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云冈:从“云冈研究的兴起”谈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冈石窟风景照片 认识云冈:从“云冈研究的兴起”谈起

认识云冈:从“云冈研究的兴起”谈起

2024-07-15 16: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林徽因在西部窟内

梁思成、林徽因在云冈第7窟前

国内最早研究云冈石窟的学者当属陈垣先生。1918年,陈垣考察云冈石窟,于1919年发表《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从史料方面较全面系统地考证了云冈石窟。后在《云冈石窟寺的译经与刘孝标》一文中,首次论及云冈的译经活动。接踵而来的是汤用彤、叶恭绰、郑振铎等人的调查研究。1934年,谢冰心、吴文藻、顾颉刚、雷洁琼等组成“平绥沿线旅行团”,参观云冈石窟,出版《平绥沿线旅行记》。

陈垣(1880~1971年),字援庵,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1918年秋,与叶恭绰、郑洪年等考察云冈石窟,随后发表《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云冈石窟寺之译经与刘孝标》二文,开中国学者研究云冈石窟的先河。

汤用彤(1893~1964年),字锡予,祖籍湖北黄梅,生于甘肃渭源。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大师。其1933年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对云冈石窟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1947年,宿白发现了对云冈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资料《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碑文记载了云冈石窟的开窟历史和金初寺院维修情况,引发了学者对云冈石窟的研究热情。宿白分别撰写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云冈石窟分期试论》、《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等系列文章,厘清了云冈石窟的历史沿革和分期脉络,同时对日本学者长广敏雄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挑战。长广敏雄就此发表文章对宿白先生的研究进行反驳,最终宿白扎实的文献学基础和科学的考古研究方法使其折服。

1950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组成雁北文物勘查团,对山西北部的历史文物,包括云冈石窟进行调查。1951年2月文化部文物局出版了《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美术家王逊的《云冈一带勘查记》,考古学家裴文中的《大同云冈石窟对岸之史前遗址》收录其中。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由国家出面的文物遗址综合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此,云冈石窟的研究进入新阶段。近60多年来,在石窟历史、石窟分期、石窟图像学分类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果。

宋庆龄视察云冈石窟

在云冈石窟研究院石窟艺术研究室,韩鹏一边向记者展示着电脑中存储的几千张云冈老照片,一边讲述着云冈研究的前因后果。“老照片的编排凝聚着云冈人无数个日日夜夜,院长张焯、党总支书记王雁翔几易其稿,对每一幅照片反复斟酌。”韩鹏说,这些照片深刻透露着云冈研究一路走过的足迹。

1992年至1993年,考古工作者对云冈石窟窟前(9——20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共揭露地面面积4000余平方米,清理出石砌河坝1道,建筑遗址4处,出土各类遗物2000余件。这次发掘初步探明云冈石窟窟前建筑遗址发展脉络,再现了云冈石窟的历史面貌,为研究云冈石窟状况及《金碑》的“十寺”记载等问题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石窟寺窟前遗址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

进入21世纪,云冈石窟引起国外学者关注。云冈研究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诸多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在云冈石窟成功举办。2005年,举办了一次国际性石窟学术研讨会——云冈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进行了多学科国际交流,来自中、美、德、日、韩、新加坡等国家近300位参会学者共提交学术论文160余篇。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就保护理念、保护环境、病害调查、监测分析、保护材料、遗产保存及石窟考古分期、石窟艺术的传承影响、样式分析等多个学科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具有深远影响。

2006年,张焯《云冈石窟编年史》问世,成为云冈石窟第一部通史。

2008年至2012年,为配合云冈石窟山顶防水工程的开展,云冈石窟联合考古队对云冈石窟山顶防水工程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发现两处北魏及辽金的佛教寺院遗址和铸造工场,其中佛教寺院遗址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较完整的寺院遗迹,铸造工场遗址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地穴式铸造井台。北魏、辽金寺院遗址的发现,有助于了解北魏云冈寺院的结构、布局和规模,印证了《水经注》描绘云冈石窟北魏时“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雄伟气象,此次考古发掘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碑文的发现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其重要意义前所未有。我市学者赵一德在《云冈石窟文化》一书中,对《金碑》内容,作出独到解释判断,认为“碑文主题是云冈的寺庙构筑,笔触甚少涉及石窟凿琢。这正表明:金代的寺庙文化观念与北魏的石窟文化观念相差显著”。张焯于2005年4月1日在《中国文物报》发表《〈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小议》一文,发现碑文中“多处语句抄写窜行,使得文意混乱,难以明了”,从而对“碑文中的错乱语句进行了梳理”,形成一篇“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而文意通顺的精彩篇章。根据修正后的碑文内容,张焯就“关于金代外护的段落”、关于“十寺”和护国寺等问题做了非常有益的说明和探讨。

云冈石窟研究的推进,也得益于五个阶段的考古发掘。1938年和1940年,水野、长广等对第8窟与五华洞窟前遗址、昙曜五窟窟前遗址、西部山顶和东部山顶北魏寺庙遗址,以及龙王庙附近辽代寺庙遗址分别进行了小规模的考古发掘。1972年至1974年,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对五华洞窟前遗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1987年,为保护龙王沟西侧石窟,进行窟前清理发掘。1992年至1993年以及2008年至2012年的考古发掘丰富了历代石窟寺院遗址内涵。

当今,王建舜《云冈石窟艺术审美论》,从美学、文化人类学和审美心理学角度审视云冈,是一部试图以审美理论阐释佛教石窟艺术的著作。王恒《云冈石窟佛教造像》,以云冈石窟佛教造像为主题,从世界佛教造像的起源和发展,到云冈石窟佛教造像的民族风格和传承;从佛教造像的宗教意义,到各种形象的艺术表现;从佛、菩萨、天人、护法,到僧人、庶民等都做了较为详尽的描绘和分析研究,堪称首部对云冈石窟图像进行分类研究的学术著作。赵昆雨《云冈石窟佛教故事雕刻艺术》,继业前贤、贯通新意,以云冈石窟各类佛经故事特征为基点,将云冈雕刻的构图方式分为单幅式、长卷式、立轴式,并依据佛教经典,为题材内容定名,秉承前人成果,而又新意频出。山西大同大学云冈研究中心,云冈石窟研究院与国内主要高校建立的交流合作基地,彰显云冈研究的时代价值。

作者: 赵永宏

编辑 : 付 洁

责编 : 张 华

编审 : 啸 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