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利令智昏:意大利入侵法国之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二战进攻法国时间 【战役】利令智昏:意大利入侵法国之役

【战役】利令智昏:意大利入侵法国之役

2024-04-27 03: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于意大利的动向,参战国和中立国自然都十分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法国总理保罗·雷诺先后和墨索里尼通话,希望意大利能够保持中立立场,但是一心求战的墨索里尼对这些呼吁置之不理。

然而,他在6月5日却并未向法国宣战,原因是希特勒发出了要求,德国独裁者希望意大利的宣战向后推迟5天。墨索里尼只能照做,这清楚地表明他甘愿被绑在德国人的战车上。对此,齐亚诺写道:“我相信真的没什么可做的了。另外,谁知道呢?也许墨索里尼是对的。毕竟德国军队非常强大,他们可能很快就会赢得全面胜利。”

接受检阅的意大利士兵

空中战斗

希特勒要求的期限到来后,法国驻意大使弗朗索瓦·庞切特在1940年6月10日下午被召到威尼斯宫,齐亚诺在那里向他宣读了《宣战书》。“这是用匕首刺向一个倒下的人,”庞切特回答说,接着法国大使又说,“德国人是很强硬的,你们也终将领教到这一点。”

齐亚诺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感到沮丧。“我很难过,非常难过,”他在日记里倾诉道,“冒险开始了。愿上帝帮助意大利!”墨索里尼则是欢天喜地,他在向法国和英国宣战后出现在他心爱的大阳台上,向下面聚集起来的人群宣布意大利已经加入这场战争,群众发出阵阵欢呼致意。

意大利选择在这个时候和法国交战,确实非常可鄙。法国总理雷诺在巴黎对美国驻法大使威廉·布利特挖苦意大利人道:“这一刻,他们要在背后捅我们一刀,这是些多么杰出、高尚和令人钦佩的人啊!”雷诺的话被大使传回美国,后来被罗斯福总统引用于一次演讲中,从而令意大利人糟糕的形象广为传播。

不过,尽管墨索里尼急于参战,但他实际上并不急于真正地展开作战行动。这种情形就像一位意大利将军所抱怨的那样,“经过多年关于快速进攻战术的讨论,我们开始快速地向边境部署,然而始终没有下达明确的作战计划,大家都不清楚该如何行动”。

意大利军队的“宣而不战”让德国人大感困惑。从军事角度出发,希特勒和德军大本营已经勾勒出了这样一幅场景:意大利人以闪电行动攻取科西嘉、突尼斯,甚至可以夺取马耳他岛。可是根本就没有全面行动,只有零星的冲突,比如驻扎在突尼斯的法国边境部队和利比亚的意大利巡逻队发生了小规模的交火。

在空中,作战行动倒是开始升温,但那也是在英国皇家空军采取主动之后。按照丘吉尔的指示,英国空军率先出动轰炸机空袭了意大利北部重城都灵,墨索里尼这才下令对法国南部发起空袭。一直热衷于飞行的齐亚诺甚至亲自参与了一次空袭,“天气非常恶劣;危险的飞行……精确瞄准、投弹。法军的反应是积极和准确的”。

阿尔卑斯山地是意法之战的主战场

到法国最终投降之前,意大利空军一共出动了飞机1337架次,实施了75次突袭,投下726吨炸弹。从意大利空军的记录来看,空袭效果很好,重创了法国城市,本方则损失轻微。但事实上,意大利人在空中的表现极其一般,墨索里尼的儿子在战后就回忆道:“关于‘完全准备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完美航空力量’的报道只是不实之词。”

当时,意大利空军装备数量最多的飞机是菲亚特CR.42战斗机,这种双翼飞机只能算是一种空中古董。较新的战斗机型号是菲亚特G.50和马基200,两者加起来的数量只有166架,而且其性能也依然逊于法国的德沃汀、布洛赫和莫兰纳-索尔尼埃等战斗机型号。

有几场空战颇为激烈,意大利人声称击落10架法国战斗机,但却掩饰了有24架意大利飞机被击落这一事实。一位号称“空中精英”的飞行员,即意军第75中队的指挥官路易吉·菲利皮上尉在空战中阵亡,成为在意法两国空战期间军阶最高的阵亡者。

“全线进攻”

让墨索里尼决心升级作战行动的,是德军在法国的最新进展,英国远征军已经从敦刻尔克退回英国,德军席卷法国腹地的行动看来势不可挡。于是在6月15日,墨索里尼再次召唤巴多格里奥,要求意军地面部队在3天内做好全部准备,沿着法国和意大利的阿尔卑斯边境发起全面攻击。

巴多格里奥再次抗议,说他至少需要25天时间准备。墨索里尼又一次教训了他的总参谋长:“你有权在军事问题上给我提建议,但在政治问题上却没有。进攻法国是一个政治决定,由我来承担责任。如果我们只是看着法国崩溃,就无权要求分享战利品。所以我们一定要拿下尼斯、科西嘉和突尼斯。”

总参谋部的一名下属建议巴多格里奥辞职,以示对墨索里尼的抗议。和以往一样,这位少言寡语的元帅觉得自己的愤怒已经消失了,现在需要“为国家利益服务”,他决心不折不扣地贯彻领袖的指令。

费力搬运炮弹的意大利炮手

然而,又是希特勒让墨索里尼放慢了速度。18日下午,墨索里尼在慕尼黑拜会希特勒,后者让意大利独裁者克制自己的冲动。“墨索里尼很不满意,”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这种突然的平静使他不安。在这次访问中,他们进行了详细的交谈,他想尽可能多地攫取法国领土,还想要求法国舰队向自己投降。但他知道自己的意见只具有参考价值,这场战争是希特勒赢得的,意大利方面还没有任何积极的军事作为,这自然让墨索里尼感到非常痛苦。”

第2天傍晚,回到罗马的墨索里尼直奔威尼斯宫,打算不顾一切地采取行动。尽管天气预报指出一场反常的、非季节性的风暴将把阿尔卑斯山笼罩在风雪中,气温也会骤降到零度以下,但他还是下令在第2天早上发动全面进攻,然后就上床睡觉去了。

6月20日上午,墨索里尼怒不可遏地发现,他的命令被打了折扣,意军进行的都是“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墨索里尼很快就把巴多格里奥找来,对他大喊大叫。当天晚上21时10分,总参谋部终于发出了以45万大军发动全线进攻的明确指令。巴多格里奥还耍了一个小花招,他让他讨厌的竞争对手、意大利陆军的另一位元帅格拉齐亚尼发布这一“不名誉”的命令。后者高调宣称:“炮声一旦响起,所有东西都会各就其位。”

在法国即将停止抵抗的关口,意军却要发起“全线进攻”,这确实很难让人佩服他们的勇气。齐亚诺对此写道:“我认为这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一个相当不光彩的行动,也存在道德风险。毕竟停战协议就在眼前了。”

意大利军人对他们领袖的这个决定也并不感到高兴。一位将军悲剧性地描述道:“我们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在当时意大利陆军的全部73个师中,只有19个师处于满编状态,有20个师至少缺编3成力量,剩下的师连一半实力也不到。至于意大利步兵所配备的步枪,从问世到那时已经有50个年头了。

“占领”一处边境村落的意军

铁砧还是铁锤

接下来的短暂时光里,意大利陷入二战的第一场斗争终于开始了。1940年6月21日凌晨3时,墨索里尼开始了他的“光荣之旅”。

阿尔皮诺第1团的营长爱德华多·达托后来回忆:“有些人哭,有些人诅咒,我们甚至未被告知要打这场战争的原因。”他的同僚吉塞普·兰伯蒂上尉表示:“我们的军事机器不仅不能满足战争的最基本要求,而且不能满足维持部队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德罗内洛营第18连的军士米开朗基罗·帕托格里奥说:“我们对政治不感兴趣,也没人想当兵。”

进攻法国的意军兵分两路。相对来说,南翼的第1集团军比较幸运,他们沿着温暖的、风景优美的地中海海岸前进,目标是尼斯和马赛。在打头的那个步兵团里,“巴洛克上校自信地走在最前面,团里的军乐队紧跟着他吹吹打打”。

而在北翼的第4集团军则向着圣伯纳德和其他几处阿尔卑斯山口艰难地行进。起初,来自法国巡逻队的抵抗很少,但意大利士兵走在“两米深的雪地”里艰苦万状,兰伯蒂上尉说他们“与各种敌对元素做斗争”,包括严寒、雪崩和法国人的大炮。

整体而言,意军第4集团军占有兵力优势,面对着他们的法军阿尔卑斯山守备部队的人数则严重不足,而且大多数兵员被评定为素质较差的“B”级。法军对各处要隘的兵力对比做了如下记录:“在塔伦泰西的人数比是7:1,在毛里安内是4:1,布里安科纳超过了3:1,奎弗拉斯超过了12:1,在蒂妮达到9:1,在奥蒂翁和索斯佩尔超过了7:1,在门顿是4:1。”

尽管如此,法国人面对来犯的意军一点也不畏惧。阿尔卑斯猎兵第7营年轻的中尉布勒就在一封家信里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我的部队将阻止意大利人通过,我们没有多少人,但我们会坚持下去的。只要我们还剩一颗子弹,就不会有敌兵冲进永恒的法兰西。”

确实如此,意大利人在进攻的第一天就遭遇了困顿,他们在遇到的第一处法军山地防御工事面前就停了下来。那是雄踞塞尼斯山口的拉图拉堡,意大利步兵无法攻下它,只能召唤炮击。然而意军最新式的火炮也已经有着10年的历史,至于别的火炮则基本上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东西,那些炮弹原本是准备用来对付奥地利人的。意军炮兵当天向拉图拉堡发射了超过1000发炮弹,这些炮弹要么有如放烟火,要么就在堡垒的钢铁和混凝土墙上被弹开了。

在法军的布兰科纳尼要塞与意军的查姆伯顿要塞之间,发生了另外一场火炮决斗,这是两处近到双方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的边防重地。和拉图拉堡相比,意大利炮兵的表现要稍好一些,有时他们射出的炮弹会把法国要塞的墙壁击碎,可是法国人使用的是280毫米口径的重炮,这些大炮只打出了101发炮弹,就把意大利要塞的所有火炮都摧毁了。

在战争到来前的和平时期里,法国和意大利的巡逻队在边境上已经结成了好友,法国人把巧克力和香烟送给意大利人,后者则把武器卖给法国人。据帕托格里奥说,法国人为每支步枪出价5000里拉,一把冲锋枪值10000里拉,一挺机枪则可以卖到20000里拉。

当战争到来后,帕托格里奥很庆幸之前已经和对面的法国人交上了朋友。他说:“法国的炮火来自四面八方,但他们其实并不想打中我们。如果他们真想这样做,那将是一场大屠杀。”

到第一天的战斗结束时,法国人成功地把意军挡在贝尔科姆、克拉皮尔和索利埃等处山口,而在较南的地段,意大利人的进展也仅限于拉图尔大坝和阿布里村。在得知自己军队的表现后,墨索里尼愤愤地对齐亚诺说:“一群自16世纪以来就一直是铁砧的人,不可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成为铁锤。”

拉图拉堡的法国守军在意大利士兵致意下离开

嘲笑和羞辱

进攻失利让意军的士气变得更差。很快的,每个营的冻伤员平均不少于20%,因为很多人领到的“新靴子”的鞋底是厚纸板做的。炮手巴蒂斯塔回忆道:“我们睡在一个积水到膝盖的防御工事里,几乎没有弹药,3天不曾吃饭。”

当传来法国已经提出停战的消息后,士气有所恢复。“我把一个弹夹放进我的机枪里,朝着法国人的山谷开火,”帕托格里奥回忆道,“士兵们都跟着我,开始兴奋地射击。”但是帕托格里奥和他的战友们发现庆祝还为时过早。“头顶上袭来一阵法国的炮弹,我们不得不向后跑,以建立一条新的防线。”

意军的精锐阿里斯塔师用了整整3天的时间才攻下位于格涅夫尔峰上的岑奈利特堡,结果发现里面只有19名法国士兵和两挺机枪。守在戈尔利基山道上圣路易斯堡的守军人数甚至更少——1名中尉和9名士兵,而且到战斗结束时,圣路易斯堡仍在法国人手里。

在北面,意大利人仅仅移动了3.2千米,而在南面,他们最远的推进距离是8千米,到达马赛东北面24千米的曼顿镇。墨索里尼发出严令,“不管损失多少,都要持续进攻”。但是科塞里亚师、摩德纳师和利沃尼师虽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却都很难再有进展。

然后,这场荒唐的战争就突然结束了,不是结束在战场上,而是结束在罗马的一幢别墅里。法国已经与德国展开停战谈判,他们的代表也开始同意大利人做同样的事。会谈几乎是秘密举行的,因为墨索里尼“很焦虑,他想以胜利者的身份达成停战协议”。

经过两轮会谈,双方就停战条件达成了一致,墨索里尼放弃了他那宏伟的领土野心,意大利人所要求的只是曼顿镇和十几个阿尔卑斯小村庄,连同一个50千米长的非军事隔离区。双方签署了协议,定于1940年6月25日12时35分正式停火。齐亚诺在日记中承认了自己的惶恐,“战争还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阿尔卑斯前线上的士兵回到了战前的友好状态,两边的战士手拉着手,不停地喊着“和平,和平”,法国人送给意大利人新鲜饼干,这让供应不足的后者非常高兴。兰伯蒂上尉说:“假如这场战斗再持续几天,我部队里至少有一半人会开小差。”

停战5天后,墨索里尼亲抵法国前线视察。他去了按照停战协议规定已经归属意大利的拉图拉堡,却看到法国的三色旗仍然飘扬在堡垒上空。当地的意军指挥官无奈地表示,拉图拉堡的保卫者拒绝交出武器。墨索里尼沉思了一会儿,然后他允许法国人带着步枪离开,并让意大利士兵在他们列队返回法国时敬礼致意。

意大利入侵法国的短暂战斗,与其说取得了胜利,不如说是经历了幻灭。意大利民兵武装的参谋长阿奇亚尔·斯塔斯说:“对阿尔卑斯山的进攻证明我们的军队完全缺乏准备,完全缺乏进攻手段,高级军官完全缺乏能力,如果未来战争继续这样进行,那么我们将会经历更大的失望。”

墨索里尼不曾以胜利者的姿态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什么好处,甚至连他所设想的“几千名烈士”也得不到。意军的统计表明,战死者只有631人,不过另有2631人受枪伤、2151人冻伤,还有3878人被法军俘虏。法军的损失情况仅仅是战死37人,受伤42人,失踪150人。与法国的交战历时只有15天,就已经让意军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嘲笑和羞辱,这就是意大利在二战中的开局之役。

版权声明:本文刊载于《军事文摘》杂志,作者:鸿渐。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转自军事文摘微信号(mildig)”。

联系方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