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读者文摘》起家的Chesky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大唱片官网注册 靠《读者文摘》起家的Chesky

靠《读者文摘》起家的Chesky

2022-12-30 10: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老发烧友大概都知道,当年Chesky第一次出现在唱片市场上时,真可以用“轰动武林”来形容。当时人人均以手中拥有一张Chesky的CD为荣,国内的中文译名“确是奇”,也说明了当时Chesky几乎就是“发烧片”的代名词。

话说1978年,刚刚从迈阿密到纽约发展才华洋溢的爵士钢琴手大卫.契斯基(David Chesky)自组了一个15人的爵士乐团,以小弟Norman为经理,在曼哈顿Storyville区夜间俱乐部演奏。未几被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相中,签下唱片发行合同。生不逢时却也是转机,契斯基遇到哥伦比亚内部改组,契斯基带领的乐团只发行一张专辑便无疾而终。不过契斯基兄弟记取了在哥伦比亚的教训,透彻了商业导向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分野,兄弟两人发现传统上录音室里面录制唱片的方式已经面临发展瓶颈,无法以一种更为科学的方式呈现出音乐的真实性与不失真效果。

Norman回忆说:“我们希望通过签约一些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然后用最新最好的技术来捕捉他们的现场表演,来取悦音乐鉴赏家和高端发烧友。”David补充说:“我走进录音室,看到密密麻麻摆放了50只麦克风,我意识到人们不会那样听音乐,并且音乐家以多轨混音方式录音时演奏方式与感觉也有所不同,我决定,如果我们开始经营一家公司,它的录音理念必须是尽可能减少麦克风使用。”契斯基的录音理念很简单:在音乐作品中建构出一种三度空间的感觉,让聆听者产生乐手就在身旁进行现场演出的幻觉。为了采撷现场演出的鲜活感,契斯基兄弟体会到成立专业录音工程部门,钻研先进再现技术的重要性,1986年正式成立了Chesky Records,迈向新的征程。

瘦骨嶙峋的David Chesky,除了是才华洋溢的爵士钢琴手,对唱片经营之道也颇有心得

初期的Chesky主要谱写广告Jingle(Jingle是广告宣传的术语,意思是具有宣传作用的顺口溜)及短片配乐。David前往大学拜访音响科学家和工程师请教各种录音技术,他被介绍给钢琴家Earl Wild,钢琴家不仅为这位年轻的音乐家提供了有关演奏的一些指导,还让他聆听自己录音的母带--《读者文摘》系列中的拉赫玛尼诺夫录音。David有如醍醐灌顶,他从未听过这么精彩的演奏和录音,兄弟俩马上与Wild和《读者文摘》达成协议,重新发行发烧级的黑胶唱片。他们花尽所有积蓄,定制了一部混音器和电子管录音机,让黄金时期的录音有机会重见天日。由于Earl Wild的黑胶唱片大为成功,Chesky有机会取得更多《读者文摘》的唱片版权重新发行。

事实证明,下一步将比第一步更加困难。Chesky必须证明,他们不仅能够制作精美的黑胶唱片,自己也能制作一流的录音。Chesky租用了传奇的RCA纽约Studio A录音棚,安装了他们定制的设备,开始录制爵士小提琴手Johnny Frigo的演奏,紧接着是咆勃爵士小号宿耆Clark Terry和萨克斯风手Phil Woods。大卫.契斯基的努力赢得了爵士乐迷和发烧友的一致好评,虽然他们财务状况并不怎么宽裕,不能和新力哥伦比亚、蓝调之音(Blue Note)、神韵(Verve)等公司一样挤身爵士乐的主流市场,却也逐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拉丁美洲音乐家名册:巴西吉他手Luiz Bonfa,获得格莱美奖单簧管和中音萨克斯手Paquito D'Rivera,女歌手Ana Caram等。

在大概二十年的时间中,《读者文摘》发行了数量庞大的音乐唱片,各种内容都有,我们注意到圣诞节音乐特别多,说明了当初瞄准的销售对象是中产家庭而非音响发烧友,没想到无心插柳留下了录音史上的珍宝

此后,Chesky目录稳步增长,其中包括爵士传奇人物女歌手Peggy Lee、长笛手Herbie Mann、萨克斯风手Joe Henderson和钢琴手McCoy Tyner、创作型民谣歌手Livingston Taylor、民谣摇滚歌手Kenny Rankin、女演员兼歌手Rebecca Pidgeon、创作型女歌手Sara K、吉他手John Pizzarelli、女歌手Christy Baron、世界音乐创新者Orquesta Nova乐队,巴西女歌手Badi Assad西班牙吉他手Carlos Heredia等等,主要来自美国的年轻乐手,在Chesky唱片撑起一片轻爵士乐的天空。

Chesky唱片赖以起家的古典音乐,因为版权时间所限,《读者文摘》录音已不再发行,自己的录音主要以钢琴家Earl Wild和大键琴演奏家Igor Kipnis为主。Chesky Records是第一家使用128倍超采样(当时的Hi-End音响多为8-32倍采样)录音设备的公司,大多数录音由Bob Katz负责。Bob Katz曾在Hi-End音响公司Audio Research任职,1988年加入Chesky Records,开始在那里录制爵士乐并后制作母带。1990年Bob Katz创立了名为Digital Domain Mastering的母带制作公司,他撰写的《Mastering Audio: The Art and the Science》一书被认为是母带制作的权威著作,由于出色的表现Bob Katz三次获得格莱美奖的录音工程师奖。1997年,Paquito D'Rivera带领着14人的大编制管弦乐队,录制在Chesky Records的第三张专辑《古巴素描》(Portraits of Cuba),精采诠释了古巴民歌的爵士乐,该专辑击败了众多知名唱片公司赢得了格莱美最佳拉丁爵士乐专辑,Chesky Records在辛苦耕耘11年以后,首度获得主流唱片市场的青睐与肯定。

箭头所指即为Decca王牌录音师Kenneth G. Wilkinson,他是《读者文摘》古典唱片的大功臣之一

我们把话题回到《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1922年创刊,即使在纸媒体衰退的今天,2018年仍有约300万册销量,是当前世界上最畅销的杂志之一,共有50个版本,以21种语言印刷,为各个年龄、各种文化背景的读者提供资讯。《读者文摘》内容以转载其他报章和杂志的文章为主,也有不少自行采访或特约撰稿人所写。他们一大特色在于行销,直接以函件寄往目标客户,定期举办区域性的“百万大抽奖”等,加强杂志在读者心中的品牌和企业形象。《读者文摘》不定期出版不同类型的精装书,70年代出版的《瀛寰搜奇》,到今天仍有不少读者在网上交易。《读者文摘》国际中文版于1965年3月于香港创刊,繁体字版在香港、台湾销售,简体字版本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发行。在中国的出版始于2008年1月,最后发行一期为2012年5月号。

套装书剖受欢迎,所以1960年代起《读者文摘》也打入音乐市场,干起唱片制作工作。时至今日,虽然因为市场因素,《读者文摘》关闭了音乐出版部门,但是教学录音的出版却一直没有停过。在那段歌舞升平、物质享受达到顶点的年代里,《读者文摘》以美国人好大喜功的心态制作了一套又一套的盒装唱片,想一举拿下古典与流行间的广大市场,于是一方面有Stanley Black乐团的流行轻音乐演奏,一方面又有指挥大师莱纳((Fritz Reiner)的勃拉姆斯与莱波维兹(René Leibowitz)的贝多芬等严肃作品。大部份《读者文摘》的黑胶唱片都由RCA负责生产,而《读者文摘》更标榜使用高纯度的乙烯基树脂来压碟。加上Charles Gerhardt的制作严谨,每一个环节都精心策划一丝不苟,整体质量非常高。

过去少有发烧友会注意《读者文摘》这类套装唱片,何况CD尚未问世前,《读者文摘》除了黑胶也发行卡式磁带,包装上看就不象是发烧录音。等到契斯基兄弟慧眼独具地发现了《读者文摘》拥有许多宝贝,并重新制成黑胶与CD,大家才知道《读者文摘》无心插柳的在录音史上留下一批伟大的遗产。我们翻开目录会发现伦敦的各大乐团如皇家爱乐、伦敦新爱乐、伦敦节庆乐团等都名列其上;而指挥的名单出来更是吓人,莱纳、巴比罗利爵士(John Giovanni Battista Barbirolli)、肯培(Rudolf Kempe)、萨金特(Malcolm Sargent)、杜拉第(Antal Dorati)、明希(Charles Munch)、马利纳爵士(Neville Marriner)、海丁克(Bernard Haitink)、霍伦斯坦(Jascha Horenstein)、莱波维兹...等,几乎上世纪后半叶所有的大指挥家都曾上场亮相。

由于《读者文摘》是一本颇为保守的合家欢杂志,唱片透过杂志的广告销售,特别的是它们的唱片都是盒装的一大套。如果单看他们流行曲或爵士乐部份,主要是将RCA的歌手乐队的出品辑成一合出售,内容并不特别但性价比很高。它们的古典的部份(除了Arthur Fiedler的录音直接来自RCA) 则大有分别,而且大有来头,他们找到当时美国最红的RCA唱片合作。当年正在忙着《Living Stereo》录音的RCA跟本无暇理会《读者文摘》的要求,便指派制作人Charles Gerhardt到英国寻求Decca的帮助,Decca当时仍是RCA的合作伙伴 。充满热诚的Charles Gerhardt到了英国后,不但得到Decca的大力协助,Decca竟然还派出王牌录音师Kenneth G. Wilkinson来负责,可以说给美国同行十足面子。

Chesky创业时依靠《读者文摘》录音起家,再版的黑胶唱片与CD已经含括大多数《读者文摘》的古典音乐内容

已经在1999年去世的Charles Gerhardt,1951年加入RCA公司时,原来也做工程师的工作,譬如把歌王卡罗素的78转唱片转录到磁带上,或者对老录音进行噪音消除等。1954年起,他开始担任指挥大师史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与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的助手,并随他们学习指挥。之后他还在纽约 Westminster唱片公司待过几年,制作流行音乐唱片。RCA/Victor的Red Seal部门负责人George R. Marek致电给他,让他到英国为《读者文摘》制作唱片,Charles Gerhardt才有了大展鸿图的机会。1960年起他开始与录音师Kenneth Wilkinson合作,后来据统计总共进行了约4000场的录音。第一套唱片是《伟大作曲家》,一套12张黑胶唱片。《轻松古典音乐》仍是一套12张,此套唱片在几年内售出了超过200万套,是古典唱片销量的一个奇迹。

接着的《伟大音乐宝藏》(一套12张),以及1961年为指挥家莱波维兹指挥的皇家爱乐乐团制作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成为《读者文摘》最重量级的古典音乐唱片。不过Gerhardt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是1964年发行的《伟大音乐宝藏》,这是另一套12张唱片的盒装,里面几乎囊括英国最有名的指挥家与管弦。Chesky唱片启动时,首先选中了《浪漫的拉赫曼尼诺夫》套装,由Earl Wild担任钢琴演奏,Jascha Horenstein指挥皇家爱乐演译四首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及《死之岛》。这套唱片在TAS上榜多年屹立不倒,除了Chesky外,Quintessence公司再版过黑胶,连英国Chandos都跑来凑热闹,好的演译与录音再多一点再版毫不出奇。

想认识Chesky在音响方面的成绩,首先推荐购买这些精选辑,有古典也有爵士,有老录音也有假人头制作

《浪漫的拉赫曼尼诺夫》套装的成功绝非偶然。首先,制作人Gerhardt要考虑钢琴家、指挥、乐团,甚至合适的钢琴,他特别注意录音场地的重要性。为了让钢琴家Earl Wild有最好的演出,他更不厌其烦用不同的乐团与指挥来试录,达到六次之多。最后指定Jascha Horenatein来指挥。出生于乌克兰基辅的Jascha Horenstein,曾在维也纳担任指挥大师福特万格勒的助理,后来成为杜塞朵夫歌剧院总监,对现代音乐似乎更为在行。但他和拉赫曼尼诺夫本人合奏过第二钢琴协奏曲,更在第四钢琴协奏曲的首演与作曲家一起演出。最后Gerhardt选了 皇家爱乐搭配,钢琴则Steinway and Son的一台No.695。

最终成绩果然效果超桌,Wilkinson不是普通的录音师,他对音乐有天赋的触觉,录音时要求有有合适的风格,甚至要演出作曲家的神韵。录音时从设计“Decca Tree”麦克风摆位,到乐手的位置与坐姿都有要求,任何影响录音小细节都不放过。唱片中Earl Wild的钢琴动态强大,琴音颗粒清晰无误,音色自然精准,弹跳力无懈可击。Horenstein的指挥与Earl Wild的钢琴配合得天衣无逢,音响平衡度一流,弦乐音色自然流畅,尤其钢琴的动态是当时录音中很少见的。

Binaural +系列以假人头录音,是目前Chesky唱片的一大特色,拥有非常立体感的音场效果

由于《读者文摘》需要录音的作品太多,伦敦几个乐团应接不暇,尤其经常合作的皇家爱乐更捉襟见轴,他们需要一只专门为录音而准备的乐团,所以Gerhardt与小提琴手,也是管弦乐队的经纪人Sidney Sax一起,于1964年成立了专门用来录音的RCA Victor SO或London Promenade Orchestra,乐手都来自伦敦各大乐团的首席,水平非常高。二个乐团于1970年合并为国家爱乐乐团,多半都是Gerhard自己担任指挥,史托科夫斯基的最后几个录音就是和这只乐队合作的。国家爱乐乐团初期只《读者文摘》录音服务,后期却广泛地被Decca及RCA使用。如果要数TAS榜上出现得最多的乐团,国家爱乐乐团当之无愧。Charles Gerhardt除了制作外,本身还拿指挥棒,又有自己专门录音的乐团,大大减少了制作难度与时间,所以Charles Gerhardt+录音师Wilkinson+国家爱乐“金三角组合”所灌录的一些电影音乐,现在都成了RCA的传家之宝。

这些唱片包括1972-1978年发行的RCA经典电影系列共14张黑胶,第一张是1972年发行的《海鹰:Erich Wolfgang Korngold经典电影配乐》,由作曲家的儿子George Korngold担任制作,Gerhardt指挥国家爱乐演奏,Kenneth Wilkinson在Kingsway Hall进行录音,结合了所有的天时地利人和。该系列专辑分别是陆续还推出Max Steiner(奥地利裔作曲家,创作《金刚》、《飘》、《卡萨布兰卡》等配乐)、Miklós Rózsa(匈牙利裔作曲家,创作《宾虚》《王中之王》等配乐)、Franz Waxman(美国裔犹太作曲家,创作《小提琴卡门幻想曲》、《红楼金粉》等配乐)、Alfred Newman(美国作曲家,凭《生死恋》、《国王与我》等9次获得奥斯卡奖)、Dimitri Tiomkin(美国作曲家,创作《日正当中》、《边城英烈传》等配乐)、Bernard Herrmann(美国作曲家,创作《迷魂记》、《公民凯恩》等配乐)、和John Williams(凭《星球大战》、《海神号》、《ET外星人》、《侏罗纪公园》等多次获得奥斯卡与格莱美奖)等作曲家,以及好莱坞传奇演员Bette Davi、Humphrey Bogart和Errol Flynn的电影中的音乐专辑。Chesky没有再版过这些录音,音乐内容其实非常好听,管弦乐的编曲演奏也很精彩。倒是BMG后来重新发行过加上Dolby Surround编码的CD,2010年RCA/SONY又重新发行了这些专辑,仍然采用杜比环绕声编码。

Binaural +系列假人头录音多半在纽约的使徒圣保罗教堂(St. Paul's Chapel)进行

至于Decca唱片常使用的伦敦的Kingsway音乐厅虽然公认好声,但是这座属于伦敦市政府的大厅除了Decca与EMI公司经常录音使用外,还开放供一些民间社团的活动租借,档期很难空出来。伦敦其它的几个音乐厅如皇家节日厅、Barbican艺术中心、皇家亚伯厅等又大多音效不甚理想,最后总算在伦敦东郊的Walthamstow市为《读者文摘》找到符合声学条件的Walthamstow Town Hall。1938年开始兴建的市政厅,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直到1942年才完成,战期间大厅被征用当成餐馆。1960年1月正式启用时,还邀请小提琴大师梅纽因(Yehudi Menuhin)和男高音多明戈(Plácido Domingo)主持了音乐会表演。大厅原本是当地居民聚会的场所,并没有舞台的设计,但是把活动椅子搬开后,楼下约有一半的面积可供一个大型乐团使用,其余的场地和楼上的座席刚好造成了一个残响适中、堂音丰沛的空间。Walthamstow市政厅之后不单录制《读者文摘》唱片,也用在Decca及RCA的录音上,Wilkinson在这里成就了录音史上的另一段传奇。

David Chesky本身是个多产的音乐家,各种创作源源不断,反正唱片公司是自家的,所以他有非常多的专辑

大卫.契斯基创业时选择《浪漫的拉赫曼尼诺夫》套装再版,说明他是有头脑的,《读者文摘》原版黑胶的制作与RCA《Living Stereo》没有太大分别,有很不错的水平。Chesky把母带进行数字化再刻录成黑胶,如果没听过原版的话再版效果并不差。经过数自处理后温暖的音色有一定的减少,钢琴的余韵比较短,乐团的分晰力也有所降低,但动态起伏倒是澎湃激情。Chesky将第二号协奏曲及交响诗《死之岛》放在同一张唱片上,理论上沟纹应该不会太密,但唱片上的空白部分几乎占了一半,真不明白Chesky的母盘是怎么制作的?Chandos再版也出现同样问题,第二号协奏曲放在LP的单一面,听起来平平无奇,欠缺Chesky数字化的动态,分离度比Chesky还要差,百份百听CD的感觉。比较少见的Quintessence版虽然少了Chesky的夸张动态,但仍保有模拟的温暖柔和音色,整体不及《读者文摘》原版,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时至今天,Chesky早就不靠再版《读者文摘》的唱片营利,那些CD和黑胶也成为稀缺的藏品,Chesky在爵士乐领域走出一条新道路。Chesky的Binaural +系列录音使用假人头,并带有经过特殊校准的麦克风,结果在耳机和扬声器上听起来很棒,就像坐在乐队前面一样。利用假人头录制的24Bit/192kHz数字音乐,拥有高度清晰透明的结像与完整丰富的空间效果,这当然也与Chesky选择的录音场地有关。大卫.契斯基实现了当初创立Chesky Records的目标,即用最少的麦克风,捕捉最真实的音乐演出。Binaural +系列录音很多是在纽约的使徒圣保罗教堂(St. Paul's Chapel)进行,教堂在百老汇市中心,是曼哈顿现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筑,也是十八世纪纽约最高的建筑。晚期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外观并不豪华,因为曾是乔治华盛顿总统祈祷的教堂而吸引了很多游客,高耸的屋顶带来较长的残响时间与丰富的共鸣效果,与精美的绘画、雕塑、木刻、彩窗相互辉映。

契斯基创办的HDtracks一度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高清音乐下载平台

此外,2008年契斯基兄弟还成立了HDtracks在线音乐商店,率先推出88.2k/24bit和96k/24bit的FLAC音乐文件,他们的目的是向需要最佳音质的发烧友,提供大量录音室质量的高清音乐下载,HDtracks一度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高清音乐下载平台。HDtracks资源相当丰富,摇滚、流行、爵士、古典都有,提供AIFF、ALAC、WAV、FLAC等无损音乐格式下载,还有一部分24bit/192kHz或DSD 2.8MHz/5.6MHz的高清文件。不过在线音乐平台竞争激烈,串流网站Tidal、Qobuz、Apple,Sonos,Spotify等似乎更受年轻人欢迎,他们只要欣赏而不想保存文件。虽然HDtracks陆续获得索尼音乐、华纳音乐集团、环球音乐集团和主要独立唱片公司的支持,2020年英国的HDtracks分部还是关门大吉了。

我们是

音乐的搬运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