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做打的魅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京剧旦角儿童画 唱念做打的魅力

唱念做打的魅力

2023-12-17 07: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马明捷(1941.9.8-2011.2.3)

作者简介:

马明捷,笔名鸣杰,汉族,中共党员。祖籍山东平度。1963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文系。先后担任吉林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室、旅大市文化局戏剧理论研究室干部,旅大市文联编辑,大连市艺术学校教师、副校长,大连市艺术研究所书记、副所长,大连京剧团(院)艺术顾问,1996年晋升研究员。生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大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顾问,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论文导师,大连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马明捷戏曲文集

刘新阳编

唱念做打的魅力

在民间,多年来流行着一句话叫做“生书熟戏”。意思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读书选择生的、没读过的,极少有翻来覆去多少年老读那么几本书的。看戏呢,正好反着,越是看过的、熟悉的、故事倒背如流的戏越是要看,于是有了戏迷;光看还不过瘾,还要学,学了还要唱,于是又有了票友。《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四郎探母》、《玉堂春》演了一百多年了,《凤还巢》、《锁麟囊》、《红娘》演了六七十年了,《杨门女将》、《赵氏孤儿》、《望江亭》演了五十多年了,就连《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也四十年了。舞台上还在演,票房里还在唱,看来还将演下去、唱下去,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

我们说过京剧是“以歌舞演故事”的戏剧,京剧演员在舞台上用唱、念做、打四种表现手段演绎故事,塑造人物。一个半多世纪里,一代接一代的京剧艺术家,为了把戏剧故事表现得生动、深刻,为了把剧中人物塑造得鲜活独特,为了把观众吸引进剧场,他们苦练(有句名言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精心打磨唱、念、做、打四种表现手段创造新颖、独特的艺术方法,渐渐地把歌与舞发展到绚丽多彩、精美绝伦的境界,为看戏的人、迷戏的人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审美空间。

重复鉴赏中,京剧的情节故事、人物性格逐渐在观众视野中隐退,凸现在观众面前的是角儿,是角儿身上的技艺,是不同的角儿在不同的戏中甚至同一出戏中风格不同的唱、念、做、打。于是,艺术家和观众共同创造了京剧的各个艺术流派。

上世纪二十年代,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即出现了众多的大师级表演艺术家,是他们的改革、创新使京剧艺术发展到繁盛时期。拿旦角来说,梅(兰芳)派戏中,唱、念、做、打的高度和谐,表演风格的雍容华贵;程(砚秋)派唱腔的幽咽深邃,水袖身段的优美多姿;尚(小云) 派的铁嗓钢喉,高亢刚劲;(慧生)派的柔美婉转,活泼灵脱,都是极具审美价值,令人百看不厌的。再说老生,观众看的、听的也还是马(连良)派的华美飘逸,谭(富英)派的英挺古朴,言(菊朋) 派的曲折跌宕,高(庆奎)派的激昂慷慨,麒(周信芳)派的苍劲泼辣,杨(宝森)派的沉郁醇厚......而这些又都不是看一次两次、听三遍四遍就能领会透彻的,它的奥妙是在多次看、反复听之后才能得到的,这才有了“生书熟戏”的话。

京剧“样板戏”的革命内容已经发展到了极致,但是,人们爱看、爱听“打虎上山”等唱、念“痛说革命家史”、爱学、爱唱的还是“智斗”做、打的和谐运用、精美发挥,京剧艺术的魅力主要在这里。

(《大连日报》,2006年8月21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