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那些事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民英雄纪念碑画什么颜色的画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那些事儿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那些事儿

2024-02-14 23: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奠基始于开国前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那些事儿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六十年前的5月1日,也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日子,北京,天安门广场,凝聚着革命先烈血与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揭幕。六十年一甲子,在万众敬仰中,人民英雄纪念碑走过了一个个不同寻常的历史年轮。现在,就让我们把时针调回起点,去领略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蕴藏着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中轴线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何一反传统,坐南朝北

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自天安门城楼南墙向南约463米,矗立着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它与北面的天安门、西面的人民大会堂、东面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南面的毛主席纪念堂一起,共同组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群,围合起中国最大的公共政治活动空间。

弃扁就方,外形设计上打破传统。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基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碑高37.94米,由17000块坚固美观的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碑身正面最醒目的部位装着一块高14.4米、宽2.72米的巨大花岗石,上面刻着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关于碑身形状,1953年3月,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从240多件设计方案中精选出矮而分散的典型设计、高而分散的典型设计、做成三座门的设计、矩形主柱式碑形等八种碑形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大体可以归纳成两大类:一类是建筑型设计方案,另一类是雕塑型设计方案。经过多次座谈讨论,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最后确定采用以突出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为主题的四方体建设方案。

中国古代石碑起源于墓葬之用,原型多为木板状扁平形态。石碑以南北为主立面,分为碑阳、碑阴,形状是四方体的比较少见。“中国古碑都矮小郁沉,缺乏英雄气概,必须予以革新。”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曾提出过一条著名的“中而新、西而新、中而古、西而古”的建筑设计评价标准,他认为建筑民族化不能等同于简单复古,而是要推陈出新。人民英雄纪念碑四方体的碑型设计,正是他首先强调的“中而新”观点的集中体现。天安门广场南北长、东西短,人民英雄纪念碑如果只有南北两面,东西过扁,必然会影响气势,也不利于东西方向观众观瞻。因此,在保持中轴线上南北立面重要性的同时,有必要加宽纪念碑的东西立面,进而为纪念碑四面浮雕创作奠定建筑基础。

适度南移,建造位置与奠基位置并非一处。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前,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在全国政协关于兴建纪念碑的决定中,确切地记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位置:“确定纪念碑建在广场的北半部五星红旗旗座之南,天安门与原中华门门洞的中轴线上,并与天安门和正阳门的距离大致相当。”后来有学者认为,当时奠基比较匆忙,并未顾及整个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空间布局,奠基位置距离天安门城楼和国旗旗杆过近,空间上略显局促。1952年7月28日,针对设计建造上的争论,中央又做出决定:“纪念碑位置不变,仍用原奠基基址。”

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认为,实际上,纪念碑的奠基位置与建成位置并不在同一个地点,奠基时所选地点是象征性的,施工时又沿中轴线向南移动了一些距离。梁思成曾就此事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主任彭真做了汇报:“要不要向主席请示往南挪?”彭真当时回复说让梁思成揣度自定即可。后来,经过慎重研究,最终由北京市规划局敲定,把位置定在绒线胡同东部路口。吴良镛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设计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对当时临机处置将纪念碑位置向南移动的细节十分清楚。2002年5月,吴良镛回忆说:“由于纪念碑的奠基位置比较靠近天安门,在纪念碑施工前,梁思成先生决定向南移动一些距离。此事没有在正式的会议上提出,也没有请示,如果请示的话,会很麻烦。”

坐南朝北,朝向调整扭转乾坤。人民英雄纪念碑主面朝北,背面朝南,和传统石碑朝向正好相反。根据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资料记载,从1953年11月至1954年8月,在施工期间,人民英雄纪念碑仍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此时,设计方案仍将南立面图标为正立面,将北立面图标为背立面。1953年9月至10月间,建筑工程学会有代表提出:“碑的正面一定朝南,但北面亦可做正面,毛主席的题字,南北都有,政协通过的碑文刻在东西两侧,否则毛主席在天安门检阅,看到碑的背阴,不太好。”将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放在北面,将北面也作为主面,这条建议提的最早。另据当年参与纪念碑雕塑创作的雕塑家李祯祥回忆,“原来设计是正面朝南,已经施工了,有一年国庆检阅,毛主席在天安门上说:‘干嘛庙门都朝南?’当时大石头都已打好,要往上吊装,就改为朝北。”

纪念碑朝向的调整,最直接的原因是纪念碑位置的南移。从规划角度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直接决定了天安门广场的大小与容量。自1949年10月l日开国大典起,群众就形成了在广场中心站队的传统。当时进入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有30万左右,为了尽可能多地容纳游行群众,将纪念碑的位置相对南移并将朝向翻转过来,是一个颇具前瞻性的决策。纪念碑朝向的改变,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中轴线的衰落与长安街的东西贯通。在古代,国外来使与地方到京官员,都是从永定门开始,由南向北,经过正阳门、中华门到达天安门。自1911年辛亥革命起,天安门前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即任由百姓出入,整个长安街东西大街贯通为一体。新中国建立以后,关闭了正阳门箭楼和前门,原有的南北交通轴线实际上已经被切断,而长安街等东西方向的大街则成为了主干道。

有学者说,人民英雄纪念碑被建在中轴线上并且正面朝北,正是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扭转乾坤、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典型体现。这种朝向,对于天安门广场后来的扩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