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语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叫二流报纸 授课语录

授课语录

2024-07-12 23: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一范式同时也隐含着一系列二元对立:身与心、主客体、形式与内容等,以及二分之上的偏向:“观念中心论”(人类中心)的走向,也就是说,“精神是一种自动推进的力量,它有能力独自发挥作用,其外部不需要有物质媒介化”。

理解了既有思维方式及其后果后,我们再回过头来问:什么是媒介?怎么对媒介进行概念化?我们认为,任何地方,只要我们在某种关系中进入那些由感知、经验、思考或者表象给予的东西,都是媒介,只有媒介才开启了这些被给予物。如果将媒介作物质观,报刊本身处于特定时空情境之中,并非中立透明,供使用者诸如观念之容器,报刊构型着时间、空间的感知,化为某些具身化的技能(惯习或默会知识)。“媒介实践”关注“实践理性”,而不是叙述理性,“它观察语言行为如何在语言之外流亡,它就是全力关注这个流亡”,正如德布雷所言,“想要了解本质,你们就要询问这些东西是通过什么传出去的,其装置、设备、权力回路”。从实践的角度再来理解观念,就是如库尔德利所说,“将语言视为行为。此前的观点是将语言视为意义的表达,而意义的表达必须与世界符合。”

最后,如何面向“媒介实践”?对德勒兹来说,“哲学就是创造概念,概念不是我们贴在事物之上的标签或名字,它们产生思考的向度与方向。”也就是说,正是概念“创造了那些超越了已知的或预设的思考的可能性”,我们借助这种概念来开启新的思考向度,超越已然秩序化的理解。

媒介实践:报刊与城市的历史书写

黄旦

新报刊/媒介史书写的想法,是以媒介实践为路径。以往我们怎么理解实践?就新闻实践而言,我们用新闻实践的含义包括着新闻业务活动、报刊机构/人的报刊使用、报刊如何反映现实的运作,新闻实践在既定社会结构中进行。这所导致的研究结果可以分为四点:不是认为内容就是实践,就是以内容证明实践;不是认为思想/意识决定使用,就是通过使用证明思想/意识;不是认为结构决定实践,就是认为实践为结构服务;不是以外在效应评价实践,就是以实践证明既存结构。归结而言,这里的实践基本落在媒介使用的范围里,研究的内容,则是关注内部操作环节与规则、新闻报道技巧(采集、体裁、标题等)、内容的排列和呈现(版面)和报道的事实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一般提出的研究问题则不外乎报道了什么、怎么报道、是否真实和产生什么影响。

按照库尔德利的说法,当代“媒介研究”的版图可以分为五大块:一是美国大众传播研究,做的事实验或定量社会科学,主要关注大范围的社会效果;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由此发展为政治经济学传统),主要关注商品化的过程;三是符号学分析,主要关注文本的多义性;四是批判研究,强调阐述的过程;五是对媒介的人类学研究,主要将媒介生产、消费和流通作为重点。

基于对这一版图的反思,库尔德利所提的媒介实践,也即将媒介视为实践,将“人们所做的事情看作是一种行为形式”;媒介研究的实践路径,“不是把媒介作为物件、文本、感知工具或生产过程,而是在行为的语境里参照人正在用媒介做什么。这样的媒介社会学感兴趣的事直接指向媒介的行为。这些兴趣结合成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人们正在做的什么事情与媒介有关系?”实践路径不始于媒介文本或媒介机构,而是始于与媒介相关的事实,含一切松散和开放的关系。它的问题很简单:在各种情境和语境下,人们在做什么与媒介相关的事情?人们与媒介相关的实践如何与广阔的动因相联系?但是库尔德利讲的是媒介实践,但是看不出这种“相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是接触相关、还是使用相关、还是互相改变与转化的相关?因此也似乎讲不出媒介实践本身的特殊性。

我们所讲的媒介实践,更准确地说则是一种中介化实践。这一概念分为两部分,一是强调媒介运作实践活动,Krotz将媒介化看作多维度:“作为一种技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作为一种组织的机器、在一个场景中组合内容的方式,以及作为接受体验的空间。”二是在德布雷的意义上,将这种实践看作是一种中介过程,强调中介化“组合、感知体验和生成转化”,正式中介“让我们通向那个由于与我们相关而伸向我们的东西”“让我们进入与我们相关或传唤我们的东西”。在这里的媒介,按照麦侉尔的话说,是通过“重构感知与经验的时空参数,从而让我们能够远距离地看到听到甚至有所行动,所以它们改变了以前被想当然地视为自然的存在框架”。

媒介实践构成新的传播关系和形态。若以波斯特的论述为例,每个时代所采用的符号交换形式都包含着意义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以及意义的手段。口头交流是符号的互应,自我被包嵌在面对面关系的总体性之中,构成语言交流中的位置;印刷交流时意符的再现,自我被构建成一个行动者,处于理性/想象的自律性的中心;电子交流是信息的模拟,持续的不稳定性使自我去中心化,分散和多元化。从媒介实践的视角出发,我们转换了提问题的方式:媒介是如何重组关系,改变人们的现实交往和生活体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构成什么面貌,揭示什么样的意义?

图为暑期学校学员课后与黄旦教授交流

(整理:陈鑫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