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群挽歌》无对白“国漫”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与自然动画电影 《象群挽歌》无对白“国漫”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象群挽歌》无对白“国漫”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4-04-24 17: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在2023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上,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段雯锴老师指导,卢思杰、李金泽等同学创作的动漫作品《象群挽歌》荣获最佳儿童动画电影奖。短短8分钟的作品,抒写了人与动物之间跨越三十年的情感史诗;没有对白,却引起了世界观众的情感共鸣。

“动物和人类是带着相似的情感光谱生活在同一个可感的世界里的”。一次偶遇,小象娜娜被一位傣族老人救下,结下缘分;三十年后,领头象娜娜带领象群跋山涉水,只为完成老人最后的挽歌。

据学生主创卢思杰介绍,动画节儿童评审团在评价《象群挽歌》时说道:“我们发现这部影片几乎没有对话,但信息却能被全世界理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卢思杰表示,这个奖不仅肯定了我们能将中国故事传向全世界,更说明了我们的作品能跨越文化差异获得大家的认同。

谈及作品的创作灵感,卢思杰说,故事最初的灵感来源于2021年云南象群北迁事件。一群大象突然向北迁移,后又突然止步返程,其中的原因令人好奇,主创团队由此展开联想。随后,团队又了解到在1999年,南非有一支象群也曾跋山涉水迁离栖息地,一度险些命丧枪口,但在劳伦斯·安东尼(《象语者》的作者)的帮助下脱离危险、复归自然。十三年后劳伦斯去世,曾经的象群受到感召,不远万里重新回到劳伦斯的木屋前,以长久的哀鸣为其送别。我们被这个事件深深打动,震撼于大象表现出的灵性和威严。团队将上述两个事件融合改编,以云南作为故事背景,构思出了剧本。

学生主创李金泽在谈到这部作品带来的收获或者感悟时表示,作品的题材、表达方式或许不一样,但最终都要回归到人类的情感诉求。好作品是立足于情感并触及心灵的。它要能始终引导观众的情绪走向,注意每一次细微的起伏,把握情感的流动。同时,他也认为,近几年中国动画产业化分工逐渐成熟,技术不断进步,内容质量显著提升,网友们也常常提到“国漫崛起”,认可中国动画正向着光明奔去。未来,希望能见证中国动画不光在国内,更是在国际上百花齐放。

作为指导老师,段雯锴为《象群挽歌》能荣获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最佳儿童动画影片奖,真心为学生们感到高兴。认为他们成功借助作品角色,和评审团中来自不同国家的上百位儿童评审员产生了情感共鸣,最终打动了这群文化背景各异的孩子们。

《象群挽歌》运用了前沿的三维制作技术,刻画和渲染出了细腻真实的作品观感。作品中角色表演丰富精彩,特别是在人与动物的互动和眼神沟通中,表现出了真挚感人的叙事张力。学生们创作时,把艺术感染力和资料真实性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部人文情感充沛、艺术表现优美、技术应用先进的佳作。

谈到《象群挽歌》的创作意义,段雯锴表示,首先,希望能通过讲述云南野生象群北迁的故事,来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傣族老人与象群的情感,跨越了物种,超越了生死,既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也暗示着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缘分。其次,希望将《象群挽歌》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实践。创作时,学生们根据云南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俗等地域特色,打捞和提炼了丰富的“中国元素”,着重刻画了傣族百姓特有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他认为只有真诚地面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生动地展现国人形象,发掘其可爱之处。最后,好的作品不应停留于事件的复盘,而是要进行提炼和创作。《象群挽歌》作为作品思政的典范,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事件与艺术创作,既“重逻辑”,更“有情感”。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

澎湃新闻    

转载自“新时代视听”公众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