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中国共划分十二个战区,看看你的家乡在第几战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二战战区划分地图高清 抗战时中国共划分十二个战区,看看你的家乡在第几战区

抗战时中国共划分十二个战区,看看你的家乡在第几战区

2024-07-03 21: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38年,增援日军迅速于华北取得优势,并在占领上海后,切断中国军队之华北运输线。为此,同年1月发表的1938年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当中,将第一战区的区域略作更动,变成以北平至武汉的连接线为主,也就是平汉铁路沿线带状扩张区域。

而所辖军队以商震率领的第20集团军与宋哲元带领的第1集团军;共25个步兵师,2步兵旅,2骑兵师为构成部队,以整编师8000人计算,人数超过20万人。

1938年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第一战区部分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1937.8.20)、程潜(1937.10.25)、卫立煌(1939.1.9)蒋鼎文(1942.1.12)、陈诚(1944.7.6)、胡宗南(代,1945.1.12)

作战地区河南,安徽一部分。河北北部,山东北部

抗日战争第二战区

抗日战争第二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

最初第二战区所辖范围为山西及察哈尔,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二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1937年

中国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与天津,且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

而同年第二战区的划分是以山西察哈尔两省,也经历了长条山争夺战等激烈战役。另外在兵力部署方面,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兵力包含了第6集团军(杨爱源率领)、第7集团军(傅作义)、第18集团军(朱德)及预备军。

1938年

1938年,增援日军迅速于华北取得优势,并在占领上海后,切断中国军队之华北运输线。 为此,同年1月发表的1938年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当中,将第二战区的区域略作更动,变成以山西及陕西北部为主,

其战斗序列为

司令长官:阎锡山。作战地区:山西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共辖27个步兵师,3步兵旅,3骑兵师;不含特种部队。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

最初第三战区所辖范围为江苏及浙江,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三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1937年

中国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与天津,且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

而同年第三战区的划分是以江苏与浙江两省,也经历参与了淞沪会战等激烈战役。

另外在战斗序列方面则是:

司令长官冯玉祥,淞沪会战爆发后由蒋中正兼任,作战地区为江苏、浙江,1938年司令长官为顾祝同。共辖24个步兵师,六个步兵旅;不含特种部队及游击部队。

抗日战争第四战区

抗日战争第四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

最初第四战区所辖范围为广东及福建,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四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做过两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并于战争末期与第三战区合并。

1937年

中国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与天津,且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

而同年第四战区的划分是以广东福建两省,也经历了广州争夺战等激烈战役。该战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辖有第4集团军(蒋鼎文为集团司令)及第12集团军(余汉谋)

1938年司令长官何应钦(参谋总长兼任),作战地区为广西、广东,以上共辖9个步兵师,两个步兵旅,不含特种部队及要塞守备部队。

1939年司令长官张发奎

以上共辖18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不含特种部队。

李宗仁

抗日战争第五战区

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

最初第五战区所辖范围为山东南部及江苏北部,并爆发了惨烈的淞沪会战。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五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1944年做过数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1937年

中国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与天津,且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

而同年第五战区的划分是以山东南部及江苏一部份。而该战区司令长官为蒋中正兼任,辖有第3集团军(韩复榘为集团司令)及第5集团军(顾祝同)。1938年司令长官:李宗仁

冯玉祥

抗日战争第六战区

抗日战争第六战区是指1944年左右,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

最初第六战区所辖范围为湖北西部,并在1945年9月13日订定的受降计划中,划分为接受日军缴械的作战区之一。

司令长官:

第一任冯玉祥。1939年陈诚,商震(代)1940年陈诚,1943年司令长官:孙连仲,作战区域:湖北西部。辖区为鄂西、鄂中、鄂南、湘北及湘西、川东、黔东,

抗日战争第七战区

抗日战争第七战区是指1944年左右,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

第七战区所辖范围为广东省,并在1945年9月13日订定的受降计划中,划分为广东地区(包含香港)接受日军缴械的作战区之一。1944年司令长官:余汉谋

抗日战争第八战区

抗日战争第八战区是指1938年左右,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

第八战区所辖范围为内蒙一带,并在1945年9月13日订定的受降计划中,划分为受降区之一,接受日军缴械。

1938年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

作战地区为甘肃、绥远、宁夏及青海一带

1944年司令长官:朱绍良

薛岳

中国第九战区

1938年6月14日,增设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后由薛岳代理,建制时间:1938-1945年。战区辖区:湖南的全部,江西的西部,北部,南部,湖北的鄂南(长江以南地区),200多个县。在众多战区中,第九战区实力最强。著名的长沙会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持续近一年。双方总共投入兵力达到160多万(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

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率部毙伤日军56000余人,俘虏139人,取得了辉煌胜利。

中国第十战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大战略区级的军事指挥机构之一。1938年11月在湖南南岳军事会议上决定设立。主要主持陕西军事。1940年5月裁撤。1945年1月重设,辖区为原第一、五战区所辖平汉路以东的豫东、皖北地区。司令长官部设在立煌(现名金寨)。历任战区司令长官为蒋鼎文、李品仙,战区参谋长龚理明。归属该战区管辖指挥的中国作战部队为1个集团军,共3个军。

中国第十一战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大战略区级的军事指挥机构之一。1945年6月设置。主要主持山东、河北两省及河南省一部的军事行动。战区司令长官为孙连仲。副司令长官有高树勋、李延年、马法五、刘茂恩。归属该战区管辖指挥的中国作战部队有3个军。1945年8月,该战区被撤销。

中国第十二战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大战略区级的军事指挥机构之一。1945年6月设置。主持热河、察哈尔、绥远3省的军事行动。战区司令长官部设在陕坝。战区司令长官为傅作义,战区副司令长官为马占山、邓宝珊、刘多荃。归属该战区管辖指挥的中国作战部队有3个军。1945年8月该战区被撤销。

最后向不管是活着的还是死了的抗日军人、志士致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