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自我意识”的培养是主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的自我意识是从几岁时候产生的 3岁前:“自我意识”的培养是主题

3岁前:“自我意识”的培养是主题

2024-07-17 10: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一天,一位贵妇人不远千里抱着孩子专程拜访科学家达尔文,问:“请问,达尔文先生,我想教育好这个孩子,你说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呢?”达尔文看了看贵妇人,关切的问:“请问这个孩子几岁了?”“两岁半。”“哦!夫人,很可惜,您已经晚了两年半了!”达尔文感慨的回答。这个故事就是今天的主题:幼儿教育不能“等”,要从出生就开始重视。而自我意识的培养,正是3岁前的教育主题。

  再来讲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一位心理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遇到这样的趣事。给一只小猴子一些木块,可以用木块换糖吃,换到后来,木块用完了,小猴子抓耳挠腮想要糖却没东西换了!突然,小猴子翘起自己的尾巴,把尾巴当做交换物伸给心理学家,意思是这个可以换糖吃吗?这个举动逗得心理学家捧腹大笑。为什么要讲这个实验呢?因为如果换成是人,就不会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去交换,因为人有自我意识,可以把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区分开,因此也具有了自我保护和调节的能力。在心理学上,通常把人和动物的区别用“有无自我意识”进行划分。

  [自我意识是什么?]

  那究竟什么是自我意识呢?顾名思义的解释: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可以反过来说“意识自我”,即认识自己。有了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今天,我们谈谈3岁之前自我意识的萌芽。

  [自我意识生来就有吗?]

  心理学指出,人并不是生来就具有自我意识的。儿童的发展,只有达到一定阶段才会形成自我意识。首先,初生的婴儿不能够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换句话说,4个月以内的婴儿居然不知道自己是有身体的!当然,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有手有脚,即便看到也不认为那属于他自己。就像蛋壳中的小鸡,自我意识还没有破壳而出。宝宝只会把手指脚趾当做玩具玩耍和吮吸,却意识不到“这原来是我的手呀!”

  [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一、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5—9个月)

  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成人的教育,宝宝的动作开始从吮吸手指转向外部环境,他们开始喜欢摇摇棒、捏发声的玩具。他们嘬手指,用自己的小手搬弄小脚,同时伴随着呀呀声,啃吮小脚。从中获取不同的感受,这才开始认识到手和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玩具不是,因为感觉是不一样的!当意识到“原来这是我的手呀!”这件事后,宝宝就能够自己用手去抓东西了,同时对自己的名字有了反应。当我们用一个名称来呼喊宝宝时,他们会知道,这个说的就是我了!

  在这个阶段里,手的探索功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自我意识的发展。妈妈会发现宝宝对镜子很感兴趣,因为里面有个奇怪的家伙!去注视它、接近它、微笑并咿呀作语,但并不能辨识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宝宝对着镜子只会想:“那个家伙到底是谁呀?!”

  二、对自己行动的认识9—12个月(1岁)

  大概九个月的时候,他们逐渐的发现自己的动作和动作,以及这个动作带来的主观感受,然后通过一个偶然的动作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和动作产生的结果之间的特殊关系,并且不断的重复来证实这种关系的存在。例如当宝宝不小心把手里的毛绒玩具扔出去的时候,发现玩具扔出去好远。于是,宝宝就会有意识的把玩具反复扔出去,在反复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玩具)之间的关系,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区别,“我能够把它扔的好远!”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即我和玩具不同。

  三、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12个月—15个月)

  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巨大飞跃,表明他们能把自己和别人相区别。(丫丫吃饭……,比如问他:这个苹果是谁的?他会答:“丫丫。”问谁想吃苹果?他会答:“丫丫。”)但是,这时儿童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而不能理解为“这是我的名字”。因此,在遇到叫同名的别的孩子的时候,他就感到有些困惑了,不知道为什么也叫他那个信号。

  四、对自我躯体的意识:1岁半至2岁。

  1、心理实验:点红测验

  1972年,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婴儿熟睡时,往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摸自己那抹了胭脂的鼻子;但绝大部分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婴儿的自我意识,大约在1岁8个月左右时形成。

  2、意识到“我”的存在。

  两岁以后的儿童,渐渐能够懂得“我、你、他”这些人称代词,在生活中掌握了物主代词“我的”和人称代词“我”,由此实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他们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所以,当宝宝对你说:“我……”的时候,妈妈要紧跟着重复:“你……”来促进宝宝满足自我感的内在需求。 

  3、意识到身体内部的状态。

  如:“我肚子疼”。此时,也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意向。两三岁的宝宝开始表示自己的主张和独立性,当成人提出一些要求时,宝宝会拒绝或者故意不听从,经常说“我不!”,行为上表现出爱自作主张的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劳务,结果一团糟。或者逆反心理严重,明显的敌对,那就是自我意识在飞速的发展了。妈妈们不必因此哭闹,文章末尾有相应的小贴士帮助你们解决难题。 

  五、对自我心理活动的认识:2岁以后。

  1、脸红和害羞:宝贝开始懂得“我想做”和“我应该做”的区别,做错事后知道脸红害羞,这是非常讨喜的“自我意识”表现,叫羞愧感。羞愧感是宝贝自我评价形成的前提,此刻的宝贝还只是停留在一种感受的层面去体会自己,而没有上升到系统化的自我评价阶段。

  2、自我评价:宝贝可以拿自己与别人比较,从而得出简单的自我评价。例如:“哥哥高。”由于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2岁以后萌生出来的自我评价都是非常简单的内容,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用复制的语言来复述外界。3岁到5岁,自我评价才具有稍微复杂的意义。因此,自我评价的发展是缓慢的,是借助外界环境给予的反馈来慢速发展的。

  既然讲到这里,那么就要提醒各位妈妈,宝贝的自我评价大多来自于妈妈,而妈妈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传递给你的宝贝。也就是说,宝贝觉得自己“好”或者“不够好”,几乎全部取决于妈妈的价值观系统。心理学里面有句俗话叫“妈妈好好学习,宝宝天天向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愿所有的妈妈们能在《亲子》收获更多的成长,带领宝宝们的成长。     

  3、占有欲:“这是我的!”

  儿童对玩具的占有欲很强会引发一些矛盾冲突,带来不愉快感,但是,这却代表着自我意识的成熟发展。此刻,家长要肯定的说:“对,这个就是你的!不是她的!”然后再给予孩子关于“分享”的引导。这两者之间的顺序非常重要,一定是先“是你的!”而后才“可以分享”。这是家庭教育里,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希望妈妈们不要错误的理解为孩子品质有问题,而加以责备,得不偿失。

  [自我意识发展的法宝:镜子]

  心理学里,镜子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这里针对镜子对宝宝自我意识的培养进行一个小总结。

  宝宝在镜子前的反应是很有趣的,一开始他们会把镜子当作游戏伙伴,亲吻它,和它贴脸。通过镜子加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很棒的法宝哦!那么,妈妈们应该怎样通过“照镜子”帮助宝宝认识自己呢?

  1-2岁的宝宝:用照镜子吸引注意力。1-2岁的宝宝对自我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但是看到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宝宝他就会高兴的拍拍手,迫不及待地要跟人玩耍。好奇心强烈的宝宝十分喜欢照镜子,妈妈可以再宝宝屋里镶嵌一面镜子,时常对着镜子跟宝宝交流:“宝宝看!妈妈在哪里?在那里!在这里!”镜子游戏很有趣,虽然这个时候宝宝还不能意识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但是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他会好奇地用手触摸、拍打来为吸引“对方”的注意,对着镜子咿呀说话。

  平时,妈妈给宝宝穿衣服的时候,可以把他带到镜子前,让宝宝跟镜子里的“小家伙”一起穿衣服,或者在宝宝刚睡醒的时候,把镜子放在他面前,让他来跟这位“小家伙”打个招呼。直到宝宝发现这个“小家伙”总是跟自己做一样的动作,明白“那就是我啊!”,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

  2~3岁的宝宝:通过照镜子认识自己。2-3岁的宝宝会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也知道其实镜子里的“小家伙”就是自己了,这时候他会好奇地观察自己的样子。此时,妈妈可以跟宝宝一起坐在镜子前,指着镜子里的影像对他说:“这是妈妈,这是宝宝。”宝宝明白了镜子里是谁之后,然后带他认识自己的五官,指着眼睛说:“这是宝宝的眼睛,宝宝有两只眼睛,跟妈妈一样……”促成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宝宝认识了五官之后,可以不时地问问他:“告诉妈妈,宝宝的眼睛在哪里呢?”让他用手指出自己的眼睛,加深他的学习。

  3岁左右的宝宝会用“照镜子”的原理评价自己。这就高级了!因为上升到心理的范畴了。宝宝从3岁开始自我意识也会慢慢提升,开始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幼儿园),他们开始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宝宝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识呢?人际环境非常重要。对于宝宝来说,妈妈就是自己最初的人机环境。

  俗话说的妈妈是宝宝的第一面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宝宝还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还不知道怎样判断对错,但是宝宝已经懂得听妈妈的评价来判断自己了。如果妈妈夸他:“宝宝好聪明呀!”,他就会高兴地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个时候,家长很自然地成为了宝宝的“第一面镜子”。这在心理学里叫做“贴标签”,贴什么样的标签,就出现什么样的宝宝。

  但是要注意,对宝宝的态度和评价要保持一致。如果爸爸总是夸:“宝宝真乖!”,而妈妈却时常责怪他:“你真不听话,一点都不乖!”,这样宝宝就会疑惑了:“到底我是乖,还是不乖呢?”教育分歧导致的教育问题已经非常普遍了,即便爸爸妈妈之间有分歧也不能当着宝宝的面呈现,去你们的私密空间里讨论,达成一致或者决定好以谁的观点为主之后,再出现在宝宝面前吧!不要把成年人的困惑带进宝宝简单的世界里去。

  [两个有关自我意识的经典问题]

  1、宝宝总是抢着做各种事情来自我表现,结果又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怎么办? 

  这是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哦,要向大禹治水学习,疏导!

  首先要肯定宝宝的积极主动。例如:“宝宝好懂事哦!”“宝宝好能干哦!”然后,尝试参与并引导宝宝想要去做的事情,把一件事分为几个部分,把那些极简单的部分分配给他。例如:“宝宝负责把水龙头拧开,妈妈负责刷碗!”

  2、宝宝逆反,越不让做什么越要做什么,不让做就会哭闹,怎么办?

  逆反是独立性的表现,是宝宝区别自己和别人不同的主观情绪反应,这里强调“情绪”哦!这个时期表现出的逆反,主要在于情绪,而不在于行为。

  虽然不能一味的去满足宝宝的任何要求,也不能过多限制。一味满足,容易培养出任性和执拗的性格,过多限制,又会挫伤宝宝的自尊心,缺乏自信和自立能力。很多妈妈因此而感到措手不及,很矛盾。其实方法很简单哦!只要学会成功的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用别的事物吸引宝宝,先暂时让宝宝与他坚持要做的事情分离一会儿,很快的,宝宝就会忘记原来的事情。因为情绪是叛逆的核心,情绪状态变了,逆反的行为也必然随之改变。这个方法只对3岁左右的宝宝管用哦,青春期(第二个逆反期)的孩子就不好用了。

  本文来源 新浪博主 烟台心理咨询师周瑾博文

标签: 自我主题培养教育心理

推荐阅读 聚焦 应用中心 新浪公益 新浪游戏 新浪视频 新浪科技 带领皇室家族赢得胜利 靠反应力还不如背赛道 动脑筋喂小怪物吃饼干 轻松延长手机续航时间 练就梦寐以求的好身材 帮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随心所欲打造完美效果 银河系最全新番齐放送 复杂世界里一个就够了 进入机器梦境寻找真相 疯狂逃离恐怖的压碎机 冰锋暗影古色庙殿狂奔 斗巫师夺回被偷的糖果 屯兵练兵出征攻占堡垒 伪装胖猪混敌营救伙伴 国内最专业的手机地图 帮你一起保护你的颈椎 随时随地轻松订火车票 沈阳遭遇六级重度雾霾 2万大妈齐跳小苹果禁烟 范冰冰传递社会正能量 未富先老养老金吃紧 益调查:慈善需立法么 反虐待动物法制化呼声高涨 如何看待广州拟奖拾金不昧 环保部即将解决红顶中介 明星婚礼上的“善”姿 “百名春蕾之星”评选 舞剧《画皮》关注孤独症 女孩患尿毒症自筹药费 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成立 林青霞为慈善参加节目 全面实施城乡大病保险 儿童安全座椅强制认证 办养老院真的是机会么 志愿者慰问抗战老兵 战舰世界海神节礼包 乱斗西游2新浪独家卡 倩女幽魂2夏日特权卡 功夫熊猫新手高级礼包 新倩女幽魂新浪特权卡 灵魂战神不删档测试码 我是大主宰新浪荣耀卡 大话西游2免费版礼包 西楚霸王新浪荣耀礼包 镇魔曲神兵觉醒尊享卡 完美国际2一生有你卡 新天龙八部新手特权卡 问道经典十年至尊礼包 大战神新浪独家礼包 热血传奇新区独享礼包 剑网3萌宠浪浪大礼包 创世2封测激活码 问道手游媒体礼包 极限Girl美与野性结合 让萌宠当一天司机 亲千万不要手贱啊 超级屌的视觉错觉运动 地球上最美丽的天堂鸟 新一代武林最萌小道士 神奇的PS造钱术 大开眼界的泡面新吃法 让宝宝嘴馋的菠萝炒饭 经典电影镜头神级剪辑 亲手教你范爷经典妆容 盘点全球最糟糕山寨品 恶搞:当一骷髅在开车 健身是把整容刀 三分钟看尽十年成长 和TFBOYS一起过暑假 不用去医院的牙美白术 一分钟识别面试潜台词 Windows 10升级秘籍 净水器的水有多深? 识趣毕业季户外特辑 用户关注手机哪些功能 有曰:国内外展会吐槽 三十年经典Moto手机 ChinaJoy2015大看点 东芝虚增利润财务丑闻 紫光集团收购美光科技 诺基亚为未来电影造球 全球APP开发创意大赛 享说第四期主持人李晨 猎豹靠近捕食熟睡疣猪 非洲血腥动物标本加工 相机拍泡腾片遇水冒泡 冰岛令人窒息美景 懒惰青蛙蜗牛背搭便车 美摄影师拍奇怪毛毛虫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