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资源共享平台构建路径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才共享平台有哪些 高职院校校企资源共享平台构建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资源共享平台构建路径研究

2024-03-23 03: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虽然共享的理念和行为由来已久,但是“共享”的理念普及主要源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很多文献将共享平台界定为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平台。实际上,高职校企可共享的资源并不能全部放到网络平台上,共享平台界定为网络平台难以承载校企可共享的各类资源。本文将高职校企资源共享平台界定为高职院校和企业基于资源共享的契约,可以共同使用的各类资源的呈现载体。其中,有形资源在校方或者企业方的实地经营场所呈现,无形资源在校企合作的环节中渗透体现,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共享共建端实现。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在有形资源的共享上,酒店新员工培训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酒店模拟运行的软件操作,了解酒店运行的整体流程,各类型课程嵌入的酒店认知、技能实操、Opero酒店管理系统操作、酒店营销策划等活动在酒店现场教学完成;学校教师为员工进行不定期的主题讲座,酒店各部门管理人员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课程或项目授课等;校企共建酒店,作为师生教学、学习和实习实训的主要场地,主要形式有高职校引入酒店品牌,校方教师团队进行酒店管理,或者校方自建酒店,自己管理或者委托酒店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运营等。对无形资源的共享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文化与酒店集团文化的碰撞融合、各集团冠名班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与气质特征、学生的酒店品牌选择和企业文化认同等。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上,除了可双方共建平台外,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更提倡向对方逐步开放自己的数字化平台,如网络课程与企业大学课程的共享、实验实训仿真软件的共享、学分互认、职业资格证贯通培训等。企业大学作为近年来各大集团和平台的标准配置,其相应的员工培训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研发支持体系等与高职院校的互补也是未来应探索的一个新领域。

三、基于人才培养环节的高职校企资源共享路径分析

关于高职校企资源共享的实现问题,很多学者从利益视角、动力视角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检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不佳的原因,关键在于利益矛盾、利益纠葛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5]。资源共享首先是出于利益实现的自愿行为,校企双方在各合作环节进行资源价值让渡和价值的优化增值,本文从高职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校企资源共享路径的分析。高职要培养的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管是工科还是商科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都需要“理论+实践”环节的有效融合,这就需要校企双方的资源协调与融合。

(一)寻求主体利益关系,渐进式建设资源平台

在实际的高职校企资源共享中,大都是多方合作、多元统筹,像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等都认为是资源共享的主体参与者。其中,政府作为重要的统筹和主导力量在政策制定、意向支持等方面对加固校企利益关系有重要的粘合作用,甚至在有些校企资源整合的案例中,政府作为主要的筹建主体主导了明确的顶层设计。企业和学校作为资源的实际提供者,是共享资源平台的两大核心建设主体。在寻求校企利益结合点的基础上,资源平台大都是渐进建设,难以一蹴而就。如从最开始的实习生培养环节的共享,到学校教学资源库与企业数字培训库的共享,再到教学理念与企业发展理念的共享、技术层面的共享以及人才标准的共享等。资源共享的利益一旦有超值的价值回报和升值空间,资源共享形式和范围都会拓展和创新平台的管理和建设模式,并触发更多的资源共享价值。

(二)结合人才培养环节,有效共享校企资源

教育强国作为重要的兴国战略,要求高职教育保持对行业发展前沿的敏感性,并将其明确地实践在高职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高职教育中的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工作室制、项目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能否保持一致的问题。既然知晓问题所在,高职院校需要主动突破界限,放弃“我更懂教育”的心理优势,积极与企业寻求资源互补和资源价值提升的合作机会,从行业人才标准与课程目标的结合,从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到企业实际案例解决,从企业经营管理文化的合理引进到企业生产现场的深度学习,从校内师资的深度挂职到企业师资的职业技术课堂,从高校的教育优势到企业的生产创新优势,以上都可以渗透在高职人才知识、素质、能力培养的各环节。

(三)追踪人才的行业适应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反馈优化资源平台

教育部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之一就是毕业生质量追踪。学校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有更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企业希望学生一上岗就能满足岗位要求,这使某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环节偏向针对上岗后的即时技能的课程开设,忽视了学生作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3年后的表现更值得客观评价和追踪。来自企业的不同时间点的反馈信息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对教育环节的调整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企业评价与院校评价需要有机结合,提升企业现有基础岗位资源对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价值,在院校进阶课程中充分利用企业的中高层岗位资源,这样既兼顾企业岗位需求,又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使院校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经费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为出发点进行校企资源共享平台的探讨,而校企资源共享需要多方主体参与,从各个角度进行系统分析是更合理的研究视角,这也是受限于作者教学工作体验研究的不足之处。总之,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要求高职院校要主动往前一步,与企业行业等形成良好的可持续的合作机制,在高职院校的校内教育资源与企业存在重复性资源的情况下,提升重复资源的利用率,开发非重复资源的共享价值,结合各专业(群)、各学校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尝试不同的合作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国际商学院

[1]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六卷)[M].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50-251.

[2]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2.

[3]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7-268.

[4]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张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题[J].当代职业教育,2019(1):4-8.

本文参考文献引用格式:贾绪红,姜作鹏.高职院校校企资源共享平台构建路径研究 [J].现代职业教育,2020(10)

——《现代职业教育》总第184期首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