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优质说课稿.pdf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每题每节的读书笔记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优质说课稿.pdf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优质说课稿.pdf

2024-07-13 14: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

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5节

《共点力的平衡》。第三章主要讲述相互作用——力,以相互作用与

**定律为学习主题。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多

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物体在形状、**状态等

许多方面会发生变化。如何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呢?在力学中,物体

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在研究物体做机械**时,最常

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本章研究这几种常见力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与相互作用观念、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从而让学生具有物

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本章共有五节内容,本节是第5节,探究共点力

的平衡。承载着实现全章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

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2.2

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的第五节。本节探究共点力的平衡

条件,并用此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共点力平衡条件入手,

继而通过典型例题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知识。教材以图片和问题导

入,注重思考与讨论,专门讲述了“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衡状态,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论。

2.进一步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熟练掌握正交分解法。

3.能依据平衡条件利用合成或分解方法计算平衡问题。

(二)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通过研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形成相互作用观念,能用其

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能依据平衡条件利用合成或分解

方法计算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极限

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论证的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进一步熟练掌握正交分解法,能

依据平衡条件利用合成或分解方法计算平衡问题,基于观察和实验提

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

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

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识,理解共点力的平

衡条件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培

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平衡概念的理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及推

论应用。

2.难点:平衡概念的理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五、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前几节知识,具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教学相对较容易。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很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于共点力

的平衡条件的认识。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力求学生能理解相关概念

及联系。教学过程中,要多举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强化对共点力

的平衡条件的认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探究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的方法。

六、说教学准备:PPT课件等。

七、说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引导式、自主探究法

八、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课程引入

1.师出示图片(教材问题栏目图),提问:

图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重力为G的木棒在力F和F2的共同作

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这些力都位于同一平面内。根据每幅图中

各个力作用线的几何关系,可以把上述四种情况的受力分成两类,你

认为哪些情况属于同一类?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2.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里边的学问。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复习共点力概念。

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

个力叫做共点力。

(要强调共点力的交点不一定在物体上)

(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1.师讲述:

平衡状态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我们就说

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生【思考与判断】:判断下列问题的是否正确?

⑴汽车以大小不变的速率转弯,是处于平衡状态。(×)

⑵物体的速度为零时,一定是处于平衡状态。(×)

⑶保持静止的物体一定是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

(√)

⑷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一定是平衡状态。(×)

3.师继续讲解: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