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当代语言学经典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争论辩论英语单词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当代语言学经典著作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当代语言学经典著作

2023-08-05 09: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章 我们赖以生存的概念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隐喻不是寻常的语言,而是诗意的想象和修辞多样性的一种策略,非同寻常。而且,隐喻通常被看成语言文字的 特征,而非思想和行为的特点。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没有隐 喻的存在,他们依然可以自如地生活,而我们发现事实恰恰相反。不 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和行动中,日常生活中隐喻无所不在,我们 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

第2页 :第一章 我们赖以生存的概念

这些支配着我们思想的概念不仅关乎我们的思维能力,它们也同 时管辖我们日常的运作,乃至一些细枝末叶的平凡细节。这些概念建 构了我们的感知,构成了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以及我们与其他 人的关系。因此,我们的这个概念系统在界定日常现实中扮演着举 足轻重的角色。我们的概念系统大部分是隐喻——如果我们说的没 错的话,那么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每天所经历所做的一切就充满 了隐喻。

但是我们的概念系统不是我们平时能够意识到的。我们每天所做的大部分琐事都只是按照某些方式或多或少地在自动思维和行动。这 些方式是什么却并非显而易见。要搞清这些,一个方法就是研究语 言。既然交流是基于我们用以思考和行动的同一个概念系统,那么语 言就是探明这个系统是什么样子的重要证据来源。

基于语言学证据(linguistic evidence),我们已经发现我们普通的概念系统,究其实质,大都是隐喻的,并且找到了一种方式来仔 细鉴定那些建构我们如何感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隐喻究竟是什 么。为了说明什么样的概念是隐喻,这样的概念又如何建构我们的日 常活动,让我们从“争论”(ARGUMENT)以及“争论是战争”这 个概念隐喻开始阐述吧。日常生活中总是能见到这类表达:

争论是战争

你的观点无法防御。 他攻击我观点中的每一个弱点。 他的批评很在点子上。 我粉碎了他的论点。 和他争论,我从来没赢过。 你不同意?好吧,反击啊! 如果你采用那个策略,他会消灭你。 他击破了我的所有论点。

我们不是仅仅要用战争术语来探讨“争论”,看到这一点很重要。

实际上,我们会赢得或者输掉一场争论。我们把正在与之争论的人看 作是对手。我们攻击他的立场,捍卫自己的立场,失去和赢得阵地, 计划并使用策略。如果我们发现立场无法捍卫,那么我们就会放弃这 个立场,开展一场新的攻势。争论中的一切规则大部分是来源于战 争。尽管在争论中没有肉搏,却有唇枪舌剑。争论的结构——攻击、 防守、反攻等反映了这一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争论是战争” 成了我们这种文化中赖以生存的一个隐喻,这个隐喻建构了我们在争 论中的行为。

试着想象存在这么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争论不再被看作战 争,没有人赢或输,攻击或防御、赢得或输掉也没有任何意义。想象一下有这么一种文化,争论被看成是一种舞蹈,参与者就是舞蹈演员,其目的是以平衡愉悦的方式来进行表演。在这样的文化下,人们将以不同的眼光去审视争论,以不同的心情去体会争论,以不同的 方式去进行争论,并以不同的口吻去谈论争论。甚至我们可能干脆不把他们所做的视为争论,他们只是在做某种不同的事情而已,把他们 说成在“争论”会很奇怪。如果以最可能中立的方式来描述我们与他 们之间的文化差别,我们可以说我们的话语形式是以战斗语言来建构 的,而他们的则是以舞蹈语言来建构的。

这就是所谓隐喻性概念的一个例子,即“争论是战争”这个隐 喻(至少部分)建构了我们在争论中的行为,以及我们如何理解我们 争论时的所作所为。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 前的事物。争论绝非是战争的亚种。争论和战争是两码事,前者是口 头话语而后者是武装冲突,我们在其中所表现的行为也不一样。但是 “争论”被部分地用战争术语进行建构、理解、实施和谈论。概念是 在以隐喻的方式建构,活动也是在以隐喻的方式建构,故此,语言也 是在以隐喻的方式建构。

而且,这是我们进行争论以及谈论争论的寻常方式。我们普遍使 用“驳立论”(attack a position)来谈论我们在辩驳对方的观点。这 种谈论争论的惯常方法预设了一个我们几乎不曾意识到的隐喻。这个 隐喻并不仅仅存在于我们所用的言语中,也存在于我们的争论这一概 念中。争论的语言并非诗化的,或新奇的,或修辞的,它就是字面 的。我们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来谈论争论是因为我们就是这么构思的, 我们依据我们构思事物的方式来行动。

至今我们最重要的观点就是: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事情,也就 6 是说,不单是词语的事。相反,我们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 度上是隐喻性的。我们所说的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通过隐喻来构成和 界定的,就是这个意思。隐喻能以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正是由于人 的概念系统中存在隐喻。因此,这本书中所提到的所有隐喻,比如 “争论是战争”这些例子,都应理解为是指隐喻性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

第3页 :第二章 隐喻性概念的系统性

第二章 隐喻性概念的系统性

争论通常遵循一定的模式,也就是说,在争论中,我们很典型 地做某些事情和不做某些事情。我们部分用战争来概念化争论,这一事实系统地影响了争论的形态以及谈论争论中所作所为的方式。 由于隐喻性概念是系统,所以我们用来谈论此概念的各方面的语言 也是系统的。

在“争论是战争”这个隐喻中,我们看到许多战争词汇的表达, 如攻击立场、无法捍卫、策略、新的攻击战线、赢得或失去阵地等, 它们构成了谈论争论战斗性特点的系统模式。我们谈论争论的时候这 些表述表达了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不是偶然的。战争这一概念网 络的一部分构成了争论这一概念的特征,语言也遵循这一模式。既然 在我们的语言中,隐喻性表达与隐喻性概念系统地紧密相连,我们就 能使用隐喻性语言表达来研究隐喻性概念的属性,从而了解我们行为 活动的隐喻性本质。

为了搞清楚日常语言中隐喻性表达是如何揭示建构我们日常行为 的概念的隐喻属性,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代英语中“时间就是金 钱”这个隐喻性概念。

时间就是金钱

你在浪费我的时间。

这个小玩意儿可以帮你省很多时间。

我们没有太多时间陪你。 8

这些日子你都怎么安排你的时间? 车爆胎了,耽误了我一个小时。 我在她身上花了很多时间。 我没有那个闲工夫做那事。 你快要把时间都消耗完了。 你需要合理安排好你的时间。 挤点时间玩乒乓。 值得你花那时间吗? 你还剩很多时间吗? 他来日无多了。 你没有好好利用时间。 我生病的时候错失了很多时间。 谢谢你能抽出宝贵的时间。

在我们的文化中,时间是宝贵的商品,是我们达成目标所需的有 限资源。工作这个概念在现代西方文化下发展形成,提到它,通常就 联想到工作所花的时间,时间被精确地量化。因此,人们习惯按照小 时、星期或者年份来计酬。在我们的文化中,时间就是金钱体现在许 多方面,如电话信息费、计时工资、旅馆房费、年预算、贷款利息, 我们都以时间来偿还。在人类历史中这些做法相对新鲜,但绝不是存 在于各种文化中。这些做法出现于现代工业化社会,深深地影响并建 构了我们日常基本生活中的行为。我们行动的时候好像时间是一种宝 贵的商品,一种有限的资源,甚至就是金钱,我们就是这么思考时间 的。因此我们把时间当成一种我们可以花费、浪费、预算、精明或者 糟糕地投资、节省或挥霍的东西。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时间是宝贵的商品” 都是隐喻概念。因为我们用日常生活经验中的金钱、有限的资源、宝 贵的商品等概念来定义时间,所以上述这些都是隐喻。当然人类未必 9 都用这样的隐喻来概念化时间,这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有些文化中,时间并不是我们所描述的这样。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时间是宝贵的商品”这些隐喻概念在次范畴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单独的系统,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金钱就是有限的资源,而有限的资源都是宝贵的商品。隐 喻之间蕴含关系的特点就是次范畴化关系。“时间就是金钱”蕴含着 “时间是有限的资源”,而“时间是有限的资源”蕴含着“时间是宝贵 的商品”。

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例子中,我们采用最具体的隐喻概念 的方式来描述整个系统的特征。在其下的例子中,有一些特指金钱(花费,投资,预算,有利可图的,耗费),有一些指代有限的资源(用,用光,有足够多,耗尽),还有一些指宝贵的商品(拥有,给 予,失去和感谢)。隐喻蕴涵能表现隐喻概念的连贯系统以及这些概 念相应的隐喻表达的连贯系统,这个例子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第4页 :第三章 隐喻系统性:凸显和隐藏

第三章 隐喻系统性:凸显和隐藏

隐喻的系统性使我们能通过彼概念来理解此概念的一个方面(比如以战争来理解争论),但这一系统性也必然会隐藏此概念的其他方 面。在让我们聚焦于某一概念的某一方面(比如,争 论 的战斗性) 时,该隐喻概念也会阻止我们注意概念中与该隐喻不一致的其他方 面。比如,在激烈的争论中,当我们正全神贯注攻击对手的立场,辩 护自己的立场时,我们可能忽略了争论中合作的特点。某个与你辩论 的人也可被视为给予你他的时间——一种宝贵的商品——意图达成相 互理解。但是当我们全神贯注于战斗的一面时,我们经常看不见其中 合作的一面。

一个更为微妙地反映隐喻概念如何能够隐藏我们经验的某个方面 的 案 例, 可 以 从 迈 克 · 雷 迪 所 称 的“ 管 道 隐 喻 ”(conduit metaphor) 中得到体现。雷迪发现我们关于语言的语言大致是通过以下几个复杂 的隐喻来建构的:

思想(或者“意义”)是物体。 语言表达是容器。 交流是发送。

说话者把思想(物体)放进语言(容器),并(顺着管道)传送给听

者,而听者会从语言(容器)中提取思想(物体)。雷迪通过英语中 的 100 多个表达证实了这一点,这些表达占了我们用来谈论语言的语 言中的至少 70%。比如下面这些例子:

管道隐喻

向他阐明这个想法非常难。 我给你出了那个主意。 你给了我们理由。 我的想法难用语言表达出来。 一有好想法,就要立即形诸文字。 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你不能只是简单地用老办法把这些想法凑成一个句子。

意思就在话中。 不要词不达意。 他的话毫无意义。 这个介绍充满思想内容。 你的话显得很空洞。 这句话没有意义。 这想法被长篇大论所掩盖。

在这些例子中,更不容易看到有什么东西隐藏于隐喻之中或者甚至 根本看不到有隐喻存在。人们思考语言的方式就是如此常规,乃至有时 人们很难想象这与实际不符。但是如果我们看到“管道隐喻”所蕴含 的意义,我们就能看到这种隐喻是如何隐藏在交际过程的方方面面。

首先,“管道隐喻”这种“语言表达是意义的容器”的说法意味 着词、句本身有意义,独立于任何情境或说话者。该隐喻的“意义是 物体”这部分则意味着意义独立于人们和情境而存在。“语言表达是 意义的容器”的部分也意味着词有意义,同样独立于任何情境和说话 者。在语境差异并无大碍以及会话参与者都以同样方式理解句子的情况下,这些隐喻在很多情境下都是恰当的。这两种蕴涵通过以下这样的句子中体现出来:

意义就在话中。

根据“管道隐喻”,对于任何句子,都可以说其意义就在话中,这没什么不对。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语境却至关重要。以下是帕米拉 · 唐宁(Pamela Downing)真实会话中记录下来的一句有名的话:

请坐在苹果汁座位上。

孤立来看,这句话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苹果汁座位”并不是指代任 何一种物体的常规表达方式。但是在此话语情境中,这句话确实说得 通。情境就是一个过夜的客人下楼吃早饭,桌子旁有四个座位,三个 座位上放着橘子汁,一个放着苹果汁。这样“苹果汁座位”所指何意 就一目了然了。甚至第二天早上,没有苹果汁的情况下,哪个座位是 苹果汁座位也十分清楚。

除了这样一些没有情境就没有任何意义的例子以外,还有些情 况,同一句话对不同的人来说意思就不同。看看这个句子:

我们需要新的替代能源。

美孚石油的总裁和地球之友的主席对这句话的理解完全不一样。这 句话的意义无法在句子中体现出来——说这句话的人是谁或听到这句 话的人又是谁,他的社会政治态度又如何,这些都关乎句子的意思。 当需要环境才能确定句子是否有意义,如果有,是什么意思的时候, “管道隐喻”就不适用了。

这些例子表明我们所观察的这些隐喻概念让我们部分理解了什么 是交际、争论以及时间,同时这些隐喻概念也隐藏了这些概念其他方 面的属性。必须看到这些隐喻对这些概念的建构只是部分的,而非全 13 面的。如果是全面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就是另一概念,而不仅仅是通 过那个概念才能理解。比如,时间并不是真正的金钱。如果你花时间 尽力做一件事情却毫无结果,那么你要不回你所花费的时间。这个世 界上不存在时间银行。我可以给予你很多时间,但是你无法回报我一

样的时间,虽然你能把等量的时间还给我,依此类推。因此,一个隐喻概念的某些部分并不吻合也不可能相吻合。 另一方面,隐喻概念能超越思维和语言的普通字面方式的范围,延伸到被称为比喻性的、诗意的、多彩的、新奇的思想和语言的范 畴。因此,如果思想是物体,那么我们可以给他们穿上华丽的服饰, 将其耍来耍去,或者摆放整齐,等等。所以当我们说到一个概念是由 一个隐喻建构的,我们是指部分建构,这个概念能以某些方式但不能 以另一些方式得到扩展。返回搜狐,查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