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遭滥用,这些巨头悄悄偷走你的一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脸识别的危害性 新技术遭滥用,这些巨头悄悄偷走你的一切

新技术遭滥用,这些巨头悄悄偷走你的一切

2024-07-12 00: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药糖 投资家

“科技的作用是服务人类。”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 药糖

科技的作用是服务人类。

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利用科技服务人类的同时,也要防止科技滥用对人类造成危害。

近年来,“刷脸”一词屡见不鲜,其代表的人脸识别技术,为人们的出行、购物等创造了诸多便利。

伴随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却也被某些不良商家暗中利用,成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重灾区。

今年的“3·15”晚会,开场直击人脸识别被滥用的问题。

提到人脸识别,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刷脸支付”,这项基于人脸识别的支付功能,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购物当中。

不过,购物后是刷脸支付,还是选择其他支付方式,由顾客自己说了算,商家并不能强迫顾客,说到底主动权仍牢牢掌握在顾客自己手里。

有些人出于对隐私的顾虑,拒绝刷脸支付,这样你的“脸”就安全了吗?或许,在你毫不知情的时候,某些商家已经悄悄记录你的“脸”,甚至偷偷贩卖。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如今,大家对摄像头已经习以为常,无论大街小巷、交通路口、酒店饭馆、各类商铺,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摄像头的身影。

伴随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应用逐渐深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摄像头作为数字化的工具之一,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人们也习惯了那些“不打扰”的监控存在。

某些不良商家,正是利用人们习以为常的心理,在监控中使用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你的人脸信息悄悄放入自家的数据库中。

这些商家能做到什么程度呢?顾客第一次进店,就在商家后台形成一个用户ID,记录信息包括顾客的性别、年龄、肤色,甚至连顾客当时的心情都能识别出来。

与此同时,系统还为商家提供了“标签”功能,可以将某些特殊人员加入“黑名单”,比如同行、记者、职业打假人等。

从今往后,顾客再踏入门店,或者该品牌旗下的任意一家门店,商家都会实时记录,顾客探访总次数在商家数据库中一览无遗。

这些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准确率高得惊人,无遮挡情况下人脸识别率在95%左右,就算戴上口罩,人脸识别率也可以达到80%-85%之间。

接下来,商家会对收集到的顾客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实现精准营销。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过程中商家都没有做出任何提示,顾客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

到底是哪些不良商家私自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呢?

据“3·15”晚会爆料,科勒卫浴、宝马汽车、Max Mara等品牌都在门店内安装了这种摄像头,大肆收集到店顾客的人脸信息。

按理说,科勒卫浴在家装市场知名度不低,宝马汽车更是名声响亮,Max Mara也是高端快销品牌,像这样的大品牌都在暗中收集顾客的人脸信息,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但这种现象并不鲜见,2020年12月,有媒体报道称,某些房地产公司在售楼处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有顾客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带着头盔去看房。

近日,有网友爆料,海底捞在包间内安装摄像头,却未发现“内有监控”等相关提示,此事引发网友无数吐槽,将市值超3000亿的餐饮巨头海底捞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实际上,被曝光出来的这些商家或许只是冰山一角,现实中到底有多少不良商家安装了这种摄像头我们不得而知,但他们的行为的的确确违法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也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个人信息,应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等规则,并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

2021年正式实施的《民法典》第1035条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征得该自然人或者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天眼查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超过6500家人脸识别相关企业。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比高达90%。另外,我国约有22%的人脸识别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

此外,目前我国有近50万家监控设备相关企业。其中,61.2%的监控设备相关企业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另有12.2%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1%分布在建筑业。

部分技术较为先进的公司会提取面部特征值来替代原始照片,这些特征值是匿名性数据,经过加码处理后即使被泄露也无法重新定位至某个具体的人,一定程度上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少公司,包括“3·15”晚会曝光的这些公司在内,都是直接收集和存储原始的面部信息。对顾客而言,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大幅提高了。

鉴于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轻易不会改变,很多人都会把支付密码或账号密码设为人脸识别,出发点当然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个人财产隐私安全。

某些不良商家私自安装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还将顾客个人信息私自入库,一旦顾客个人信息泄露,将严重威胁顾客的财产隐私安全,难免让人脊背生寒。

那么,又是谁为这些不良商家提供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呢?

据“3·15”晚会爆料,为科勒卫浴、宝马汽车、Max Mara等提供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企业,分别为万店掌、悠络客、雅量科技、瑞为技术等。

除了被曝光的这些企业,万店掌的客户还包括喜茶、宜家、名创优品、良品铺子、老百姓大药房、水星家纺、晨光文具、好利来等知名品牌。

企查查显示,万店掌成立于2014年,法定代表人为周圣强。据介绍,万店掌是一个门店远程监督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商户提供远程视频巡店、客流统计、热点分析等服务。

目前,万店掌已完成两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达9500万人民币,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德同资本、远海明华、苏高新创投等。

悠络客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新零售新门店人工智能服务商,法定代表人为沈修平。

悠络客的融资经历更为丰富,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公司完成多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腾讯投资、招商局创投、东方富海、用友幸福投资等。

此外,悠络客还曾有新三板挂牌经历,公司于2016年4月25日正式挂牌,并于2018年1月5日定向增发4979万元,但在2019年2月22日已退市。

瑞为技术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人脸识别四大A级企业之一,客户包括大兴机场、首都机场、宝安机场、京东方、阿里、京东、华为、中航信、安踏、七匹狼、万科等。

从2015年2月至2020年11月,瑞为技术完成多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松禾资本、南方基金创投、深投控、中信证券、赛富投资、英特尔、绿地控股等。

被“3·15”晚会曝光后,万店掌紧急发声,称已连夜成立专项组,紧急开展自查,对此事给用户和社会造成的困惑,“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被波及的多个商家也相继发声,科勒卫浴回应称,已安排相关门店连夜拆除设备,个别无法拆除的则做了“断电下线处理”,同时“督促供应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妥善处理”。

不过,科勒卫浴已经在全国1000多家门店安装了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想必拆除起来也是一项大工程了。

Max Mara表示,摄像头仅为了进行客流统计,“所有门店所拍摄的图像资料在当晚会被自动删除”。目前已应某些商场业主的要求暂停使用相关设备,也在积极审查设备的使用情况。

随后,被卷入的喜茶、良品铺子均有回应,他们承认使用了万店掌的摄像头产品,但宣称这些摄像头仅用于“维护公共安全和企业后厨使用”,不具备人脸识别功能。

3月16日上午,“喜茶回应使用万店掌摄像头”、“科勒连夜拆除摄像设备”等话题纷纷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面对众多商家的说辞,网友们却不买账,有人提出质疑:“有三百块的海康威视不用,用一千多的杂牌机?”

也有网友提出:“建议立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公众场合安装摄像头(监控范围不得面向公共场所)。店里面,只能对着店里,柜台以内。”

被曝光前就肆无忌惮收集顾客的人脸信息,被曝光后立马道歉、整改、停用,试图避开舆论锋芒,看来供货商和众多商家都是“甩锅”高手啊。

但是,无论从法律角度出发,还是从现实角度分析,在未提示顾客的情况下就安装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暗中收集顾客的人脸信息,这种行为确实不妥。

对此,行业专家分析认为,公安机关应该对人脸“采集权”制定审核制度。同时,公安机关应对拥有人脸信息“母库”的单位建立“比对权”管控机制。

公安机关应该将“采集权”与“比对权”分开管理,即有“采集权”的单位不能比对,有“比对权”的单位不得采集,让采集单位和比对单位之间自行建立合作关系,公安机关则对拥有这两种不同资质的单位进行严格管理,禁止“越界”。

原标题:《新技术遭滥用,这些巨头悄悄偷走你的一切》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