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这个村越来越有钱,原因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井越的ins 石井这个村越来越有钱,原因是……

石井这个村越来越有钱,原因是……

2023-04-12 23: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蓝天白云下,笔直的道路穿村而过,整齐有序的菜市场人来人往……走进南安市石井镇院下村,广场上,村民们伴着欢快的音乐声跳着广场舞;庭院里,老年人坐在一起聊家常;家门口的企业,村民用勤劳的双手挣工资。大家都说,在这里生活,惬意又祥和。

近年来,院下村结合镇情村貌,同步提升“外在美”与“内涵美”,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大幅提升农民幸福生活指数。在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村连续5年被上级部门评为“综治建设先进单位”,还被推荐为南安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和政策改革试点村。

01

投入40多万元改造菜市场

让乡村靓起来

到院下村委会,要先经过村里的菜市场。一个个统一样式的固定摊位沿着道路两旁整齐排开,各色农产品、风味餐饮、日杂百货应有尽有,前来购买日需的村民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现在到市场买东西挺方便的。”村民余大娘刚买好了几样水果正要回家,她告诉记者,这个市场不久前还很拥挤,道路不如现在宽敞,还有各种占道经营的现象,买东西的人一多,车辆是进不来的。如今,两侧的摊位统一规划,市场经营有序,村民买卖东西方便许多。

院下村菜市场

据介绍,院下村菜市场于今年6月开始实施改造,投入40多万元对市场进行拓宽。目前共新建标准固定摊位近百个,临时摊位30多个。

“市场改造除改善了交通,美化了环境,还带动村财增收。”院下村委会常务副主任余志滨说,市场改造后,吸引了不少周边村子的摊贩过来卖东西,家里种植蔬菜的村民,也会带到市场销售,经营户比以前多了不少。“市场每年约创收23万元,现在3年近70万元的租金已经到位,对我们的村财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除了菜市场的变化,院下村近几年来道路的变化也不小。

“之前村道还没全部硬化,每次有车通过就尘土飞扬,下雨天出门更是溅一身泥水。”家住村道边的余先生笑着说,现在好了,村民外出都很方便。

记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院下村共投资20多万元硬化村道,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因为临海的缘故,每逢汛期、暴雨天气,就极易导致海水倒灌漫淹低洼村庄,为解决这一问题,村里还投资25万元新建排涝水闸1座。同时,投资17万元建设溪阿沟护栏、清理淤泥,加固两侧护墙,缓解洪涝压力。

此外,院下村还对村庄内的道路区域实行路长制管理措施,成立强有力的保洁队伍,确保垃圾有人清理、绿化有人养护、文化设施定期开放;成立和谐村监督管理小组,不定期地开展生态环境监督,对环境卫生、绿化管理等内容进行检查,并督促有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办法和制度,制定了环卫保洁制度和绿化养护制度,教育引导村民群众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美化居住环境。

02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

让村风美起来

“这边的墙上可以放一些历史故事,那边可以考虑下名言警句……”见到院下村党支部书记余清林时,他正带着设计师筹划家风家训馆改造思路。

院下村的家风家训馆就设在村委会边上的一座古厝里,天井上方是玻璃顶,采光通透,让来的人不惧刮风下雨。两侧的墙壁上,挂着几则训言。大厅的位置摆放着些许南音乐器。

院下村家风家训馆

“家风家训馆是去年建设的,目前还比较简陋,现在打算重新改造一番。”余清林告诉记者,家风家训馆的建设能够让更多的人继承优良的传统,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整治后,将让家风家训馆更具教育意义。

“平时会有南音爱好者来这里演唱。”见记者对大厅里陈列的乐器感到好奇,余清林解释道。他告诉记者,村里重整了铜管乐队、南音小组、腰鼓队、舞蹈队,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了,近几年还参加了不少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一到晚上,村里好多人都会来广场上活动,热闹得不得了。”余女士就住在家风家训馆边上,她告诉记者,馆外的广场是村民们休闲活动的地方,每到晚上,村民们会来这里跳广场舞、表演铜管乐、演唱南音,很是热闹。

“村里挺重视文化这一块的,之前还建了一个村级大舞台,学校里还修建了灯光球场,配了不少健身设备,小孩子都挺喜欢的。”余女士说。

村里和谐了,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如今,村里新建了便民服务窗口、村民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综治调解室、多功能远程电教育室,设置了农业服务站、社会事业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站、保障救助服务站、综合治理服务站,改善了公共服务条件,群众办事很方便。

余清林介绍,村里组建了院下第一警务室,24小时值班巡逻,并且安装了36个路口监控,实时监管全村动态。近几年来,全村没有发生重大的社会治安案件,无“黄、赌、毒、盗”等社会丑恶现象,做到了“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少出”,已经连续5年被上级部门评为“综治建设先进单位”。此外,村里还每年为全村村民购买农村医疗保险,2018年度为村民办理医疗保险花费近40万元;筹资25万多元兴建敬老幸福院及室外活动室。

03

鼓励发展第三产业

让村民富起来

“以前村里底子薄,几乎没有经营性的收入,每年开支都是吃资源性收入老本,村财收入单一,没有造血功能。换届后村两委工资跟收入绩效挂钩,因为没有收入工资都开不出来。”余志滨告诉记者,早些年,院下村仅靠以前的土地租金及利息维持村里的日常支出,经营收入不足5万元。到了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1300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经有40多万元。今年,依托村集体资产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针对以前村里开发早,土地出租存在“四个明显”的不合理问题,村里召开企业座谈会,商议签订收取综合服务费的补充协议,弥补以往合同的不足,此项每年为村财增收60多万元。

要让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经济发展重中之重。院下村东连海联工业园区与石井海湾相连接,西连联丰村及工业区,北临水头工业园区,南面向扬子山三乡开发区。同时交通便捷,通过海五路与海联工业区连成一体,滨海医院与博雅学村近在咫尺,产业发展有区位优势。

院下村航拍图

据介绍,在路南院下工业区,辖区规模以上企业有12家,入驻企业达60多家,涵盖陶瓷建材、石材、纺织、机械制造、造纸印刷、消防器材等行业,辖区企业年创工商税收近3000万元。

“我们目前正在同辖区65家用地企业重新签订综合管理协议,完成之后能够增加村集体年收入60多万元。”余清林告诉记者,村里还投资“南安泛家居”产业及银行理财,预计每年增收10万元。同时盘活集体边角杂地出租创收,并借农村集体资产制度改革机会,清理“四个明显”现象,挽回村集体资产。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资产得以巩固。“我们接下来还打算盘活一块地,规划筹建130亩院下新村小区。”

与此同时,余清林还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据介绍,路北为村民居住区,常住人口近5000人,外来人口近3000人。近年来,村委会先后筹集资金1000万元翻建百年老校院东小学,建设面积7500多平方米,有综合楼、科教楼、宿舍楼,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列,吸引不少外地学生来此就读。

院东小学

“现在村里有大量外来员工入驻,带来很多商机,比如可以带动楼房、商铺的出租,同时带来了人流量。”余清林说,为了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村里还完善规划公路两侧店面近300家,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失地村民收入。

书记访谈

余清林

石井院下村党支部书记

凝心聚力 共筑和谐新院下

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石井镇院下村,这样一幅和谐乡村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们村以前的集体经济实在是收入甚微。”院下村党支部书记余清林颇感无奈,村里土地基本上都租出去了,但因为开发得早,合同多是1991年左右签订的,那时一亩地50年租金才1.8万元。

时过境迁,这样的合同在如今快速发展的年代实在不合理。余清林认为,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必须从这一份“不合时理”的合同入手,重新商议签订收取综合服务费的补充协议,弥补以往合同的不足。

“去年我们重新对企业土地进行测量,目前已经重新签订过半,去年收回了40多万元。”余清林说,收取企业综合服务费,1平方米地1年仅收1元,这样一年下来能够为村里带来60余万元的收入。

村财的宽裕让院下村在村容村貌上也能有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院下村村道路面硬化、排涝水闸、敬老幸福院、灯光球场等多个项目陆续开展起来。

今年投入40多万元对菜市场进行拓宽,新建标准固定摊位近百个。村庄形象提升的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途径,村财每年还有23万元创收。

对于院下村的发展,余清林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如今,院下村紧紧围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凝心聚力,共筑文明和谐新院下。

记者:吴晓艳 黄奕群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