在没有笔墨交待这些次要人物了,至于乐进、李典、凌统、周泰等人的结局就更不值得一提了。其结果就是,不仅刘备、曹操这“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煮酒论英雄,曹操语)的唯二英雄故去,连他们身边的、陪伴了我们几十回的部属们也在视线里相继消失。到诸葛亮北伐的章节,魏国第一武将竟然是张郃!且不说张隽乂(在毛本里,他的表字在出场时都未提及)遇到马超、张飞、黄忠、赵云时是何等灰头土脸,就算在超一流武将不那么多的魏将中,也排在典韦、许褚、庞德、曹彰、夏侯惇、张辽、曹仁、徐晃等人之后,一言以蔽之,在前三国里,张郃根本就不是一位重量级武将,读者读到孔明把张郃视为蜀国的一大威胁时,怎能不产生“时无英雄”之感。同样,孔明帐下也仅存魏延这一位“准五虎”武将了,被屡委重任的马岱,谁能说出他在当年群英荟萃的刘备帐下,在势如破竹的汉中争夺战(那是刘备最后也是最耀眼的篇章,他终于打败了曹操)中,曾有过什么表现?

与此同时,吴国的戏份也大为减少,只是概念性地充当鼎足三分、联合抗曹的一角。孙坚、孙策、周瑜、甘宁这样光芒万丈的人物再也不曾出现,孙权、陆逊君臣也归于黯淡。曹刘孙之外,董卓、袁绍、袁术这样的重量级势力更是再也没有了。于是,曾经热闹的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精彩篇章,只崩塌为七擒、六出、九伐这样的单线重复剧情。孟获之弱简直不值一提,六出、九伐则每次都以主角的徒劳无功而收场。情节如此重复无趣,有魅力的人物又有减无增,那这部小说之不如前面好看,就是最理所当然的事了。

《三国演义》是一部慷慨潇洒,浪漫主义十足的英雄史诗。前半段刘备虽然屡屡受挫,但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到孔明出山、赤壁鏖兵之后,更是幡然翱翔、不可复制:平定荆南,稳据荆州,西取益州,北取汉中,刘备从一个蜗居新野的客将,一跃而成为汉中王、未来的蜀汉皇帝。难怪有外国人以为刘备会统一天下呢。可以想象,到白衣渡江、关公归神的章节,这位外国读者会受到多大的打击。我们小时候第一次读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呢?那是他们从桃园结义就带给我们的梦想。

沂水关,虎牢关,白马坡,延津渡,五关六将的路上,华容道,长沙城,大水滔天的襄樊……神勇绝伦、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带给过我们多少震撼和感动啊。从此,青灯帐里,不见读《春秋》的身影,青龙刀畔,不见跨赤兔的英雄。随他而去的,是以一勇之夫著称却在演义武将中有着最多智谋表现的三弟,和仁义播于四海却在酒后偶露峥嵘的大哥。在这些章节里,我们甚至没有心思去为黄忠、甘宁的陨落而叹息。三兄弟之死,给人的感觉是发生在同一个瞬间,因为他们说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展开全文

会让人暂时掩卷而叹的,大概是曹操吧。这位与刘关张同时在全书最开头出场的老朋友,这位极为复杂又极具魅力的大人物,尽管各版本演义中都对他不乏贬抑之辞,但无疑都向读者充分地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文才武功、胸襟器宇、慷慨豪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这也难怪最拥刘反曹的毛宗岗,都为之倾倒地多次批注“阿瞒的是可儿”,更在曹操死后,以一首《邺中歌》遥遥挽之。曹操之后,再无曹操,司马懿有其深沉韬略,却无其雅量潇洒,司马昭、邓艾之流就更不必说了。到最后,司马炎一统天下,但哪个读者会认为这位君主有半点英雄气概?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信夫。浪漫的时代过去了。

也许,还有最后一个人,他和他的继承者,为演义故事保留了最后一点风流。曾经,我们见过太多种样的浪漫了,吕布的英武飞扬,周瑜的雅量高致,孙策的狂飙突进,典韦的一夫当关,郭嘉的料无不中,马超的杀气弥天……现在,我们只剩下一个人,我们只看见一个人,他竭尽全力,不依不饶,为了一份知遇之恩耗尽了最后的力气。兴复汉室是他的理想吗?他只知道,那是刘使君的遗愿。豫州牧变成了益州牧,宜城亭侯变成了汉中王,大汉皇叔变成了蜀汉皇帝,却带着对兄弟的怀念撒手人寰。面对在白帝城的托付,他许下了“继之以死”的诺言,他也真的这样做到了最后。五丈原上,巨星陨落,一个锦囊,他带走了那个总是抑抑不欢的下属。他们都走了。此后,我们只能偶尔看看廖化的名字,想想那些过去的面容。

你会说,还有姜维,但他的作用只是让这个故事更加完整。作为情节黯淡、人物凋零的补偿,他被赋予了文武全才的光芒:武力上他能打平赵云,用兵上他是诸葛武侯的传人。前三国中,孙坚和孙策思谋太粗疏,曹操和周瑜的武艺只能用于娱乐表演,张辽、张飞、关羽、黄忠等人的军谋只限于战术层面。姜维和邓艾,实际是前所未有的全能选手,能谋之于庙堂,也能决战于沙场。但能力上的夸大,弥补不了性格上的单调,作为最后阶段的主人公和对手,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孤立的两三个英雄的对抗,远不如英雄集结、共襄盛举的故事让人热血沸腾。

整部演义,至刘关张曹之死是一顿,孔明之死又一顿,姜维之死即已接近尾声。第一顿之前,以赤壁之战为界,前面是曹操英明神武,后面是刘备一飞冲天,这一段无疑是整部演义最好看的部分,董卓、袁绍、袁术等强人相继被击败,吕布、典韦、郭嘉、周瑜、荀彧等巨星的闪耀和死亡带给了读者极大的遗憾。到两顿之间,势力只剩三家(南蛮的和辽东的就不算了吧),故事只有诸葛亮的单一主线(吴魏那边的战线也有交兵,但比起逍遥津,可说无人关注),曾经熟悉的人物也像《水浒》中征方腊那样成批死亡。试对比吕布之死与马超之死、典韦之死与许褚之死、郭嘉之死与贾诩之死、周瑜之死与陆逊之死、荀彧之死与张昭之死,就能明显感到这时作者的敷衍和应付。到刘关张曹死后——至多到五丈原——人们爱看和作者想写的故事就已经写完了,剩下的只是为故事完整性而一直写到三国归晋。读者对这几部分的感兴趣程度之区别之大,看《三国志平话》刘备死之前、之后篇幅的悬殊比例(大概是十比一)就知道了。读者都没兴趣,作者自然也没兴致。而且,没有民间故事做基础,作者一人之力再强,怎可能编出和前三国那些历代人民智慧积累而成的情节的精彩程度相比。

读三国的人,都有个英雄梦,他们死之后,我们的梦也死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