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波:“东亚文化圈”是个幻想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亚文化圈 徐静波:“东亚文化圈”是个幻想么?

徐静波:“东亚文化圈”是个幻想么?

2024-07-15 16: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治基础:朝贡和册封“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或成立,其基本的政治基础应该是朝贡体系和册封体制。《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曾有来自日本列岛(当时尚无“日本”的名称)的使者来谒见光武帝刘秀,刘秀赐“汉委奴国王”金印,这是中国与日本列岛之间曾存在过册封体制的一个明证。

江户时期,日本“国学”问世,民族意识抬头,有人怀疑《后汉书》的记载未必真实,结果1784年在福冈志贺岛耕作的一位农民从土中掘出了一颗金印,经考证,确实是当年光武帝下赐的原物。这一册封关系一直断断续续维持到502年。

607年,摄政的圣德太子向隋派遣使者,其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表现出了分庭抗礼的姿态,以后虽然有遣隋使和遣唐使,努力学习中华文化,但除了室町时代的足利义满为了贸易曾接受过明王朝的“日本国王”称呼外,可以说日本一直游离于东亚的册封体制之外,但早期的册封格局已经为日本吸纳东亚大陆文化奠定了政治基础。

朝鲜半岛的北部,曾有过汉王朝的统治时期,以后三国崛起,也一直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372年和384年佛教以汉译佛经的形式正式从中国传来,儒学也在这一时期正式进入半岛,设立了五经博士,在政治制度上仿效大陆。稍后,儒学和佛教经由半岛传入日本,圣德太子颁布的十七条宪法和冠位十二阶,皆以儒家思想为基调,也表现出了部分的佛教色彩。8世纪时,日本建立了用儒家经典培养官吏的“大学寮”。

另一方面,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现在的越南北部地区就一直在中国的版图内,自然在政治和文化上与中国本土并无大的差异,938年独立自后,仍为中国的藩属国,通用汉字,保留科举制度。而朝鲜半岛则在918年建立了高丽王朝,统一了半岛,这一时期研究儒学的官学和私学都颇为兴盛,985年仿照中国设立了科举制度,此后的12世纪,又有汉文史书《三国史记》等的编撰。

而到了朝鲜王国时期,儒教的影响更甚,1368年建立了颇具规模的儒学教育机构“成均馆”(今天的韩国还有成均馆大学),以至于后来诞生了诸如李滉、李珥这样著名的儒学家。

日本在10世纪前后起,儒学虽有相当程度的式微,但在15世纪中叶却在今天东京北部枥木县境内的足利诞生了一所“学校”,教科书为四书六经、列子、庄子、史迹、文选等,我曾去踏访过,建筑大抵为宋代的风格,还有一座颇为气派的孔庙。江户时代,朱子学成了幕府的官方意识形态,1797年在江户(现东京)建立了昌平坂学问所,后称“昌平黉”,是一所儒学的教学研究机构,现在一般称为“圣堂”,二战时毁于战火,战后重新修建,我也曾去踏访过,内有宏大的孔庙和孔子石像。

说起东亚文化圈,后起的琉球王国也应列在其中。1372年,在琉球三国尚未统一时,朱元璋派使臣去最大的中山国册封,中山国随即派使臣去朝贡。琉球统一后继续向明称臣,同时使用明和清的年号,使用汉字,政治制度等大抵模仿中国,史书的记录也都用汉文。

1392年,受朱元璋之命,从福建一带有三十六姓等较有知识和技能的中国人移居到琉球的久米村,1429年,尚巴志统一三山,琉球国宣告成立,此后一直至清王朝同治帝的1866年止,中国共派了24次册封使来琉球,至于琉球来朝贡的次数就更多了,以致朝贡成了一种贸易。战后复建的首里城内,用模型展示了琉球国王率领百官接受来自中国的册封使册封的仪典。今天的那霸市内,仍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孔庙等设施,我也曾去一一踏访。

当年这些文化圈内的国家,彼此交往的官方文件均使用汉字和汉文,最典型的就是14-18世纪间派往日本的朝鲜通信使,日本和朝鲜之间沟通的工具就是汉诗文,朝鲜方面留下的旅行记、考察记等文献均用汉文写成,日本最初的史书《古事记》(712年)、《日本书纪》(720年)以及现存的朝鲜最早的史书《三国史记》(1145年)和越南的《大越世纪》(13世纪末)也都是用汉文撰写。由此可见,在近代以前,确实存在过一个东亚文化圈。

亚文化圈尚难定论在中华文化的基盘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东亚各国也培育出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并且因中原王朝的盛衰起伏,各国的民族意识也逐渐觉醒和强烈。

日本在10世纪以后逐渐从汉字中衍化出了假名,书写文字逐渐过渡到由汉字和假名共同组成的日文,并诞生了自己独特的和歌文学。

朝鲜王国在1443年创制了朝鲜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满清入关建立了清王朝后,朝鲜出于对满清的鄙视而逐渐疏离中国,并认为自己传承了正统的儒家文化而自命为“小中华”。越南也在汉字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了书写文字喃文。总之,到了15世纪前后,在传入的中华文化的基础上,东亚各国渐趋形成的民族文化已呈现出成熟和灿烂的景象。

而导致东亚文化圈瓦解的根本缘由,是15世纪以后大航海时代开启的西风东渐以及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文明的大规模涌入。日本人从利玛窦绘制的《万国坤舆全图》中看到了中国也不过是世界的一部分而已。

19世纪中叶开始,日趋衰败的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也明显降低,1895年甲午战败后,中国的势力被逐出了半岛,1910年被日本吞并后,与中国疏离的进程加剧。二战后、尤其是朝鲜战争后,半岛在形式上基本脱出了“东亚文化圈”,汉字的使用基本被废止。琉球王国在1879年被日本用武力强行消解,归入了日本的版图,于是中国文化的影响迅速褪色,今天在行政上和文化上已可视作日本的一部分。

越南语汉字

在越南人看来,他们是被迫接受中国的统治和文化影响的,虽然中国文化极大地促进了越南的文明进程,但对中国的抗拒一直存在。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的势力强势进入印度支那,1884年与中国的战争,解除了历史上越南与中国的藩属关系,并广泛使用17世纪中叶后由西方传教士创造的拉丁文的越南语,1945年正式定为国语。西方文明的进入加速了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减弱。

“东亚文化圈”的核心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进入近代、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后,它的部分价值渐渐与今天的社会乖离,其部分的衰败和被淘汰是时代变化的结果。

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在日本和韩国等地的建立,加速了这一趋势。就如同拉丁文在欧洲的命运一样,当民族国家和民族文字创建以后,民族意识的日益觉醒也决定了东亚国家逐渐摈弃了对汉字的使用。

日文汉字

日文中的汉字虽然大部分源于中国,但今天中日两国所使用的汉字词语很多已是两国共同创造的。中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衰败,极大地减弱了它在“东亚文化圈”的核心地位。今天它在重新崛起,坦率地说,目前尚未建立起相应的软实力魅力(这一魅力应该来自于先进的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以及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对位于东亚区域的国家而言,东亚传统文化也许能成为一定程度的精神纽带,但近代史上的创伤和当前的利益冲突却在撕裂着这一纽带。文化圈前景究竟如何,是否能成为东亚共同体的文化基础,目前很难定论。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原载于社科报1521期)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添加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