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源治理:最“土气”的“五老”调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老人员是指哪些 诉源治理:最“土气”的“五老”调解

诉源治理:最“土气”的“五老”调解

2024-04-05 09: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李琼花 陈俊伶 人民法治

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法院石象湖人民法庭坐落在有中国“绿茶之乡”美誉的蒲江县成佳镇,法庭人员配置为4人。两年来,石象湖法庭深入落实弘扬“枫桥经验”,深化诉源治理工作,结合实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指导“五老”调解队将纠纷化解在基层,诉前调解纠纷380余件,进入诉讼的案件逐年减少,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00余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100%,调撤率达85%以上,无信访维稳事件,无一例冤假错案,无一当事人投诉,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先后荣获“四川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和集体二等功、四川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获评成都市法院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石象湖法庭全体集中学习

“五老”精神促基层治理新发展

近年来,农村社会矛盾突出,群众信访活动不断增加,影响社会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石象湖法庭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理重要职能,结合当地特点,于2013年起试点建立“五老”特色调解制度。挑选威望最高、评价最好、经验最足的“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老军人、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组成“五老”调解队,并设立“五老调解室”。

为了充分挖掘和发扬“五老”精神,石象湖法庭以季度例会的形式对调解员进行法律指导及调解经验交流,定期对各乡镇“五老”调解队开展分类培训,邀请“五老”调解员参加庭审观摩等,提高“五老”调解员调处纠纷的能力,构筑防止矛盾纠纷发生的第一道防火墙。“五老”调解,其实就是在石象湖法庭的指导下,“五老”调解员用自己的“土方法”,充分吸收民间智慧,促进村民自治,维护一方平安。

“五老”调解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方法,拉近与纠纷当事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纠纷的源头化解。“五老”调解工作经验先后被20余家媒体关注和报道,四川高院、成都市法院主要领导和蒲江县四大班子领导给予充分肯定,“五老”经验被中央《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吸纳。“五老”调解制度现已实现全县覆盖、全市推广,创造了人民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经验。目前,已在蒲江县建立了127支“五老”调解队,共有428名调解员,调解成功率达95.85%。

“土气”元素融入民间调解

石象湖法庭利用调解纠纷、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等机会,广泛收集民间故事、族规族训、乡规民约等符合法律规定的“善言”,挖掘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业规则、交易习惯作为“五老”调解依据,针对不同的矛盾纠纷,“五老”可以采取不同的调解“土方法”:比如处理多个子女之间赡养老人纠纷就采用“一碗汤的距离”,指从家里端一碗热汤,以到达老人住所时碗里的汤不冷为最佳距离,来确定哪个子女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最为合适,其余子女则负责给付赡养费并定期探望;针对合伙求财,产生利润后或因分财不平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就采用“上山打鸟,见者有份”这条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民俗调解“土方法”。在平常的调解工作中,“五老”调解员共积累了“上不弯腰,下不抬头”“上管下”“旧事新断”等7种调解“土方法”,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就作为“五老”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的原则。有时候“土方法”胜过“洋诉讼”。

在成佳镇的同心社区某组,杨氏两姐妹共同承包了一个20亩大的果园,承包期为15年。在承包果园的第七年,以每年1200斤黄谷/亩(约1500元/亩)的流转费流转给了一家公司。但是妹妹及家人不愿给付大姐的流转费,理由是签订协议的所有事务都是由妹妹全权办理,所以流转费就全部打到妹妹的账上了。连续两年大姐去找妹妹索要流转费均无果。于是,大姐找到了社区“五老”调解队,在法庭的指导下,“五老”调解员先是开门见山地对妹妹说:“你知不知道我们这地方有句俗语叫‘上山打鸟,见者有份’?这个钱你咋可能不给呢?如果不给,换位思考你心里会过得去吗?”妹妹的家人却蛮横无理,说只要大姐拿不出所谓的能证明自己参与承包果园的依据,没人奈何得了他们。“五老”调解员又找到当地群众,其中有80%的群众以及当时的大队书记都能证明果园当初是两姐妹共同承包的。在事实面前,在强大的心理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妹妹红着脸承认了事情的真相,把欠下的两年流转费(现金)一次性补给了大姐。之后的流转费也是每年按时划款给大姐。至此,一场由土地流转而引发的矛盾纠纷被圆满解决。

当事人给石象湖法庭赠送锦旗

“无讼”精髓厚植“善治”底蕴

石象湖法庭案件管辖区域的茶产业在当地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石象湖法庭不断探索和研究蒲江古代“无讼”文化要义,通过无讼堂、王伯宪与无讼堂、刘草鞋“三善治蒲”三个不同时间段的历史素材来深挖关于“蒲江无讼堂”的典故。历史证明,在唐宋时期和民国时期,蒲江就有“无讼堂”的存在,就在追寻一种“无讼”世界。石象湖法庭通过打造“无讼”茶乡,融合法文化,深挖蒲江“无讼”文化精髓,推动传统儒家文化与法文化的有效融合。

2016年底,石象湖法庭在全力推进“五老”调解工作的同时,就开始挖掘、提炼一种与“五老”调解息息相关、契合茶乡现状、极富地域特色的法庭文化精髓,即以“诉源善治,人和事了”为主题的“诉讼源头治理文化”,结合地域元素,营造出一种最具亲和力的乡村法庭文化氛围。重点是强化“最地域、最亲民、最直接”的文化理念,采取“淡雅、朴素、亲和”的风格,精心提炼“和、清、纯、雅、敬、信、谦、乐”的“茶乡八德”,打造法治长廊“至善廊”,让茶文化与法文化完美契合。按照“一庭一特色”思路,根据法庭所处地域经济、文化的差异,因地制宜打造“新型乡贤文化特色法庭”,深入推动法庭职能下沉。石象湖法庭以“诉源善治,人和事了”为主题打造的法庭文化,现已成为蒲江县诉源善治宣教基地。

来源:《人民法治》杂志

原标题:《诉源治理:最“土气”的“五老”调解》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