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艺术学院贴吧老师学生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夏能

(云南艺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 ”这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更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 “互联网+”的概念及特征1.1 “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有发展活力的领域。 2012年11月14日,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 此后,“互联网+”迅速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热门词汇。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随后,“互联网+”行动迅速上升为国家行动战略。 同年12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 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 “互联网+”可以概括为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 扩散和融合,是知识社会创新2.0 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化,其本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

1.2 “互联网+”的特征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革命性的变革,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引擎。其本质特征是“‘万物万联,共通共享,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3]。 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补齐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短板,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是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互联网+” 的这些特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2.1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是以有效信息的获取作为前提条件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源比较狭窄,主要是靠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认知。 然而,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遭到学生的抵触,难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考虑到教材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可读性,教材的编写难免会出现严肃有余、鲜活不足的状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前的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的开放性、便捷性和及时性打破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时空限制,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使得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种人群可以共享同一资源。 这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教育素材和前沿信息,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2 改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育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展开的,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这种僵硬、刻板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然而,网络交流的平等性能营造开放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方式从被动接受逐步向积极探索转变,教师的教育方式也从僵硬地单向灌输逐步向主动引导转变。 “互联网+” 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时空限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革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采取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 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淡化了师生的身份特征,使得双方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这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又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此外,网络的直观性和媒介性可以为学生提供集图画、 视频和音频于一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借助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过程也变得更加轻松。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还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3 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当学生准备和教师交流或寻求帮助时,教师往往会受到时空的限制而不能及时向学生提供帮助。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信息的即时性使得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QQ、微信、微博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动态,并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及时引导和疏通。 互联网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助于打造个性化的学习和工作平台,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选择的自主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得一名教师可以同时和多名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在互动交流中可以有效收集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动态,从而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难点和工作重点,开展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3.1 学生的价值观受到网络的冲击

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有严格要求的,要有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的专职教师;要有严谨规范的教育内容、权威专业的教材资料;要有恰当的教学方式、 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然而,互联网传播的信息多种多样,各种资源良莠不齐、真伪难辨,其中的一些垃圾信息无形中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 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他们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一些学生长期沉迷于虚拟世界,迷恋于网络游戏,久而久之,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失衡、思想孤僻偏激、集体观念淡薄。 当前,在强大的互联网信息冲击下,社会意识整合的难度加大,政府舆论导向作用易受干扰,使得原本就不受大学生青睐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难开展。

3.2 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取课堂教学、文件学习、专题讲座、报刊阅读、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比较机械化和程序化。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渠道主要是教材,接受教育的地点主要是教室,学习效果反馈的主要途径是考试。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仅受到时空的限制,而且存在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等问题,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目前,还有部分教师仍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依旧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很难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要求。互联网的发展对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推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拘泥于课本和课堂,学习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自主高效。 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积极向现代教育方式转变。 在“互联网+”背景下,选择大学生乐于接受又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新方式,是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要任务。

3.3 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以教师为核心,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开展工作,其主导作用不容动摇。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人类信息共享的平台,在有网络的环境下,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和发布各种信息。这种网络共享模式逐步消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学生能够获得很多连教师都没有涉猎的知识,他们在某些领域掌握的信息甚至比教师更全面,研究甚至比教师更深入。这样一来,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明显减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互联网内容的广泛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然而,面对海量的负面信息,学生很难做到去伪存真。对待庞杂的网络信息,他们往往是逆来顺受,盲目跟从,这就导致学生在多样性的选择中容易迷失正确的方向,不利于教师对主流舆论的引导,更不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4]。

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4.1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任。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平台,有助于优化教育手段、 拓宽教育途径,有利于真正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5]。”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为此,各高校应紧跟新时代发展要求,在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积极打造和推广学堂在线、雨课堂、慕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教育新平台。 新平台的构建不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能拓宽师生交流的渠道,还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4.2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非常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对那种传统的单向灌输教育方式极其反感。 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责任重大,讲好思政课任务艰巨。要消除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偏见,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就必须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主动学习和运用互联网技术,既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又是新时期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 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不断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尝试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将网络技术作为思政课教学创新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中寻找平衡点; 将课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外教学的积极作用;将认知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寓学于乐;将课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课程教学与讲座服务相结合,坚持教学研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铸魂育人是教师的关键工作,高校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必须彰显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主体地位,必须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主体作用,必须为思政课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6]。 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靠队伍。拥有一支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高素质工作队伍,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面对网络技术的新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也要适应新形势,做出新的改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网络上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力量,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为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实行优胜劣汰的完全聘任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 第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这里的综合素养,不仅只拥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熟知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还必须拥有良好的新媒体技术素养和学习创新素养。为此,高校应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互联网技能培训。 第二,要严格落实《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品德放在高校教师聘任、职称评定的首位,坚持德才兼备,对师德有问题的教师实行“零容忍”和“一票否决”制。第三,要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完备的评价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互联网+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29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的其它文章幽默与幸福感的研究综述“双一流”建设目标下综合类大学艺术教育发展策略研究本土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发展分析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机制创新路径研究新时代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德育工作成效的路径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探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