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钓源古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亚马逊如何联系在线客服 历史文化名村钓源古村

历史文化名村钓源古村

2023-03-13 21: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千古钓源村

发布时间:2012-10-15 00:00:00 来源:机关党委

千年古村钓源,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城西17公里处的兴桥镇。这里是欧阳修的后裔、宗裔聚居地,清朝中页号称“小南京”。钓源村外古木参天,绿荫环簇,池塘密布,田陌纵横;村内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建筑布局别具一格,其木刻装饰繁花似锦,美不胜收。这里,有奇特的八卦建筑布局,有大批标志人才辈出的旗杆石,有众多明清时期的家具留存。然而,这里绝少苍蝇,几乎没有蚊虫,形成了奇特的钓源现象,具“生态美、村庄秀、建筑巧、民风淳”四大特色。

  近几年来,钓源的魅力逐渐被人们发现,被人们欣赏,为人们所赞叹。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名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掀起了一个钓源热。台湾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曦慕名前来,美国哈佛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荷安娜女士也闻讯前来参观考察,香港“城市大学”更是一批批地组织师生前来考察,并将钓源定为其教学实践基地。

一、氏族渊源

欧阳氏出夏禹之苗裔,先祖为越王勾践。后世蹄封为欧阳亭候,子孙遂以欧阳为氏。唐喜宗乾符年间(875——881),八世欧阳万为安福县令,称一世祖。万生和,和生雅,雅生效、楚,效生谟、托、铉,楚生堂、弘、钺,弘居钓源,钺居义沥。托,字达明(居吉水安德里),其中偃公析永丰沙溪,过四世生欧阳修。

  钓源基祖弘公, 唐代 博士,“卒葬本里长安岭阴(北)树下”。六桂先后开基于唐末五代,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有《宏祖分衍歌》曰:令公五世孙曰弘,世居庐陵钓源滨。九世五房分各派,仁义礼智信列名。仁派初迁渭溪地,富溪龙江次第兴。义派前岗礼广济,庄山神塘再继声。智派宽宁同迁徙,桂林水陂且增新。唯有信派居坛前,总之皆从钓源分。弘祖支分十二派,宋元繁衍到如今。

  钓源之渭溪仁派欧阳氏均为欧阳修的后裔,先前不为人信。近年来,吉安市博物馆通过大量的考古调查,证实了这一史实,由于“继嗣称谓”传统作祟,其子民虽称仁派辅公之后,实为欧阳修血脉。

二、功名人文

庐陵欧阳是为望族,据唐贞观三年(628)年敕敕藏的欧阳区谱反映,隋朝大业六年(605)正月十二日,庐陵欧阳氏篡集人口已达1700余人。历史学家指出:一个富商、官宦氏族,只能维系三、五代,文训家族方能维系久远。钓源村仅从其建筑遗存和冠以“小南京”的雅号方面看,似乎商业文化的气息较浓,通过仔细分析却不难看出,钓源欧阳氏与庐陵各分支一样,以尊欧阳修为荣,并继承了祖辈的文风家训,代代贤良,出现了大批标名史册的欧阳子孙。不仅有尚书令、博士、兵部侍郎、右佥都御使、按察使、宁国知府,州官、县令、主簿、判官,更有明代的“父子登科,只弟连科”,清代的兵部郎中欧阳模,兵部候补郎中欧阳慎,内阁中书欧阳萦等。作为氏族成员的钓源妇女,有三十九位节妇、烈女受到朝廷的旌表封敕,赐币建坊,明清多嫁书香望门为媳,这从钓源各类姻亲的贺词、寿挽中可以得到证明。直到文革前夕,村子四周尚保留了十六座牌坊,既有功名的,亦有节孝的。据残存的三达堂的族谱及墓志统计,钓源欧阳氏自唐朝开科取士至清代中叶,共有六位进士,六位解元,二十七位贡生,二十二位例授郎职,童生、庠生、禀生更是无法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前防化兵学院院长,国防部防化部顾问欧阳稼祥也是从钓源析出的欧阳后裔。改学堂制后,钓源先后出了3名硕士研究生,58名大学生。上述统计数字表明,钓源欧阳氏虽无法与永丰沙溪之欧阳修,永和之欧阳旬,欧阳守道等文臣巨匠比拟,但其底蕴和群体优势却是一脉相传,独树一帜。

三、繁荣的村庄,不夜的都市

钓源号称“小南京”并非族人的自诩,而是吉安城里人给予的雅称。现在人们见到的钓源,仅为原有规模的三分之一,村庄的精华已在咸丰五年的战火中化为灰烬。遗址考察表明,现庄山村的西北角,原有两条繁华街道。这方圆数百公顷的废墟,才是钓源原来的中心区。这里有近百家店铺,有宁国知府的私家园林,有钱庄,有赌场,有妓院,有戏台,有跑马场,甚至还有“三美院”、“六美院”、“七美院”等专供个人栖息的“后宫”。在这里,天天生意兴隆,夜夜笙歌宴舞,足不出户,灶不生烟,各种生活享受呼之即来,各种差役杂活随叫随到,各种生活娱乐设施一应齐备,俨然一个繁华的乡村都市。连吉安城里的阔爷少奶都不愿在城里呆,日夜向往着这不夜的“小南京”。

钓源人有才,更有钱。这大概是明末江西仕途受阻,或是及时接受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不少读书人弃官经商,经营布匹、药材、桐油、茶叶等,店铺遍及两湖两广,甚至杭州、苏州亦有铺号。由于经营有方,逐渐积累了大量的钱财,到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达到了高峰,仅楚凡公每天的进项就有一个金元宝。清末虽因武装抵抗太平天国军而遭到大部分村庄被毁,规模骤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直到光绪年间,与邻村争山争水,官司打互慈禧太后那里去,竟演义出“瑞溪的顶子,钓源的银子”佳话。

四、村建古韵

钓源人有才又有钱,在村落的建置上也可见端倪。钓源原有四条通往吉安、固江、梅塘、桐树坪的青石板卵石路,吉安至安福的古驿道从村东北穿过,著名的二十七里铺在钓源东侧,赣江支流禾水距钓源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钓源村以东西走向的长安岭为屏,岭上香樟万株,翠枫簇拥,加上垂丝古柏点缀村中,村庄掩映在翠碧之中,村外田陌纵横,水塘密布,极现江南山村情趣。

长安岭呈S型,庄山、渭溪依照太极图的鱼尾形坐落在S型的两个湾里,西为庄山,东为渭溪。两村又各自根据八卦图形依山就水而建,下水道延用数百年不坏。整个村庄乍看似为零乱,实则孕育万般变化于其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格局。走进村庄,一条条青石板路,一段段卵石路面曲折委婉,宽窄不一地呈现在你面前。细心人不难发现,钓源村几乎没有一条笔直的路,没有一排笔直的房,没有一段笔直的塘岸,甚至一幢本该四方的房子,却有一堵墙或是一角改变了应有的形象。在钓源,没有所谓大头小尾“棺材形”的路、巷、房的忌讳,没有座北朝南的朝向规矩,门庭各异,四方为大,反而成了钓源建筑的独具特征。然而每座建筑,乃至在家具铺陈上,见到最多的就是八卦图案。门扉上、午门上是八卦、窗上是八卦,海涵坛上是八卦,屏墙上是八卦,连床上,脸盆架上也是八卦。这种建筑和装饰特色,大概只有了解《易经》的学者才能明白其玄机。

钓源现存建筑190栋,有庙观(4)、祠堂(8)、书院(7)、别墅(1)、民居(170),按年代可分为明、清建筑(102)、当代建筑(88)。其建筑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直进式,与乐安流坑侧进式的明代建筑不同;其二多采用重檐式,顶檐下留有风窗,便于通风散热;其三是厅堂亦采用重檐采光法,采光口虽小,但由于角度好,整个厅堂,尤其是上厅光线充足,极显突出;其四,在大厅门上方修建“元宝”形天槽,使重檐处的雨水流入其中,再从专设的下水古槽滴入门外水沟,避免了雨水浇头,也解决了屋檐水溅入厅内的弊端。这些特点,是庐陵文化在建筑方面的体现。

现存的钓源村,处处青石铺路,户户描金涂彩,栋栋雕龙画凤,虽经文革“破四旧”的严重损毁,炸毁了牌坊,掩埋了鎏漆真身菩萨,拆毁了傩撑、雀替,夷平了豪华的古墓,烧毁了族谱和象牙神轿,但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村落规整,独具建筑格局特色的千年古村仍然呈献在人们眼前。

五、文物遗存

庄山村保留有三块欧阳修撰、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书、清道光二十七年摹刻的《昼锦堂记》古碑,属名篇、名书、名刻精品;清代大学士礼部尚书曹秀先(南昌新建人)的青花瓷嵌字联,字体遒劲、飘逸,青花釉色纯正,做工极为精细,笔锋毫端细如发丝,属名题、名书、名工的文物精品;渭溪有北宋绍圣元年“鹤田处士之贻东坡宝之”的大型铭文端砚,重8.9公斤,长37.1厘米,宽25厘米,厚4.4厘米,近墨池处刻有一圈北宋盛行的“海涛白日图”,一侧刻“思无邪斋”款,背面则刻有“孔子倚杖图”和四行文字,当为咏思无邪斋的诗文(“文革”时被迫铲刮,字迹模湖,有待识辩),《东坡志林》载“时有虔州鹤田处士王原子直不远千里来访先生,留七十日而去”。“思无邪斋”正是苏东坡在广乐惠州的书斋名,鹤田处士则是虔州王原,字子直,因住鹤田山而称;明代大学士解缙为该村风水观题写的“定安”二字石刻匾额亦为墨宝。这四件文物,属文物精品,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渭溪一村民家,有象牙骨质“令牌”三十一枚,既有标明书名的签号,也有标明“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秀才、庠生、廪生”及唐宋名诗句的筹码,更有“后生年少,多喝一杯”、“口渴请茗”、“东阳韵”等酒令、茶令和诗令,反映了书香门弟高雅的娱乐方式,属保存较少的文物种类。此外,还有竖立在祠堂门前,刻有科考功名者姓名、年代的旗杆石21通,为礼部侍郎、会元、举人标识件。

刻、描金工艺装饰也是钓源最为突出的特色,尤以渭溪文忠公祠的透雕和2号民居为最。其雕刻襄括浮雕、透雕、镂空雕等多种工艺,其漆饰有描金、点彩、漆绘等装饰手法,其内容则包涵喜庆、典故、戏文故事等,以描金画“访贤才于谓水”、“求寿考于仙境”、“二十四孝”、“鱼龙故事”最具特色。这些木刻装饰质朴大方,亮而不俗,内容丰富,多为明清遗存,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近百张雕花描金、瓷板嵌花架子床,雕花描彩的香案、八仙桌、太师椅、屏风、脸盆架、书柜、梳妆台、摇篮等家具也别具一格,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欣赏价值。

六、风雅传说

1、钓源名称的由来 钓源村正北边,有一块大田垅,叫钓源垅。吉安城区通往安福县的古驿道,越垅边而过。欧阳万为安福县令时,经常往返于吉安和安福之间,每次路过钓源垅,均遇一老翁在水边垂钓,与之攀谈,竟为同年,进而与之同钓、同宿。万公见钓源垅群山环抱,一溪穿垅而过,垅里土地肥沃,交通又十分便利,是安家立身的好地方,遂有卜居意,因问地名,老翁亦说不知,万公遂戏谑:“吾每次过境,均遇同年垂钓,此非偶然。昔有文王访姜尚于渭水之滨,今与同年同钓于此活泛之水,称这‘钓源’如何?”老翁甚为赞同,于是这里从此就叫“钓源”。

万公晚年弥留之际立下遗嘱:日后子孙繁衍,若有分徙,首选钓源。万公以后,至第三代才繁衍两支,无分徙必要,至第四代一宗六桂形成,弘公遵祖训,于唐代末年在钓源开基,成为钓源始祖。

现钓源村之西北,百家店铺遗址尽头,有塘叫做“神塘”,相传为万公在此钓得金龟而得名。仁派居住的渭溪,取名也与文王访贤于渭水故事相关,可惜该溪修银湾桥水库渠道时彻底毁坏,已不可再现渭溪原貌。村民欧阳瑞麟的家中,有巨幅“访贤才于渭水”描金画,仁本堂宗祠门墙上有“文王推车图”,描绘“文王推姜尚行三百六十步而止,周有天下三百余年”的故事,均与钓源的名称来历有关,亦有怀念万公卜居之意。

2、夜半陀声与和尚地弘公开基钓源时,址在神塘附近,死后葬长安岭之阴(北)。有游僧自远方来,见长安岭为太极图形,风水极佳,欲在此结庐立禅。谁知每每面西颂经,经文断续,甚感惊疑,经仔细踏勘,发现自己选中的宝地之西,正对弘公古墓。弘公乃唐代博士、朝廷命官,无怪颂经受阻,僧仰天而啸:“天不遂我”,竟跌坐仙逝。欧阳氏感其心诚,在其打坐处撅塘埋葬。随着欧阳氏人丁兴旺,村子越来越大,逐渐从神塘延伸至今天的庄山,尽管建房用地十分紧张,但村中汉公书院旁,村民叫做“和尚地”(地即坟)的空地,谁也不准使用,相传此地即当年游僧仙逝处。更奇怪的是,住在和尚地与弘公墓一线的村民,每当夜深人静时,经常能听见节奏鲜明、响声轻悠的木鱼声,离开垂直一线的村民则听不到,老年人说这是游僧在念经。久而久之,村民早习惯,能听见木鱼声的村民,也从来没有发生什么不测。

3、积华山上挂灯笼钓源正西有一座山,通往固江的卵石路绕山而去,山脚下岔一条卵石盘旋至山顶,这座山叫积华山。山峰虽不算太高,但由于地势高,天气晴朗时,站在山上可以看见赣江。积华山上原有庙,因山而名积华庙,安福、油田、指阳、吉安的香客常年前来礼佛,香火十分旺盛。庙建于何年、供俸什么菩萨已无从得知,庙毁于咸丰三年的战火,现在只能看天一个砖砌的四方祭台和一些残墙基。现已八十余岁的族长公也末见过庙的原貌,只是听先人说庙很大,庙里有大菩萨,有灵芝,还有三条大蟒蛇。村民对积华山有着深深的神秘感,即使白天结伴上山也极不情愿。每当夏日雨后天晴的傍晚,在村口总能看见积华山顶冉冉升起的一个个火球,小的有脸盆大,大的有团箕大,升得越高,火球越大,颜色越淡,直至消失。村里老人说,这是积华山的灵火显圣——挂灯笼。六十多岁的老村长欧阳钟麟,就数次看到积华山上挂灯笼。

村民们还说,积华庙是风水庙,不仅对钓源有利,对瑞溪也有利,有庙时,瑞溪出了几个象两广巡抚黄赞汤的大官,钓源除了出人才外,还有源源不断的财发,庙毁后,两村都败落下来了,因此瑞溪曾力主修庙,后因战乱而未果。

4、定安观与“生漆鎏”真身菩萨庄山村西侧洄龙水旁有一座道观,两道门额分别题有“定安”、“庄山砥柱”字样,相传“定安”二字系解缙所书。庄山村地势东高西低,水系穿庄山村而过,“一溪春水向西流”正是风水学所说的“水向西,人财两旺不愁地”。定安观正处出水口,按照传统的风水镇脉之说,定安观是庄山村镇水之锁,也是庄山村的第一把锁。

老人说,先前有一个道士,因为懂医药,特别擅长接骨脱臼,受村民爱戴,遂留住安定观。后有家人来劝其回家,道士逐其亲人,不肯归。其亲人不得已才哭诉说,道士系湖北荆州人氏,原为江洋大盗,遭朝廷通缉,循入深山为道,辗转来到这里,现年事已高,朝廷早已赦免,遂寻其归家颐养,经长者们反复劝说,道士仍执意不肯,亲人只好任其留住。几年后,道士坐化而去,留下遗偈,村民们念道士为村民造福多年,尊偈语将生漆鎏遍全身,制成真身菩萨供俸观中,村民们称其为“生漆鎏”菩萨。人们不论在哪个方位拜祭,菩萨的眼眼都会正视着你,善男信女们认为菩萨的眼睛是活的,因而十分虔诚,香火十分旺盛。“文革”期间破除迷信,禁止烧香礼佛,一些香客们还是强行进庙求佛,白天不行就晚上来,当权者因此决定埋掉菩萨。“文革”结束后,有信士掘出鎏漆真身菩萨想重归定安观,但因掩埋地常年积水,菩萨已完全腐烂,仅剩骷髅,只好作罢。

至于建于何时,道人生卒年代已无从得知。从观后的数棵古柏判断,定安观建于元代以前,现存的安定观建筑为清朝中期的遗存。

5、太平天国军与钓源咸丰三年,太平天国义军从湖南进江西莲花,经安福进攻吉安,义军一路杀富济贫,势如破竹,五月达吉安境内。钓源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按照知府陈宗元的命令,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训练民团,组织敢死队,武装抵抗太平军的进攻。先是为了争夺积华山制高点,展开了一场血战(积华庙因此在战火中化为灰烬),双方各有损伤。第三天清晨,太平军忽然再次发动进攻,攻势凌厉,一个早上功夫就攻占了钓源的所有据点,紧接着攻进了村,在村中展开巷战,民团最终抵抗不住太平军的进攻,村民四处逃窜,疲于奔命。战火中,钓源千百年来苦心经营,为之炫耀的“小南京”被太平军付之一炬,只剩下原来不甚繁华的庄山村。

咸丰六年四月,石达开用10万大军与江西按察使周玉衡部在吉安激战两个月,有一支部队在渭溪住了三个多月,渭溪人汲取庄山教训,好酒好肉招待他们,义军与村民相安无事,村民欧阳锋还与义军的一个小头目结了老庚(同年)。谁知有一天,太平军突然逮捕了村里几个有钱的乡绅,绑住辫子悬挂屋梁上,要他们交出银子才能保命,欧阳锋也在其中,傍晚时分,正好老庚负责看守,欧阳锋悄悄地对他说:“老庚,你就看着我去死呀!”,老庚没有吭声,反手持大刀走到他身后,扬手一刀割断绳索,欧阳锋得以脱身,奔回家中对家人说:“长毛(指义军)变脸啦,快逃命!”就带着家人逃出村外。第二天,村子没有动静,第三天仍无动静,待晚上溜回村中,见被抓人都安然无恙放回来了,这才知道,义军要撤退了,要钱财是假,为了保存实力,请村里帮他们保管好120条枪才是真,故意放走欧阳峰是演一出戏给外人看。渭溪人用几口棺材把枪装好,埋在村里,太平军撤退时,钓源再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渭溪人言而有信,咸丰十一年九月,太平军三占吉安时,义军又派人来村里取走了枪。

6、楚畹公轶事楚畹公名国宝,字楚凡,幼随父母在外经商,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在外乡靠捡破烂为生。有一天住客栈时,随手将收来的破烂丢在天进里。谁知晚上客栈失火,一直烧到天明,第二天,住客栈上房的客人报官,因客栈失火,烧掉了他大批银子,要店主赔他的银子。官差把店主和住店人一起带到衙门。县官问失主住店时银子放在哪里,失主说在上房楼上,问其他客人各有什么损失,楚畹公说他的东西在天井里,县官判定:上房寻出的银子归失主,天井里的东西归楚畹公。失主失物心急,在上厅灰烬里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丢失的银子,只好愤愤地走了。楚畹公认为自己的东西不值钱,待别人寻完后再慢慢地翻寻。谁知翻到天井底部时,发现除了自己的破烂以外,竟有一大片烧化的银子。他立即明白是因为火势太大,银锭烧化后顺着地势流进天井,又因天井潮湿,银子在这里凝结成块而积聚下来。因为县官已经将天井里的东西全判给他了,于是不急不忙,把所有的银块给掇起来,大大方方的回到了钓源。就这样,楚畹公发了大财,并以此为本,买了许多店面,雇人经营,生意越做越大,店越开越多,到老年时,竟每天都要进一个一斤重的金元宝,成为钓源的首富。在现在庄山村北面唯一较为齐整的房子,均为楚畹公所建,其中最高大的房子就是楚畹公祠,比钓源总祠还要高大。

7、宁国知府传奇宁国知府名叫欧阳衡,为楚畹公之孙。幼年聪颖好学,博览群书,青年即得功名,清乾隆年间官至宁国知府,有丢官、买官、挂印的传奇故事,庄山村西北角有一大片废墟,就是原宁国知府的私家花园遗址。花园里原有39个圆门,一百多间房,园中有数口相通的大水塘,常年泊有花船,供人游玩。可惜该园清咸丰年间化为灰烬。废墟中除残垣断壁外,还有一个用整块大青石凿成,十分规整、漂亮的井口,现淹于水库中,枯水季节仍然可以看见。

欧阳衡任宁国知府时,很有正义感,有一大户人家强占贫民的山地为坟山,贫民不服,告到府衙,欧阳衡经过调查,将山地判给了贫民,但因此得罪了大户并丢了官,接任的知府又把山判给了大户。欧阳衡知道后很不服气,回到钓源,与叔伯兄弟,兵部侯补郎中欧阳慎筹集了一大批银子,重新买回宁国知府衔,把坟山再判给贫民后挂印回乡,再也不涉足朝政,成为一段佳话。有红学研究者认为,欧阳衡任宁国知府的时间,略早于《红楼梦》成书时间(1871),“买官挂印”事件震动朝野,欧阳衡即《红楼梦》中宁国知府的原形也未可知,有待进一步考证。

8、八老爷逸事八老爷名欧阳杰,人称“八老爷”,为楚畹公之孙,与宁国知府为叔伯兄弟。关于八老爷的故事传说很多,最有趣的是八老爷的别墅和八老爷的床。在村东北角有一个的庄院,围墙高耸,内有一幢独立的楼位于后院,楼前空地为花园,别墅座北向南,村里男女老少都说这是八老爷的别墅。从布局判断,花园里当年有对称的两棵四季桂,现仅存一棵,该庄院与一般传统的庄院不同,总让人觉出一点淡淡的西洋味。根据别墅木楼板上拍打的“三合土”,二楼中间穹窿形木藻井刻的众多佛像,以及“二楼多做家祀神翕”的建筑规律分析,该别墅的原始功能当为家庙,后八老爷籍此养老,遂成为别墅。

八老爷晚年特别怕吵、怕家人烦,特为四个儿子造了田字型四合院宅(明善宗祠西)分住,自己则隐居在别墅里,并特制了一张床,床可通过机关旋转移动,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气温、早晚不同的光照调整床的方位、角度,早上想睡觉,床头可以背着光线,冬天想晒太阳,床可以推至就阳的地方,夏天需要凉快,又可以把床移动到通风阴凉处,身体哪一部分不舒服,只要按动机关,又可以调整床板的高低起伏,使之舒坦。老百姓称八老爷的床为“逍遥床”,并有了“床上功夫”之说。可惜该床被一场大火烧掉了,如今只能看见盘于藻井顶部的转轮和部分长短不一的杠杆,不然真可以一饱眼福。

八老爷特别胆小,晚上起来解手,令下人先放三管铳壮胆。久而久之,凡夜间响铳,村民们就知道八老爷起来解手了。因而村里至今有“八老爷出恭(解手)一一打铳”的歇后语。

9、瑞溪的“顶子”,钓源的银子钓源人富甲一方,不仅反映在村落建设和娱乐方面,更惊人的是给慈禧太后送礼。

钓源村西位于钓源垅东南,地势略高,瑞溪村位于垅西北角,地势略低,渭溪水经钓源垅入瑞溪。风调雨顺时两村相安无事,一遇旱灾,钓源“近水楼台先得月”,瑞溪就遭了殃,因而两村为争水结下了老辈子的冤。清咸丰时,钓源遭劫,而瑞溪却出了两广巡抚黄赞汤(即《南京条约》的签署者),官位显赫。瑞溪为了自身的利益,强行从上游掘一条溪直通瑞溪,使渭溪水再也无法浇灌钓源农田,因而讼端再起,从县里讼到府里,一直讼到户部,因黄赞汤的权势,钓源人始终处于劣势。经明人指点,钓源人瞅准慈禧太后耗尽北洋水师军费营造颐和园、六十大寿缺银两的机会,装了满满的一船银子进京给老佛爷送寿礼,终于得到老佛爷恩准,在渭溪分水口筑坝平分水源,钓源大部分田垅得水浇灌。因此清末有“瑞溪的‘顶子’(官帽),钓源的银子”的佳话。

10、此地葬欧阳吉安县梅塘乡,有一座山叫桐木官山,这是庄山礼派葬先人的地方。据老人们说,当年请风水先生选的坟地,是比现在还要远的武华山,那里群山拥翠,中有一峰曰凤岗,似扶椅靠背,群峰半环似扶手,岗前一马平川,视野开阔,是藏龙卧虎地,便用重金买了下来。按照规矩,棺木抬出祠堂,必须一直抬到葬地才能落杠,谁知棺木抬到桐木官山时,粗大、结实的“龙杠”(抬棺材的主杠)却无故断了。出于无奈,只得再请风水先生来查看桐木官山,风水先生观察一番,欣然吟曰:“前有龙须高万丈,后有武华降吉祥,莲溪二狮把水口,桐木官山葬欧阳。”于是以桐木棺山作坟山了。传说,挖墓穴时还挖出一块顽石,上有“此地葬欧阳”字样,风水先生说,这是天意。(高立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