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教具才是真正的老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是真正的蒙氏教育 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教具才是真正的老师

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教具才是真正的老师

2023-03-19 22: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成人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儿童难以理解和跟随的。

传统教育里,“教”很大程度上是老师把知识这个“包袱”给孩子,“学”很大程度上是孩子通过记忆把知识这个“包袱”背上。一直背一直背,直到孩子自己成长、“吸收”而获得相应的理解力去“消化”它(知识这个包袱)。为了背的时间长,别在消化完之前把包袱里的东西给抖落掉了,孩子们就必须不断地复习、不断地复习,以加强记忆。

在蒙特梭利教育的有准备的环境中,情况则完全不同:我们把精心设计的材料(material)提供给孩子,这些附加了“教”和“学”功能的“材料”,也称为教具。

研究过蒙特梭利教育历史的人就会知道,最初蒙特梭利本人是和有挑战的孩子一起工作。这段经历给了她大量的观察儿童学习过程的机会,于是她也开始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儿童学习的意义以及儿童学习的途径。

(图片来自网络)

正因为儿童没办法像成人一样直接吸收抽象的知识,所以她设计和制作了一系列教具。她发现藉由教具的协助,儿童特别是有挑战的儿童(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有能力以自己的节奏来吸收和内化知识。

之后她把观察扩大到正常的3到6岁阶段的儿童。同样的,这个阶段的儿童依然没有发展出足够强大的想象、抽象和推理能力,依然没有办法跟上成人的思维和传授抽象知识的速度。

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会通过经验和和操作来学习。他们通过自己的手来发展大脑,也因此,他们的工作状态一直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手的一步步操作使得步骤变得清晰而有逻辑性,同时也给大脑充分的时间思考,给大脑充分的时间对知识吸收和内化。

我们来思考一下,从学习的角度讲,对于3-6的孩子,为什么手可以作为大脑的小助手,而语言不可以呢?

对,因为孩子还处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一个相当“具体”的世界。语言对他们而言,已经相当抽象。而他们对语言这一工具的使用和理解,还没娴熟到足以使其作为工具来帮助自己学习和理解知识这一更加抽象的东西。换句话说,对于3-6的孩子,语言本身都还在学习的阶段,因此即使你以语言的方式提供给他们知识,那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从成人角度上“提供”了,孩子接不接得住,则完全是另外一码事。

关键是,作为成人你还很难判断/知道他/她接住了多少。

而如果孩子是通过自己的手对具体的教具进行具体的操作来学习,那他们就是在从现实中学习。也只有这样,通过观察你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来他掌握了多少、掌握的如何。

下面是从Camillo Grazzini《心理代数学》的意文文稿中摘取的一段引文,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教具才是蒙特梭利教室中真正的“老师”(这本书首先以意大利文著成,后来被他自己翻译成英文,进行删减后出版。如果我没记错,英文版中已经找不到这段话。所以为便于理解,这里把英文版先附上)。

The material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The material teaches. This teacher is always ready, always with constant patience, always in the same mood. It permits the children to carry out the analysis to reach the discoveries until they reach the problem (which is waiting for them to conquer and advance.) It is the teacher who is never tired, who always corrects the work properly: revise the work without trauma or tiring the child. On the contrary, it encourages because it is in the service of learning instead of judging. It is the material that permits the abstract relationships transformed into the direct perception, materials that require constant research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permits classification, permits the use of the scheme or the patterns as helpful organizing a reasoned out sequence for instance square root. It is the material for working with and for development. It is not meant for the didactic help or for the teacher to teach, but meant to be the developmental material for the children as so it permits the child to become aware of the problems then reach solutions and build procedures with slowness and laboriousness proper to the analytical process. The material is polyvalent materials as far as can be used and taken up at different stages/age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and to explore different aspects by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 (Italian edition) by Camillo Grazzini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具绝对必不可少。教具教孩子学习。这个老师总是时刻准备着,总是一贯保有耐心,也不会有情绪大起大落的问题。当遇到问题时,它允许孩子去分析直到有所发现( 在通往更高阶学习的路上,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无可避免的)。作为老师,教具从不知疲倦,也总是能够以正确的方式纠正孩子的工作,以一种不会造成精神创伤或者引起厌倦的方式。相反,它鼓励孩子犯错,因为它服务于学习而非挑剔指责。正是由于教具的存在,抽象的关系才得以转化为直接可洞察的具体。那些需要孩子持续努力去分析异同点的教具,允许孩子去分类,运用结构或者模式作为辅助手段来组织诸如平方根的解法之类的推理过程。是教具允许孩子去工作并在工作中发展能力。设计教具不是为了说教式的教育,也并非为了方便老师教学,而是为了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因为它允许孩子意识到问题,允许孩子通过一步步艰难的尝试直到建立正确的分析过程,并由此找到问题的最终解法,允许孩子慢慢来。教具是个“多面手”,它适用于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的孩子,也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的,更是被孩子们自己拿来探索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卡米洛·格拉兹尼《心理代数学》(意文版)

经过手的操作、教具的帮忙,等时候到了、孩子真正理解了要学的知识点,他就不会再对操作这份教具感兴趣了。因为一旦他们理解了,他们就想继续学习更深的内容。这就好像飞机起飞,起飞前飞机需要依靠起落架在跑道上滑行一段时间,但是一旦飞机飞离地面飞翔在空中,飞机就不再需要起落架的支持。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里有一个提醒:虽然教具是为了方便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而设计,我们作为成人也总是尽力在合适的时机引入他们需要的教具和做示范,但是如果我们引入和做示范的时机不对,比如如果太早或太迟,那么教具便会有沦为教学工具的风险。

还有一个提醒:设计和投放教具的初衷是为了是孩子们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学习和探索而不依赖于成人,到那时如果老师没有充分理解这一点甚至理解错了,那就有可能搞错孩子和教具之间的关系。孩子有选择一项工作进行工作的自由,也有继续这项工作直到他满意为止的自由,更有随时把工作还回去的自由。孩子有和他人一起工作的自由,也有边工作边交谈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工作中有犯错误的自由。这点非常非常重要,正是错误带来思考和改正的机会,正是错误带给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虽然孩子具有数学性心智,然而,数学作为最抽象的学科之一,相关的工作仍然非常依赖于教具。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平方、开平方或是立方、开立方。这些工作非常复杂,孩子们非常容易犯错,可也正是我们拥有这些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的教具,孩子们才有机会从教具本身得到错误控制的指导,才有自己发现错误、思考、学习进而改正错误并且进步的机会。

在知识传授方面,正因为教室里有了教具的存在,老师和学生不再是由上至下我教你听的上下级关系,而变成了 老师、教具、学生三者的平等关系。学生的学习的侧重点也从接收-->理解转变为模仿-->思考-->创新。教具自带的纠错功能(control-of-error)以及教具困难分离(difficulty isolation)的特性,把学习的过程细化、学习的深度延长、学习的广度拓展,使得学习过程本身比得出结果这一事件更加深入和重要。

另一个点就是教具/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一份教具的操作/工作会为另一份教具/工作做特定方面的准备。正是这种关联性将同一学科的知识点乃至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串起来成为一张大网,或是像潘多拉星球上的那种所有植物的根都在地下紧密连接的森林。

(图片来自网络)

还是举平方或者开方的例子。我们把平方或者开方的教具交到孩子手中,意味着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完成并掌握了加减乘除、知道了乘方的意义等等等等,意味着他们已经完全掌握所有必备的知识点并做足了准备工作。

知识储备。

教具支持。

教学难点分离,一次一个难点

这三点缺一不可。

仍然是开平方根的例子。

在这一工作中,孩子会先了解怎样求解根数字位数是1位的平方根,掌握之后才会进入求解位数是2的平方根的工作。1位根我们用的教具是个位除法板,因为最大的一位根(9)所对应的平方数(81)没有超过除法板的限制。而转向2位根的时候,除法板就不够用了,这时我们就会带孩子去使用十进制的教具,同时提醒他们思考十进制中的数阶和开方工作的关系。之后,我们会引导孩子去思考十进制教具的限制在哪里、然后带孩子转去用钉桩板来突破这一限制并对求根过程进行符号化的思考。掌握2位根使用钉桩板的解法以及符号化的规则后,孩子们便具备自己延伸并泛化所学知识的能力,自己尝试使用钉桩板去求解3位或者4位根的开方问题。在这些步骤中,我们还会适时引导孩子了解如何去确定根的位数、如何将具体的教具操作迁移到纸上成为依靠思维和书写的抽象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使用钉桩板延伸探索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依据参考平方板(The guide square boards)上的颜色模式来自查自纠,确保自己的求根工作顺利进行。因为如果他们钉桩板上出现了错误,那么他们得到的颜色模式就和参考平方板上的不同。这时候他们就需要去思考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开方工作的教学中还有一次“解法转换”的过程。刚开始孩子们接触到的是最直观最容易想到的解法,亦即逐阶开方。因为逐阶开方的方法每次只引入一位数阶,孩子每次都会在最初的“方”形及其延展方形上工作。虽然这种方法教具操作过程简单,但是孩子却很难将操作过程迁移到纸上工作的抽象思考阶段。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摆脱教具,因此我们会在合适的时机引入第二种解法。这种新的解法拓展了数位的限制,在钉桩板上的视觉展示时,孩子会每次在当前的“方”形上工作,直至他们最终完全懂得了求解规律,并能够自如地拓展解法到任意位数方根的纸上求解过程。

到这一步,孩子已经对这一工作进行了非常多的重复并且也解决过了非常多的特殊开放问题,在这“漫长”的从0到1的过程中,孩子展现相当的专注以及基于这种专注的最大化努力。

伴随着孩子的一路成长,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教具的适时出现、全程支持和完美谢幕。

回到记忆和数学性心智的话题。

智力就像是一所有四间公寓的房子。每间都住着一个特定的实体。 每哥公寓都有一扇门,门通向房子内部的空地。 我们称这些实体为理解、推理、记忆和兴趣。 他们每个人在房子里都具有特殊的任务,并且和谐地一起工作来构建智能。 通常刺激会敲响记忆之门。 然后是理解。 如果理解接受了刺激,它就会继续激发兴趣并使其活跃。 兴趣与理解一起来引起推理。 他们就这样一起工作构建智力。 记忆总是在敲门时应声,并接受刺激所呈现的东西。 如果他受到骚扰,他就无视并关上门。 有时,当其他实体看到 记忆 处境艰难时,他们也会关上门。旧时代的教育只是记忆的问题,而不是理解、推理甚至兴趣的问题! 因此,记忆总是占用智力的大部分能量。 (在死记硬背的教育法下),记忆并没有构建起完整的智力,相反,为了记得多记得久,记忆占用很多脑力。如果我们要帮助智力的构建,我们必须让上述四个方面协同工作。我们绝不能把构建智力的任务只交给记忆,因为记忆就像一个仆人,除了体力劳动什么也做不了。 其余的工作必须由其他三者分担——兴趣激发智慧并保持活力,理解激发推理和探究的能力。 如果记忆承担了所有的工作,那它只会建立一种机械化的智力。 这样的智力就像一个穿着皇室服装的人,试图让别人相信他是国王,但实际上,他并不是。牛顿看到的掉落的苹果并不是第一个掉落的苹果。 很多人都见过苹果掉下来,而且可能还把这段记忆保留在了他们的潜意识里。 然而,只有当向他们解释为什么坠落现象会发生时,他们才会真正理解。 如果人们没有看到任何东西掉落,他们会对万有引力定律表现出多少兴趣? 正是他们自己的经历使得牛顿的发现这么有意思。 ——玛丽亚·蒙特梭利 《孩子的创造性发展II》(Maria Montessori II)

理解、推理、记忆、兴趣,在有准备的蒙特梭利环境中,无不由教具来承载。

当我们谈及兴趣,我们会发现,兴趣因为孩子年龄的不同会有很大差别,也跟孩子在年龄下的敏感期有关。如果孩子显露出一个相当强的兴趣点,作为成人我们会看到孩子花费的努力或者在某一项工作/教具(或这一知识点相关的工作/教具)上,他/她会重复很多次。

教具“解放”了孩子的记忆。孩子在“死记硬背”上花费的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和探索。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教具”这个脚手架(Scaffold),替孩子背起了包袱(知识),而且随叫随到。

最后的最后,依然要提醒一句——

只有当成人仅仅提供必要支持时,孩子才会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工作。而“具体”总是和动手操作相联系,从具体到抽象也就意味着从操作到理解的过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