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亚洲玉米螟防治方法有哪些 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2024-07-05 13: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自 知网  喜欢 0

阅读量:

401

作者:

王伟业

展开

摘要:

玉米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秋粮作物之首.玉米螟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在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分布区纬度跨越大,是玉米病虫害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损失最重的有害生物. 本文立足哈尔滨地区,针对亚洲玉米螟食性杂,分布广,发生代数多,繁殖率高,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采取实验室人工饲养与田间自然发生调查率相结合的方法,从生物学,生态学两方面对亚洲玉米螟的取食行为,产卵习性,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寻找出了亚洲玉米螟在哈尔滨地区发生代数与自然条件,幼虫越冬基数,不同玉米品种,不同栽培方式及品种抗性等之间的关系,探索亚洲玉米螟在哈尔滨地区的发生规律,筛选出抗虫类型的玉米品种,从而进一步找出亚洲玉米螟防治方法,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温,湿条件对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发育密切相关.室内人工饲养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得出,高湿度有利于成虫的正常交配和产卵,以温度设为(26±1)℃,相对湿度(70±10)%,光照周期16L/8D的环境条件最有利于老熟玉米螟幼虫成活和化蛹.从卵孵化为幼虫到成虫羽化共需要628度积温.在室内平均25℃的温度下大约需40天. 2,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与下列因素有关.哈尔滨地区积温条件非常适合玉米螟越冬老熟幼虫的生长发育,因而亚洲玉米螟的发生率较高;湿度条件是影响越冬幼虫发育的一关键因子.对10个玉米品种中抗虫数据方差分析得知,品种之间玉米螟危害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虫害率和玉米茎中糖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糖分含量达5%以上时蛀孔数明显增多. 3,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最佳方法是采用转Bt基因培育抗虫品种.本研究采用花粉管通道方法,将Bt毒蛋白基因导入垦粘1号玉米自交系中,以获取抗玉米螟的外源基因,经过两年试验得到了8个杂交组合,方差分析表明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 4,化学农药防治玉米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小区试验筛选出有机磷类,微生物类,拟除虫菊酯类共三大类四个品种的杀虫剂,经方差分析防治效果显著,对人和环境污染小,高效低毒.

展开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生物生态特性 生长规律 基因抗虫

DOI:

10.7666/d.y1940265

被引量:

21

年份:

201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