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祈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猖会剧本改编 五猖祈福

五猖祈福

2023-07-12 22: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跳五猖”主要流传于高淳、溧阳县以及安徽省的郎溪县等地。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据考,始于周,与宫廷的傩舞(一种以鬼神信仰为核心,通过面具等道具沟通人——神,并以祈福、禳灾、请神逐鬼为目的的祭祀舞蹈)有些渊源。

高淳是“吴楚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珍贵历史古迹“楚王城”的部分遗址,目前仍保存在高淳固城乡境内。跳五猖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附有驱邪纳祥性质的民间祭祀舞蹈。

“五猖”所指何物,说法不一,流传较广的有三种:一说,“五猖”为邪恶之神。他们被人间称为专做坏事,偷、抢、放火,无恶不作的瘟神。但这五位猖神同时又很喜欢恶作剧,常常把偷抢来的东西,放到别人家里,看着某人顺眼就会把所有东西给他。这样一来,在当时物质与精神都相当贫乏的百姓,便对“五猖”抱着既畏且敬的态度,把它们看成一个不正宗的“财神”,希望通过“跳五猖”的方式来“拉拢”他们,既不伤害自己,又能降福于自己。又一说,“五猖”起源于明朝,传说明太祖定都金陵后,对各位功臣开始封官许愿,却忘记了那些在南征北战中已经捐躯的官兵,结果就有“阴魂”来向他诉苦邀功,明太祖一时还想不出安抚这些“阴魂”的办法,索性封他们为“猖神”,以东南西北中五路囊括之,让百姓不时举行活动祭祀。这一“跳五猖”习俗,沿袭至今,成为过节时喜闻乐见的一项新奇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跳五猖”与江南一带的“祠山庙”和“五猖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祠山庙”是民间专为敬供“祠山大帝”和“五猖神”所修建的庙宇。相传,祠山大帝原名叫张渤,系汉代一治水功臣,生有神异,后坐化于广德之祠山。因张渤治水有功,天帝特封其为祠山大帝,并令五方猖神为其“保驾”,于是从明代起世人在祭祀祠山大帝时,又在祠山庙里供奉五猖神位。每年的祠山菩萨出巡,伴有判官菩萨、五猖菩萨、万岁牌、鬼司同行,以显威仪。跳五猖则是其中一环。高淳拥有两湖一江,水资源丰富,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一直与治水紧紧相联,百姓信仰治水英雄张渤,自然合乎情理。

在高淳,“五猖”有“文”与“武”之分。“文五猖” 流行于定埠、桠溪一带,角色中除了五猖神外还加进了判官、土地、和尚,武士等别的角色。

“武五猖”中就只设东、西、南、北、中五方天帝。五方天帝即:东方苍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

蒋山村以跳“武五猖”为主。五个人头戴面具,各执兵器、物件,按特定的方位舞跳,以祈求五方天帝降魔伏妖,降福人间。五猖神舞者的面具、服饰也都以青、红、白、黑、黄五色对应青帝猖官、赤帝猖官、白帝猖官、黑帝猖官、黄帝猖官。其意分别又暗合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色。猖官手执物件各不相同,以兵器居多,青脸使双棍,红脸执双刀,白脸拿牌(牌上有“善恶分明”字样),黑脸双手各握一八角拳,黄脸左手捉鸡、右手持刀。每个猖官都有背旗,看上去八面威风,十分威武。出场时按青、红、白、黑、黄的顺序一字排开,再按此序逐一单独表演舞蹈。主角主跳,余四个配角呼应相衬,五色轮回为第一轮次,第二轮次为双色跳,青红对面跳,余三衬托;再白黑对面跳,余三衬托。第三轮次为“众场”,即五个角色同跳,后面还有精彩的“小四门”“四门八”“穿叉堂”等,据说是预示天下太平和对未来美好的梦想与追求。

“跳五猖”时所用音乐伴奏由板鼓、铛锣、小锣、马锣、铙钹等打击乐器进行。也有些加进了唢呐、“洋喇叭”等吹奏乐器,乐曲主要是民间较流行的江南小曲。乐队指挥由鼓师担任。锣鼓演奏的翻点(变换曲牌)均从板鼓开始。该舞伴奏中常用的锣鼓字谱有[新八番][刹马威]等鼓乐曲牌。

蒋山“跳五猖”一般是在祠山庙会时进行。但随着人们对民俗文化的重视与喜爱,“跳五猖”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民间舞蹈不仅被选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有时还被搬演到广场和舞台上进行,从而丰富了农村庙会、节日文艺活动,推动了农村人文旅游,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拓展了农村文化活动市场,加强了农村与城市文化交流。对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彰显地方特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今天,游客们如果来蒋山村游玩,很可能邂逅一场令人难忘的“跳五猖”民俗表演。只见场子中间的五个角色:青帝猖官头带青色面具,身穿以绿色和青色为主的服饰。面具上怒视的双眼向外凸出,两道浓眉倒竖,额头处的金色图案与鼻部的金色如意图形上下呼应,嘴角两侧装饰有红色的火苗图案,令人生畏。赤帝猖官带红色面具,嘴角上方的金色火苗图案采用银线勾勒,在红色底色的映衬下,看似一对火凤凰。白帝猖官头带白色面具,采用红色和金色图案点缀装饰,其怒睁的双目,上斜的眉毛,红嘴獠牙,平和之中令人肃然。黑帝猖官着黑衣黑面,面具配以金色和红色图案,配色大胆,凶恶的形象让人敬畏。中央神为黄帝猖官,带黄色面具,鼻部金色的如意图形以及嘴角两侧一对红色的火苗图案,在黄色底色的映衬下,显得尊贵、威严。五位猖神腰插背旗,手持不同法器,时而独舞,时而对跳,其步法散碎,舞姿古朴,动作怪异夸张,营造出一种近乎原始的神秘气息,令观者即感好奇又略感惊悚。而五猖神巡游的场面则称得上震撼人心,其队列有序,人员众多,浩浩荡荡,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管笛声扬、鞭炮声、火铳声响彻云霄。

高淳“跳五猖” 是原生态傩舞的活化石。命运多舛,经历了禁锢破坏(1958.1979)、恢复重生(1979.2007)、跳跃发展(2007至今)等几个阶段。最兴盛时曾参加江苏省舞蹈会演,得到专家的赞赏并获奖。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作四旧遭摧毁,当时幸遇老艺人拚死保存下几个五猖面具。近年来,“跳五猖”更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通过考察从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几个方面给予“跳五猖”肯定。

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蒋山村的“武五猖”还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首先要保护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如果能吸收定埠、桠溪“文五猖”的长处,增加人物,如判官、道士、土地等角色,会更具观赏性;成立专门跳“五猖”民俗文化表演团体;附以“十番锣鼓”,分出表演和巡游层次;突出“武”的特点,创新一些显现“武”的难度动作;在表演中,见机对角色辅以声音,或祝愿的话,以增加气氛,增强观赏效果;以跳“武五猖”为主体,前后配以相应的节目表演,形成一台完整的独立的民俗文化表演节目。这样一来,咱们蒋山村的“跳五猖”就能更好地展现五猖的祭祀性、多元性、娱乐性和独特性,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民俗文化生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