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没有“垃圾时间”?取决于你的立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二战期间乌克兰人加入德军了吗 历史有没有“垃圾时间”?取决于你的立场

历史有没有“垃圾时间”?取决于你的立场

2024-07-09 20: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4年,所谓“历史的垃圾时间”一说,骤然成为了中文互联网的显学。几乎所有人,无论对历史有没有研究,都在争先恐后地对此表态:此时此刻,人类(或者至少其中一部分)处于垃圾时间吗?我们处于垃圾时间吗?某个具体的行业、具体的人群处于垃圾时间吗?这边有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该如何度过历史垃圾时间”,那边就有人毫不留情地反驳“历史没有垃圾时间”。在我的朋友圈里,标题包含“垃圾时间”的文章至少出现过二三十次。其中有几篇文章颇有道理,给我带来了一定的阅读乐趣,尽管我不认为那是“历史研究文章”;它们的作者(以及大部分读者)的本意只是借古讽今。

  历史到底有没有垃圾时间?这是一个伪命题,取决于你站在哪一边。1940年夏,法国人面临着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德国装甲兵和摩托化步兵,显然陷入了“垃圾时间”(并且是非常屈辱的垃圾时间);对于德国人而言,这却是历史的高光时刻,而他们自己的“垃圾时间”要整整四年之后才会到来。讽刺的是,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法国人早早进入“垃圾时间”可谓赚大了,避免了进一步的人力物力损失,还在战后保留了五大强国的席位。英国人打满了二战全场,享受了“最光辉的时刻”(丘吉尔语录),却不得不接受二战结束后漫长的“垃圾时间”,直至大英帝国彻底解体。当然,历史不是做生意,不能精确算计,总有一些高尚的事情让我们愿意付出沉重代价。不过上面的例子至少证明,历史上不存在纯粹的“垃圾时间”,一切都有赖于你的立场和视角,而且祸福总是彼此相依的。

  对于任何一方、任何特定人群而言,究竟是什么导致他们陷入历史的“垃圾时间”?说实话,对于上面这种宏观问题,我的一贯思路是去读历史,读真正的、专业的历史。过去几年,我读过最有启发的历史书籍,是美国陆军部历史咨询委员会主席罗伯特·奇蒂诺撰写的《国防军》系列。在读这套书的过程中,我的最大感触就是:“阳光之下,并无新事”,二战期间德军与美英军、苏军交战的许多经验教训,放到今天一点也没有过时。换个角度讲,这或许证明了人类从来就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否则历史就不会一再重演。

  以1943年9月美军VS德军的意大利半岛登陆战为例:

  德军成功判断到了美军的登陆意图,提前解除了意军的武装、接管了意大利防务,并且把几个接近满员的装甲师调到意大利南部。事实上,在美军登陆的第一天,德军就以两个军的兵力发起反冲击,差点收复整个滩头阵地,从而把美军赶下海。在1942年以前,德军一贯擅长打这种运动战,以分进合击、向心突击为手段,最终实现合围。这一套在波兰、法国和苏联战场歼灭了数百万敌军。相比之下,刚刚参战一年的美国陆军还很稚嫩,谈不上什么战术,指挥官也很平庸。

  这场登陆战的结局是:当德军坦克出现在滩头阵地,打算猎杀美军步兵时,美军的主力舰和对地支援飞机出现了。强大的海军炮像点名一样,逐一击毁了德军最重型的虎式坦克;铺天盖地的飞机则让德军完全无法进行战术机动。从东线调来的百战老兵,此前一直以为美军不过是弱化版的苏军;此时才意识到,他们正在打一场完全不同的战争,一场被“降维打击”的战争,也是他们不可能打赢的战争。

  同样是在1943年下半年,德军在东线陷入了类似的、更无解的困境,我们可以称之为“结构性困境”:

  

在库尔斯克会战以前,苏军从来没有拦住过任何一次德军的战役级进攻。但是,在库尔斯克会战当中,德军投入了整个东线的精华力量,却连进攻目标的一半也没有完成。即便是最新式、最重型的虎式坦克也不能改变局面。由于苏军在库尔斯克的损失很严重,德军以为对方短期内不会恢复元气。事实却是:德军的进攻刚刚结束,苏军就以无穷无尽的后备力量发起了一系列反攻,以绝对的资源优势绞杀了德军的希望。1943年8月的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是德军走向全面崩溃的一次预演。德军洞察了苏军的进攻意图,打出了一个漂亮的钳形反击,差点合围了对方的装甲矛头,却被苏军硬生生地接住并硬推了回来……

  为什么会搞成这样?该书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因为战争的形态变化了。1939-1942年的德军擅长打高速机动战(一般读者称之为“闪电战”),而1943年他们不得不投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苏军已经学会了对机械化部队的防御,懂得耐心地设置防线,并且伺机进行反冲击;苏联的工业动员能力也远远超过了德国。即便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德军也再也打不出“闪电战”了,只有在消耗战中逐渐沉沦下去。

  我们甚至不用列举1943年秋冬季节,德军在乌克兰如何被苏军打得节节败退,既守不住基辅、也守不住克里米亚了。当年夏天的库尔斯克会战(堡垒行动)已经足够清晰地暴露了德军“整体过时”的问题。堡垒行动的策划至少从1943年3月10日就开始了。德国的战争机器围绕着这个计划运转了4个月;为了保证进攻力量充足,发起日期一拖再拖、计划一改再改。按照1941-42年的经验,如果德军能集中这么大的兵力(78万人、2928辆坦克、9966门火炮、2110架飞机)发动钳形攻势,那么苏军肯定会被合围。当然,对面的苏军数量可能是德军的2.5倍,可是德军又不是没干过以少数合围多数、并打出1:5以上战损比的事。

  无论如何,堡垒行动还是失败了。我们当然可以说元首的脑子已经不太正常了,但是曼施坦因、克鲁格、蔡茨勒可是统统站在支持一边的,只有莫德尔坚决反对。堡垒行动并不是小胡子元首脑洞大开的神经病产物,而是整个德国陆军军官团共同智慧的结晶——然后打的稀烂。你以为堡垒行动中的苏军表现很好?其实也是稀烂,前线装甲兵遭遇战一度被刷出20:1的战损,整个战役战损3:1,这还是在以逸待劳的防御态势下。战役开打三天,南线预备队就用完了。你问瓦图京怎么打赢的,他也不知道;如果他输了就拿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整个扑上去呗,看看是德军收人头的速度快,还是苏军补兵的速度快。

  

  一言以蔽之:德国没有容错空间了。它不仅在战争资源上远远落后于对手,战略斡旋空间也越来越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堡垒行动失败的关键原因是希特勒打到一半突然叫停,把至关重要的党卫军装甲师调往地中海的西西里岛。以曼施泰因为首的一批德军高级将领据此认为,希特勒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力和韧性,否则1943年下半年德军在东线至少不会崩溃得这么快。

  《国防军》的作者却指出:难道德军将领们生活在真空之中,完全不考虑战略和外交局势吗?当时德国的战略处境已经非常恶劣了,真能承担失去意大利这个盟友的风险吗?如果德国不主动对库尔斯克发动进攻,怎么激励整个轴心国集团,让它们继续跟上德国的战车?如果在西西里登陆之后,德国不立即调兵支援意大利,那么德国其他的盟友(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保加利亚)会不会立即考虑反水?

  在引用了曼施泰因回忆录里面著名的抱怨之后,《国防军》的作者嘲讽道:只有最缺乏大局观的人,才会认为德军如果守住了第聂伯河畔的某个小城市,或者在乌克兰大草原的某条防线上面多坚持几天,就能改变二战的结局。不,不会的!在德国面临全面危机的情况下,希特勒的决策反而比较合理——不惜一切代价维持摇摇欲坠的轴心国集团,在东线以“严防死守”的战术拖下去,寄希望于同盟国内部产生矛盾(例如苏联终于跟美英闹翻脸)。

  现在我们知道,上述决策并未产生正面效果,德国还是被打了个稀巴烂。然而,如果按照德军将领的看法,把全部增援力量投入东线这个无底洞,完全不顾德国在西线面临的海空威胁,那么德国的灭亡可能还要提前。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情况下攻克柏林的可能是美英军而不是苏军。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国防军》的结尾部分指出,由于历史路径依赖,德军从来不善于研究大战略,连同德国的领导人也不善于营造有利于自身的战略格局。具体而言:

  

在历史上,德军一直在打运动战,因为这是最符合德国国力以及军事传统的战争理念。在二战初期,运动战的战果尤其辉煌,进一步增进了德军高层的信心,他们甚至没有考虑还存在别的战争形式。当战局在1942-1943年出现转折时,德军从上到下想的不是“如何修改战争理念以适应新的局面”,而是“如何更高效、更坚决地去执行旧的理念”。所以,即便运动战一次又一次失败,即便对手已经完全掌握了打败德军的方法,德军还是固执地在自己最擅长的道路上一败再败。德军也会打消耗战、防御战,但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表现很差。因为德军总是胃口太大,妄图在挡住对手的第一波进攻之后就发起自己的进攻,结果每次都被打的鼻青脸肿。

  总结起来就是:时代变了,对手变了,德军没有变。1941年以前,德军打的全是短促的歼灭战,每次歼灭一个国家的有生力量,然后胜利回朝;1942年以后,德军打的是没有尽头的总体战,任何精妙的战术战役技巧也不能迅速带来结局,双方只能拿无穷无尽的资源去驱动战争机器。结果,1941年还打算去莫斯科郊外过冬、随时可以截断苏伊士运河的德军,到了1945年就连自己的首都柏林都守不住了。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德国国防军而言,二战历史的“垃圾时间”究竟开始于何时?是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的惨败?1943年7月库尔斯克无功而返、西西里盟军登陆?还是1944年6月在诺曼底和白俄罗斯同时遭遇的大溃败?不管我们怎么想,当时的德军将领可不是这么想的。直到1945年3月,他们仍然没有认清形势,还在进行徒劳无功的战略反击。在匈牙利巴拉顿湖方向的“春醒”行动当中,他们竟然妄想用一个装甲集团军吃掉苏军的一个方面军,彻底夺回东线南翼战场的主动权。

  德军当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苏军开始反击后24小时,德军全部被歼灭或驱逐回进攻出发点。一个月以后,苏军占领了维也纳和柏林,为第三帝国划上了句号,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垃圾时间”划上了句号(太平洋战场的“垃圾时间”要再晚三个月才结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