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十(2)行阴十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阴十魔有城隍土地 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十(2)行阴十魔

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十(2)行阴十魔

2023-06-01 03: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行阴十魔

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那些修三摩地的善男子,心凝不动,保持正见,想阴十魔找不到机会扰乱他,这时候,他观察各类众生生灭的根元,从那些生灭根元已经显露的众生中,观察微细幽隐的动相,在观察中,试图从生生灭灭的无尽迁流中推测,这个人就会落入四种死后有相的邪见,从而产生颠倒的发心。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第一种邪见是,他执着自己的色身,认为色身是我;

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第二种邪见是,他见自己的心性周遍国土,认为色在我中;

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第三种邪见是,那些生生灭灭的尘缘,是随着我在回转反复,认为色属于我;

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第四种邪见是,我需要借助色身,才能在行阴中生灭相续,认为我在色中。

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总之,这人推测死后是有相的,色是如此,受、想、行也是如此,所以总共有十六相。

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他进而推测,烦恼永远是烦恼,菩提永远是菩提,它们同时存在,互不相交。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由于这样推测死后有相,这个人就会堕落到外道的邪见中,迷失了菩提善根。

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这就是行阴境地中第六种外道邪见,所谓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那些修三摩地的善男子,心凝不动,保持正见,想阴十魔找不到机会扰乱他,这时候,他观察各类众生生灭的根元,从那些生灭根元已经显露的众生中,观察微细幽隐的动相,在观察中,试图从色、受、想的灭相推测,这个人就会落入三种死后无相的邪见,从而产生颠倒的发心。

见其色灭,形无所因;第一种邪见是,他观察自己的色阴,断灭后就身无所依;

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第二种邪见是,他观察自己的想阴,断灭后就心无所系;

知其受灭,无复连缀。第三种邪见是,他观察自己的受阴,断灭后心与境就不再连接。

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他认为,当色、受、想三阴断灭后,即使行阴还没有灭,也不会有任何感受和意识,与草木没有差别。既然活的时候就已经形同草木,更何况死后,怎么可能还有相呢?由此推测,人死后,色、受、想、行都是断灭的,而它们在人出生之前也是断灭的,所以总共有八种无相的情况。

从此或计,涅盘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他进一步推测,所谓涅盘因果,一切都是空无的,仅仅是有个假名而已,究竟上是归于断灭的。

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由于这样推测死后无相,这个人就会堕落到外道的邪见中,迷失了菩提善根。

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这就是行阴境地中第七种外道邪见,所谓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那些修三摩地的善男子,心凝不动,保持正见,想阴十魔找不到机会扰乱他,这时候,他观察各类众生生灭的根元,从那些生灭根元已经显露的众生中,观察微细幽隐的动相,在观察中,试图从行阴虽存但受阴、想阴已除推测出行阴非有非无,道理是说不清的,这个人就会落入死后俱非的邪见,从而产生颠倒的发心。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这个人观察色阴、受阴、想阴的灭尽,有中非有;这个人观察行阴的迁流,无中非无。这样循环下去,色阴、受阴、想阴、行阴都是一样,都是非有非无。所以,随便哪一阴,都是死后非有非无。

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他从行阴总是在迁流不息这一点进一步推测,一切有为法都是非有非无的,到底是非有还是非无,他认为是说不清的。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由于这样推测死后俱非,浑浑噩噩,说不清是非有还是非无,这个人就会堕落到外道的邪见中,迷失了菩提善根。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这就是行阴境地中第八种外道邪见,所谓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那些修三摩地的善男子,心凝不动,保持正见,想阴十魔找不到机会扰乱他,这时候,他观察各类众生生灭的根元,从那些生灭根元已经显露的众生中,观察微细幽隐的动相,在观察中,试图从行阴的灭相推测出死后断灭,这个人就会落入七断灭论的邪见。

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销灭,灭已无复。他认为色身终究是要断灭的,或者欲念终究是要断灭的,或者苦受终究是要断灭的,或者极乐终究是要断灭的,或者舍念终究是要断灭的,以此推理,三界七趣的正报虽然现前,但终究将断灭,断灭后不再重生。

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由于这样推测死后断灭,这个人就会堕落到外道的邪见中,迷失了菩提善根。

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这就是行阴境地中第九种外道邪见,所谓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盘论。那些修三摩地的善男子,心凝不动,保持正见,想阴十魔找不到机会扰乱他,这时候,他观察各类众生生灭的根元,从那些生灭根元已经显露的众生中,观察微细幽隐的动相,在观察中,试图从行阴的生相推测出身灭后还有,这个人就会落入五涅盘论的邪见。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第一种涅盘论是,他认为欲界天就是涅盘处,因为他观见正报依报都很圆满光明,非常享受;

或以初禅,性无忧故;第二种涅盘论是,他认为初禅天就是涅盘处,因为他无忧无虑;

或以二禅,心无苦故;第三种涅盘论是,他认为二禅天就是涅盘处,因为他没有任何苦受;

或以三禅,极悦随故;第四种涅盘论是,他认为三禅天就是涅盘处,因为妙乐相随;

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第五种涅盘论是,他认为四禅天就是涅盘处,因为苦乐双亡,不受轮回的生生灭灭。

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他的错误在于,把有漏的诸禅天当作清净无为的涅盘,以上述五处为最胜净的依止,以此循环,这五处都是究竟涅盘。

由此计度五现涅盘,堕落外道,惑菩提性。由于这样推测五处涅盘,这个人就会堕落到外道的邪见中,迷失了菩提善根。

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盘心颠倒论。这就是行阴境地中第十种外道邪见,所谓五阴中五现涅盘心颠倒论。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阿难,上述十种禅那中显现的魔境,都是因为心性与行阴真妄交攻,而产生的种种邪悟。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众生迷执,不懂得正确地谛观,遇到这样的因缘,不能识破,以迷为解,却以为自己登上圣位,犯了大妄语戒,将堕入无间地狱。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销息邪见,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歧,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你们要将我刚才说的话,在我灭度后的末世时期传下去,使广大众生都能领悟我的法义,不要让邪魔得到机会,从而护持修行人,灭除邪见,使他们的身心都不偏离佛的真实义,在成就无上道的过程中不会横生枝节,不要因为心求速证就以少为足,而要以究竟的觉悟为目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