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一周教学科研动态(2023.12.04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大学黄斌全 云南大学一周教学科研动态(2023.12.04

云南大学一周教学科研动态(2023.12.04

2024-04-16 11: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由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张毅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水稻孢子体隐性雄性核不育系繁殖新技术”,通过了科学技术部认定的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思路新颖,创新性强,具有应用潜力,有利于促进杂交稻的升级换代。

杂交稻在保障粮食安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三代杂交稻的主要技术特征为普通雄性核不育的运用,普通雄性核不育的育性对温、光等环境不敏感,育性恢复不需要专门的恢复基因,有利于高效选育杂交稻新品种。但由于水稻自身无法繁殖出普通核不育的全不育群体,因此普通核不育的繁殖是第三代杂交稻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新技术以提高花粉致死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纯度预警和提升功能,最终获得雄性核不育的全不育群体为目标,对现行技术的核心模块和整体进行了重新设计:用干涉水稻内源花粉发育基因的策略实现花粉彻底致死,高效提升不育系纯度;用大田常用除草剂分选可育株和不育株,提高分选准确性和降低分选成本;用水稻芽鞘紫线对繁殖的不育系进行纯度鉴定和预警,并用除草剂进行纯度提升。张毅研究员团队经多次重复验证和完善,最终获得了一种新型、高效、低成本、低风险的普通雄性核不育繁殖技术,相关设计获得了7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上述新型核不育繁殖技术为第三代杂交稻的核心底盘技术。目前,第三代杂交稻正在兴起,由于其克服了前两代杂交稻的缺点,兼具前两代杂交稻的优点,不受“恢保关系”限制,种子生产安全,有利于充分利用稻种资源,拓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种属和地域范围,高效选育杂交稻新品种,满足环境和消费者对杂交稻新品种的多样化要求,从而突破杂交稻发展的瓶颈,继续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该技术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大学第四层次人才项目、云南大学双一流项目“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提升工程”和“面向经济主战场高质量科技供给”等项目的资助。

药学院夏成峰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可见光双催化协同反应研究成果

近日,云南大学药学院、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夏成峰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Nickel/photoredox dual catalyzed arylalkylation of nonactivated alkenes”的研究论文(doi:10.1038/s41467-023-43748-4),报道了一种在可见光激发条件下双催化剂协同作用实现非活化烯烃的芳基化/烷基化双碳官能团化反应,并实现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

烯烃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结构单元,作为传统的双官能团化反应位点被广泛关注,一步实现烯烃的双碳官能团化来构建复杂片段的合成策略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随着可见光化学反应的飞速发展,光氧化还原试剂已证实可以协同参与过渡金属催化循环并用于发展新的合成方法。光/镍协同催化体系因其高效、温和和绿色的特点,不仅能够应用于C-C键的交叉偶联,也可以实现不饱和烃的双碳官能团化。目前已报道的光/镍协同催化双碳官能团化的方法主要集中于具有导向集团或活化的烯烃上,未活化烯烃由于反应活性低通常催化效率差并伴随多种副反应的发生,难于实现光/镍协同催化的双碳官能团化反应。

该研究报道了通过可见光/镍协同催化未活化烯烃的分子内芳基烷基化反应,一步构建了药物分子中常见的茚满酰胺结构骨架。研究发现使用联吡啶型配体可实现镍催化分子内的迁移插入未活化烯烃,并与可见光催化的甘氨酸进行氧化脱羧生成烷基自由基加成形成分子内的C(sp3)-C(sp3)交叉偶联反应。对于具有挑战性的不对称合成则可以应用手性吡啶-噁唑啉配体(Pyox)实现手性茚满酰胺结构的构建。该芳基烷基化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官能团适用性好等优点,各种氨基酸或二肽都可以作为合成单元,用于高效合成药物活性化合物,为雷美替胺类和阿戈美拉汀类药物提供了新的合成方法,同时完成了两种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的高效合成。

图:(a)可见光催化剂/镍协同催化未活化烯烃的芳基烷基化反应。(b)双催化协同反应在药物活性分子合成中的应用。(c)双催化协同反应机理。

云南大学硕士生高庾晰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夏成峰教授和潘志强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2271246、22061043)和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3748-4

软件学院承办2023年南亚东南亚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合作论坛

2023年11月23日,由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承办的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系列国际学术论坛之平行论坛5:南亚东南亚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合作论坛在昆明举行。来自国内外各高校、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周傲英教授作了题为“数字时代的创新型数字人才培养”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波教授作了题为“面向智能化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报告,北京大学林慧苹副教授作了题为“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的报告,老挝国立大学Dr. Vimontha Khieovongphachanh作为题为“Advancements in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Laos”的报告,云南大学杨云教授作了题为“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云南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报告,云南财经大学袁娇副教授作了题为“新型跨境信息技术体系研究国际合作”的报告。

自2021年起,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先后成立了新工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新闻与传播学和华文教育四个学术分委员会,旨在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国内外各方、各高校的优势资源与特色专长,构建多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全方位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平台、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云南人工智能与先进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调研会在云南大学举行

2023年11月21日,由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发起的“云南人工智能与先进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调研会在云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举行。项目组成员、中国工程院王玉明院士,浙江大学汤永川教授,浙江大学宋华盛教授,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主任闵军等专家学者及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师生代表参加调研会。

会上,王玉明院士对“云南人工智能与先进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整体背景进行介绍,并表示项目组将重点关注云南省经济建设重大需求,加强与云南省,尤其是与云南大学的深入合作。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负责人介绍了学院在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情况,对本次项目的开展提出建议。

与会专家针对本次项目的开展与未来合作意向进行了深入讨论。

云南大学足球队在云南省大学生足球(5人制)联赛中创佳绩

2023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由教育厅主办的云南省大学生足球(5人制)联赛在昆明举行。经过激烈的角逐,云南大学足球队在女子专业组、女子校园组和男子校园组三个组别中表现出色,分别夺得三个组别的冠军。

在女子专业组比赛中,云南大学的队员们展现她们的专业素养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从开赛到完赛一直保持优势。在最后一场比赛1:1平分,进入点球决胜中,她们沉着冷静,最终点球战胜云南农业大学,夺得女子专业组冠军。

在女子校园组的比赛中,云南大学队员展现出了青春的活力和出色的团队配合,通过巧妙的攻守转换、努力拼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夺得冠军。

男子校园组的比赛尤为激烈。云南大学男子足球队队员们以坚韧的斗志和出色的技巧,战胜各场对手,最终夺得冠军。这也是云南大学男子足球队在今年三月份省运会十一人制校园组冠军后荣获的又一个省级冠军。

此次比赛云南大学足球队包揽足球联赛的三个组别冠军,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拼搏、顽强拼搏的精神,充分展现了云大学子们对足球运动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为荣誉奋斗的决心。队员们表示在未来的比赛中,将会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为学校争取更多的荣誉。

生态与环境学院段昌群团队潘瑛课题组在Water Research发表新成果

近日,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污染与恢复生态学段昌群团队潘瑛课题组在环境学期刊Water Research(Nature index期刊,影响因子:12.8)上发表了题为“Microplastics affect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between cladoceran species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predators by triggering asymmetric individual respon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尝试建立个体性状-种群特征-群落转变之间的因果关联,为使用个体功能性状预测物种种群动态及群落组成的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科学评估微塑料生态风险提供了新的评价体系(群落学角度评价体系)。

全文速览

虽然许多研究报道了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负面影响,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个体尺度上。基于个体尺度的研究解释了危害机制,但要理解更广泛的生态影响需要更高尺度视角的证据,特别是基于种间相互作用的证据。因此,在本研究中,课题组研究了不同微塑料浓度对大型溞和壳纹船卵溞两种枝角类个体特征(生理、行为和滤食效率)和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对它们在天敌豆娘幼虫不存在(资源竞争)和存在(似然竞争)的情况下群落内相互关系的影响。课题组使用了32-38 μm的聚乙烯微塑料,这些颗粒在大型溞的肠道中被检测到,特别是在较高浓度下,而壳纹船卵溞无法摄入该微塑料。因此,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大型溞的滤食效率和繁殖能力减弱,削弱了它们在资源竞争系统中的优势。此外,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大型溞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氧化损伤和运动能力降低,这使得该物种更容易受到豆娘幼虫的捕食,从而在似然竞争系统中的优势降低。这项研究揭示了微塑料对个体特征的不对称影响改变了浮游动物物种间竞争的机制,从而阐明了微塑料在改变浮游动物群落中的作用。

图文说明

图1 大型溞(A-D)和壳纹船卵溞(E-H)在单独暴露于0、0.4、2和10 mg/L的微塑料溶液后的压片图,以及两种浮游动物体内微塑料的计量图(I)。

数据表示只有大型溞能摄入实验所用微塑料,并且摄入量与微塑料浓度呈正相关。

图2 壳纹船卵溞(A)和大型溞(B、C)暴露于微塑料溶液后的直观图,以及微塑料对两种浮游动物心率(D)、跳跃频率(E)和滤食效率(F)的影响。

数据显示,两种浮游动物体表均无微塑料黏附,仅有大型溞能摄入微塑料并积累在肠道末端。因此,仅有大型溞的心率、跳跃频率和滤食效率受到微塑料的负面影响。

图3 微塑料对资源竞争系统(A–C)和似然竞争系统(D–F)中大型溞(A、D)、壳纹船卵溞(B、E)和两者比例(C、F)的影响。

在资源竞争系统中,大型溞种群数量随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壳纹船卵溞种群呈现相反的趋势,因此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大型溞的竞争优势呈现下降的趋势。在似然竞争系统中,大型溞种群在高浓度微塑料处理中被消耗得更快。壳纹船卵溞种群最开始快速增长,并且微塑料浓度越高上升越快,种群数量在后期迅速下降,高浓度微塑料处理组中下降得更快。在似然竞争系统,大型溞的竞争优势始终随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结论

在资源竞争系统中,微塑料处理下,由于大型溞生长发育和种群更新能力的降低,并且壳纹船卵溞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还获得了更多资源,使得大型溞的竞争地位降低。在似然竞争系统中,由于微塑料对大型溞行为的抑制,加快了大型溞被捕食的速度。相反,系统中壳纹船卵溞种群密度在前期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并随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第6天后,壳纹船卵溞的种群密度迅速降低,并且随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总体上其残留的种群密度在各个处理组中仍多于大型溞。因此,在似然竞争系统中,微塑料同样降低了大型溞的竞争地位。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微塑料通过改变个体特征改变了枝角类浮游动物之间的种间竞争。此外,本研究建立了个体特征、种群特征和群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表明个体亚致死效应可以在种群和群落尺度上产生后果,从根本上改变物种之间的相对竞争优势,甚至导致竞争性劣势物种从群落中完全消失。这些结果表明,自然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可能是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原因,为生物多样性减少提供了新的机制解释。总之,从群落学角度评价微塑料等新兴污染物生态危害已经成为未来环境学研究新的热点话题。潘瑛课题组这一年基于水生食物网响应的研究还相继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nature index 期刊 IF=11.8),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13.6), 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 (IF=9.8),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IF=6.8), ACS EST water (新刊IF=5.8) 等国内外期刊上进行了报道。

银江硕士、段昌群教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潘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3.120877

该成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双一流”建设联合专项重大项目,云南大学生态学科群“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经费的支持。

云南大学拟获2项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对外公示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和学者个人项目拟立项名单。全国拟立项学术团队项目29项,学者个人项目66项,我校分别获得团队项目和个人项目1项,相较于去年新增1项个人项目。

本年度我校立项的项目为历史与档案学院潘威教授申报的学术团队项目《近代中国西部边疆多语种水利史料整理与研究》和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伟华副教授申报的学者个人项目《印度馆藏中缅印交角区各民族资料整理研究》。这是自2020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设立冷门绝学团队以来,云南省第二次获得团队项目立项且均由云南大学获得,凸显我校在冷门绝学项目的显著优势。

本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申报,我校共报出2项学术团队项目、5项学者个人项目,相较于去年增加1项,申报学科主要集中在中国历史、语言学、民族学、国际问题研究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成为魁阁人:《魁阁时代》话剧焕新上演彰显育人成效

2023年12月2日至3日,由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编排的话剧《费孝通的魁阁时代》在云南大学学生会堂上演。云大师生将情景教学与艺术创作相结合,把历史文献搬上舞台,探索“魁阁育人”模式的话剧实践,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剧院、中央戏剧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社科院等兄弟院校代表和校内师生1100余人观看了演出。

该剧定位为民族志文献剧,集思政、教育、学术、审美于一体,展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费孝通、许烺光、陶云逵、张之毅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学和社会学学者齐聚昆明呈贡魁星阁进行学术研究,铸就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一个辉煌时期“魁阁时代”的故事。同时本剧也是云南大学“课堂革命”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以《魁阁时代》话剧为突破口,“魁阁育人”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了通识课程、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读书会、工作坊、田野专题调查、纪录片拍摄、学术讲座、学术辑刊等教学矩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

话剧在2018年首演,得到了云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经过数次迭代,此次演出已经是改进后的第六个版本。

云南大学到富民县一中开展托管帮扶工作

为继续落实好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省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的通知》的精神, 12月1日,由本科生院、校团委、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高等教育研究院和乡村振兴办相关人员组成帮扶团队,赴富民一中开展托管帮扶工作。

座谈共商聚共识,所需所能定行动。在帮扶座谈会上,富民一中党委书记刘丽琴围绕富民一中学生培养帮扶、教研帮扶等需求作说明,帮扶团队围绕富民一中有关社团建设、教育教学、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需求,对下一步可以开展的帮扶活动提出思路和措施,乡村振兴办负责人表示,将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筹指导下进一步统筹资源力量,在前期帮扶基础上,围绕所需与所能按照学期教学侧重点及时间节点制定行动计划,双向合力接续做好下步帮扶。

社团建设展活力,联学共建助提升。学校团委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富民一中团委和学生会,现场察看社团场地设施,了解社团人员配置、社团常态化建设和日常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与富民一中团委和分管学生会的领导老师及学生会干部等,围绕团干部团务知识培训、学生会骨干组织管理能力提升、社团管理、社团活动提质增效等开展交谈,分享社团建设经验,商讨下步在社团活动中开展帮扶事宜和进行联学共建的思路行动。

专题讲座明航标,双向互动暖心田。高等教育研究院、历史与档案学院教师围绕“读书、职业与命运——我如何成长”“大学招生政策解读及专业介绍”作专题讲解,参加讲座的高二和高三学生纷纷举手提问,双方互动热烈,讲座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地球科学学院关键金属成矿与找矿预测团队揭示关键金属锗富集新机制

2023年11月27日,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云南省高校关键矿产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周家喜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地质学期刊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GSA Bulletin)(影响因子IF=4.9)发表题为“贫铜闪锌矿中的富锗纳米颗粒:锗富集的新机制”(Germanium-rich nanoparticles in Cu-poor sphalerite: A new mechanism for Ge enrichment)的科研论文。

锗(Ge)是一种典型的稀散金属,广泛应用于光伏、半导体、光纤通信和红外光学等高新技术产业。锗主要共/伴生于煤矿和铅锌矿中,其中铅锌矿中的锗以往研究认为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但是锗的富集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矿床学家极为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也是制约锗资源利用技术瓶颈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至今尚未解决。周家喜研究员团队于2020—2021年在贵州贵定半边街和竹林沟锌矿床中发现了锗的超常富集现象,后与贵州省地矿局等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合作,经工程评价评审备案锗金属资源量超过1300吨,达到超大型规模,实现锗找矿重要突破。

锗的超常富集机制,特别是贫铜闪锌矿中锗的富集机制,全球范围内鲜有报道。周家喜研究员团队于2022年以竹林沟矿床为例,首次提出闪锌矿结构(指矿物形态而非晶体结构)制约锗富集新机制。本次工作团队以半边街矿床为例,在证实闪锌矿结构控制锗富集认识基础上,率先发现特殊结构闪锌矿中发育大量纳米级的富锗颗粒(图1)。厘定富锗纳米颗粒是该矿床闪锌矿中纳米尺度锗的主要赋存形式,创新性地提出富锗纳米颗粒的形成与闪锌矿晶体快速生长自组织模式有关,该自组织过程控制Ge元素含量波动,形成富锗纳米颗粒,是锗富集的新机制。

图1 闪锌矿中富锗纳米颗粒

新发现和创新性认识如下:

LA-ICPMS结合Mapping分析显示,在毫米-微米尺度上,闪锌矿中Ge元素含量与Pb和Mn等元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Cd等元素含量呈负相关趋势(图2)。由于闪锌矿中Mn元素含量远低于Ge元素含量,而Pb元素含量与Ge元素含量相近,暗示Ge可能与Pb耦合替代Zn或者形成Ge-Pb独立矿物。TEM-EDS分析揭示出纳米级Ge-Pb独立矿物,即富锗纳米颗粒,其主要元素是Zn、Ge、Pb和S,含量范围分别为32.3%—58.9%、3.34%—11.2%、12.4%—28.6%和24.3%—33.2%。由于富锗纳米颗粒的Ge/Pb比值和闪锌矿的Ge/Pb比值基本一致(图3),推测富锗纳米颗粒可能是纳米尺度Ge在闪锌矿中的主要赋存形式。

图2 闪锌矿颜色、结构与成分分带

图3 闪锌矿与富锗纳米颗粒Ge和Pb含量关系

通过综合分析,本次工作提出富锗纳米颗粒的形成与闪锌矿晶体快速生长自组织模式有关,该自组织过程可能控制Ge等元素浓度的波动(图4),形成富锗纳米颗粒。这从新的视角、纳米级尺度揭示关键金属锗的超常富集机制,对其他关键金属的超常富集机制、找矿勘查和综合利用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图4 富锗纳米颗粒形成模型

云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该团队博士后孙国涛(现为贵州大学特聘教授)为第一作者,周家喜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联合日内瓦大学地球科学系Alexandre Cugerone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美夫教授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周伶俐博士等多位国内外学者。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30/B37014.1。

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2082,42263010,U1812402,92162218,42372103)和云南大学科研启动项目(YJRC4201804)等联合资助。

云南大学多项成果获评2015-2020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秀成果

近日,2015-2020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秀成果颁奖仪式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云南大学多项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获奖。其中,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姚建文教授获评“双创学者”(全国55名),信息技术中心谢志昆老师的《基于SPOC+PBL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混合模式研究》获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19篇),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李佩燊老师的《游客感知视角下丽江古城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获优秀论文三等奖(全国30篇)。我校获评2015-2020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秀成果“优秀组织奖”,是云南省唯一获奖高校。

本次评选由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于2021年12月发起,2022年8月评选结束,旨在系统盘点和总结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探寻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把握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新态势,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方向,促进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2015-2020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秀成果”包括优秀实践、优秀论文、优秀教材、优秀课程,共设一等奖41项、二等奖64项、三等奖89项、优秀组织奖50个。

资源植物研究院黄斌全团队在New Phytologist发表研究论文揭示马铃薯块茎形成新机制

2023年12月4日,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农学院黄斌全课题组在植物科学领域期刊New Phytologist(5YIF=10.5)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tuber-specific StbHLH93 gene regulates proplastid-to-amyloplast development during stolon swelling in potat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马铃薯块茎形成的新的分子调控机制,首次报道造粉体发育在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的作用。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最大的生产国,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块茎作为马铃薯的无性繁殖器官和储藏器官,其大小和数量是决定马铃薯产量的直接影响因子,因此,鉴定新的马铃薯块茎发育相关基因,解析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多基因遗传调控网络,是马铃薯遗传改良的理论基础,也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马铃薯块茎的发育过程也是造粉体分化发育和淀粉积累的过程,然而,造淀粉体发育与块茎发育的相互关系却鲜有报道。

黄斌全课题组通过构建马铃薯块茎不同发育时期的高分辨率转录组,发现块茎特异表达转录因子StbHLH93,其主要在马铃薯块茎和匍匐茎亚顶端的髓周区和顶端分生区高表达,下调StbHLH93的表达,匍匐茎的膨大过程受到抑制,导致块茎数量和大小显著减少,产量降低,而过表达StbHLH93 促进了匍匐茎的膨大,增加了产量。进一步研究发现,StbHLH93能直接结合质体TOC/TIC蛋白转运复合体中TIC56基因的启动子,激活TIC56表达。TOC-TIC是质体在分化过程中将大量核编码蛋白转移到质体中的重要复合体。在TIC56的突变体中,匍匐茎中的原质体向造粉体的分化受阻,影响了匍匐茎的膨大,降低了马铃薯数量和产量。此外,研究还发现下调StbHLH93的表达并不影响造粉体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但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丰度却降低,该结果说明StbHLH93 调控质体蛋白质组变化而非基因表达来调控淀粉体的分化,促进原质体向造粉体转化,进而促使马铃薯匍匐茎向块茎的转变(图1)。以上结果揭示,StbHLH93 通过调控TIC56 参与原质体向造粉体的分化,从而进一步调控马铃薯块茎形成。

图1. 马铃薯块茎特异转录因子StbHLH93调控造粉体发育影响块茎形成。(a)马铃薯模式图; (b)匍匐茎膨大过程示意图; (c)StbHLH93原位杂交,结果表明StbHLH93主要在马铃薯块茎和匍匐茎亚顶端的髓周区和顶端分生区高表达; (d)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StbHLH93能直接结合TIC56基因的启动子,激活其表达; (e)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发现下调TIC56基因表达,导致原质体向造粉体的分化受阻; (f)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发现下调StbHLH93或TIC56 的表达降低了淀粉合成关键蛋白的丰度; (g)马铃薯单株产量统计; (h)StbHLH93的作用模型。

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农学院博士后杨睿、博士研究生孙源和博士后朱晓玲为共同第一作者,黄斌全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和云南大学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nph.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nph.19426

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青年天文学家培训班在云南大学开班

2023年12月5日,由云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联合举办的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青年天文学家培训班在云南大学开班。

副校长胡金明在开班式上致辞,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本次培训班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钱声帮介绍了培训安排,相关学院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开班式。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老挝、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10个国家的40多位学员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班为期18天,邀请来自美国、意大利、泰国、中国台湾地区及国内的知名专家对学员集中授课,并运用云南大学天文台一米口径光学望远镜开展天文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培训班致力于为国际天文区域发展提供合作与交流平台,促进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的科技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

钱声帮团队积极开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科技合作与交流。其中,与泰国国家天文研究所等合作开展系列天文科技培训,已在云南举办4次,在泰国等举办多次,培训了数百位国际青年科技人员,致力于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农情监测技术赋能农情信息获取的能力建设培训班在云南大学举办

2023年11月27日—11月29日,为期3天的“农情监测技术赋能农情信息获取的能力建设培训班”在云南大学举办。此次培训班作为“地理空间信息韧性农业应用东南亚论坛”的前序活动,由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UNESCAP)、“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泰国地理信息和空间技术发展局(GISTDA)和东盟空间技术与应用研究与培训中心(ARTSA)联合主办,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承办,来自联合国相关机构、中国、东南亚国家相关研究机构、高校和政府部门的30余位代表参加。

培训班基于定制化的全球农情遥感监测云平台为学员提供了系统的农情信息地面实测数据采集、多层级农业气象-农情-生产形势信息获取、高分辨率水稻遥感制图、灌溉耕地遥感监测、作物单产自主遥感监测等先进农情监测技术与模块培训,指导参训人员利用各自准备的地面实测数据开展水稻制图和作物单产监测模型标定工作。经过为期3天的培训,来自老挝农业部、科学与通信部和自然资源部,柬埔寨农业渔业与林业部、泰国农业部和GISTDA,菲律宾航天局(PliSA),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和创新局的技术人员系统学习了利用定制化的CropWatch云平台开展关键农情参数监测和信息获取的功能,掌握了农情监测模型的自主标定技能,通过实践完成了东南亚各国部分省份监测模型的本地化,有效提升了区域各国应对粮食安全挑战和零饥饿目标实现的科技支撑能力。

本次培训班也是ANSO支持的“一带一路”农业估产创新合作项目(CropWatch-ICP)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专项项目—GEOGLAM框架下的先进农情遥感监测方法研究(CropWatch-GEOGLAM)项目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系列性农情监测合作研究与能力建设活动之一。

来源 | 新闻中心

编辑 | 肖赫玲

审核 | 李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