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秤”事件对大连造成哪些负面影响?舆情处置过程中又出现哪些不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互联网对餐饮行业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鬼秤”事件对大连造成哪些负面影响?舆情处置过程中又出现哪些不该?

“鬼秤”事件对大连造成哪些负面影响?舆情处置过程中又出现哪些不该?

2024-04-13 2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2 对大连造成的负面影响

事件发生后,舆论场正面和中性情绪占比均出现一定下滑,负面情绪占比明显上升,城市形象大打折扣。

图:“鬼秤”事件曝光前后大连市口碑变化(单位: %)

1.欺诈行为频繁出现,城市形象受损

大连海鲜加工厂使用“鬼秤”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欺诈行为,其规模性地在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对城市形象造成冲击。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城市形象的树立更多是媒介空间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关联。有舆论表示对大连的美好幻想被击碎,城市好感度降低。另有舆论则表示城市形象的积累是一场马拉松,而击垮只需一件负面。公众对城市形象的判断往往存在“一叶障目”的现象,负面事件会将此前的美好所掩盖,加之媒介的传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城市形象就在谈话间陡然崩塌。

2.缺斤少两屡禁不止,政府公信被质疑

从此前其他城市发生类似事件的经验来看,高效、专业、合规的调查流程往往收到良好的舆论反馈,间接平复网民情绪。市场监管部门的介入本可为“鬼秤”事件扳回一城,但其到位速度慢、检验流程不专业、缺乏工作效率,却是是火上浇油。有舆论表示专业的测试人员一直在强调流程,但是操作没有一个网红专业;还有舆论称工作人员含糊的态度真的是败好感。此外,本次事件也宣告此前针对“包宰秤”“短斤缺两”等行为的整治行动的失败。同时监管部门在面对采访时的“闪烁其词”也被舆论认为只会讲官话,摆成绩不会办实事。这也使政府公信力再次被推至舆论的火焰上炙烤。

3.舆论质疑官方“护短”,营商环境引担忧

市场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的含糊其辞被放大,有舆论猜测不是商家的问题,应该是政府相关单位有组织进行的敛财牟利破坏市场行为。同时b太在维权过程中也受到了商家的阻碍,推搡、威胁甚至跟踪,有舆论对此表示没有官方的“护短”,商家怎敢如此嚣张。良好的营商环境应是以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严格规范。若真如网民所说,长此以往,将造成商家过分追逐利益、同行间不当竞争加剧,营商环境遭到破坏,加之外界负面言论的堆叠,招商引资也恐受到影响。

4.“鬼秤”暗中作祟,旅游发展现难题

旅游作为大连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此次“鬼秤”事件是对大连文旅的一次负面营销。作为海边城市,海鲜是吸引游客前来的一大卖点。海鲜加工市场的“鬼秤”行为会降低游客的购买意愿和旅游热情。有舆论表示大连这一波宣传真“好”,以后不会去这边旅游了。还有网民表示大连政府的投诉电话和12345永远打不通,维权渠道被堵塞,毫无安全感。毫无疑问,欺诈的行为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信心和当地的旅游口碑。毕竟,宰客容易,收拾烂摊子却很难。旅游行业长远发展,离不开各方的珍视呵护,有关部门严格执法,引导商家规范经营、改进服务,才能赢得未来。

5.“宰客”印象被加深,东北口碑再塌房

东北宰客已不是新闻,此前牡丹江雪乡宰客的影响仍然存在。作为东北旅游的重要城市,大连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受到旅行爱好者的青睐,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对大连同样适用。有当地人表示不能因为大连而影响整个东北;还有舆论表示B太在东北“不太好使”,间接反应出东北地区存在问题的严重;另有舆论更是掀起对东北的地域黑,认为东北地区宰客成风。地域黑的言论应该被纠正,但也需要以大连为代表的东北旅游城市规范经营行为,用良好的口碑带动经济更快发展。

03 大连官方舆情回应中的五大问题

大连市有关部门对于此次“鬼秤”事件的处置措施有失偏颇,致使相关话题在全网肆意发酵,造成了较为严重影响。分析认为,其不当处置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

1.市监局慢作为引发群众不满

据媒体报道称,多地的海鲜市场已经成为“鬼秤”的高发地。B太以自媒体博主的身份前往各地打假曝光,本就证明当地监管部门工作存在疏漏,理应及时面对并进行整改,但在B太曝光的「大连海鲜市场“鬼秤”问题」视频中显示,B太一行人在寒风中等了将近一个半小时,都没有等到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前来查看情况,直到B太打开直播向公众介绍此次“鬼秤”现象时工作人员才姗姗来迟。此番涉嫌逃避舆论的行为引发了网民的强烈不满,不仅没有打消群众心头对“鬼秤”的质疑,还引发了部分网民对相关部门是否存在“官商勾结”的猜想,长此以往会埋下集群行为的隐患。

图:B太等待工作人员

2. 当地市场“缺斤少两”问题频发引发消费者质疑

据“大连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10月24日发布的通报可知,当地市场监管局曾在半月前进行了一次针对“包宰秤”“缺斤少两”等违规行为的处罚,涉事餐厅被罚款20万元,当时舆论场对市监局给予了肯定和好评,消费者对市场环境充满期待。而B太在11月初再次前往大连海鲜市场了解相关情况时,仍然接二连三遇到类似情况,不禁再度让舆论场对当地部门的工作产生质疑——市场“鬼秤”乱象能否彻底消灭?消费者权益何时得到保障?有关部门的工作只是“表面工夫”?如果此次事件结束后商家仍不整改,舆论对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或将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图:大连市场监管部门10月24日通报

3. 官方通报避重就轻,态度消极有损公信

11月12日,“大连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通报了此次B太暗访发现的问题商户,称该商户涉嫌在经营过程中故意使用破坏计量器具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将依法对其严处。通报发出后,网民对此并不买账。众所周知,近年来B太作为打假博主在互联网吸粉无数,各地市民纷纷呼吁B太前去调查打假。而大连市监局不仅对此态度冷淡,对于当地出现的“鬼秤”问题同样含糊其辞,使得消费者对有关部门的质疑盘桓网络,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此外,事件发酵后,官方的通报对于B太在大连遭受的不公只字未提,同样受到舆论场争议。

图:大连市场监管部门11月12日通报

4.执法手段及调查流程加深网民疑虑

面对舆论对于当地市监局不作为的质疑,有关部门并未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且在后续的一系列执法过程中再次埋下引爆舆论的隐患。据B太上传的视频显示,市监局工作人员在面对存在明显违规的“鬼秤”时,采用让网民直呼“荒谬”的原始手段进行检测,同时对B太一行人提出的“该秤没有铅封”、“有视频可以证明该秤存在违规”、“建议当面拆秤评估”等观点和建议概不采纳,严重模糊网络舆情处置的主体意识,使得舆情危机进一步加剧。

图:工作人员对涉事电子秤进行物理测试

5. 基层人员能力不足,失去话语主导权

舆论场对于大连市市监局在此次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充满争议,在证据确凿的真相面前,工作人员不仅打算敷衍了事,还声称该门店商家的秤没有问题,瞬间引发民众震怒。“嘴硬”并不能成为市监局日常工作疏忽的遮羞布。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商家有恃无恐的使用“鬼秤”,最后却要依靠自媒体博主来整治市场乱象,不仅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更是对地方政府部门公信力的消磨。正如B太最新视频评论区对工作人员满屏“官味很重”的评价,民众已经表现出对官方的不信任。

图:B太最新视频下评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