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针松的生长习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针松的含义 五针松的生长习性

五针松的生长习性

2024-07-01 00: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五针松的生长习性 2010/8/23 21:37:10 量52

五针松为松科,别名五叙松,常绿乔木。树皮树皮略灰色,呈鳞片状开裂,姿态古朴苍劲。针叶细短,五针成 簇,叶表面有白色气孔线,叶鞘早落。枝叶紧密,花期5月,种子第二年6月成熟。

常见栽培的有旋叶五针松,针叶扭曲呈螺旋状生长;黄叶五针松,针叶呈黄绿色或在绿色针叶上生有黄斑;白头五针松,针叶的先端呈黄白色;短叶五针松,针叶细,密生而且极短,长度只相当普通五针松的1/2。

性喜阳光,适生于土层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微 酸性土壤或灰化黄土壤,碱性土及砂土均不适宜生 长。忌水湿而畏炎热。一般每2年至3年换盆一次,换盆时间宜在2月至3月或9月至10月进行。

五针松是阳性树种,春秋冬三季都应放在室外阳光充足处养护,针叶短而健壮,叶色碧绿,反之,则针叶瘦弱,容易枯黄。但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前后要避免烈日高温,以免造成针叶枯焦。在盛夏及初冬季节,枝条中间的部分针叶常会出现不规则发黄,这是五针松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一般表现。

春秋两季是五针松生长季节,要经常保持盆土的湿润,促使枝叶生长,夏季五针松生长缓慢已进入休眠期,但水分蒸发量大,每天清晨浇一次水,傍晚还要向叶面喷一次水。到了冬季控制浇水,维持它最低温度即可。

五针松对肥力要求不高,施肥不宜过多和过浓,施肥过多,会使枝梢徒长,针叶变长,妨碍观赏价值。一般只是春秋生长期间进行两次施肥,春季在发芽前或浓叶后各施一次有机液肥(饼肥水),秋天施肥可适当施浓些,以促进健壮生长。在10月以后停止施肥。

当五针松的芽萌发抽长时,将芽摘去1/2至1/3,可避免抽发徒长枝,且使侧芽的生长发育均匀健壮,以减少养分消耗,达到苍劲优美的树姿。等五针松成型之后,施肥不能过量,否则容易伤根。

栽培技术

繁殖:五针松多用嫁接繁殖,很少用扦插法。

(1)以黑松苗为砧木,以五针松1-2年生枝条作接穗,枝接时间在冬末春初,芽接在3-4月中旬砧木已萌动时进行,用"黄松"作砧木,当年即可成苗。

(2)扦插繁殖的采穗母树以幼龄为宜,如从实生苗上采取插穗尤为良好。扦插四季均可,一般在春秋2季,插穗长15厘米左右,除仅留顶芽外,其余均去之,扦插深度一般约为6-8厘米,插后浇足水,并及时搭荫棚,保持土壤湿润状态而不宜过湿,约经40日后生根。插穗基部如以500毫克/千克的荼乙酸浸润5分钟,则能促进生根。

管理:移植一般在春季为宜,并以1年生苗成活率为高。目前各地移栽均选大苗,并常养成高达1-2米时出栽。移植必须带土,并浇透水。干旱时还应注意浇水保墒,雨季时排水防涝,高温时防病虫害,再者切勿损伤枝条,若遭损毁,则其树形便易恶化。移栽之初,须立支柱以防风吹摇动,另其顶芽尤须加倍保护,勿损折而挫树姿。如因故折损,可在生长点附近,选健壮枝,扶以竹竿,使之直立,促进生长。其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雪松。

用途

五针松姿态优美,枝干苍劲,叶密针短,四季青翠,一般作为盆栽,是家庭常见的观赏树种。

五针松因五叶丛生而得名。五针松品种很多,其中以针叶最短(叶长2厘米左右)、枝条紧密的大板松最为名贵。目前,五针松盆景已在中国各地普遍栽种。五针松植株较矮,生长缓慢,叶短枝密,姿态高雅,树形优美,是制作盆景的上乘树种。

五针松针叶发黄的原因

芽接五针松的优点以及芽接方法

相关信息 □ 五针松的生长习性 2010-8-23 □ 鸡蛋花的生长习性 2011-3-14 □ 冷杉的生长习性 2011-1-28 □ 红叶小檗的生长习性 2011-1-28 □ 深山含笑的生长习性 2011-1-17 □ 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生长习性 2011-1-17 □ 雪松的生长习性 2010-12-31 □ 意杨的生长习性 2010-12-25 □ 杜英的生长习性 2010-10-06 □ 湿地松的生长习性 2010-9-04 □ 东北红豆杉的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 2011-6-02 □ 小叶蚊母的生长习性 2011-1-17 □ 紫叶矮樱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 2010-8-24 □ 五针松的产地分布,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繁殖培育,景观用途 2011-3-20 □ 山茶花的生长习性及管理要点 2010-8-24 □ 金森女贞的生长习性及栽培管理 2010-8-24 □ 柽柳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 2010-8-24 □ 火棘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 2008-9-23 □ 松树的产地分布及生长习性 2007-12-20 □ 红柳的形态特征,产地,生长习性,繁殖,应用 2011-1-28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