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的照明及布光技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工光线的成分是什么东西 电视节目制作的照明及布光技术

电视节目制作的照明及布光技术

2024-07-11 19: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电视节目制作的照明及布光技法是电视工作者必修课题,它不但要满足摄录技术上的照度要求,还要完成图像画面的艺术造型,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忽视了这些,将会阻碍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提高,影响电视节目制作业的发展。    【关键词】 照度  光位  钟面坐标法  亮度比  人工光线  静态布光  动态布光

    一. 电视照明的基本布光知识    电视照明,从词意上囊括了所有电视节目制作的照明。光,犹如一个美妙的精灵,活跃在电视传媒媒介的技术过程和艺术创作之中,但在电视节目制作时,人们似乎忘却了光的存在,然而光却无所不在地主宰着电视图像评价的主观质量。电视节目制作的照明及布光技法,不仅仅是灯光师的事,也是所有电视工作者必须深刻了解和把握的。    1.摄像机的灵敏度与光的照度    对于从事电视节目制作人们来讲,光的亮度是用光的照度来表示,光常用的照度单位为Lx(勒克斯)。白天的室外阳光照度为15000至20000Lx,室内约为15000Lx,黑暗中的烛光仅有2Lx。摄像机的灵敏度(具备“记录”功能的照度)是指镜头前被摄物应达到的基本照度,一般不能低于300Lx。目前摄像机的照度,在1000至200000Lx之间记录的影像效果最佳,图像质量最好。若照度低于300Lx,所记录图像的大部分功能都会随之明显降低,如:景深与景深范围变小,画面清晰度减弱,色彩饱和度降低,图像信噪比下降,有时还会出现物体拖尾(拉毛)现象。    在自然光照射下,人眼观察同一视角范围内的明暗变化比较大的景物,其暗部的亮度为1000Lx,亮部的亮度为200000Lx,这样景物明暗的亮度比为l比200,人眼能同时分辨其亮部和暗部的层次,因为人眼明暗适应范围可达到1比1000,而摄像机的最大容纳亮度比仅达1比30。也就是说,在实际的电视节目制作中,要把人眼看到的1比1000的景物亮度比,压缩到适合于电视表现与接收的1比30之内,这种悬殊的比差对于自然景物的色彩、层次、质感的再现,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从反差角度讲,要想充分利用和再现电视中1比30的亮度比,就必须在电视照明布光的景物亮暗配置时,景物反差控制在3比1之内,以确保图像“记录”的最佳效果。    2.光位的“钟面坐标法”    为了便于对电视照明灯具及布光的光位(即光源相对于照射物[被摄物体]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和理解,人们用“钟面坐标法”来表示光线的方向和名称,见图1和图2。如:6点横(或6H)的光位,即图1中的正面光;9点直(或9V)的光位,即图2中正逆光。这样只要看到立体光位图上的5点横/4点直等光位符号,便可知道光线的名称、角度和方向了。

    3.人工光线及其成分    人工光线是电视工作者依据电视节目的内容、创作意图、艺术构思,利用某些照明器械所形成的光线。    人工光线的成分对于摄像机和被摄物来讲,一般可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和装饰光五种。    (1)主光(又称硬光、塑型光、主光源)能造成界限分明的阴影,显示被摄物表面的轮廓和结构,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可作为局部照明。其位置一般与摄像机成45度角度比较合适,高度与被摄物成30至45度角度较好。    主光照射的被摄物,如果看上去是粗糙生硬的,轮廓也是鲜明的,则说明主光的光位是正确的,布光是成功的。    (2)辅助光(又称软光、补助光、润饰光、副光源)是用来帮助主光造型,弥补主光在表现上的不足,平衡亮度的光线。辅助光是在主光布好之后,开始布光,其位置与摄像机成50至60度角度,与被摄物成25至30度角度为宜。    辅助光一般采用平光灯,是一种散射的无阴影照明,光线柔和,使阴影部分细腻,阴影边缘有中间色调的层次(不是含糊不清的效果),巧妙地运用好辅助光十分必要。    (3)轮廓光(又称逆光、隔离光、勾边光)是从被摄物后面投射的光。其作用主要是使被摄物与背景区分开,形成立体效果。轮廓光不应投射到摄像机的镜头中去,否则会破坏画面,形成眩光。    (4)背景光(又称环境光)是对人物、背景和整体场景进行普遍的照明光。保证摄像机的基准照度(1500Lx),虽然色调基本能还原,但立体感较差。也就是说,摄像机不论在哪个角度拍摄,光都是均匀的。背景光应使用散射灯具。    (5)装饰光(又称修饰光、平衡光、气氛光)是根据节目剧情的变化而使用的变化光。是用来烘托主题,加深电视观众对剧情的印象。装饰光一般用于音乐、舞蹈、戏剧等节目中。

    二. 静态节目主持人的三种布光技法    1.侧光照明效果的布光技法    侧光照明效果(又称明暗照明效果和直射光照明效果)如同自然光中侧光照明效果一样。这种光线组合广泛用于正常脸型的主持人,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布光方式。灯光配置见图3,主光在4至5点横/1点直或7至8点横/1点直的光位上。辅助光在6点横/3点直的光位上,以紧靠摄像机摄轴线(摄轴线:“被摄物体的视线、运动方向与摄像机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所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直线”。摄像机的主角度一般只能活动在轴线的某一侧内。)为宜,偏离这个位置,容易在被摄物体表面产生不应有的光线投影(有时这是布光失败的主要的原因)。主光与辅助光的光比小于2比1。轮廓光一般在主光灯所对应的那个角度上,即11点横/10点直的光位上,高度应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定,防止过高或过低,但不能低于主持人的头部,因为轮廓光是被用来勾画人物头发、肩膀、形体轮廓的,布置时还应避免过侧、过亮。轮廓光与主光光比在1比1或2比1左右。背景光要根据主体亮度变化而变,主体亮背景就稍暗,主体暗背景就稍亮。背景光与辅助光光比为1比2或1比1。

    2.顺光照明效果的布光技法    顺光照明效果(又称平光照明效果和平调照明效果)如同自然光中平光照明和阴天半阴天中的散射光照明。这种光线照明效果很容量产生高调画面效果。灯光配置见图4,主光灯1一般在6点横/3点直(或接近)的光位上,也就是说紧靠镜头为宜,光比控制在1比1或不超过1比2。轮廓灯配置在两个主光灯所对应的11点横10点直的光位上,轮廓光同主光(其中一个)的光比控制在1比1或2比1左右,轮廓光不能过强,否则会使画面的柔和层次受到影响。在顺光照明效果中,也可以没有轮廓光。背景光灯放置在被摄体后面或左右两后侧,背景光亮度一般比主光稍强一点或略弱一点为宜,使人物能够与背景有一定的区别。    顺光照明效果可以使画面获得高雅、明净、单纯的效果,使人物黑色的头发、眼睛、鼻孔、嘴角引人注目而突出;画面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反差,明暗柔和;被摄对象的形状、阶调、色调的变化,主要由细微的光调变化面表现出来。    3.轮廓光照明效果的布光技法    同自然光中的逆光、侧光照明效果一样。轮廓光照明常常产生低调照明效果,给人以庄重、肃穆、黄昏、安适、忧愁、悲怆之感,有时还有某种神秘之感。主要照明灯(轮廓光灯)在摄像机镜头摄轴相反的11点横/10点直的光位上,有时为了加强照明效果,还用双边轮廓光。主光的首要造型任务是勾画出人物富有特征的轮廓线条。轮廓光的首要前提是如何完美地表现人物的轮廓线条,光源的远近、高低、正侧,都会直接给这种表现带来影响。辅助光在人物的正前方9点横/3点直的光位上,主要任务是衔接轮廓光亮部分与阴暗面的中间过渡,辅助光灯不能随意偏向人物的某一侧,否则会出脸上的第二个投影和形成同主光的夹光效果。    在轮廓光照明效果中,一般轮廓光与人物正面的辅助光光比为3比1或2比1。有时根据需要还可在6点横/3点直的光位上加辅助光2,辅助光1与辅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