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字干货!讲透硅谷银行“猝死”的根本原因、对中国的影响和对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亏150亿美金 6000字干货!讲透硅谷银行“猝死”的根本原因、对中国的影响和对策

6000字干货!讲透硅谷银行“猝死”的根本原因、对中国的影响和对策

2023-04-20 0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衍选研究院

全文6000字,由衍选研究院出品,阅读时间大约15分钟。

第一部分:“猝死”的全美第16大银行的前世今生。第二部分:SVB破产的深层次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三部分:SVB是否和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一样会引发系统金融危机?第四部分:SVB破产对中国市场有何影响?如何使用衍生品应对利率激进上升风险?

Part I:“猝死”的全美第16大银行的前世今生

任何一家银行或者说金融机构,最怕的是什么?——挤兑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3月10日,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前全美第16大银行,在经历股价暴跌、投资人挤兑、寻求收购的短短48小时之后,宣告破产,目前已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FDIC)正式接管,股票停牌,成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老美金融业出现的最大倒闭案!

曾几何时,SVB一度风光无限,存款年增长从600亿美元狂飙至1200亿美元,这增长率可是把美国最大的银行JP摩根远远抛在身后。截止到2022年底,SVB总资产大约为2090亿美元,总存款为1754亿美元。

那么问题来了,坐拥如此大规模资产的银行,为何”猝死”?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对于中国的市场有何影响?设想你是SVB的一个储户,如何防范可能出现在个人财富管理中的此种风险?衍选研究院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带大家“剥茧抽丝”,一步步厘清事件真相,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发。

硅谷最大银行的暴雷真的没有预兆吗?

我们先从硅谷银行是何方神圣说起。

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硅谷银行的名字可能有点陌生。据悉,硅谷银行1983年成立于美国加州圣何塞,1988年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目前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根据资产总额排序,“去世”前是全美第16大商业银行,在美国、欧洲、亚洲这些国家与地区都设立了分公司与办事处。从商业模式来看,硅谷银行顶着创投圈“宠儿”的名头,服务的客群也有别于其他商业银行,主要服务的都是PE/VC、高科技企业,账面上的客户存款全部来自硅谷的科技新贵,甚至包括了硅谷教父Peter Thiel的基金Founder’s Fund。

同时,银行两大主营业务也是开展得如火如荼,一个呢,是为PE/VC提供“资本催缴信贷”——本质是一种短期的过桥贷款,让PE/VC在等待投资者资金到位之前先解决资金问题;而另一个呢,就是为初创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当初创企业没有盈利和现金流时,它们会用3-5%的认股权证换取SVB的借款来维持业务运营,一句话,SVB就是“创投圈集团”的财务公司。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再加上独特的市场定位,老美将近一半由风险投资支持的科技和生命科学初创企业,都和SVB建立了银行关系,就连Facebook,Twitter这些商业巨头或多或少都受过SVB的“恩惠”。据估算,SVB对美国高成长企业的贷款市占率约为46%,是高成长企业贷款市场的龙头。按照这个路数,SVB已经平稳走过了40个年头,也安然度过了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可为何还是没躲过这次短短数天的“灭顶之灾”?且听我娓娓道来。3月9日,硅谷银行突然发了一个奇怪的公告:SVB将其持有的几乎所有现时可售的国债和证券全部卖出,总价值高达210亿美元,哪怕因为清仓带来18亿美元的损失也在所不惜。同时该银行谋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股权融资募集22.5亿美元的资金。

SVB卖出的证券,主要是美国国债和MBS(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资产久期为3.6年,收益率为1.79%,这两样目前市场比较平稳,为何要背负巨额损失提前卖出?精明的华尔街一眼就看透了本质,很明显SVB出现了流动性危机,而一旦被人怀疑流动性出了问题,“挤兑潮”也就不远了,几家PE/VC基金都和被投公司提出要把钱从SVB提出来,原因是担心其财务稳定性,而这时候的硅谷银行的CEO还在恳求客户和投资者“保持冷静”,天上下刀子的时候,谁敢伸手去接,挤兑很快变成了踩踏,股价一天之内也从270跌得还剩了个36的零头。SVB的暴雷,彻底揭秘了收割全世界的美联储是如何割破自家“脓包”的神操作!其实,故事的伏笔在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了。

Part II:SVB破产的深层次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0年3月,拜“核动力印钞机”所赐,美联储开启无限量QE,把基准利率降到0左右,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让金融机构获得负债(储户存款)的成本极低,类似SVB这种前20大的银行,融资成本更是低到每年0.25%。尤其是在风投“钱淹脚目”的年代,美国的PE/VC市场快速扩张,融来的钱暂时用不到,总得放个地方吧,这让SVB以极低的利率获得了大量存款,2019年第四季度到2021年第四季度,SVB吸收的存款从610亿美元增长到1890亿美元,两年翻了三倍。

按照正常的逻辑,商业银行是需要从存款和贷款过程里,吃利差的,可SVB却没有这么做,它干了什么呢?去买了美国国债以及MBS。这倒也不全是SVB的问题,从2021年以后,科技企业和创业企业获得的融资量开始下降,贷款需求下滑,供大于求,银行贷款放不出去,这时候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趴在美联储的准备金账户上,吃0.1%的利息,但是考虑到融资端0.25%的成本,这就亏了,所以SVB开始玩命买资产,来获取高额息差,配置的资产恰恰就是美国国债和MBS。根据公开数据,2019年硅谷银行持有的这些债券总计135亿美元,到了2022年三季度,硅谷银行累计买入了880亿美元的债券/MBS资产,让其持有的这类债券资产增长了700%。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SVB从一个商业银行,把自己玩成了基金,从用户那里吸收存款,存在风险更高的国债和MBS上。同时,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SVB买的还都是长久期的玩意,当时看上去很美好。会计上,国债和MBS带来的回报率分别是1.49%和1.91%,减去0.25%的成本,在2020年和2021年都实现了浮盈,但并没有被出售。这个模式妙啊,左手倒右手,甚至省掉了贷款、贷后、处理不良这些步骤,真的是躺着都有钱赚,很舒服。只不过要祈祷的是,债市别出大的波动!

风云突变,2022年3月,美联储启动了力度空前的加息周期,为SVB的扩张故事画上了休止符。随着加息周期的到来,一方面,存款的成本变得更高,难以低成本揽储——该行有息存款成本从2021年的0.13%大幅攀升到2022年的1.13%;另一方面,对SVB更为致命的,就是债市下跌,债券价值走低,这也就意味着SVB持有的证券资产大幅度缩水。本来呢,国债和MBS这种资产,除非遇到2008年那种次贷危机,持有到期是不会出现本金层面损失的。举个例子,国债1年期约定借100块,明年还101块,美联储加息也只不过是导致过程中的交易价格下跌,比如市场价会跌到99块。但对持有不动的人来说,最后还是会拿到101块。所谓的亏损只不过是低利息环境借了钱,后面加息没有吃到更高的利息而已。而SVB的尴尬之处在于,它根本没办法完全做到持有到期。通俗点说,商业银行就是一个大池子,如果行业比较平稳,哪怕做了长周期贷款或者买了长周期资产,因为总是有新进存款,大概率也是可以满足储户提款支出需求的。可问题是,过去一年SVB的主力储蓄客户,初创公司生存艰难,VC和PE投资减弱让这些公司的资金流入变少,经营环境恶化让这些企业烧钱加速,转而变得需要现金,选择提取存款,导致存款大幅度下降。年报显示,2022年SVB全年存款总额下降了160亿,大约占存款总额的10%,特别是活期无息存款由1260亿骤降至810亿。为了填补资金缺口,SVB发现自己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捏着鼻子,在持有未到期的情况下,选择卖出此前囤下的巨额证券,账面浮亏变成了真正的亏损,流动性自然出现问题,投资者对于SVB信心坍塌,挤兑“导火索”被彻底点燃。总的来说,SVB暴雷“猝死”的核心原因就是:资产负债表形成了严重的久期错配(duration mismatch),其持有资产的期限远远大于负债期限,深陷“流动性风险”,最终导致资不抵债直至破产。而探究更深层次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美联储加息的反噬,没收割到别人,倒是割破了自己的“脓包”,自家人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这个代价可谓巨大!硅谷大佬 Garry Tan 在CNBC说,本次SVB暴雷事件可能影响了1000家初创企业,其中1/3将无法在未来30天内发放工资,这是一个“种族灭绝级”的事件。而且SVB不但把初创公司干翻,连他们的股东也一起清零了。对了,前面提到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每家保的是25万美元,连这些巨头资金的零头都不到。这么多机构的钱打了水漂,他们背后的投资人承担的是巨额损失,能不往美国各行各业快速传导吗?以小见大,美国金融、美国股市乃至于整个美国经济,是不是都有虚火太旺、反噬其身的问题?美国的生产力早已支撑不了美国的"经济整荣",美国的武力也不再支持他们直接从全世界掠夺资源、收割财富,曾经的那一套实际上早已走到了尽头,只不过市场的反应存在了滞后性而已。硅谷银行引发的蝴蝶效应,看起来已经扇起风暴!

Part III:SVB是否和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一样引发系统金融危机?

一、对银行体系的冲击是否会演变成金融海啸呢?

硅谷银行破产后,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在资本市场中持续发酵,美国银行股重挫。市场最关心的就是这是否会演变成系统性金融危机,此次事件会是2008年次贷危机的翻版吗?

衍选研究院认为:目前不至于发展成为债务危机,但需要谨防流动性危机持续蔓延+经济衰退带来的风险。

我们结合历史来做一个对比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背景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走牛,房价持续上涨。由于中产买房需求基本满足,贷款机构转而向一些没有稳定收入的群体放贷(成为次级贷款)买房,放贷的增多使得资金端紧张.房地美和房利美将贷款合同打包成理财产品MBS,由于房地产作为抵押的低风险资产,在投资机构和基金中非常抢手,他们买回后再次创新打包成理财产品CDO,为了更好的卖给普通投资者,通过保险公司CDS赔付来增信背书产品.但随着经济回落,批量借次级贷款的人无法偿还放贷以及楼市开启高位回落,引发房产抛售继而带动其余资产抛售,美国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随着金融外溢效应引发全球金融海啸。

而本次的硅谷银行倒闭风波在于,中小银行激进的经营模式+美联储大幅加息,引发的流动性危机,继而引发大众对整个银行体系的信用担心。在疫情后资金泛滥使得科技企业融资较多,SVB存款从2020年6月一年半的时间,增长了1100亿美元,而硅谷银行由于经营策略激进,将接近800亿的资金配置了MBS,少部分配置了美债。

由于美联储收紧流动性,科技企业研发刚性支出+融资难,使得企业需要消耗以前的存款,硅谷银行短期存款捉襟见肘,而投资的长期资产MBS和美债,由于美联储加息导致短期浮亏,最后抛出融资来应对挤兑风波更加剧了市场担忧对中小银行的处境.从而造成了当前的局面。

对比二者,我们发现出现的背景都是在美联储大幅加息后产生的.但二者有着巨大的不同。1、引发市场波动的源头差异巨大2008年的危机是底层资产(房贷无法偿还)出现坏账+衍生品的放大效应,从而引发了金融海啸。本次的硅谷银行倒闭风波本质则是中小银行激进的经营模式引发银行挤兑(类似于上市公司没有处理好短期借款和短期资产平衡,导致债权人起诉上市公司),从而引发资本市场对整个银行信用风险的担忧。金融的核心是信用,信用创造流动性.硅谷银行事件解决信用问题基本就能缓和市场的挤兑。2、银行资本充足率和监管加强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监管普遍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来应对危机,同时周期性对银行业进行压力测试(测试在极端环境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针对这次挤兑风波是否会由中小银行蔓延到大银行?我们从资金兑付的角度来分析一下。A:存款准备金:大银行存款金大于疫情前,小银行低于疫情前(大银行兑付能力很强)

B:借款:大银行负债端小于疫情前,小银行和疫情整体一致(大银行需要兑付的金额更少)

大银行从储户那里借钱放贷少了,自己随时应付储户取款的金额又增加了。抗风险能力加强;

对比银行,从储户那里借的钱多,自己账户钱少可能无法兑付储户挤兑。风险再大幅增加。

两者一比较,就很清楚大银行系统受到波及的程度较低,只需要民众稳定信心+释放流动性即可将风险在部分中小银行体系内化解。

而如果放任金融市场,美联储继续加息+缩表减少市场流动性,将会有更多的中小银行遭遇兑付危机,恐怕届时将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加剧整个银行信用体系的崩塌,从而系统性危机引发金融海啸,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将成倍增加。

Part Ⅳ:SVB破产对中国市场有何影响?资管机构如何使用衍生品应对利率激进上升风险?

陈述完来龙去脉,澄清了SVB破产带来新金融危机的传闻,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SVB破产事件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从衍生品风险管理策略的角度讲,SVB应该怎么做。

先说一下SVB破产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最直观的影响,利空A股资金面,北上资金大概率外流。

SVB破产在美股市场带崩了美股银行股,由此导致美国三大股指大跌。犹如惊弓之鸟的外资有可能抛掉A股风险资产,变得更加保守。和SVB类似受美联储暴力加息影响的,美国各大银行在可售证券和持有至到期证券上面临超过6200亿美元的未实现亏损。尽管A股银行股不存在类似的情况,恐慌情绪之下,有殃及池鱼的风险。

更进一步,科技成长板块可能会承压。

首先,在中国的美元风投基金,很多同样都在SVB开户,国内VIE架构赴美上市的企业,几乎也都在SVB开户。SVB暴雷很可能会影响到国内科技成长板块,会使中国的初创企业更难从美国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网上一直流传美团在SVB的存款损失,迫使美团公开回应,可见SVB对科技公司的影响。

其次,SVB暴雷可能会导致VC行业大洗牌。市场最担心的是,科技泡沫的破灭恐怕会传导至美国的金融体系,从而,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裂甚至金融危机将会重演。目前看来,这种担心是不成立的。

总的来说,SVB是一次孤立的事件,带来的影响与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不可同日而语,恐慌总会过去,A股最终受到的影响将远远小于美国和欧洲。

最后,反思一下SVB在风险管理上做错了哪些事,以及应该怎么做。

SVB说到底就是极致的利率上升期,叠加极致的期限错配、欠稳定的负债端,共振的结果。

股、债、存款三杀,每一步都是逆风盘,组合起来,40小时破产。

它犯的最大错误是,赌单边,押注美联储会降息,但是它赌错了。

SVB总资产规模大约2000亿美元,其中MBS持有量超过1000亿美元,相当于它将一半的资产配置在了MBS上,浮亏150亿美元。这对于一家以贷款为主营业务的商业银行而言几乎是难以置信的,甚至是荒唐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非常激进、非常单一化的投资方式,把来自短期存款中的一半资产配置在长久期债券上,却没有对其做任何套期保值,豪赌美联储会降息,所有头寸完全在裸奔。

那么它其实可以怎么做呢?那就是通过利率互换期权(swaption)对冲掉利率上升风险。

作为一种债券期权,利率互换期权可以把浮息债券交换为定息债券,从而对冲掉美联储持续加息的风险。

SVB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很可能是认为MBS风险极低,年平均收益只有1.91%,如果套保的话,将压低本就不高的资产回报,索性就赌了一把。而这一赌,就把自己在40个小时里搞破产了。

还是那句话,任何投资者都可能会忽视尾部风险,把小概率风险当成没有风险,而这才是最大的风险。

金融衍生品在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对冲风险而存在,其独特的非线形收益结构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

如果SVB能够充分做好风险管理,利用好利率互换期权,那么它的命运将是另一个结局。

这个事件对于个人投资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启示。银行可以用衍生品来对冲风险,而个人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把衍生品加入个人资产配置,从而对冲风险,甚至从风险中收益。

在很多股票投资者眼中,银行股一向被认为是可以稳定持有的安全资产。此次SVB事件证明了银行股在流动性风险下也并不总是可靠的。而如果投资的是含有衍生品的雪球,投资者却可以获得额外的安全垫和高胜率的票息,无疑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投资方式。

免责声明:

本文的数据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和个人投资经历,涉及到的案例均已经过脱敏处理。本公众号对公开资料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具体产品、业务的推介以及相关品种的操作依据和建议, 投资者据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自负盈亏,与本公众号和作者无关。期权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