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海南省五指山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指山是哪个省的风景区 五指山(海南省五指山市)

五指山(海南省五指山市)

2024-07-11 13: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折叠 黎苗文化

海南苗族

海南苗族自称“Kiem33mug”(“金门”),据史料记载,他们来广西凌云县和思恩县的苗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五指山、黎母岭、雅加大岭三大山脉构成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居海南省少数民族人口的第二位。有其自称为“苗话”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本民族文字,海南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中的一种。全岛苗族语言统一,没有方言差异。苗族人民常年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和盆地,过着迁徏无常的刀耕火种的生活,他们与外界接触少,生活条件艰苦,但是苗族同胞们以其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聪明而独特的生存方式,在海南岛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繁衍生息。不但继承和发展着本民族原有的传统和文化,而且与海南岛独特的地理环境融合,约定俗成地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苗家风情。

苗族的住房:苗族人在海南落籍,人数并不多。沿海平原地带和大小河流两岸、多为汉族和黎族聚居地,就连中部山地,也为汉族或黎族地主、山主所圈占。苗族被视为客体,被迫移居上高山大岭流徙游居,极少数在黎汉杂居地或黎境中的落脚者,则聚居僻处,称为苗村。他们生活艰苦,过着“一年一砍山,二年一搬家”游居的刀耕火种的生活。建国后,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苗族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山麓或是临河的盆地。苗族人住房很讲究地理位置,把房子建在依山傍水四面环山之中。传统住宅是草木或竹木结构,房屋呈金字形或船形,金字形建筑的形式,一般是里面采用较大的木条作支柱,屋顶用架梁并以白藤扎紧,纵横结构,然后用编好的茅草片一层层地铺盖屋顶,四周用木条或竹编制成墙,且用泥涂墙壁。船形建筑房屋则以竹木枝条构架,用藤条捆扎,有支柱而无横梁,屋顶成拱形,上覆茅草,左右两侧茅草垂地,状似半圆形船篷。住房地板不铺设竹片或木料,全是泥地。茅草每隔三、五年更换一次。房屋没有一定的方向和排列。房屋之间没有固定的距离,有些是相连,有些彼此间隔较远。苗族的草房结构与黎族住房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房屋一般都开有两个门口,前门较大,后门较小,但不一定是对开。他们喜欢在大门前屋檐上伸出较宽的茅草,作为出入走廊。走廊除了遮风避雨及留下两尺宽作走道外,其余部分用来作为平时休息、聊天、会客或家庭其他活动的场所。同时在住房的两端出伸出长长的屋檐,一端用竹蔑围起饲养动物和堆放杂物。而另一端附设一间小染房和舂米场所。室内结构一般间隔成3间,中间是厅和厨房,两端用竹蔑围成两个睡房。现在苗族群众的住房多为砖瓦结构的大瓦房。房屋的建筑材料、形式、结构和海南汉族基本相同。

苗族的家庭:苗族家庭以核心家庭为主,祖孙三代同堂的家庭次之。有几个儿子的家庭,待年龄较长的儿子成家生子能独立操持生产生活事务时,作父母的就让其出去组建小家庭,收获的农作物也按劳动力平均分配,年幼的孙子也可以分得半份。分家后父母不用儿子轮流奉养,一般跟着小儿子生活。如果幼子经济状况差,父母也可以选择另外一个儿子赡养。在家庭中,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子女在家庭中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平等的,同时命名也没有硬性规定。女子一般都有自己的苗族名字,叫沙某或?v某,长大后可用自己原来的名字,也可另换一个名字,男子小时,父母为他命名,长大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名字。家庭一般由父亲做家长,负责管理整个家庭的事务,父亲年老或去世则由长子继任家长的职务,如果长子尚幼,母亲也可以做家长。对于子女婚事,一般夫妻两人必事先商量,同时儿子也有参和意见。苗族夫妻之间、公婆之间相处和睦,公婆常称儿媳为“内子”。如果父母去世,哥嫂有义务抚养未成年的弟妹,如妹妹结婚,要由男子上门干几年活。弟弟成年后,长期入赘女家,结婚费用由岳父家负担。家庭中劳动生产上的分工,除了打猎是男子专长,织布和蜡染是女子专门负责外,其他生产劳动如砍山、耕种、收割都是男女共同参加。

苗族的婚俗:苗族的婚俗独特,民间盛行男女青年相互"拧捻投情"、"歌恋求婚"、“招郎入赘”的婚娶习俗。苗族民间婚前交往方式有三种:其一男女婚姻自主,自由选择对象。通过社交来往,男女以拧捻投情和以歌求婚,勾通感情而喜结姻缘。其二由父母帮子女物色对象,多数是夫少妻长的童婚。其三丧夫失妻或完婚条件欠佳者,由媒人选择配偶,双方意合完婚。

苗族的丧葬:苗族丧俗为土葬。人死报丧则说是:“村里有一棵树倒在村门口,大家把这棵树移走。”在村子里,丧家孝子则先向村里的道公报丧,孝子叩跪在道公门外,道公便用一张白纸盖在孝子的头上,并替其做一枝幡旗(用3条白布挂在短竹上,上书死者出生及死亡日期),念咒片刻,才将孝子扶起。孝子继续用同样方式向村中逐户叩跪报丧。每到一家,那家的人都扶他起来,并慰勉孝子不要悲伤和惊惧,表示关怀。如死者无子则由道公持幡通报各家,请众人帮忙,于是各家便会替死者做棺材。信仰基督教的地方,丧家孝子不必向各户人家叩跪,仅口头报告给村长或村代表,然后由村代表转告各户人家。现在苗族的葬事已经简化许多,村里有人死了,村干部会通知全村说“村里有一株大树倒在村门口,全体村民今天每户来一个人,大家把这株树移走。”于是村民各自备工具集中在一起,等村长分工,一般分为3个组,一组挖坟,一组做棺,一组在家做饭。并在道公主持下,把死人入殓。入殓前,拔掉死者一颗门牙和剪掉一些手脚指甲放在小木棺形的箱子里。埋葬死者3天后,由家人和道公一起将其带上山择定吉祥地埋葬,称为葬金,并造一小墓形,立石碑,供祭品。苗族人从不扫墓,只在家里立死者灵牌,每年三月三奠死者。当棺柩抬至坟地后,由道公与死者亲属绕坑3周,才将棺柩放进坑里。盖土前由道公用一纸条点着火从棺材头一小孔放进棺内,然后用木头塞孔。据说这表示送一盏明灯给死者使用,让死者进入阴间有光明,容易觅食干活,道公手持一把刀剑(刀柄系有一些白纸条),用刀拨土进坑,并念咒,意思是吩咐死者安眠斯土,好好在阴间生活,保佑子孙,不要向过路人作祟。后由死者的亲属亦以手拨土掩埋棺柩。棺柩埋好后,坟前竖一石碑作记号(没有刻字、石面只涂有灰水)。死者不论男女老幼,都要在坟头放置死者生前使用过的锅、碗、杯、筷等,碗里盛有米饭,如果饭碗完好,要敲破碗边。坟头放置点燃的油灯。埋葬地点由死者家人指定,去挖坑时主人必须带几支香和几张金解银纸去看地,在选好的埋葬地点焚香烧纸,意即买地埋葬死者。埋葬后,道公用青树叶点上一些水洒向死者的亲属及其住房,以表示干净。人死入殓完毕,宰1头猪、3只鸡和备1大团饭,3杯酒和一些元宝香烛祭棺。葬后当天晚上,丧家用3杯酒,1只鸡,3碗饭,点燃一盏小油灯,放一盆水,陈列于死者灵牌前“迎魂”。据说,如死者魂归受用各种祭品的话,则油灯火现青焰,阴影半暗半明,至吃尽魂去,灯火才恢复原状,桌上并有水溅湿痕迹。埋葬后的第3天,杀3只鸡,准备3杯酒和一些饭团、元宝香烛祭坟,并将墓筑成圆形的草坟,意思是扫墓请回死者的灵魂,今后死者永远在这个坟墓里,子孙永远不来扫墓。

苗族饮食:苗族和汉族一样一日三餐,以干饭为主,多数家庭早上煮好供早、中两餐食用的饭。主粮为大米,杂粮有番薯、玉米、木薯等,主粮和杂粮兼吃。苗族肉类食品较多,各种家禽和猎物无所不吃,而且农闲时狩猎捕获的野猪、黄猄、狸等猎物,如果一时吃不完,则用盐将这些兽肉淹渍或晒干存放,以备以后食用。苗族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大部分蔬菜都是种植在山兰地及开荒地中,蔬菜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大骨菜、南瓜、木瓜、冬瓜、山栏豆、木豆等,除了种植蔬菜外,平时也采集野菜吃,如山竹笋、革命菜、猪拔菜等几十种之多,苗家喜订或祭祖日子,都要包又大又长的糯米粽和蒸芳香可口的三色饭。三色饭是苗家待客的风味佳品。苗族的烹饪法和黎族基本相同,但人数多时用木甑子蒸饭是黎族没有的。

海南黎族

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从古代越族发展而来,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海南岛是黎族聚居地,其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三亚、东方、陵水、乐东、保亭、昌江、白沙等9个市县。部分散居在儋州、万宁、琼海、屯昌等市县的12个民族乡镇。分布面积为1.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55.02%。人口约124.86万人(2000年),占全省总人口的15.87%。

“黎”是他称,其内部有“哈”、“杞”、“润”、“赛”和“美孚”等五种称谓,但对外交往都自称为“赛”。

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黎语支,有哈、杞、润、赛和美孚等五种方言。

黎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黎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内涵丰富、璀璨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如纺织文化、服饰文化、独木文化等等,特别是古朴、典雅、精美的黎族织锦,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黎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缤纷夺目,其形式生动活泼、题材广泛的口头文学以及富有生活气息的音乐、舞蹈都寄托了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求。“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纪念祖先、喜庆新生、赞美生活、歌唱爱情的传统吉祥盛日。

黎族人民勤劳勇敢、淳朴乐观、坚强刚毅、热情好客,对内振奋民族精神,对外保持良好形象,与其他民族友好相处,世世代代传承着优良的传统和美德。

黎族哈方言男女传统服饰黎族哈方言男女传统服饰黎族服饰:根据省民族研究所专家们研究分类,黎族服饰从大的范围来划分可分黎族男子服饰、黎族妇女服饰和黎族特殊服饰,再进行细分,黎族男子服饰又分为黎族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男子服饰;黎族妇女服饰同样分为黎族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妇女服饰;黎族特殊服饰包括婚礼服饰、丧葬服饰、祭祀服饰和首领服饰等。各方言内部又因不同的土语群,产生了方言内部服饰的差异,因此,黎族妇女服饰五大类型之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类型。

黎族文学:黎族有自己的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黎语支。但没有自己的文字。黎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其形式生动活泼,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代代相传。主要包括故事、传说、神话、童话、宗教、家谱等。比较著名的有《人类的起源》、《五指山大仙》、《洪水的传说》、《甘工鸟》、《勇敢的打拖》、《绣面的传说》、《鹿回头》等。既反映了社会历史,总结生活经验,传播各方面的知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寄托了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求。

黎族礼仪:黎族是一个尚礼的民族,他们尊男重女,敬老爱幼,团结互助。对外热情好客,恪守诺言,和各民族友好相处;对内交往则重人情礼仪,讲道义。对长辈男性尊称“帕雅”(老父)女性称“拜雅”(老母);对有地位的长者称“奥雅”(尊敬的老人)。在路上,遇见迎面走来的妇女,男子要让路。黎家人一家盖房子,全村都来帮忙,一人猎获山猪,见者都有一份。礼仪在黎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礼仪有着丰富的内容,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占卜习俗:黎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占卜的习俗,凡遇战争、种田、狩猎、婚姻、丧葬等重大事件,都要事先进行卜卦。占卜的种类一般有四种:鸡卜、蛋卜、茭卜、石卜。鸡卜和蛋卜是在进行宗教活动时才应用。其中以鸡卜的作用和范围最广,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最大。

丧葬习俗:黎族的不同方言、不同地区,其葬俗也有所不同。大致可分报丧、入殓、停棺、出殡、下葬后守孝等程序。在五指山部分地区、白沙县南开乡和东方市东河镇一带尚未受汉文化影响的地区,下葬后不立墓碑、葬后不再祭扫。孝期内死者的家人全都要反穿衣服,即孝服。这一天来吊唁的亲友和全村人都不吃饭,齐集丧家吃肉喝酒,一直喝到深夜。在守孝期间,死者的亲属不能洗头或洗身,餐前要齐声哭喊一次,然后才能进食。出殡时,把死者的旧衣服、草笠、刀篓、弓箭(妇女则为纺织工具)等放在村旁或墓地附近。受到汉族影响较深的地区,要请道公来主持整个葬礼过程,还有“做七”“做佛”风俗。埋葬后要树立刻有汉字的墓碑,清明节扫墓。

婚礼习俗:吃物订亲是指女方吃了男方的槟榔就订下了婚约。槟榔作为婚姻的媒介,女方一旦吃了男方的槟榔,订婚就告成功,并得到乡亲们的公认,故民间有“一口槟榔大过天”的婚谚。相传,嚼槟榔在北宋时代就已成为黎族人民的一种嗜好。求亲时,以槟榔作为定情物,已相沿成俗。

黎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可结婚却不那么自由。男女之间婚姻的结缔,大都要经过父母的同意。如果男家看中了某女子,就得请媒人带酒、茶和槟榔前去说亲。说亲一般要经过四次。第一、二次,主要说明来意,而女方父母也不表态。不过,女方的父母可以接受媒人带来的东西,但姑娘则不可以吃。因为父母尚未表示同意。到了第三次上门,女方父母同意了这门亲事,姑娘则可以吃男方送来的槟榔。这样,待第四次媒人再上门时,不光带食品、槟榔,而且要带钱、服饰等物。同时,和女方父母商议礼聘和吉期。谈妥之后,媒人再回去告诉男家,这样订婚手续便告完成。

订婚有很多禁忌,如果女方家死了人或死人的周年忌日,男家不能去说亲。订婚的那天,双方父母不能梳头,否则,认为子女会染病。订婚以后,一般在三四年之后结婚,也有五六年之后结婚的。婚期也有禁忌,如忌在单月举行婚礼等。不过,解放以后,这种状况已有了很大的改变。

黎族的民居:黎族的民居,大多位于地势平坦的河谷阶地或盆地上。山区村赛较小,多建于依山傍水的地方;一般为十几户或二十几户,平原较平坦宽阔地区村寨较大,多建在小山坡上。有多达数百户以上的村落;比较偏僻的山区,聚居的大多是同一血缘关系的人。村内的建筑物有住房、隆闺、谷仓、晒稻架、晒坪、牛栏等。村内一般没有固定的排列格局,住房从样式上分船形屋和金字形屋。从结构和建材质量来看可分为:茅草顶,屋檐直垂地面,檐墙合一的屋子;茅草顶,扎竹篦或竹皮作墙的屋子;茅草顶,竹编泥糊墙的屋子;瓦顶砖木结构的屋子。前一种为船形屋,后三种是金字形屋。船形屋有铺地型和上住人、下养禽畜的高架型两种,20世纪50年代,高架型亦即“干栏式”船形屋建筑消失了。在靠近汉区和较早接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地区,住房形式已改变为金字形的茅草房,式样和附近汉族的草房相同,以竹条或树枝搭成墙架,外糊混有稻杆的泥巴,也有不糊泥巴以利于通风的。砖瓦木结构金字形房子,在黎、汉杂居区也比较多见,外形、屋内间隔与当地的汉族基本相同。

黎族的家庭生活:黎族家庭属于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家庭成员包括夫妻、未成年的子女和已婚但尚未另立门户的孩子,有些家庭还包括回娘家居住的寡妇以及丧失劳动力和依靠其抚养的老幼亲属等。新家庭成立后,便成为新独立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父亲会把田地、牛只、生产工具、粮食等分一份给另立门户的儿子。丈夫是一家之长,对内掌握家庭经济大权、安排劳动生产,对外则代表家庭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妇女在生产劳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妻子在家庭中的意见一般都受到尊重,如买卖牛只、田地,特别是儿女的婚事,都是经夫妻共同商量后才决定的。

黎医黎药:在我国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医学治病往往和求神治病、请巫婆治病混杂在一起,这是古代人类对自己的生理解剖、病理、病原无知,不能理解疾病、健康的自然现象,造成恐惧,只能把医学与宗教、神学联系在一起,这种崇神学巫卜术的医学,是世界医学最古老的医学模式。因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黎族的医药没有文字记录,汉文也无详载。但黎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尤其对植物界方面进行长期的观察与无数次的实践,得到许多利用这些药物的知识和经验。据介绍,黎族居住的五指山区是天然的“南药王国”,拥有的草药种类达2000多种,其中能治疗癌症的草药达175种。

在医药方面,黎族人民不仅懂得数百种的草药,并能根据疾病的性质而想出各种治疗方法,如热敷法、蒸汽?h汗法等。在五指山周围地区,人们不仅对毒蛇咬伤有许多特效药,同时懂得应用打胎药、避孕药、爱情药等。

折叠 节日风情

苗族节日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汉族、黎族部分相同,又有自己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宗教色彩。有春节、年仔(正月十五)、清明、端午、禾仔(六月初六)、禾仔斋(六月初七)、七月半、新禾节和冬至等节日。但基督教传入后,禾仔和禾仔斋两个节日即告取消,另增设了“圣诞节”。

农历新年:农历新年是苗族重要的节日。到十二月下旬,大家都忙着舂大米和糯米,准备年货。在除夕前几天,出嫁的女子也伴随其夫回娘家度新岁,直至正月初七才回夫家。除夕那天用糯米粉掺糖和猪肉等包粽子,深夜全家团聚饮酒吃肉吃粽,至五更雄鸡报晓时,以糖粽祭过家神后便停止进食。正月初一,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在家中团聚素食或整天不进食,直到太阳落山时,再以粽子祭过家神后才开始恢复荤食。正月初二,大家开始互相拜年,小孩子收大人用红纸封的压岁钱。青年们则聚众赶山行猎。如猎获野物,则让射中者领三份肉,猎物的头部由放狗队的队长取回,向各家凑米煮粥,全村男女老幼共食,晚上通宵不熄灯。正月初三继续拜年出猎,但整个旧历春节到这一天结束。在信奉基督教的地区,新年节日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初一食素和祭祀家神的情况已不存在。

年仔节:正月十五日的节日称为年仔,这一天每家都会杀鸡买肉,并用糯米包粽子祭祀家神。十四晚上全家过节,十五这一天休息,不下田。晚上灯火不熄。

清明节:三月初三,时逢清明节,每户人家杀鸡买肉,备“元宝”香烛等,并用三种或五种树叶浸水,煮成三色饭或五色饭,祭祀家神和祖宗,并插三株或五株树枝(带青叶无根)在神案前。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每家杀鸡备“元宝”、香烛等,并以猪肉为馅,用糯米包粽子祭祀家神。这天,人们不下田劳动,青年男女到溪边洗“龙水”。在五指山南圣等地的苗族不过端午节。

禾斋节:在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苗家人杀鸡买肉,用糯米包甜粽子,并把这些粽子带到山兰园里祭祀“禾斋公”。祭罢带回食用,但不请外人吃。现在许多地方已经不过此节。

禾仔斋:禾斋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在农历六月初七举行。由斋主主持做斋。斋主由众人提名,由道公决定,并用同样方式决定文、武道公各一人主持作斋。在做斋前夕,由上述三人向各家凑钱、米、鸡和香,买“金银元宝”等。一切准备好,由两名选定的道公(一文、一武)和其他十多名小道公(文、武数目相等),到村中较宽的场地上去,先设坛,文武道公分别写下各自的公衔,并用3个碗盛满灶灰当香炉。另用纸条浸油烧灯。然后在每个公衔之前陈列祭品,当晚文、武道公全体出动,敲锣打鼓,边跳舞边念经。文道公的一举一动都温文缓慢,而武道公的步伐则快速有力。全村男女老幼围着欣赏,道公们每念完一节和跳完一节,即焚化“元宝”一次和斋文纸一张,一直到天亮。最后再焚化“金银元宝”谢神。随后选出两名男子扛着装有一把稻谷的竹箩,由小道公们敲锣打鼓送至斋公家的谷仓里,到达斋主的宅门,选两个妇女出门迎接,并与扛箩的两个男子互相对唱。意思是把禾神召回,当年一定能获丰收。这个节日,在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取消了。

七月半节:七月十四日,每家杀鸡买猪肉和一些“金元宝”、香烛等,用糯米粽子、酒、饭等一同祭祀家神。有些人家还买五色纸剪成衣服式样在祖宗神位前焚化,现在,此节一般都只是杀鸡、买肉举家吃喝一顿而已。

新禾节:新禾节是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山兰稻抽穗扬花的农历八月份,但没有具体日子,日子是由道公看历书确定的。是日杀鸡,买肉和元宝香烛等,先在山兰地里采摘三片或五片山兰稻的叶子,放在饭内蒸,用这些叶和饭菜等祭祀家神祖先。预祝山兰稻丰收。进食时,这些饭只供家里人共同食用,不能给外人吃。这个节日全村人一起在同一个晚上欢度,它格调优美、情意浓郁。

冬至节:冬至清晨,苗家村寨杵声四起,家家户户舂打粘巴。然后把制作出来的喷香可口的糯米粘巴祭祀祖宗家神。

秋节:聚居在琼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内的苗族,每年立秋这一天,都会举行盛大的“赶秋”庆典,歌舞欢乐,这就是“秋节”。关于这个节日还有几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美丽聪明的苗族姑娘,名叫眉丽,她心灵手巧,能绣出带香味的花来。一天,她坐在门口绣花鞋,忽然,飞来了一只老鹰,把一只刚绣好的花鞋叼走了。恰巧,老鹰在飞到高山那边时,被一个叫强发的小伙子射了下来。小伙子见花鞋绣得精巧无比,而且上面的花还发着香味,就想到能绣出这样的花鞋的姑娘,准是一位心灵手巧美丽聪明的人,能娶到这样的姑娘该有多幸福啊。为找到这个绣鞋的姑娘,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架起了几架秋千……立秋那天,周围村寨的男女青年都赶来荡秋千对歌,而他在人群中以花鞋找人,终于找到了眉丽——他心中渴慕的姑娘。尔后喜结良缘。后来,每到立秋,青年男女都聚在一块对歌,寻找意中人。还有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美丽的苗族姑娘深深爱上了月亮,她拒绝了几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历尽太阳的磨难,终于嫁给了月亮。这个苗族姑娘对爱情的追求深深影响着苗族人民,因此,每到中秋之夜,青年们都要载歌载舞,在歌舞中寻找心中的恋人。据说这样相爱的人,就会像那个姑娘和月亮的爱情一样坚贞,会白头偕老。苗族人民称中秋夜载歌载舞为“跳月舞”。

黎族节日

黎族的民族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黎族文化的集中反映。它鲜明突出的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情操和爱好,黎族的传统节日有三月三、春节、小年、端午节、牛节、禾节。

三月三: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黎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故也称爱情节,黎族称“孚念孚”。在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歌舞盛会。夜晚山坡上、河岸边,青年男女燃起一堆堆篝火,姑娘身着七彩衣裙,配戴各式装饰,小伙子腰扎红巾,手执花伞跳起了古老独特的竹竿舞、银铃双刀舞、槟榔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男女青年各坐一边,互相倾诉爱慕之情,如果双方感情融洽,就相互赠送信物相约来年再会。在这一天黎族人民对歌、摔跤、拔河、射击、荡秋千尽情地欢庆着,用歌声用舞蹈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对劳动的热爱,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整个节日,气氛欢快热烈,令人陶醉。

关于三月三节日的来源还有很多种说法。

一、相传有一年三月初三,几个小伙子追逐几位美丽的姑娘,想看到姑娘们的容貌,以便挑选自己意中人。姑娘们害羞便跑回娘母洞中。小伙子赶到洞口,一声巨响,一块大石落下,隔开了姑娘和小伙子。小伙子在洞外高声呼喊,苦苦等待,直到红日西沉,才灰心丧气地离开。小伙子走后,姑娘们都不安起来,她们走出娘母洞,寻找不着小伙子,正着急,忽然小伙子一个个从草丛中跳出来,姑娘们个个羞怯地低下了头。小伙子们为了表示真挚的情谊,采来“布任”枝送给自己的心上人。姑娘们又激动、又害羞,用“布任”枝悄悄遮住半边脸,幸福依偎在情人怀里。从此,人们把三月三这一天定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定婚的日子。

二、相传远古时候,洪水淹没了人间,只剩下天妃和观音兄妹两人,他们抱着葫芦瓜在洪水中漂泊,漂流到海南岛昌化江畔的燕窝岭,被一棵榕树卡住了,洪水退后,只剩下两人孤伶伶地生活,兄妹俩决定分头去寻找亲人,临走前,两人约好每年三月三回到燕窝岭相会。兄妹两人走遍了天涯海角,都不见人迹,眼见两人快要衰老,人类就要绝迹了,妹妹暗地里拿定主意,在自己的脸上刺花纹,使哥哥认不出自己,于是,在一年的三月三日,他们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他们在燕窝岭上纺纱织布,生儿育女,开荒种田,挖塘养鱼,为黎族人民繁衍了后代。许多年过去后,天妃和观音沉睡在山洞里,化成一对石头。黎族后代为了纪念这两兄妹传宗接代的劳绩,把石洞取名为娘母洞。每年三月三日,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带着糯米、糕饼、粽子和山兰米酒,从四面八方赶来娘母洞前纪念祖先,以对歌和舞蹈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后来,每逢三月三黎族劳动人民都以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个吉祥盛日。

三、传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洞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山,当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四、据说三月三是为了纪念黎族的远古祖先“黎母”誔生、庆祝黎族人民幸福吉祥、繁衍昌盛而举行的节日。

春节:春节也是黎族比较隆重的节日。黎历把元月称为年月,是过年的休闲月,是一年的开始。春节节日的本意,在于除旧布新,送往迎来。黎族各家老少都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欢天喜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黎族习惯不在异地过年,大年三十都要回家吃年饭。年初一,大清早要给牛栏、猪舍、谷仓、果树贴红符,表示财物有主。还要在河边或水井喧放一个铜钱和年糕,祭祀河神才可挑水。这一天一般全日闭户不外出,不许打骂人,不讲污秽语言,只能说吉利的话,年初二开始,亲戚朋友互贺新喜,敬酒对歌或开展各种文体比赛活动,气氛活跃,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黎族的小年,这一天家宴丰盛,全家大小齐集,共商新一年的生产活动或家里一年要办的事情。

端午节:黎族人民在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在节日里家家包粽子,部分黎族人民还举行一些形式活泼的娱乐活动。

牛节:黎族认为牛是财富和吉祥的象征,家中设“牛魂宝盆”村中设立牛神庙。每年七月的牛日(黎族历法),举行招牛魂仪式。在牛节这一天,修建牛栏,给牛喝酒补身,晚上集众敲锣打鼓,欢跳招牛魂舞蹈,祝愿牛成群家富足。每逢牛日禁忌杀牛。

禾节:黎族认为稻米有灵魂,丰收靠稻魂。每年晚稻收割的龙日(黎族历法),村首摆席集众举行招稻仪式,通宵达旦敲锣打鼓,欢跳招魂舞蹈,祝愿来年大丰收。

黎族的天文、历法

黎族有本民族传统的历法,以十二天为一周期,每天都以一种动物的名称命名,类似汉族的“十二地支”,次序是:鸡、狗、猪、牛、虫、兔、龙、蛇、马、羊、猴日,但日子的名称、次序也因地区不同而大同小异,黎族的节日与历法有密切的关系。

黎族习惯于以候鸟定季节(农事活动所需),如民间习惯以布谷为春鸟,野鸭为夏鸟,大雁为秋鸟,白鹤为冬鸟。黎族也有以山鹿怀胎期(2-4月)为春天,红围期(亦称鹿茸期,5-8月)为夏天,交尾期(7-10月)为秋天,打细毛期(11-1月)为冬天。由于海南岛地处热带亚热带,四季气候不如中国大陆那样分明,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黎族同胞对季节的概念也是不够分明的,只有"月热"(夏天,1-7月)和"月冷"(冬天,8-12月)两个节气。海南野鸭(又称斑鸠),是海南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最重要的鸟类。因为它们每每都在早晚稻收割时节,经常游荡于田野啄食谷子。因此黎族人也就将它看作"热月"、"冷月"分水岭的鸟类。

黎族人早就懂得雨是由云彩变化成的,天气闷热、黑云密集、蚯蚓出洞、蚂蚁搬家、青蛙和黄猄鸣叫、老人腰骨酸痛等等,是天气变化、大雨来临的信号。夏天早晨,五指山、尖峰岭顶上无云,露特别大,即日下雨;东方出磨菇云,也容易下雨。五指山地区若有浓雾,那天的天空一定晴朗。吹北风,可能晴天。

大年初一子夜过后,老年人走到自家的牛栏去窥视,若发现水牛伏地而卧或嘴里反刍未消化完的食料,必说当年年成好;反之,则是欠收年。有的亦在为祖先烧香后,走出庭院侧耳静听,若听见家狗吠声,则预兆当年必多盗窃贼劫掠;飞鸟啼叫,是好年景;猫叫,则溪鱼必多;牛叫,则六畜兴旺等等。这一天象和物候预测观念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的色彩。[7]

折叠 方言俚语

鼻音韵母

长鼻音韵母

、、y、g、、、g、、

、g、、y、g、、、g

这16个鼻音韵母,统称长音鼻音韵母,又可细分为长音鼻音韵母和过渡音鼻音韵母两组。长音鼻音韵母有、、y、g、、、g7个,过渡音鼻音韵母有、、g、、y、g、、、g9个。发长音鼻音韵母的时候,要先发由主要元音a或e和长音符号e组成的语音符号ae或ee,发过渡音鼻音韵母的时候,要先发由主要元音i或u或uu与过渡音符号e组成的语音符号ie、ue、uue,然后根据不同的鼻音韵尾分别闭上双唇、舌尖和上齿龈接触、舌根上升与软腭*近堵住气流,让气流从鼻腔而出,便正确地发出以上16个鼻音韵尾了。

短鼻音韵母

am、an、any、ang、em、en、eny、eng、im、in、ing、om、

ong、un、uny、uum、uun、uung

例词

boms嘴、口 bans湿 hengpok幸福 hluens瘟疫 hluums不知道、不懂

hluung震动 hwaengca凝视 kuuem饱 liem镰刀 roengx煮

luuemx忘记 mieng戴(耳环) kim首饰(项圈和耳环)

ngaen胆量 nuueng竹笋 tun话、语言(转)

复合元音韵母

复合元音:也叫“复元音”。由两个元音结合而成。如ai、au、ei、ia、iu、oi、ou、ua、ui等。在黎语中,由双元音字母代替单一元音字母的uu而组成的auu、euu、uua这三个结合体,从道理上说,也属于复合元音范围。

黎语复合元音韵母概况

在黎语中,将6个单元音韵母相拼,可组成复合元音韵母,其拼音规则为:

j字母a可与字母i、u、uu相拼,组成ai、au、auu;

k字母e可与字母i、uu相拼,组成ei、euu;

l字母i可与字母a、u相拼,组成ia、iu;

m字母o可与字母i、u相拼,组成oi、ou;

n字母u可与字母a、i相拼,组成ua、ui;o字母uu可与字母a相拼,组成uua。

‡复合元音韵母之间加长音或过渡音符号[e],组成aei、aeu、eeu、ieu、uei、uuei等6个。

综上所述,黎语复合元音韵母共有18个。其中长音韵母6个,短音韵母12个。长音韵母由韵腹、音度(长音或过渡音符号)和韵尾3个部分构成,例如:aei、aeu、eeu、ieu、uei、uuei。这6个长音韵母中的第一个元音a、e、i、u、uu为韵腹,末尾元音i、u为韵尾;韵腹和韵尾之间的字母e为音度(长音或流音符号)。短音韵母由韵腹和韵尾两个部分构成,例如:ai、au、auu、ei、euu、ia、iu、oi、ou、ua、uua。这11个短音韵母中的第一个元音a、e、i、o、u、uu是韵腹,末尾元音i、u、uu、a是韵尾。

字母

aei、aeu、eeu、ieu、uei、

uuei、ai、au、auu、ei、euu、ia、

iu、ua、ui、uua、oi、ou

发音

(1)复合长元音韵母的发音要领:

1)韵腹是a、e,后接长音符号“e”时,则表示这两个韵腹发长音;长音符号“e”不发音。如果长音符号后面带有元音韵尾“i”、“u”时,则先发长音ae[a:],然后口型逐渐滑动到韵尾“i”、“u”上,就得aei、aeu韵。

2)韵腹是i、u[u]、uu[W],后接长音符号“e”时,长音符号e[e]必须读音。长音符号后面带有韵尾时,发完长音,把口型逐渐滑动到韵尾音上即可。

(2)复合短元音韵母的发音要领:

韵腹的发音时间一定要短促。在时间的把握上,一般是发韵腹的同时,紧接着发韵尾,韵腹和韵尾连接紧密。

长音韵母与短音韵母的比较

长音韵母 短音韵母

aei(形)容易 ai(名)甜瓜(声调53,不标调)

aeis(动)讨厌 ais(动)不肯、不愿意(声调11,s)

taeu(量)批、群 tau(名)锅(声调53,不标调)

taeus(动)弄脏 taus(动)放、牧(声调11,s)

fieux(名)鸡冠 fiux(名)小窗子(声调55,x)

dieu(动)侦察 diu(名)老鼠(声调53,不标调)

uei(动)摇、摆 ui(象)嗾狗追赶野兽的声音(声调53,不标调)

ueis(名)图画 uis(动)炖、熬(转)

塞音韵母

长音塞音韵母:

、、y、、、、、、、、

、、y、、、y、、、、

注:音节中的字母是长音符号。

短音塞音韵母:

、、y、、p、t、ty、k、

、、、、、y、、、

例词:

洗(澡)bat取、拿bheets瘪(不饱满)bhiep窄bhoks凹

bhung藤萝bhuung斩bluk茂盛nuk猴子zuut曾祖母(转)

折叠 特色佳肴

福寿鱼福寿鱼福寿鱼:五指山福寿鱼生长在五指山水库区,由于水质好,水生物较丰富,活动范围广自由觅食,不污染,最大单体重量可达5公左右。其肉质坚挺,鲜美,口感极佳。灵芝山蟹为五指山稀有珍贵佳肴。用料以五指山灵芝及五指山河蟹配以调料精心烹制而成,该道菜具有驱寒、润肾、补气,理疗关节炎及降火等疗效。此道佳肴多于夏秋季供应充足。

鳗鲡:鳗鲡又叫河鳗,俗称山麻,它同五指山区的金钱龟、山鸡、团鱼齐名而称为山珍。鳗鲡肉质肥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26.7%,脂肪30.8%,维生素A含量尤其丰富,磷、钙、铁等元素的含量也很高。它也可充药用,主要功能:补虚复元气、祛风湿、驱虫;对防治夜盲、肺炎等有滋补作用;对虚劳、风湿骨痛、脚气、妇女崩漏等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它不论从营养上还是药用上来说,对促进新陈代谢、外伤出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都是良好的滋补品。日本人很喜欢吃鳗鲡,他们认为,鳗鲡是可以同高丽参媲美的珍贵补品,并将每年七月初七前后的一个月里定为吃鳗节,即使经济不充裕的人家也非吃它两三次不可。德国、美国、荷兰等国人民也视其为滋补珍品。因此,鳗鲡是国内外极为畅销的一种名贵鱼类。

野黄牛:五指山海拔1867米,原始森林茂密,空气湿润,牧草丰富茂盛,当地黎苗族农民把黄牛放养在海拔700米以上荒坡上,常年未圈养,任其自由自在牧食,因人为饲养少,故黄牛呈野牧生长状态,其肉质肥美、鲜嫩爽口,多吃不腻。烧烤、火锅味道具佳、风味独特。

五脚猪(五指山香猪):五指山人对本地原种猪称“五脚猪”,亦名香猪,是五指山地区未经改良的小种猪。据说是这种猪的脚非常短小,个体不大,重量轻,养一年也只有百来斤,嘴尖且长,平时用嘴拱土觅食,嘴不离土,黎家人就认为它的嘴也是一只脚,固称“五脚猪”。虽然它也是家猪,可是黎家人饲养过程中未加圈养,一日饲养二至三次后任其在外自由觅食和活动,因而它的肉质结实,鲜嫩爽口,味道芳香,多吃不腻。白切或火锅味道具佳,风味独特。

蚂蚁鸡:蚂蚁鸡是五指山地区的黎苗群众放养的本地小种鸡,形体小,形容小得像蚂蚁,故称蚂蚁鸡。该鸡种最大重量不超过2斤,瘦肉多,肉质坚挺芳香,多吃不腻。

鹿舌菜鹿舌菜鹿舌菜:又名马兰菜,生产于海南五指山腹地,日降雾时间长、水质好,属天然无公害、无污染的食品。没有季节的限制,好种好管,是当地农民常食用的菜肴,它以其清香嫩滑的口感博得人们的喜爱。在战争年代是琼纵战士的家常菜,故名革命菜。作为一种无污染、易生长的本地特色野菜系列之一;是海南目前以“天然、野生、绿色、无公害”为主题推出的系列野菜;也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白花菜:株高100厘米左右,叶片呈掌状,边缘有很浅的锯齿,开小白花或略带红晕。常见于河岸边、沟边、田角等湿润的地方。主要采集其嫩茎叶食用,以花瓣刚露出时采摘品质最好。而崖州白花菜与俗称的白花菜不同,是一种尚未正名的野菜。据清光绪《崖州志》记载:“白花菜,茎紫,生荒园里。花白,味香,宜腌酸食。杨贵妃因高力士进之,称美。自此著名。”崖州白花菜之所以珍贵,并不因为它花长得好看,是因为腌制后其味独特,醇香为各类腌制蔬菜之冠。

灵芝山蟹:灵芝蟹生长在五指山半里瀑布间,因专食野生灵芝故名灵芝蟹。与普通蟹不同的是,灵芝蟹的膏体呈黑色,像是泥土的混合物,初入口有一股略为苦涩的中药味,片刻后,口感却极为甘美。灵芝山蟹为五指山稀有珍贵佳肴。用料以五指山灵芝及五指山河蟹配以调料精心烹制而成,该道菜具有驱寒、润肾、补气,理疗关节炎及降火等疗效此道佳肴多于夏秋季供应充足。

五色粽:五色粽是海南岛苗族同胞家庭团圆吉祥的象征。据民间传说,很久以前,苗族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由于苗族头人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五兄弟无法忍受被迫逃难。在逃难时约定于农历三月初三到海南岛五指山相会。五兄弟历尽艰险,漂洋过海,爬山涉水,按时到了五指山。于是,他们高高兴兴地点起篝火制作五色粽,以庆祝兄弟团聚。从此,他们就在海南岛居住繁衍,五兄弟改为五姓,故现在海南岛的苗族只有李、邓、金、蒋、马五姓。为此,每当农历“三月三”苗族同胞家家户户都制作五色粽,以示对先祖的怀念和家庭团圆。

黎族甜糟黎族甜糟黎族甜糟:黎族甜糟是用黎族特产山兰糯米发酵而制成的。黎家的人民将山兰糯米饭,拌以黎山特有的植物做成的酵母,再装到竹篮里然后用新鲜干净的芭蕉叶盖好,让其自行发酵几天后再密封进坛里,经过半个月时间便成为甜糟。其实黎族甜糟营养价值很高,用来煮鸡蛋则更香美。如果将毯炳装在坛里深埋地下,经三、五年挖出,则甜糟已全部化为浆液而变成“山兰酒”。

鱼茶:在海南通什,当地人普遍自制一种“鱼茶”。虽然它名为“茶”,实际上和我们平日里喝的红茶、绿茶等等毫无关系。鱼茶其实是一种特制的鱼,因食用时要用水冲泡,喝其水,食鱼肉,和泡茶的方法类似,所以“盗”了茶名。

淡水石鲮鱼:淡水石鲮鱼是生长在五指山地区的淡水优质鱼种,喜欢在河水中急流处生活、觅食,以河水中的水生虫为食,外观与泰国石鲮鱼相似,单体最大重量不足200克。肉质坚硬,味道鲜美可口,其粪便可食用,在当地很受欢迎。[8]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