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许榕生:中国的第一条64K国际互联网专线是怎么建成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互联网专线接入什么设备 口述历史|许榕生:中国的第一条64K国际互联网专线是怎么建成的

口述历史|许榕生:中国的第一条64K国际互联网专线是怎么建成的

2024-07-16 20: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许榕生

中国互联网先驱,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之父”,也是中国反黑客第一人。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中科院信息办专家组成员,原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中科院高能所网络安全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出版著作《黑客攻击技术揭秘》、《电子商务安全与保密》等著作8部。

1993年许榕生建立国内第一条64K专线接通国际互联网的意义不亚于詹天佑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

——海外华文媒体评价

中国互联网口述历史

中国的第一条64K国际互联网专线

是怎么建成的

许榕生访谈:方兴东 

口述:许榕生 整理:杜康乐

大家都在做开通国际互联网这个事

问:正式提出启动中国互联网这个项目是什么时候?

我记得是80年代末,我刚回国的1988年,那个时候他们已经跟我谈这些事儿了。到了1989年的中美会谈(5月底6月初),会议开到一半的时候,北京出了事,美国人匆忙回国了。建互联网这件事就被推迟了整整两年,到1991年又重新提这个事。 

当时我们所长郑志鹏跟我说,中美会谈谈到接入互联网这件事,现在他们真的就要做了。他看我跟美国专家挺熟的,就让我去做这件事。我原来在高能所物理一室,这样我就被调到高能所计算中心担任副主任工作,那时候计算机中心有30多人,负责维护大型DEC主机以及所内FDDI布线联网(一种局域网)。高能所开通互联网的任务就在此后大步推进了。

1991年那会,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牵头联合清华、北大、科学院三家,给国家做示范网络工程,他们也在做开通国际互联网这个事情。我们是希望等他们做通了,我们找他们就行了,但是他们因为遇到意外耽搁一直做不了。我们只好自己也去冲这个线了,和他们同步在做开通国际互联网这个事。中关村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光纤走不到,电信部门在等待上面批准;再一个是他们世界银行支持的经费没到位。 

我们一样需要有专线到高能所,我们去找北京电信局时他们第一个问题就问我们,为什么要用专线,我们说需要跟美国传输数据。他们说你们那边有几个大号线,速率都是4.8K的,你们多弄几条电话线不就完了吗?我说这个不行,我们是要24小时传数据的。他也没听懂,就说你先填表吧。我一看我们排在第九号,前面有八家,都是租64K专线的,但全部都是跨国企业,像IBM公司等等,他们因为平时长途电话费太贵,所以就弄了一个64K专线包月,传真、电话可以随便打。还有三家是日本公司租专线传数据,电信局的人说也不知道他们在传什么,一天到晚不停地传。我们就知道了,日本公司能用来传数据,这事儿可以做。

但是电信局的人问我们高能所在哪里,因为前面那几家都在城里,而我们在五棵松外。他就说你这个要等他们试一试,你把表先填了,等专线做好了你们再交钱。那条线其实真的是很贵的,那我们也不管它。刚回国的我没什么框框,也不知道做这件事能不能做成,但是既然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就得好好做。

64K速率的专线必须要用光纤,通信质量才能保证。北京电信局告诉我说,目前这条64K的专线有点困难,你们先用X.25协议的专线,刚升级叫CNPAC,5 CN就是China,这条线很稳定,也便宜。这条线确实可以用,但是它最高速率就是19K,一般稳定是在9.1K,只能通E-Mail。在1993年开通64K专线之前,国内跟外国之间通E-mail已经有了,除了高能所这一家,还有其它几家都有不同的渠道试验了多年。 

64K的调试陆陆续续地一会儿通,一会儿又不通。光纤进不到,怎么通64K的专线呢?美国人曾把AT&T公司的人叫来一起弄,美国AT&T公司有个64K的卫星国际通道,在三元桥附近落地,再接入北京电信局的光缆系统。当时的光纤可以通到我们附近的电话局,但我们离五棵松电话局还有五公里的距离。于是北京电信局想了一个办法,即用两根电话线加上基带“猫”的办法,原理上是可以,但要克服通讯噪声的问题。电信部门就一步步调试,慢慢地使误码率达到了10的负8次方(连续24小时内),这才通知这条线可以用了。这是在1993年的3月2日,整整调试了18个月的时间。 

当时直接就跟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路由器对接,通了之后不久突然又断掉,这回不是我们这边断的,是美国那边断了!在高能所的老外一个电话就打到美国去了,电话里证实是他们那边切断了,当时他脸上有些尴尬。后来美国几个教授就过来了,听他说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知道确实是美国那边的政策问题。

但是美国科学家不管这些,他们几个商量以后,马上打电话、写信,告诉美国政府部门这是一个科学实验的合作项目,我们需要开通互联网。 

这样,美国那边做了些工作,能源部出了一份文件,希望双方签下合同,对中美的这条专线做了一定的限制。这个合同是我们赵维仁副所长和我一起去跟他们签的,他是老一辈著名核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的公子,清华毕业、英文非常好。然后我去签技术方面的协议,我仔细阅读了这条专线的限制和技术上的要求。 

我记得协议写的两条是最重要的。一条是说不能用于商业活动,仅用于科学交流;第二是强调不能在这个网上从事军事活动,包括核武器、生物化学武器这方面的用途,要维护这个网络线路的安全,其中包括不要散布病毒和黑客行为。当时国内很多人知道什么叫病毒,但是对于“黑客行为”认识还很抽象。因为我在美国工作期间,使用美国人的ARPAnet网,知道有几次黑客进来把它造成故障,可以理解美国人对这个很担心。因此,我对互联网的安全管理从观念到措施一直就没有松懈过。

当时我签这个合同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美国人非常担心网络安全问题,因为网络的脆弱性,以及它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必须要保证网络安全。为此,需要一批非常明白的人来管理这个网络,当时我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美国教授后来非常客气地跟我们说,并不是说你们中国有黑客来攻,是怕有人借道进去,就是bypass。实际上我们联网大概不到几个月,我们这边就发现有人非法登录到美国去了,就是外来的人借我们的机器进入到美国能源部的网络。

我觉得人家的提示是有道理的,作为我们自己来讲,将来网络设备也会受到黑客各种各样的攻击的,内部也可能有人进行网络犯罪,所以我作为技术负责人当时就比较警惕了。1996年我被借调到国务院信息办的时候,走了很多的省、市,考察各地网络运营商的管理,看他们怎么去做这个网络运维的,我就感到问题比较严峻了。因为他们对网络深层东西了解太少,或者说他不太关心未来面临的挑战,而关心的是如何扩大规模、用户、创收,这个就跟滚雪球一样在各地滚起来了,盲目性很大。 

当时专线64K,一个月租金就要4千美金,中方这边出2千美金,美国那边出2千美金,按照合作的规定就是大家一人出一半。这也比以往合适,为什么呢?我们当时国内传真、电话都很贵,用4.8K、X.25线路去发通讯,一个月就要二十万,而且只能传一点点内容,文章可以传,实验数据就传不了,还是要靠做成数据磁带背过去。所以我们说64K专线开通的时候,就结束了背磁带的时代。 

当时有人特地从美国过来采访我,他写了一段的话说,你们64K专线结束了背磁带的时代。我介绍了我们当时数据要背来背去的情况,跟唐僧背经书回来没什么区别。一般坐飞机过去,每一个人都要负责在包包里装上一大批磁带,磁带上还要写是一份什么东西,过海关时,海关人员要看半天,把磁带等东西检查一遍,非常麻烦。事先还要开证明盖章、找人签字,海关才让放行。所以专线开通之后,这样一个时期就结束了。

除了每个月的通道费4千美元,前面还有开通线路的工程费。因为我们是第一家国内的单位,北京电信局就没跟我们要工程费。为了开通高能所这个专线,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找了一个小组,花了5万多块课题费,研究64K的“猫”怎么过渡。他们有意思要高能所出这个钱。

我们开了一个感谢会,当时找了一个熟人,他很权威,那些电信工程师、总工都是他的弟子们。他跟我们高能物理所的赵维仁副所长是发小,他说了一句话,说中科院能够率先开通互联网,我们邮电部应该向他们学习。他这么一句话,那些人不再提了,我们5万块钱就不用交了。这个是小故事,这位权威就是当年邮电科学院的熊秉群院长,他的父亲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教授,我在参与大唐电信企业组建的时候与他认识,他兼任董事长。 

中国的第一台WWW服务器

问:所以你觉得1994年4月作为全功能接入的时间点是合适的?

对,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TCP/IP的全部功能了,就是到64K专线加上TCP/IP协议和国际域名的确定,3W网站等就能全面做起来了。 

4月份之前,虽然从技术上来看,它实现了TCP/IP的畅通,但是域名不在自己手里。斯坦福那里只允许我们进入美国几个点,就是有关科学实验的几个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MIT是可以进去的,换一个纽约的大学,就进不去了,所以说只是部分进入了互联网,不能说全线开通。 

4月中旬我在西欧高能物理中心(CERN)访问,认识了WWW的发明人Tim B Lee。我就在他原来的办公室上班,用他原来的桌子,上面还有许多他的书和资料,包括那本成就他的“超链接”的英文书。

Tim当时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英国人,他在图书馆做检索系统时,用了“超链接”技术,在互联网时代到来时,他敏锐地设想了将超链接延伸到联网的计算机上,而不是仅仅在单独的一台计算机里调看文件。

他搬到一间大的办公室后,还经常回来拿邮件和书。他看我从中国来,就很友好地跟我聊天,介绍WWW技术,送了我那份称之为发明的论文复印件以及讲课用的一套透明片。每天他都收到世界各地寄来的祝贺、感谢信,请他去讲学和访问等。

我记得他给我解析了WWW三个字母是怎么起的缘由,并通知我参加4月15日在CERN举办的第一届全球WWW技术研讨会。那个会人山人海,气氛踊跃,处处看到兴奋无比的各国参会者。作为中国人我也很激动,尤其Tim在开幕时打出一张世界地图,标示凡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将装上WWW服务器,特别指着地图上的中国一大板块说,这里也正将会有WWW,几小时前我告诉他中国已正式加入了互联网。 

那个时候没有很多的用户,64K用起来还是可以的,中国的第一台WWW服务器是在会议期间我从瑞士会场通知了北京高能所建立起来的。当时高能所只有几台VAX主机,不方便安装WWW系统,我让他们调用我的一台486PC机安装上Linux操作系统。

由于高能所的专线已开通了一年多的时间,高能所一批年轻人通过网上学习,早早就掌握了Linux知识,有三位年青人还写出一本《Linux大全》的专著,名扬社会(被号称Linux “三剑客”)。高能所计算中心二十多岁的女生樊岚当时刚刚出国,在美国佛吉尼亚的CEBAF研究所工作,她协助安装了WWW服务器的程序,并为高能所设计了第一个英文网页,附上了唯一的一张图片是她随身携带的纪念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邮票。

几天以后全球就发现了来自中国的第一个WWW网站http:// www.ihep.ac.cn/。 

当年在北京亚运村开一个国际光子会议,我们实况地做了互联网视频转播。当时的困难主要在于我们怎么把视频传给对方?我们就在天上挂了几个锅(天线),2兆的一个设备,会场的摄像镜头传到高能所的一个服务器,我们用64K再传到美国的一个镜像点就做成了。美国人说你们这么差的条件也能做成,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这些都是我们起用了高能所的一批年青人做到的。

(本文根据录音访谈整理,文字有删减,完整版已经口述者确认。欲了解完整版,请关注即将出版的“互联网口述历史”系列丛书。) 

高能所于1994年4月设立了WWW服务器(中国第一台),附图是当年的网页(设计者是计算中心的女生樊岚)。这台服务器(486机器)现保留在中国电信博、物馆。【供图:许榕生】 

中国第一台WWW服务器陈列在北京电信博物馆。【供图:许榕生】 

《汕头大学学报·网络空间研究》,2017年第7期,第127-131页。许榕生《中国的第一条64K国际互联网专线是怎么建成的》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4225(2017)07-0127-05

本文的专有出版权归《网络空间研究》所有,

转载请保留文章完整,注明出处。

《网络空间研究》

第33卷 总第174期

刊号:ISSN1001-4225 CN44-1058/C

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

主编:方兴东

往期回顾

海外名家|亚当·史国力:中国的网络外交(摘译)

智库报告|石惠敏: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中国互联网大国崛起

口述历史|刘韵洁:中国互联网口述历史

百家论坛|网络攻击政治化背景下 “新型网络政治广告”潜在危害分析

汕头大学学报·网络空间研究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订阅热线:0754-86503621

长按二维码

关注“网络空间研究学刊”

更多精彩 敬请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