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代史伶官传序阅读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

2024-06-28 03: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一、小阅读1.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2.下面对课文《五代史伶官传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在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C.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D.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3.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使用事实论证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B.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该论点强调了人事的作用,并将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例作为这一立论的历史根据。B.文章第二段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虽无议论,却寓论点于叙事之中,以叙事论证了观点,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全段叙事欲扬先抑,为下文写“扬”张本。C.文章第三段转而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本源在于人事,与开头提出的论点相照应,是论证所得的结论,揭示了人事的内涵。D.文章第四段进一步议论庄宗的盛衰,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这就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6.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2)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7.文中“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三矢”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庄宗是否完成了其父之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材料二:上(周世宗)欲相枢密使魏仁浦,议者以仁浦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已丑,加王溥门下侍郎,与范质皆参加枢密院事。以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如故。仁浦虽处权要而能谦谨上性严急近职有忤旨者仁浦多引罪归己以救之。所全活什七八,故中起刀笔吏,致位宰相,时人不以为忝。(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材料三:故方其(庄宗)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节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8.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仁浦虽处A权要B而能谦谨C上性严急D近职有忤E旨者F仁浦G多引罪归己H以救之。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视其所不为”与“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中“穷”字含义相同。B.刀笔吏,古代记事最早用刀刻,后来才有笔。所以刀笔并称,指用刀笔主办文案的官吏。C.“时人不以为忝”中“忝”是“耻辱”的意思,与成语“忝列门墙”中的用法不相同。D.“为天下笑”与“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句式相同,都是被动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李克对选任宰相人选并没有做出明确回答,但他委婉建议从五个方面来对人才作长期而全面的考察。B.翟璜急于探听消息,落选后不服气要一比高低,动作情态由变了脸色生气地询问发展到徘徊不安地自嘲。C.周世宗力排众议,重用魏仁浦,魏仁浦果然不负所望,以其谦谨的品德、卓越的才干赢得了时人的认同。D.五代主要以科举取士,非进士出身的官吏往往被人轻视,世宗要任用魏仁浦担任要职,遭到众臣的反对。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2)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12.简要概括三则材料中李克、世宗、庄宗的人才选用标准分别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呜呼!盛表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3.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指订立盟约,“其文约,其辞微”的“约”指简约,两者用法不同。B.“少牢”的“牢”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C.“函”,此指用木匣子装,与“秦孝公据殽函之固”的“函”词义不相同。D.“意气”指精神气概,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中“意气”意思相同。14.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皆出于此乎C.及凯旋而纳之见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以其无礼于晋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呜呼”奠定叹惋基调,接着亮出主张,强调人事因素在国家盛衰上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有关庄宗的史实可作为立论依据。B.第2段通过晋王三遗恨的确凿史实,写出庄宗继位时强敌环伺的艰难处境,但庄宗恪遵父亲遗命,矢志报仇,竭诚尽忠而终有所成。C.第3段先写庄宗灭燕灭梁取得巨大成功,再写其由盛转衰的惨状,引发关于得失成败的思考,继而阐明盛衰兴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事。D.第4段写两种境遇的反差,从上文“盛”“衰”处进一步阐发开篇所提观点,并将此论扩而广之,强调惨痛的历史教训不限于伶人。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而不卷。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也。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①,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古者圣王制为衣服之法,曰:“冬服绀緅②之衣,轻且暖,夏服絺络③之衣,轻且凊,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日带剑,为刺则入,击则断,旁击而不折,此剑之利也。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制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虽上者三公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饰,此舟之利也。(节选自《墨子·节用》)材料二:禽滑厘④问于墨子曰:“锦绣烯纻,将安用之?”墨子曰:“恶!是非吾用务也。古有无文者得之矣,夏禹是也。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当此之时,散无所用,而务在于完坚。殷之盘庚,大其先王之室,而改迁于殷,茅茨不剪,采椽不斫,以变天下之视。当此之时,文采之帛,将安所施?夫品庶非有心也以人主为心苟上不为下恶用之?二王者以化身先于天下,故化隆于其时,成名于今世也。且夫锦绣烯纻,乱君之所造也,其本皆兴于齐。景公喜奢而忘俭,幸有晏子以俭镌之,然犹几不能胜。夫奢安可穷哉?今当凶年,有欲予子随侯之珠者,曰不得卖也,珍宝而以为饰。又欲予子一钟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将何择?”禽滑厘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穷。”墨子曰:“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禽滑厘曰:“善。”(节选自《说苑·反质》)[注]①鞼匏:制皮革的工匠。②绀緅:青色的衣服。③絺络:葛布的统称。④禽滑厘:墨子的学生。1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品庶A非有B心也C以人主为D心E苟上F不为G下H恶I用之?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餍,文中指厌弃、厌恶,与《扬州慢》中“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厌”意思相同。B.从事,文中指干某项事业,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的“从事”意思不同。C.卑,本义是位置低下,文中是使动用法,与成语“草菅人命”中的“草菅”用法相同。D.盘庚,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之迁”中的“盘庚”,是商的君王,曾将国都迁到殷。1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明王圣人,之所以能称霸天下,匡正诸侯,是因为他们对百姓忠信有加,而且让百姓看到利之所在。B.墨子认为,圣王下令,让天下的工匠在制造物品时要本着实用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不想徒增浪费。C.晏子常用节俭来规劝喜好奢侈的齐景公,但仍然很难制止,由此可见,一旦习惯于奢侈就很难有尽头。D.随侯珠、一钟粟不可兼得时,禽滑厘毅然选择粟米,这可看出他宁愿身处穷困,也不丢失道义。20.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制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2)今当凶年,有欲予子随侯之珠者,曰不得卖也,珍宝而以为饰。21.两则材料都提到了衣服的制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 ”。(2)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总结出“ , ”的道理,这也就是《尚书》所说的“满招损,谦受益”。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李清照的居所“归来堂”就取义于《归去来兮辞》,她的号“易安居士”也取自这篇辞中的“ , 。(2)借代具有增强形象感、引发丰富联想等作用;《燕歌行》中“ , ”两句生动地表现了卫边之苦、相思之痛。(3)古之君子谨小慎微,重视“小”处,如司马迁《屈原列传》“ ”以表达深远的意义;又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指出“小”也会酿成大的祸患。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和文本内容的能力。“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句意为“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注意第一句是反问句,意思是“并不是得天下容易失天下困难”,排除AD;再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例子可知,作者认为成功失败都是人的原因,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排除C。故选B。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把握文言文主旨能力。B.“不在于天命”分析错误,文章开篇就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由此可见文中并没否定天命。故选B。3.第一段,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在具体选材上,文章以“晋王三矢”为事例,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们对于庄宗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的转变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以及论证手法的能力。第一段中,由“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可知,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第二段中,“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晋王在临终时以三矢赐给庄宗,然后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第三段中,“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写出了庄宗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的转变。在这两段中,辅之以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们对于庄宗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的转变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4.D 5.B 6.(1)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君臣的首级。(2)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7.①“三矢”是三支箭,分别代表的是梁、燕与契丹这三个敌人。②庄宗完成了其父之志,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等句子可以看出。【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宗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好。“于庙”是“藏之”的地点,属于后置状语,两者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C;“从事”是“以一少牢告庙”的主语,两者之间不可断开,也可根据虚词“则”来断句,排除B。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的能力。B.“全段叙事欲扬先抑,为下文写‘扬’张本”错误。这一段概括了庄宗全盛时期的征战情况,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这就为下文的议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做了准备。全段叙事欲抑先扬,为下文写“抑”张本。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方”,当;“系”,捆绑;“以组”,用绳索,状语后置了;“函”,用匣子装,名词活用作动词。(2)“及”,等到;“困”,围困;“为”,表被动,被。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从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可知,“三矢”分别代表的是梁、燕与契丹这三个敌人。我们可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等句子看出庄宗确实完成了其父之志。参考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人的作为么!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称帝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好,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兵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出自人的原因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8.CDF 9.D 10.B 11.(1)刚才听说君王见先生谈选人任相的事,究意是谁任相呢?(2)你把我李克推荐给君王,难道是要结党营私做大官吗? 12.①李克特别强调不视俸禄为私产的贤明以及在招纳人才上的贡献;②周世宗任人唯贤,任用德才兼备的人;③庄宗任人唯亲,宠用伶人。【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仁浦虽身处权力的中心位置却能够谦虚谨慎,世宗性格严厉而急躁,身边的官员有违背世宗旨意的,仁浦大都选择自己承担罪过来拯救他们。“上性严急”,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CD处断开;“仁浦”为后句的主语,前面F处断开。故CDF三处需要断句。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现象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穷”,处境困难、不得志、不显贵,与“通”或“达”相对。句意:失意时看他所不做的事。/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B.正确。C.正确。耻辱。/有愧于。句意:当时的人并不以之为耻。/愧在师门。D.错误。“为天下笑”表被动。/“见恕”为宾语前置,即“恕见”,原谅我。句意:被天下人耻笑。/希望你或许能够原谅我。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自嘲”错误,原文为“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是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表示臣服,而不是自嘲。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今者”,刚才、刚刚;“卜”,选择;“果”,究竟。(2)“岂”,难道:“比周”,勾结,结合,结党营私。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可知,李克特别强调不视俸禄为私产的贤明以及在招纳人才上的贡献;结合“仁浦不由科第”“以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如故。仁浦虽处权要而能谦谨,上性严急,近职有忤旨者,仁浦多引罪归己以救之”可知,周世宗任人唯贤,任用德才兼备的人;结合“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可知,庄宗任人唯亲,宠用伶人。参考译文:材料一: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经讲过:‘家贫就想到良妻,国乱就想到良相。’目前要选人担任国相,看来不是魏成就是翟璜,他们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地位卑下的人不应该去谋划尊贵者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应该去考虑亲近者的事,臣是一个在野的人,实在不敢应命。”文侯说:“先生面临决定国家大事的时候,请不必谦让!”李克说:“君王只是没有详察罢了。在平时看他所亲近的人,有钱时看他所交往的人,显达时看他所举荐的人,失意时看他所不做的事,贫困时看他所不取用的是什么,从这五个方面观察就足以判断他们的优劣了,何必要我参与研究呢!”文侯道:“先生回家休息吧,我已定下国相的人选了。”李克辞出,遇见翟璜。翟璜说:“刚才听说君王见先生谈选人任相的事,究意是谁任相呢?”李克说:“魏成。”翟璜变了脸色生气地说:“防守西河的吴起,是臣推荐的。君王内心为邺县百姓忧虑,是臣推荐西门豹。君王准备攻打中山国,臣推荐乐羊。中山被占领后,未能选派出防守的人,臣推荐先生。君王的儿子没有老师训导,臣推荐屈侯鲋。凭着这些有眼可见有耳可听的事实,臣哪一点比魏成差!”李克说:“你当初把我李克推荐给君王,难道是要结党营私做大官吗?君王向我征询选谁为相的意见,我只作了请君王详察这样的回答。我之所以知道必定会任魏成为相,原因是魏成在自己薪俸的开支上,把十分之九用到了有关国家的事情上,只将十分之一用于他个人;因此从东方吸引来了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等贤者。这三位,君王都把他们视为老师;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君王都只把他们用作臣子。你怎么能同魏成相比呢!”翟璜不安地后退了几步,向李克拜了两拜,说:“翟璜我是一个见识浅陋的人,讲话失礼,希望终生当你的弟子!”材料二:后周世宗想任用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参与商议的人认为魏仁浦不是从科举及第而为官的,不能作宰相。世宗说:“从古至今都是选拔有文才武略的人作辅佐之臣,哪里都是从科举及第的呢!”己丑(十五日),王浦加官门下侍郎,与范质都参与枢密院的事务。任命魏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的职务不变。魏仁浦虽身处权力的中心位置却能够谦虚谨慎,世宗性格严厉而急躁,身边的官员有违背世宗旨意的,仁浦大都选择自己承担罪过来拯救他们,因此得以保全性命的十有七八。所以魏仁浦虽然出身于刀笔吏,而官至宰相,当时的人并不以之为耻。材料三: 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是宠溺伶人的原因吗?13.B 14.C 15.B 16.(1)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2)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落得个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动词,订立盟约;/形容词,简约”。句意: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文辞简约,描写生动。B.“太牢”错误,应为“少牢”。C.正确。“用木匣子装;/函谷关”;句意: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秦孝公占据崤山与函谷关的险固关隘。D.正确。均为“精神气概”。句意:他意骄气盛。/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劲头正足。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世人传说晋王李克用临死时。/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B.“语气助词,表期望、期许;/副词,表示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句意: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愿!/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C.均为 “连词,表示承接”。句意:等凯旋时再把箭收藏在祖庙里。/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D.“介词,用;/连词,因为”。句意: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通过晋王三遗恨的确凿史实”错,原文为“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世言”说明未必确有其事。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逸豫”,安逸享乐; “自然之理也”,判断句,这是自然的道理啊。(2)“衰”,衰败; “困”,围困; “为天下笑”,被动句,被天下人耻笑。参考译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唉!国家盛表兴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推究后唐庄宗取得天下与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传说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立他为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我归顺了梁。这三个人是我到死还感到悔恨的事情。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愿!”庄宗领了箭,将其收藏在祖庙中。其后庄宗出兵的时候,便派属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凯旋时再把箭收藏在祖庙里。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进入祖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的灵位前,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骄气盛,可以说豪壮极了!等到仇人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人在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四方响应,他匆忙往东逃,还没见到乱贼,手下的士卒就溃散了,君臣面面相觑,不知道到哪里去,最后剩下的那些将领只落得截断头发,对天发誓愿以死相报,大家的泪水浸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都出自人的原因吗?《尚书》上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因此当庄宗强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与他相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伶人把他困住,落得个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困住,难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吗?17.CEG 18.C 19.D 20.(1)古代的圣王,因为大河宽谷不能通过,于是制造了船只,但足以用来渡河就够了。(2)碰上荒年,有人想送给你隋侯宝珠,说不能卖出,要珍惜它并只能把它用作装饰。 21.①材料一是为了证明古代的圣王重视节用制度的落实;②材料二是为了阐明做事应先注重本质,再追求文饰。【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众人没有主见,以君王的意志为主见。假如在上的君王不这样做,在下的臣民怎么会使用它们?“也”为句末语气助词,其后C处断开;“以人主为心”是“以……为……”的固定结构,其后E处断开;“苟上不为”是主谓结构,且“上”与“下恶用之”的“下”对举,分别作主语,G处断开。故选CEG。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所以人民对于圣王终身都不会感到厌恶。/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B.正确。干某项事业;属官。句意:使他们各自从事所专长的技艺。/就派遣属官。C.错误。使动用法,使……矮小;意动用法,以……为草菅。句意:他使宫室矮小。/以人命为草菅。D.正确。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这可看出他宁愿身处穷困,也不丢失道义”错误,禽滑厘选择粟米主要是基于实用的目的。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为”,因为;“济”,渡河;“舟楫”,船只。(2)“凶年”,荒年;“予”,送给;“以为”,把……用作。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可知,材料一是为了证明古代的圣王重视节用制度的落实;②由原文“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可知,材料二是为了阐明做事应先注重本质,再追求文饰。参考译文:材料一:墨子说:古代的明王圣人之所以能做天下的帝王、做诸侯的首领,是因为他们忠实地爱护人民,丰厚地为人民谋利,忠信有加,而且使人民看到利之所在,所以人民对于圣王终身都不会感到厌恶,至死都不会感到厌倦。古代的明王圣人,他们之所以能做天下的帝王、做诸侯的首领,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古代的圣王制定出节约用度法规说:“天下各行各业的工匠,制造轮车的、制作皮件的、烧制陶器的、冶炼五金的、当木匠的,使他们各自从事所专长的技艺。”还说:“凡事只要足够供给民用就适可而止。”各种增费用,对民生不能带来好处的事,圣王就不做。古时候圣王制定出缝制衣服的法规,说:“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取其轻暖,夏天穿葛布做的衣裳,取其轻爽,就够了。”各种徒增费用,对民生不能带来益处的事,圣王不做。古时候圣人因为有凶猛的禽兽伤害人民,于是教导人民带着武器走路,平日带着剑,用剑刺击就能刺入野兽的躯体,挥剑斫击必能斩断野兽的躯体,挥剑格挡野兽也不会折断,这就是剑的实际用处。车子用来载驮重物到达远方,乘坐在车上很安稳,拉车很便利,安稳就不伤人,便利就可以迅速到达,这是车子的实际用处。古代的圣王,因为大河宽谷不能通过,于是制造了船只,但足以用来渡河就够了。即使是上司三公诸侯来了,船桨不用更换,摆渡的船工也不用打扮,这就是船的实际用处。材料二:禽滑厘问墨子道:“锦绣絺纻,究竟有什么用?”墨子说:“唉!这些不是我们急用的物品。古时候有不讲文饰的人,就懂得这个道理,夏禹就是一个。他使宫室矮小,节省饮食,堂前土台阶只有三级,衣裳只用细布,在那个时候,绘图绣花的礼服没有用处,而力求衣服的完整结实。殷商的盘庚,光大他先王的事业,就改都迁到殷地,不修葺茅草屋顶,不砍削材木房椽,以此改变天下人的看法。在那时,彩绣的丝绸又有什么用呢?众人没有主见,以君王的意志为主见。假如在上的君王不这样做,在下的臣民怎么会使用它们?夏禹、盘庚两代君王先以自身给天下人做表率,因此在那时教化兴隆,美名传到今天。再说那锦绣是昏君制造的,本来都从齐国兴起。齐景公喜好奢侈而忘记节俭,幸亏有晏子常以节俭来规劝他,但仍然几乎制止不了。奢侈哪能有尽头呢?碰上荒年,有人想送给你隋侯宝珠,说不能卖出,要珍惜它并只能把它用作装饰。又有人要给你一钟粟,但得了宝珠就不能得粟,得了粟就不能得宝珠,你将选择什么呢?”禽滑厘说:“我选择粟,可以解救穷困。”墨子说:“必然心这样,那有什么必要去追求奢侈呢?看重无用的东西,喜爱淫巧的事物,这决不是圣人的急务。饮食必须平常能吃饱,然后才求精美;衣服必须平常能暖身,然后才求华丽;居处必须平常能安处,然后才求欢乐。做事要考虑长久,应先注重本质,然后才是文饰,这是圣人所追求的。”禽滑厘说:“好。”22.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淫、诽、弩、逸豫。23.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倚”“审”“膝”“戍”“箸”“指”。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