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沧源县海拔多少 中国影像方志

中国影像方志

2024-07-15 19: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66年,调查组将沧源崖画的调查情况发表在了《文物》杂志上。《村落图》也因图形集中、场面宏大、内容丰富且具备记事功能而引起考古界广泛关注。

1985年,汪宁生正式出版了专著《云南沧源崖画的发现与研究》,这部著作成为沧源崖画研究的奠基之作。

迄今为止,沧源境内共发现崖画17处,可辨认崖画1200多个,大体可分为人物、器物、房屋、动物、神话人物、自然物、符号、手印等类别,涉及了狩猎、放牧、舞蹈、归家、娱乐等内容。其中羽人和牛的形象,在中国的崖画中是非常有特色的。

为了更好地研究沧源崖画,沧源佤族自治县政府组织专家学者收集整理了沧源的全部崖画资料,并根据汪宁生的研究成果,出版了《沧源崖画》画册。

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传唱千年

司岗里意为“从葫芦里出来”或者“从山洞里出来”,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讲述的就是人类的起源及发展,全诗五千七百多行,由许多可独立吟唱的神话故事组成,在数千年的口耳相传中,《司岗里》内容不断丰富,涵盖了佤族人生活的各个层面,被佤族人视为民族“根谱”。

1960年,云南民族民间文艺沧源调查队在沧源民间做文艺调查时,搜集到部分《司岗里》创世史诗的材料。

2015年,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化馆与沧源佤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策划,决定将关于司岗里的故事、传说、史诗整理成书。

2016年12月8日,司岗里大剧场内,大型歌舞剧《族印·司岗里》正式上演,这是沧源人第一次用歌舞剧的形式完整地再现传唱千年的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贡象节:表达对大象的感激与祝福

2007年,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发现一处天坑群,10多千米的山路上分布着7个天坑,吸引了众多地质专家和科考队前来考察。

成立于1980年的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8种,一级保护植物4种,生长着亚洲象、金钱豹、孟加拉虎等珍稀野生动物。从二十世纪90年代起,保护区陆续与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关于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以及亚洲象种群的专项调查。

为了给亚洲象提供良好的生存繁殖空间,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沧源管理局专门设立了亚洲象栖息地,并和当地佤族同胞联合举办一年一度隆重的生态保护节。

相传,佤族的村寨是在大象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每年泼水节后第三天,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边上的班老乡百姓便将竹编、纸糊制作而成的“大象”迎接至班老乡文化广场,举办我国唯一一个与亚洲象保护相关的节日——贡象节,表达对大象的感激与祝福。

木鼓舞铿锵激越 “摸你黑”狂欢节纵情欢乐

2004年,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县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能歌善舞的佤族群众用狂欢的歌舞表达自己的喜悦,这让沧源佤族自治县政府看到了沧源文化旅游的出路。2005年,沧源佤族自治县举办了第一届以“摸你黑”为主题的司岗里狂欢节。

木鼓舞,是狂欢节的开场舞。以敲打木鼓者的领唱与众人踏节而歌为伴奏,述说了佤族的历史和劳动生产等内容。在震天鼓声中,游客们用草药做成的黑泥相互涂抹,祈求健康,尽情欢乐。

摸你黑狂欢节成为沧源的旅游名片,木鼓舞、甩发舞、《月亮升起来》等佤族歌舞成了佤族文化的标识。盛大的节庆活动也为沧源的原始村落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越来越多的游人走进翁丁村。

作为重点开发的旅游景点,沧源佤族自治县以翁丁古寨为载体,挖掘出展示原始村落文化的活动项目,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2006年5月,翁丁村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7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借助民族历史文化以及地理环境优势,分别以广允缅寺、翁丁原始村落、南滚河国家公园、司岗里崖画和司岗里溶洞、永和口岸、生态茶园为中心划分特色旅游区,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佤文化中心”。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沧源篇》

播出时间:5月19日 23:06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胡悦 蒋张妍(实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