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台山一日游自驾攻略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2024-07-15 17: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录五台山概述五台山的寺庙众多,怎么游览?3/ 殊像寺:最大的文殊菩萨像万佛阁(五爷庙):最灵验、人气最高塔院寺:五台山标志大白塔显通寺:最古老、最大的寺庙罗睺寺:十大奇观“开花献佛”广宗寺:铜瓦殿、华严三圣菩萨顶:最大的喇嘛寺院、皇家特色黛螺顶:供奉五方文殊菩萨(小朝台)五台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概述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五台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由五座山峰构成,五座峰顶皆平坦如台,所以称为五台山。五台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 中台翠岩峰。五座山峰之外称为台外,五座山峰之内称为台内,五座台围成的地方形成一个怀抱,叫台怀镇。五台山整个构造极像人的一只手掌,五个台顶是手掌的五个手指,台怀镇就在人的手心。五台山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号称“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而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庙(汉传佛教)和黄庙(藏传佛教)。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有金五台之称。历朝历代都有皇帝亲自驾临五台山,很多寺庙为“敕建”。达官显贵,纷纷效仿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不可胜数,中外佛教信徒和游人纷至沓来,朝山礼佛和参观游览。 古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诗文来描述五台山,在五台山菩萨顶有一副对联,上联“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依旧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发南山,雪霁北巅”,下联“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磬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这幅对联正是对五台山最好的诠释,它展现出了五台山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

五台山的寺庙众多,怎么游览?香客信徒到五台山朝山礼佛,朝拜五台称为大朝台。五台山每座山峰有一寺庙并供一尊文殊菩萨,东台供聪明文殊、南台供智慧文殊、西台供狮子文殊、北台供无垢文殊、中台供孺童文殊。大朝台就是逐一去五座山峰参拜供在台顶的每一尊文殊菩萨 。据说一次大朝台,相当于五百年的修行。大朝台全程50余公里,得走2-3天,这也是户外爱好者的最爱。脚力不便的,也可以乘景区车大朝台,一天时间内可完成。 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集中了数十座寺庙,作为五大禅处的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罗睺寺、殊像寺,为核心区古建筑群的灵魂,与周边的碧山寺、圆照寺、金阁寺、南山寺、龙泉寺等几十座寺庙共同构成了一片互相联系、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完整地表现了明清鼎盛时期的建筑文化景观。 

普通游客游览五台山,一般会选择游览台怀镇的五大禅处和黛螺顶。五大禅处基本处于一条中轴线上,可以依次游览。我们就是将自驾车停殊像寺,由下而上依次游览殊像寺、万佛阁、塔院寺、显通寺、广宗寺、菩萨顶,然后在菩萨顶打车去黛螺顶,再从黛螺顶打车去殊像寺取车,这样,用半天多的时间,中心景区的核心寺院都参观了,还完成了小朝台。游览的这些寺院各有看点:显通寺:五台山第一座寺庙,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内有无梁殿、千钵文殊、铜殿;  塔院寺:五台山标志大白塔;  菩萨顶: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  殊像寺: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是莘莘学子求智慧的必来之处; 万佛阁:又称“五爷庙”,五台山最灵验、人气最高的寺庙,有求必应; 黛螺顶:供奉五方文殊菩萨,来此完成“小朝台”。

五台山大门票135元,塔院寺、显通寺、菩萨顶还要加收第二道门票各10元。

我们一大早驾车从太原市内出发,百度导航五台山台怀镇。一路上但见青山隐隐,风景如画,这与我印象中的山西有些不一样哦。太原市到五台山台怀镇,全程210公里,约3个半小时车程。路过五台山服务区,车辆加油,稍作休息。随后车辆排队、扫码购票经过游客中心。游客中心到核心景区台怀镇还有20公里山路,虽说是山路,但路况甚好,景色宜人。台怀镇是五台山景区的地理中心和食宿大本营,绝大多数寺庙也都集中在这里。我们直接将车停在殊像寺下面的停车场,开始今天的旅程。台怀镇中心广场。殊像寺在广场左侧,广场右侧依次是五爷庙、塔院寺、罗睺寺、显通寺、菩萨顶。游览时间最快的1-2个小时,慢的半天。两千年历史沉淀,五台山梵宇林立,香火旺盛。置身于红墙黄瓦的寺院里,看着香烟缭绕,听着钟磬悠扬,红尘烦恼,恍若隔世。3/ 殊像寺:最大的文殊菩萨像殊像寺因供奉文殊菩萨骑狻猊(狮子)像,且其塑制之精妙绝伦在海内外无与伦比,非寻常之物,故名“殊像寺”。殊像寺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久负盛名。殊像寺内供奉的文殊驾狻猊像,总高9.87米,是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像。文殊菩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为释迦牟尼佛为的胁侍之一,是智慧的化身,是一切天人的导师。故在此祈福学业无疑最佳的。万佛阁(五爷庙):最灵验、人气最高万佛阁又称五爷庙,在中心广场旁边,塔院寺山门东侧,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来仅有一座“万佛阁”,是塔院寺的属庙,到清代才增建了供奉五爷的龙王殿,并由青庙改成了独立的黄庙。万佛阁现有四座主建筑:文殊菩萨殿、万佛阁、龙王殿、古戏台,这里是全山人气最旺的寺庙,一般的香客来五台山敬香都是清晨从五爷庙开始的。万佛阁坐东朝西,是五爷庙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两层三檐歇山顶。殿内一层供文殊、普贤、观音菩萨佛。大殿内左、右、后面三壁木制小格中,尽是约3寸大小的泥塑贴金佛像,连横梁上都是小佛,楼上二层殿内三壁同样布满金佛,上下两层合计共有佛像万尊,所以此殿便叫万佛阁。万佛阁没有牌楼和山门等建筑,因为它是塔院寺的属庙。这里还有一大特色,即在殿对面有一座戏台,因为还愿的人基本会在此安排酬神演戏,所以五爷庙里天天有戏。基本是台连台,折连折。每逢年过节、初一十五,五爷庙便排起了长队,人们祈福拜龙王!而在他圣诞日这天,更是上百万的信众都会来五台山,给五爷庆祝圣诞。传说五爷是最亲近信众的一位菩萨,人们不管是求财、求健康、求事业……五爷都会帮忙实现愿望,他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说到这里,游客们不禁心存疑惑了: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塔院寺:五台山标志大白塔从五爷庙出来往右走,便见一座“清凉胜境”的牌楼,穿过牌楼便是塔院寺。五台山是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农历六、七月,三伏骄阳炎炎,燥热难耐,然而五台山却气候清凉,爽快宜人。塔院寺,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原为大华严寺塔院,因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塔院寺是五台山五大禅处和十大青庙之一。在历史上,塔院寺和它旁边的显通寺原为一座寺院,这里就是显通寺的塔院。明朝万历年间因对寺院殿宇进行了改建,使其和显通寺分开,成为一座独立的寺院,并取名为塔院寺。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周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廷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等建筑,气魄雄伟。大白塔又名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是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塔高56.3米,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精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据说塔中还包裹着武则天时期建造的二层八角铁铸舍利塔。大白塔是我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是我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和孤例,也是朝圣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偶像。大白塔塔身为砖砌,须弥座为石建。塔的垂檐和束腰上均挂风铃,全塔上下共有风铃二百五十二个。每当清风吹来,风铃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塔的下层塔殿外围的长廊中,有铁皮经轮一百一十五个,香客多绕行白塔三圈,边行边转动经轮以祈福还愿。大白塔的后面有一座藏经楼。楼内还有远近闻名的转轮藏。转轮藏是一种木制的六角形经架,其最下层底下装有转盘,可以转动。转轮藏象征着佛教的“经轮常转”。因为上面放有许多经书,僧人和信徒每转动一次,即象征着又念了一遍经。藏经阁现存汉、蒙、藏多种文字经书二万册,其中属于宋以后至乾隆年间版本的二千余册经卷为国家善本书。藏经楼正中门顶上挂有一块木匾,上有乾隆皇帝御笔绝句一首“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五台山塔院寺还与中国革命的领袖们结下不解之缘。寺内方丈院中,至今还设有毛泽东路居陈列馆。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部队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西柏坡时曾来到台怀镇塔院寺。毛泽东在五台山路居,虽仅有一宿,但在五台山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春到五台”的美好回忆。显通寺:最古老、最大的寺庙从塔院寺出来右转再右转,一条向上走的大路可以直达显通寺。寺前钟楼上悬挂一口名为幽冥的大铜钟,铸造于明天启年间,是五台山诸寺中最大的一口钟,重9999.5斤。钟的外部,铸有楷书佛经一部,共一万余字。早晚敲三通,每通36下,共108下,又名百八钟。寓意破除人间108种烦恼。站在显通寺的钟楼下,可以清楚地看到位于灵鹫峰顶的菩萨顶。显通寺也叫大孚灵鹫寺。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这一年,印度僧人来到五台山,法眼识圣地,立即看中五台山的风水,在这里破土建庙,揭开了五台佛国历史的第一页。显通寺成为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二座寺庙。显通寺是五台山众多寺庙中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是五台山五大禅处和十大青庙之一,现为五台山佛教协会驻地,全山领袖寺院。显通寺是皇家寺院,流传着许多关于帝王的传说。康熙皇帝曾经来到五台山五次之多,还将龙袍赠给显通寺的大师,令其代皇帝年年礼佛。显通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七进殿宇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殿依次分布,左右两侧厢房、配殿、僧舍、厩库、禅堂、方丈院等殿宇楼阁。五方文殊殿内供奉五台文殊。我们通常把上五台山,叫朝台,而朝台又分为大朝台、小朝台、方便朝台。大朝台为上五座台顶拜五方文殊,小朝台为上黛螺顶拜五方文殊,而此殿就是我们方便朝台的地方,能够拜到五个台顶上的五方文殊,为时间紧,体力弱的信众提供朝台的方便。大文殊殿前立有两块石碑,并建有碑亭。石碑立于康熙年间,其中西边的是块无字碑。传说康熙皇帝来五台山朝山时,发现菩萨顶象条龙,而大文殊殿前两个水池的反光正是龙眼。皇帝是真龙天子,天下只能有一个,而这儿又出现了一条龙,那还了得,于是康熙一怒之下让人把大文殊殿前两个水池用石碑压住了。石碑立好后,庙内老僧请康熙写碑文,可康熙只写了一篇便起驾还朝了,从此显通寺就留下了这块无字碑。大文殊殿后便是显通寺的主殿大佛殿(即大雄宝殿),是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为全寺主体建筑,清光绪年重建。大殿规模雄伟,庄严肃穆,布局紧凑,是五台山罕见的大殿。佛坛上主佛三尊并列,山墙下为十八罗汉,与殿宇为同期遗物。千钵文殊殿,殿内正中佛坛上,有一尊造型非同一般的铜质镀金文殊像,高达5.4米,系明代万历九年所塑。这尊文殊像共有五个脑袋,从身体侧位 伸出无数臂膀,每只臂膀上又生出无数只手,据说共有一千只。一只手上托一金钵,每一个金钵中端坐着一尊释迦牟尼佛。千钵文殊又称“千臂千钵释迦文殊菩萨圣像”。这尊明代雕塑造型之优美,做工之精妙,不仅在五台山堪称精品,就放诸全国也不多见。显通寺内的这座铜殿,是当今世界唯一的一座青铜贴金建筑,铜殿是万历皇帝为了感谢母恩而下令建造,因此,在建造中处处体现个“万”字, 比如化缘一万家,用铜十万斤,铸佛一万尊,便是万历皇帝祝愿母后万寿无疆之意。铜殿是全铜制的仿木建筑,金光闪闪。铜殿外观为重檐歇山顶,共分两层,上层四周各有六面门扇,下层四周各有八面门扇。去看过武当山金顶紫禁城金殿的一定对那个全铜建筑印象深刻,在那个年代这种建筑规格是挺高的。 (武当山在当时是道教圣地也是明代皇家家庙。)铜殿内有明代保存的大量铜质佛像。每面门扇的下端铸有花卉、松柏、鸟兽等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每面门扇的上端都有精细的花卉图案,形态各异,玲珑剔透。罗睺寺:十大奇观“开花献佛”从显通寺出来走几步路经过罗睺寺,罗睺寺位于显通寺东侧,始建于唐代,为五大禅处和十大喇嘛庙(黄庙)之一。罗睺寺有五台山最为奇妙的人造活动景观——“花开现佛”。每年六月十五文殊菩萨生日这天,寺僧“跳鬼”相娱。我们到的时候寺院没有开放。广宗寺:铜瓦殿、华严三圣过了罗睺寺继续沿石阶向山上攀登,下一站便是广宗寺。广宗寺俗称铜瓦殿。该寺背依灵鹫峰,面临台怀诸寺,规模虽小,但布局严谨,列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武宗皇帝朱厚照亲赐“广宗”两字,意为广弘正宗佛法,这所寺院从此以广宗寺名昭天下。铜瓦殿是寺院的主殿,共有3间,殿顶覆以铜瓦,在五台山的寺院中别具一格。殿内供有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毗卢佛、普贤菩萨,两侧铸有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在广宗寺的东北角有一座墓塔,塔身洁白如玉,这是原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的灵骨塔。法尊法师精通藏文,他把长达二百卷的《大毗婆娑论》译成藏文,对佛教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广宗寺是他出家的地方,在他80岁圆寂后,就选择这里作为他安放灵骨的地方。怎么样?这广宗寺是不是藏龙卧虎深藏不露啊。大家听过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的故事吗?据说当时出家的寺院就是这个广宗寺,康熙皇帝长大成人后,十分牵挂父亲的下落,为了能够与父皇再见上一面,康熙先后两次上五台山寻找父亲,都是前往这个广宗寺,还留下了一块御碑。菩萨顶:最大的喇嘛寺院、皇家特色从广宗寺出来,再往上攀登就是菩萨顶了。菩萨顶寺前有108蹬石阶,仰首上望,仿佛一架天梯直通天宫。据说人世间的烦恼总共有 108种,而消除这些烦恼的方法叫做法门,我们眼前这 108 级台阶每一级都象征着一种法门,因此,我们每踏过一级台阶,就算是通过了一层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我们级级登高,将 108 级台阶全部踏在脚下的时侯,我想,人世间所有的烦恼也就随之抛到九霄云外了吧!台阶顶端这座金碧辉煌的牌楼象征着佛国的大门,穿过它,我们就可以进入佛国天宫菩萨顶了。这座金漆彩绘的木牌楼面宽 15 米,四柱三门七个楼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建筑最精的木牌楼,也是菩萨顶崇高地位的醒目标志。牌楼正中是康熙御笔亲题的“灵峰圣境”四个镏金大字。康熙和乾隆多次游历五台山皆驻跸于菩萨顶。置身牌楼下,手抚门柱,回身四望,远处的山,山上的云,雄壮多姿的寺庙建筑群,都收入眼中,深感“灵峰胜境”四个字点得妙。这里,的确是极佳的登高揽胜观景点。菩萨顶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唐太宗时改称“真容院”,明永乐年间改“敕改建大文殊寺”。明朝以后至今称“ 菩萨顶”。菩萨顶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壮丽的喇嘛寺院,也是全山五大禅处之一。菩萨顶为满语“文殊菩萨居住灵鹫峰顶”的意思。清初皇帝为了维护统一,对蒙藏民族采取怀柔政策,菩萨顶一跃成为五台山地位最高的黄庙。菩萨顶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主殿居中,高大雄伟;配殿位居两侧,左右对称。全寺建筑的布局不但中心突出,而且壮观恢宏,加之红柱红墙,金色琉璃瓦,更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菩萨顶寺院参照皇家制式营造,殿宇上覆盖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五台。大雄宝殿,面阔三楹,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四周有石雕回廊环绕。菩萨顶的建筑布局很有特色,且主要殿宇外观似皇宫,而内部布置却又具有浓烈的喇嘛教韵味。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三佛,前面则供着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大雄宝殿殿门口有一副对联为“灵鹫鹫灵灵鹫灵,真容容真真容真”。殿内梁架上悬挂着的“心印毗昙”牌匾,是乾隆皇帝手书真迹。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只有皇家建筑才能覆盖黄琉璃瓦。由于菩萨顶相当于皇帝行宫,再加之为了笼络西藏喇嘛教,所以代表皇室“至高无上,尊贵富有”的红墙黄瓦便也成为菩萨顶的特色了。大雄宝殿前面有两棵唐代的古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们和佛法一样恩荫后世,见证着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古松的南面为三通石碑,分别为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所立。在这座庄严的大雄宝殿里,我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达赖、班禅,朝拜五台山时都曾在这里讲经说法。同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生前于1980年参拜五台山时,也曾在菩萨顶寺大雄宝殿讲经说法。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已被前两世班禅取走了。大雄宝殿后面的这座大殿是大文殊殿,重建于清朝,典型的宫殿式建筑,面宽三间,单檐庑殿顶,四出廊。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历经寒署数百年,色泽依然如新。殿脊正中置金碧辉煌的鎏金铜经轮。文殊殿无论从面积上,还是从建筑的精美程度上,都超过了该寺的大雄宝殿。我比较喜欢文殊殿门两侧挂着的这副长联,上联为:“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 ,月挂西峰,花发南山,雪霁北巅。”下联为:“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磬清彻,香烟缭绕,胜赣蹁跹。”历史的风雨与厚重全浓缩在这一幅对联中。金刚殿殿外的转经筒,可以去体验一下转山转水转佛塔的感觉。文殊菩萨大殿院前有石牌坊一座,石壁上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四字。菩萨顶的后门大乘门,“有福方登三宝地,无缘难入大乘门”,进入大乘门真能到达解脱生死的彼岸吗?从菩萨顶后门出来,因为我们的车还停在山下的殊像寺,所以下一站黛螺顶只能打车过去了。黛螺顶:供奉五方文殊菩萨(小朝台)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台怀镇清水河谷仰望,那坐落于高处与该山峰同名的黛螺顶古刹,相当于一幢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所以攀登之前,有必要按自身条件选择坐索道还是爬台阶(大智路)。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专司智慧,所以通往朝拜黛螺顶五方文殊的路称为“大智路”。大智路全长108米,由青石铺成,共有1080级台阶,1080级台阶是“十界”各有“百八”之意。佛教将佛与众生分为10大类,总称为十界。十界各有“百八”,合起来就是1080,其中包括“百八烦恼”等等。据僧人们讲,走在大智路上,踏1080级台阶,能给人增添智慧,消除烦恼,逢凶化吉,一生平顺。也可以选择坐索道,单边收费50元。我们选择走大智路,半个小时到达山顶。中途经过善财洞寺。善财洞寺分上下两院,相距约百米,下院是主寺,建于清乾隆年间,坐东向西,中轴线上有三进殿宇,两侧则是禅堂僧舍,布局也颇庄严。登顶之后就看到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了。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顶,古寺名叫佛顶庵。这处寺庙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内有殿堂僧舍48间,中轴线上由西向东依次有天王殿、旃檩殿、五方文殊殿和大雄宝殿。五方文殊殿殿内供的就是集五座台顶五种文殊法像于一室的五文殊,五方文殊分别为东台聪明、南台智慧、西台狮子、北台无垢、中台孺童,表示五佛五智。黛螺顶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塑在一起,来到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台顶,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萨,所以叫“小朝台”。俗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大雄宝殿面宽5间,单檐硬山顶,五脊六兽,前出廊,为中轴线上的最后一重大殿,内供三世佛铜像。黛螺顶寺内最引人注目的还有旃檀殿。此殿为六角重檐攒尖顶,外观两层,二层匾额“调御大夫”内为一室,周边有回廊,殿内供奉一尊站立的旃檀佛,手结说法印,这就是此寺别具一格的建筑。从黛螺顶俯瞰台怀镇中心,整个五台山气场饱满,一百多座大小寺庙在山谷间错落有致,气定神闲。从黛螺顶下来再打车回殊像寺,此时是下午四点,台怀镇的主干道上已经开始堵车了。查百度地图,到我们的下一目的地浑源县有140公里,约3个半小时车程,当即决定驾车离开五台山前往浑源县。台怀镇去浑源县要走几十公里的山路。途中经过东台望海峰。出此牌楼,我们告别五台山。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