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骑士与圣杯(圆桌骑士 Knights of the Round)文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亚瑟王和圆桌骑士动画片适合几岁看 国王,骑士与圣杯(圆桌骑士 Knights of the Round)文字

国王,骑士与圣杯(圆桌骑士 Knights of the Round)文字

2024-07-16 10: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转自大众软件微信号,作者是8神经大神,大学时图书馆阅览室看的,想找到贴上来,用百度怎么也搜不到,还是翻墙用谷歌才找到,算是游戏历史背景? (1991年CAPCOM制作的动作游戏杰作——《圆桌骑士》)

游戏

1991年,在街机市场非常活跃的CAPCOM公司在其著名的CPS1基板上推出了一款叫做《圆桌骑士》的动作游戏。这是一款不可多得的杰作,仅仅用两个操作键配合摇杆就实现了极具技巧性的攻防方式,深受玩家的喜爱。根据游戏的特征,国内许多玩家将其亲切地称呼为“刀剑斧”,并与《三国志赤壁之战Ⅱ》《名将》《恐龙与凯迪拉克》并列为当时街机厅的四大“动作神作”——瞧,全是CAPCOM在CPS1上的经典作品。不过,那时年轻的玩家们都忽略了《圆桌骑士》的游戏背景。这款游戏是根据著名的《亚瑟王传说》改编的,游戏的主线讲述的是亚瑟王和圆桌骑士寻找圣杯并用其力量统一英格兰,亚瑟王成为不列颠之王的故事。游戏中的3位主角:亚瑟王、兰斯洛特和薄希华(亦译作帕西法)都是在欧美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在许多游戏中出场,讲述他们故事的文学和电影作品几个世纪以来更是层出不穷,其影响力被誉为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国王,骑士与圣杯,下面就让我们从《圆桌骑士》的这3个关键词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吧。 国王——悲剧的上半环 亚瑟王,提及这个名字,就难免要探究这位伟大的国王是否真实地存在于历史上这个话题——这的确是老生常谈了,因为迄今为止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亚瑟王的传说自公元6世纪始便在欧洲流传,12~13世纪时达到了鼎盛期;至15世纪,一个叫托马斯·马洛礼的英国人撰写出散文体的《亚瑟王之死》。这部名垂青史的作品集亚瑟王传说之大全,是目前亚瑟王文学中最完整和著名的一部。在这些关于亚瑟王的文学作品中,讲述的内容主要分为3个点:一是亚瑟王前半生辉煌的戎马征战生涯,主要包括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和罗马帝国的暴政,在不列颠建立起一个统一和强大的国家;二是这位“老兄”家中“后院起火”,他最信任的骑士兰斯洛特给他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大帽子;三是亚瑟王的圆桌骑士成就了寻找圣杯的伟业,不料却成了亚瑟王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关于亚瑟王的作品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讲述的是一些著名圆桌骑士的传奇故事,包括曾被瓦格纳改编为歌剧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中世纪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高文与绿骑士》等,这些不在本文讲述范围内。)这当中,第一部分的征战史是许多史学家拿来证明亚瑟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主要切入点。公元6世纪时,西罗马帝国业已崩溃,曾作为罗马行省3个半世纪的不列颠处于群雄割据、四分五裂的局面,这时又面临着盎格鲁-撒克逊人(注:此处提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指公元3~7世纪从北欧向英格兰移居的古日耳曼人,在许多中世纪文学作品中,他们都以残忍好杀的异教徒形象出现,这也影响到现在许多的游戏和电影作品)的入侵,可谓是危难当头。亚瑟王作为不列颠的凯尔特人领袖适时地出现了。在关于亚瑟王的文学作品中,几乎都有描述亚瑟王领导凯尔特人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经过,但遗憾的是在严肃的史料中,关于亚瑟王的正规记载却几乎找不到。作为一个影响力不亚于亚历山大和恺撒的君王,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2004年的好莱坞大片《亚瑟王》主讲亚瑟的征战史,其人物关

(2004年的好莱坞大片《亚瑟王》主讲亚瑟的征战史,其人物关系与我们熟知的颇多不同) 传说,只是传说而已,许多学者一度坚持这样的观点。传说的原由在于,凯尔特人在上古时代是遍及欧洲的大民族,但由于罗马帝国和撒克逊人的扩张,他们的领土被大大压缩。截至亚瑟王传奇最鼎盛的12世纪,凯尔特人的领地已经所剩无多了,作为最受凯尔特人爱戴的领袖和国王,亚瑟王的故事代表着在生死存亡关头凯尔特人的崇高理想,以及对往昔伟大业绩的缅怀。凯尔特人创造的亚瑟王具有魅力的传奇,在12世纪时成为法国宫廷文学的主流,贵族们统统被圆桌骑士们故事所倾倒。而那时法国宫廷可谓是欧洲流行文化的风尚标,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米兰的时装、巴黎的香水、好莱坞的电影,于是亚瑟王传奇也理所当然地进入到欧洲文学的主流,以至于流芳百世。事实真是这样吗?亚瑟王传奇的确是这么流传下来的,但是这些传奇故事,却未必全是凯尔特人的臆造。一千多年来,不断有考古学家发掘出大批用来证实亚瑟王存在的历史遗迹,甚至包括被称作是亚瑟王和桂妮薇皇后的两具遗骸。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还是不得而知。不过对于喜欢亚瑟王的“粉丝”们来说,倒也不必太过于较真,就好像对喜欢诸葛亮的人来说,突然得知诸葛亮其人的确存在,但草船借箭一事却与他无干,这就着实无趣得紧了。

(法师梅林在游戏开头指引主角寻找圣杯,他是亚瑟王传奇前半部分

好了,讨论过沉闷的“学术性问题”,接下来是亚瑟王传奇中更加重要的一部分——亚瑟王陛下的生活琐事。亚瑟王传奇之所以能在中世纪的法国宫廷流行开来,他曲折离奇的个人生活居功至伟。你能想象那些娇滴滴摇着扇子的法国贵妇人,会关心亚瑟王怎么在战场上杀敌么?那么她们津津乐道的,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亚瑟王的身世。亚瑟王的父亲尤瑟王是英格兰地区的国王,不过由于那时候英格兰群雄割据,尤瑟治下的许多诸侯老跟他对着干,有一位康沃尔地区的公爵,就与尤瑟处于战争状态中。这位康沃尔公爵的夫人长得十分美貌,不幸被尤瑟看上了。这时大法师梅林为尤瑟设计了一条计策:在一个夜晚诱使康沃尔公爵出兵作战,梅林施法将尤瑟变为公爵的模样,来到康沃尔的城堡与公爵夫人同床共枕,公爵夫人当晚便怀下了亚瑟;在同一晚上,公爵也战死沙场。之后,尤瑟便正大光明地接收了康沃尔地区,并将公爵夫人娶进门做了皇后。说实在的,梅林这事干得确实缺德!作为一位能在千年以后成为著名的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精神象征的法师始祖(参见“哈利·波特”系列的梅林骑士团),咋会想出这种损招?一个理由——大法师能洞悉过去和未来,不帮尤瑟,哪有亚瑟?唉,先知,多少“罪恶”借汝名而行啊!亚瑟出生后,按照事先的约定,梅林将他抱走,隐瞒身世寄养在一位爱克托爵士家中,并传授其兵法剑术。直到尤瑟死后,英格兰陷入了更大的混乱。谁来做国王?梅林设下了著名的“石中剑”之局——唯有拔出石中剑,才有资格成为英格兰之王。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亚瑟无意中拔出石中剑,并由梅林揭开身世之谜,坐上了国王宝座。拔出石中剑是亚瑟王成就的第一个伟业,基本上所有关于亚瑟王的电影和游戏中都有相关的描述,迪斯尼还以此为题材拍摄了一部动画片给小朋友看(亚瑟王的其他传说让小朋友了解的确有些不适合),石中剑本身也成为许多游戏中的神兵利器。

(在游戏和电影中亚瑟王拔石中剑的镜头)

亚瑟王登基后,以佳美乐城(现英格兰南部温彻斯特)为首都。有以奥克尼群岛的路特王为首的12个国王不服他的统治,反出英格兰。亚瑟王联手两位能征善战的国王——班王和伯林诺王(他们是亚瑟王传奇中两大拥有优秀血脉的王室家族,下文提到的兰斯洛特与薄希华分别是他们的儿子),镇压了12王的反叛。路特王眼见不敌,便派王后摩根去佳美乐城觐见亚瑟表示臣服。这位摩根在阿瓦隆岛上学过魔法,又生得十分秀丽,亚瑟与她相互看顺了眼,当晚便……此时梅林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大呼不妙,拍马便往佳美乐城赶,但终究晚了一步。第二日摩根王后返回奥克尼,梅林告诉亚瑟,摩根便是当年康沃尔公爵与夫人所生的女儿,乃是亚瑟王同母异父的姐姐!(8神经双手举天,悲怆地呼喊:“冤孽啊!”)梅林预言:摩根为亚瑟所生的儿子莫俊德,将来必将毁灭亚瑟王朝……后来果然如此。由于第一骑士兰斯洛特与桂妮薇王后有了私情,并逃往法兰西建立国家,亚瑟王出兵征伐,莫俊德趁机谋反;亚瑟只得回兵平叛,在卡姆兰与莫俊德大战一场。这场战斗被称为“基督的土地上最悲惨的战役”,10万精兵与圆桌骑士几乎死伤殆尽。亚瑟手刃莫俊德,但自己也身负重伤,临死之际只有一位骑士伴随身边。最后他被阿瓦隆仙岛上来的4位仙女接走,其中一位正是其姐姐摩根……英格兰民间传说,亚瑟王有朝一日会重返世间,统治大不列颠。至1485年,英国“玫瑰战争”结束,亨利七世建立都铎王朝。面对混乱局势的他无限缅怀亚瑟王伟业,便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亚瑟,并在温彻斯特挂起巨大圆桌,上书24位著名圆桌骑士之名,显然有暗喻“亚瑟归来”之意。

(亚瑟王之死,临死前陪伴在他身边的唯一一个骑士是拜底反尔)

由上可见,即便像亚瑟这样伟大的一位君王,他的个人生活也不会比一位小老百姓好到哪儿去。不是笔者夸口,有哪部家庭伦理肥皂剧的剧情可比亚瑟的故事精彩?2004年的好莱坞大片《亚瑟王》刻意回避了亚瑟的家庭生活,将剧情集中在亚瑟王抵抗撒克逊人入侵的战争上。显然,这部电影的反响不佳,估计人们还是对亚瑟王的私生活更感兴趣一些吧。亚瑟,也是人啊…… 骑士——悲剧的下半环 毫无疑问,亚瑟王的结局是个悲剧,但国王本人的故事只构成了悲剧的上半环,将这个悲剧补充完整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第一骑士,在《圆桌骑士》游戏中使用率最高的兰斯洛特。兰斯洛特是班王的儿子,也是《圣经》中以色列大卫王的后裔,其血统可谓优秀无比。兰斯洛特1岁丧父,阿瓦隆的湖上仙女怡妙将他从宫中抱走,养育到18岁时,他便精通刀枪剑戟、琴棋书画,号为“湖上骑士”。湖上仙女将兰斯洛特送到亚瑟身边效力。据大多数亚瑟王传记中记载,在兰斯洛特的骑士册封仪式上,亚瑟王忘了给兰斯洛特赐剑,细心的桂妮薇王后上前将剑为兰斯洛特系上,化解了兰斯洛特的尴尬。自此后他便对桂妮薇一往情深,也埋下了灾难的种子。

(在佳美乐城前举办的比武大会,这样的比武大会在中世纪欧洲非常

当兰斯洛特进入亚瑟朝廷时,基本上天下已定,贵族们整天吃饱了没事干,便喜爱举办比武大会来消遣。逢有节假日、婚庆日什么的,便由某个国王发出“叫报”,邀请其他领主率领骑士前来参加比武。比武一般分为东道主队和客队,各自临时招纳贤才加入自己一方;场地在城中广场或野外空地,周围有装饰漂亮的看台包厢供绅士民众观看,并有乐队演奏(可参看前几年的好莱坞电影《骑士传说》)。比武一般举行7天,每日都选出一位技艺最高的骑士成为当日冠军,最后再选出一位总冠军。在比武场的比武一般都是骑马持矛对冲,由于矛身是木质的,断裂是常有的事,这时可以在马上持剑格斗。如果有人被击落马下,也可以要求对方下马步战,用剑打至一方求饶为止,这就有些生死决斗的味道了。很多骑士自持身份,或者不善于步战,通常都会拒绝这样的要求。这样的比武大会直到13世纪时还在欧洲几个主要国家中十分流行,亚瑟王传记中也花了大量篇幅来记叙类似的比武大会。无论马战步战,兰斯洛特都几乎从未失败过,经常有一人打得数十个对手人仰马翻的壮举。

(电影《骑士传奇》中的马上比武,和画中描述的是不是非常象呢?

那时候骑士们又喜欢行侠仗义,没事便装备齐全,骑马到处遛跶帮人解决难题,美其名曰“寻找奇迹”。据说在没有比武大会的日子里,亚瑟王便任由圆桌骑士出去找人打架,每天吃饭前,他都要听回来的圆桌骑士汇报一桩“奇迹”,一天不听,便吃不下饭。在各种“奇迹”中,又以帮助贵妇人解决难题引发的最为“拉风”。比如你走在路上,有个贵妇人上来说:“高贵的骑士啊,某个坏蛋骑士想要强娶我做老婆,你愿意做我的骑士,去揍他一顿么?”这时候你就得谦卑地表示:“在下十分荣幸。”至于去了打得过打不过,那就得看个人的本事了。在这方面,兰斯洛特堪称个中翘楚,不仅打败的邪恶骑士数不胜数,还建立了打败巨人和火龙的伟大功绩。在国产名作《炎龙骑士团Ⅱ》中,兰斯洛特可以作为伙伴加入我方。笔者甚至能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索尔看到一位威武雄壮的骑士在原野间遛跶,便上前打个稽首道:“这位高贵的骑士,有一位失忆的少女境况十分凄凉,您愿意帮助她历险一番,以找回记忆么?”我们的兰斯洛特爵爷自然慷慨地一口应承了。

(在《炎龙骑士团Ⅱ》中出现的兰斯洛特)

兰斯洛特四处行侠仗义时,大多打着“桂妮薇王后的骑士”的旗号。一来是他心中深爱桂妮薇;二来也是这位王后醋劲极大。听说兰斯洛特在外建功立业,深得女性的喜爱,便会召他来见,说一番“你这个小没良心的最近在外面风流得很啊”之类的醋话。所以,必须未雨绸缪,先表示清楚:我在外面帮助了谁,那可都是为你而做的啊!有个故事说兰斯洛特在树下睡着了,有4位美丽的王后(包括亚瑟王的姐姐摩根)看到了他,大喜道:“这不是著名的帅哥兰斯洛特么!”便用魔法困住了他,硬要他在4人中选一个来做情人。但兰斯洛特坚定不移,宁可被关在地牢也决不妥协,可见其的确是一位情种。后来,莫俊德使阴谋告发了兰斯洛特与桂妮薇的私情,兰斯洛特不得以与一帮忠心于他的精英骑士逃出亚瑟朝廷。亚瑟王在莫俊德的煽动下被迫决定要火烧死桂妮薇,兰斯洛特杀到行刑场大开杀戒。这一幕像极了《天龙八部》中的乔峰血洗聚贤庄,同样是为了心爱的女人,男主角小宇宙爆发,挡我者死!许多出色的圆桌骑士都在这场战斗中被兰斯洛特杀掉。事后兰斯洛特带着桂妮薇和一干勇士逃往法兰西,接下来发生的事前面已经讲过了——不过,兰斯洛特始终秉持着骑士要忠于主君的第一准则,他一直避免战争,并想办法与亚瑟和解。在亚瑟撤军后他立刻决定出兵帮助亚瑟讨伐叛乱的莫俊德,但可惜晚了一步……据记载,亚瑟死后兰斯洛特与桂妮薇分别在不同的修道院度过了晚年,他们虔诚地侍奉上帝,最终升入了天堂。 [img=10:C](名画:四位王后发现熟睡中的兰斯洛特) [/img] 骑士们对女性体现出的特别尊重,恐怕是中世纪欧洲贵妇人们最热衷的话题。12世纪法兰西著名的香槟伯爵夫人玛丽,热衷于骑士与贵妇的爱情故事,参照当时流行的骑士文学,她与宫廷中的学者制定了一套“宫廷爱情”的准则。其大概意思是说,骑士看见心仪的贵妇,便因为对方的美丽而陷入了极度的相思;他四处比武,建立功勋来表达自己的爱。贵妇人可以与其心心相许,但却不得在肉体上有任何出轨之处,因为她的身体属于其丈夫以及全体男性亲属的荣誉,谁敢玷污这荣誉,谁就要面临他们的决斗挑战——就像兰斯洛特与桂妮薇那样,得不到满足却又无法摆脱的爱情。不过,实际上骑士与贵妇的爱情(或者说偷情)在当时算得上某种“潜规则”,亚瑟自己在这方面也不清白(参见摩根事件),难怪后来他始终是受人唆使,自己却从未真正恨过兰斯洛特。玛丽的“宫廷爱情”,看来只是一种理想化的YY罢了,毕竟人家也是有老公的人,即便有什么想法也不能明说啊……

(好莱坞电影《第一骑士》中,兰斯洛特和亚瑟王的年龄差距太大了

随着时代的不同,价值观的变化带来了对骑士爱情的不同解读。15世纪时意大利学者魏吉尔便直言:亚瑟王故事放荡不羁,通篇杀戮、通奸、乱伦,委实不适合高尚的上流社会人士阅读;16世纪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为了“高贵的杜尔西内娅”小姐四处撒疯丢人,以毒辣的文笔为“骑士爱情”唱响了挽歌;好莱坞电影《第一骑士》从兰斯洛特的角度来看待这段爱情,在这部电影中兰斯洛特原来与桂妮薇是早已认识,并情愫暗衷的。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兰斯洛特由帅哥理查·基尔扮演,而亚瑟王的扮演者却找来肖恩·康纳利。虽说老牌007魅力十足,但毕竟年纪大了,老夫配少妻,老婆找起旧情人又怪得了谁……最让人难忍的是英国魔幻女作者Marion Zimmer Bradley撰写的《阿瓦隆迷雾》,在这部女性视点的小说中,所有的人都成了悲剧受害者。由于亚瑟王与桂妮薇没有孩子,怀疑自己有问题的亚瑟竟然拜托兰斯洛特来个“借种生子”,并上演了一段3人同床的好戏。当笔者看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中上演这一幕时,吃惊得几乎以为自己是在看新浪的社会新闻版……

(纯女性视点的《阿瓦隆传奇》,多少有些令人难以接受)

圣杯——功与罪的镜子 最后,我们应该来说说圣杯了——什么?“抹大拉的玛丽亚的子宫”?朋友,你受《达芬奇密码》的毒害太深了!圆桌骑士们寻找的圣杯可与丹·布朗离经叛道的设想完全无关。圣杯是耶稣受难前一日,在最后的晚餐时使用过的杯子。当时耶稣用圣杯盛酒,道:“这是我立约之血,与汝等同饮,以赦世人之罪。”后来耶稣受难,善人约翰用这个杯子接住耶稣流下的血,并成为第一代的圣杯护卫。圣杯是一面反映人心善恶的镜子,只有内心纯洁无暇的人才能看见它,缺乏仁爱、节制和真理的人是无缘得见的。13世纪初时,勃艮第诗人罗贝尔撰写的诗歌《薄希华》中,耶稣、约翰和圣杯首次进入亚瑟王的传说体系。在一次圆桌骑士的大宴会上,骑士们目睹了圣杯发出的绚烂光芒,但却没有一人能看清圣杯的真貌。于是高文骑士率先发下誓言,不寻找到圣杯绝不返回朝廷。骑士们受到他的感染,纷纷立下相似的誓言,于是宴会后150名圆桌骑士几乎走得一干二净,让亚瑟心中凄凉无比。圆桌骑士们追寻圣杯的过程,并不像是游戏中那样一路厮杀,而是从头到尾都在经历上帝制造的幻象的考验,如果内心对上帝的信念不坚定,就无法寻得圣杯。后来绝大多数骑士都无功而返,唯有4人与圣杯有缘,他们分别是加拉哈、薄希华、鲍斯和兰斯洛特(不要问为什么没有亚瑟王,在这方面,他实在是没有资格)。除了兰斯洛特之外的3人更是亲眼得见圣杯,并得到了耶稣显身教化。

(在其他游戏中出现的圣杯(《圣战群英传Ⅱ——黑暗预言》))

兰斯洛特寻找圣杯的过程一波三折,尽管他在比武场上英勇无敌,对桂妮薇忠贞不二,但对于追寻圣杯来说,这就算在俗世中泥足深陷,是个罪人了。虽然兰斯洛特一路忏悔,但最终却功亏一篑。在其他3人中,加拉哈纯洁无瑕,被称作“处子救星”。他是兰斯洛特与伊莲公主的儿子(兰斯洛特在一次事故中误以为伊莲公主是桂妮薇王后,于是……),身负大卫王与圣杯第二代护卫渔王两系的高贵血统,在寻得圣杯之后成为圣杯第三代护卫,并直接蒙主宠召进了天堂(这算是好事么?)。由于他是处子之身,这两系的血脉到他这里也就算终结了。加拉哈可算是寻找圣杯的头号功臣。排第二的,就得算《圆桌骑士》中的那位斧战士——薄希华了。薄希华是伯林诺王之子,说到战斗力,他比不上他的兄长拉麦瑞克骑士,但在亚瑟王传奇中,他被写成是“对上帝信念最虔诚的骑士”,从小被母亲在闺房中养大,个性温柔。在寻找圣杯的故事中,以他的经历最为精彩。恶魔曾经数次幻化为美女引诱他,但他终以对上帝的信任破除了恶魔的变化,经受住了考验。薄希华被称为“圣杯骑士”,他也是以处子之身觅得圣杯。在13世纪左右的欧洲文学作品中,他是圆桌骑士寻找圣杯的头号主角,1882年瓦格拉曾根据13世纪时流传的史诗《薄希华》创作了同名歌剧。14世纪左右随着兰斯洛特父子的形象深入人心,薄希华才从寻找圣杯的故事中退居二线。从圣杯的角度来看,薄希华在《圆桌骑士》游戏中出任第三号主角还是当之无愧的,至少比亚瑟王更有资格些。

(名画:加拉哈、薄希华和鲍斯骑士求得圣杯)

国王、骑士与圣杯就先讲到这里。关于亚瑟王的最新游戏应该是刚刚推出的《要塞传奇》,里面有关亚瑟王的关卡占了很大比重,有兴趣的玩家可去试试。至于影视和动画作品嘛,我实在是不想提那部红得发紫的《Fate/stay night》啊……最后,就以《亚瑟王之死》中一段对兰斯洛特的赞美来作为本文的结尾吧:您是无比的能手。在持盾的骑士中,您最文雅;在跨马的骑士中,您最懂爱情;对女人的情感,您最诚挚;在佩剑的人中,您最仁慈;在骑士的群体中,您最良善;在仇敌面前,您手持长矛,所向无敌。

(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传说在云雾飘渺的阿瓦隆仙岛终结)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