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文脉】墟顶街:“城市原点”故事多,青年一代来讲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邑的含义 【五邑文脉】墟顶街:“城市原点”故事多,青年一代来讲述

【五邑文脉】墟顶街:“城市原点”故事多,青年一代来讲述

2023-10-19 00: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彭纪宁 通讯员 谭耀广

“二五八日江门墟,既买锄头又买书。”明代大儒陈献章(白沙先生)的《七绝·咏江门墟》,描绘了600多年前江门的“样子”。诗中所述“江门墟”,位于如今江门市蓬江区的墟顶街周边,这里也被称为江门的“城市原点”。

墟顶街的老牌子被安上了新的坊门

明代大儒陈献章描写江门墟的诗句

如今的墟顶街,既让人感受江门绵延数百年的工商业传统,也看到近百年来华侨对江门现代城市形成的巨大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中这里,并以自己的理解、通过各种方式讲述江门“城市原点”故事。

里巷交错 卖鸡卖果分门类

墟顶街坐落于蓬江河北岸一座小山包上。据历史资料记载,这座小山包属于蓬莱山,在元代以前,蓬江河北岸一带还未形成陆地,蓬莱山如小岛一般矗立,与蓬江河南岸烟墩山对峙如门,因此这一带被称作“江门”。江门这座城市便从这里“发源”。

水埗头前的墟顶老街标志

元末明初起,周边的农户、商贩,在每月的二、五、八日便来到蓬莱山周边摆摊叫卖,逐渐形成名为“江门墟”的市集。如今,虽然沧海变桑田,但江门墟仍然留下不少痕迹。

记者在走访时看到,今天兴宁路往墟顶街方向,要经一条青石板铺成的阶梯拾级而上。当地人称这条阶梯为“水埗头”。江门历史学者何耀权说,兴宁路一带当年还是蓬江河,不少商贩乘船将货物运来,“水埗头”便是人货登岸的码头。

京果街的“老街新牌子”

漫步墟顶街,犹如迷宫的巷子总有一些特别的名字:“京果街”“卖鸡地”“打铁街”……何耀权解释,江门墟形成之初,各行各业都在这里做买卖,十分热闹,但秩序混乱,后来经过整治,才形成专门的销售区域。而上述这些名字,就是反映了这些巷子当年主要是卖什么货的,“京果街主要卖水果、果干一类,卖鸡地就是卖鸡鸭鹅这些家禽。”

街角巷尾 走出“三桁瓦”菜刀

墟顶街除了是市集,还是江门一些老字号产品的发源地。在水埗头旁边有一小片空地,看着只有六七平方米。何耀权说,这里是江门有名的“三桁瓦”菜刀“老家”。

老铺难觅,只剩稀疏行人

“桁”是本地方言中对屋顶瓦片列数的量词,“三桁瓦”就是指屋子的屋顶只有三列瓦片,意指屋子很小。在清代,有不少姓余的开平人在墟顶街附近开设打铁铺,其中一人把铺子开在这片小空地中,周边的人便用“三桁瓦”指代这家铺子。因老板手艺了得,所打的菜刀锋利、耐用,“三桁瓦”口口相传,老板遂把昵称当作店铺的正式名字。新中国成立后,打铁铺的伙计进入国营刀具厂工作,将“三桁瓦”注册为商标。据悉,从1979年起,“三桁瓦”刀具连续5次蝉联全国菜刀质量评比第一,“三桁瓦”也成为了江门菜刀的代名词。

何耀权表示:“一直以来,江门都是珠三角一带重要的工商业城市,而工商业的‘底色’,早在江门墟时期就已经形成。”

官署旧地 建起房屋迎华侨

江门除了工商业发达,还是著名侨乡。这在墟顶街里也有体现。

在墟顶街中,有一片里巷叫“余庆里”。这里的老屋子规划十分规整,大致以三行四列区隔,且建筑风格大致相同。余庆里的老住户区德麟说,这里是江门最早的华侨房地产项目。

余庆里的新坊门

他介绍,余庆里所在地原来是清代新会县县丞署,现在余庆里后面还有一段县丞署的残垣断壁。1913年,包括他的曾祖父区翰农在内,10名江门商会董事集资成立余庆公司,收购县丞署地,后来总共建成28间房屋,大部分出售给回乡置业的海外华侨。后来余庆公司就将该处起名为“余庆里”。

余庆里内整齐的侨房

残存的清代新会县丞署断墙

虽然年届耄耋,但区德麟对墟顶街和余庆里的故事记忆犹新。墟顶街的旧况、余庆公司的发迹史、余庆里闸门的由来……每次讲述皆可娓娓道来。他说:“江门的老人家,都忘不了墟顶。”

青年视角 讲述老街新故事

忘不了墟顶街的,除了老人家,还有年轻人。

“95后”晓静是一名地道的江门女孩,从小跟着祖父在墟顶街走街串巷,她对这里拥有一份独特的情感。“每次回到这里散步,总感觉祖父一直陪着我。”如今,作为一名“剧本杀”从业者,她正在创作一个以墟顶街为背景的剧本,“故事大致上讲述老华侨的孙子回到墟顶街探亲时,走进时光隧道遇见年轻时的祖父,通过两个人在墟顶对家族身世的探秘,感受亲情和乡情。”

江门市博物馆组织年轻志愿者走访墟顶街 江门市博物馆供图

而郭嘉良、张子维等大学生,去年用镜头记录了墟顶街的点滴,制作成纪录短片《江门记忆·余庆里》,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大量关注与传播。张子维是短片的副导演。他还记得,小时候生病,父母会带他到墟顶街一位名医处就诊,墟顶街的建筑风貌因此刻在他的记忆里。总导演郭嘉良形容:“墟顶街的历史建筑弥足珍贵,但更为珍贵的是这些背后的故事。”

年轻人探访区德麟老先生,了解余庆里往事 江门市博物馆供图

在墟顶街,有一座以老屋改造的特色民居“一屋”,里面陈列了许多具有江门特色的老物件,如葵扇、老红木家具等。作为“一屋”文化运营部经理,年轻的陈莎喜欢摇着葵扇和许多来访的外国“背包客”聊天。她说,墟顶街是江门人的“根”:“我们要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才能更有底气和文化自信面对未来、面对世界。”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