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并实践以医德教育为核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文素质的基本内容 创立并实践以医德教育为核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创立并实践以医德教育为核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2024-05-08 05: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获奖级别与时间:北京市级一等奖  2008年                                    成果完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 刘芳  李义庭  李芳  付丽  姜冰

  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医学职业精神和医学职业能力的本质要求,是提高医学人才人文情怀、改善医患关系紧张的关键元素,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医学生肩负着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医学教育必须强化实施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05年初,我校以《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标准》、《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为基础,全面启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医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和成才成长实际,明确提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此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之一”,要求创立以医德教育为核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并付诸实践。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构建和形成了我校“三条主线,两种方式,一个架构”为框架,立体多维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一、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主要内容

  1.三条主线:人文课程教学依照三条主线设置:基础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应用技能人文类课程。

  2.两种方式:两种方式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教育活动相结合。我校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涵育,将课堂授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红十字会等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校园生活紧紧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3.一个架构:我校人文素质教育以“基础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应用技能人文类课程”为三条主线,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教育活动相结合两种方式进行补充,形成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文素质培养架构,现已初步形成了纵横交错、融汇贯通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二、主要特点

    1.强力推进教育教学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着力于教育的有效性,建立立体多维人文素质涵育机制

  采取必修、选修、限选和必选等多种形式在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应用技能人文三个层面上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品德、医学伦理、心理、医学史、人际沟通、创新思维等,同时,推进教育教学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注重日常培养和人文素养的累积,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教育、课外活动、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生活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紧密结合,着力于教育的有效性,全方位覆盖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

  2.强力实施救死扶伤教育,使学做人与学医学相结合,着力于职业精神的塑造,建立医德教育的系统工程

  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始终把医德教育做为核心,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医生。无论是课堂教学中的“大医精诚”“医患沟通训练”还是我校连续推出的“三大论坛”、“三大讲坛”等主题教育活动,始终扣住医学人才培养的特性,着力于医学职业精神的塑造。目前已形成了从课内到课外,从入学到毕业的医德教育的系统工程。

  3.强力把握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着力于职业能力提升,拓展人文素质教育平台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始终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素质涵育为目标,突出人际沟通、学习能力、创新批判思维、身心健康、医学关怀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利用多种途径,努力拓展人文素质教育平台,使医学生在行为能力方面得到锻炼,进而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关心人的生活环境,自觉地尊重病人的要求和自尊,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成果体现

  提出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架构,出台了我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后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4篇。编写教材6部。汇编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果集《金》《木》《水》《火》《土》。

四、创新点

  创立、实践并逐步完善了我校立体多维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形成了包含“三条主线,两种方式,一个架构”为核心的具体教育内容。

  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明确了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点,注重知识、能力的同步推进,突出了能力点培养。

  强调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性和涵育性,与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有较强的实践创新意义。

五、应用情况

  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三条主线,两种方式,一个架构”为框架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在06、07、08三届学生中进行实施。在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应用技能人文三个层面上开设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立实践了适合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人文课程体系,采取了必修、选修、限选和必选等多种形式,规定出学生必须修够的人文课程学分,在能力培养和实践环节中,规定了学生必须修够的素质拓展学分,全方位覆盖教育过程,并列入教学计划。

  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将教育与教学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取得了较大收获。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成果汇编了《金》《木》《水》《火》《土》文集:《金》体现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感悟、《木》集中了学生的科研成果、《水》汇集了学生志愿服务的感想和火花、《火》是主题教育活动的收获,《土》植根于医疗服务、社会实践的体会。

  以我校为丛书主编,在京其他三所医学院校参与编写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涵育丛书”被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我校共同选用,做为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的教材。

  在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教材建设上,出版教材2本:我校王晓燕教授主编的《医学伦理学》、张大萍副教授主编的《中外医学史纲要》

  近五年来,我校毕业生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我校霍学云同学入围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00名候选人;

  2008年北京高校党建评估中,我校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较高的文明素养受到专家的好评,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党建先进校;

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果也体现在奥运志愿服务上,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我校2047名同学,分为八个团队,值守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岗位上,在服务奥运服务残奥的近100个日子中,同学们展示出较高的团队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圆满完成了服务任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