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的儿童心理学书籍(5本书读懂儿童心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了解男人的心理学书籍有哪些内容 有什么好的儿童心理学书籍(5本书读懂儿童心理)

有什么好的儿童心理学书籍(5本书读懂儿童心理)

2024-07-12 00: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想要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避免教育误区,

家长都应该了解一些儿童心理成长的规律和特点。

今天分享5本影响无数家庭的儿童心理学书籍,

经典、实用,

帮助我们理解儿童心理,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收获理想亲子关系。

有什么好的儿童心理学书籍(5本书读懂儿童心理)

孩子在不同年龄段,都有相应的发展特点。

这本书是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大师费尔德曼代表作,

被哈佛大学等200多所美国高校作为教材使用。

全书按年龄划分,对胚胎期到青春期5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做了全面介绍。

科学权威,内容丰富,知识性很强。

比如什么是客体永恒性认识?

书中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做了介绍:

孩子在6个月的时候,妈妈和他玩球,

如果用白纸挡住了,孩子看不见球,就会认为球消失了,没有进一步反应。

而到了9个月的时候,他开始会移开白纸,找到小球。

因为当他开始理解球是永恒时,即使挡上白纸,他也知道球在那里。

这个发展一般会发生在8-12个月之间,

当我们明白了这点,可以在这个时期多跟孩子玩找东西的游戏,

同时也更好理解,为什么妈妈离开的时候,敏感的孩子会伤心大哭?

不是孩子娇气不懂事,而是他很害怕你消失。

读完这本书,普通家长也能成为半个儿童专家。

有什么好的儿童心理学书籍(5本书读懂儿童心理)

性成长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部分。

要想给孩子科学健康的引导,我们要有正确的心态和认知。

这是美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塞尔玛•弗雷伯格的代表作。

全书主要关注0-6岁儿童的精神发展。

虽然仅200多页,但可读性很强,受到很多家长的好评。

其中最吸引小猪妈的是关于性心理的部分。

对于2-3岁的幼儿而言,当众触摸生殖器等动作,不是性自慰,也不是早熟,只是一种很正常的对身体的探索,

家长不应有过激的反应。

但如果年龄较大的儿童仍出现这个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因为这暗示着孩子出现了某种心理的焦虑。

我们应该关注孩子遇到了什么事情,解决根本问题;

不可指责和谩骂,

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性羞耻的心理,甚至厌恶自己,影响一生的身心健康。

性教育不仅仅是性知识,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坦诚接受自己的身体和性别,懂得爱护自己,尊重他人。

读这本书,相信你也会有自己的收获。

有什么好的儿童心理学书籍(5本书读懂儿童心理)

每个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

当我们理解了原因,就能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本书是20世纪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经典代表作,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

尤其是儿童敏感期、内在秩序等观点,影响深远。

秩序敏感期中的儿童,内外秩序的稳定能带来安全感。

例如外套是要穿身上的,如果搭在胳膊上,孩子会哭闹不止;

平时都是奶奶接送,忽然换成妈妈了,就不肯出门等等,

这些都是秩序敏感的表现。

这时如果大人不理解,野蛮制止或严厉批评,

都会打破他的秩序感,给他带来焦虑,甚至痛苦和伤害。

此外还有关于精神胚胎、儿童的“主导本能”等论述,都给小猪妈带来很大启发。

当我们意识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学会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

我们的心态也会变得平和起来,

才可能养育出一个不被压抑、充满活力的孩子。

有什么好的儿童心理学书籍(5本书读懂儿童心理)

当熊孩子不听话时,很多父母恨不得揍一顿。

但是暴力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导致越演越烈。

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特别推荐这本书!

这是全球畅销家教书系作者、美国杰出教育专家法伯和玛兹丽施的经典著作。

书中基于儿童心理特点,围绕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鼓励合作、恰当赞赏等6个方面,

提供了30个切实可行的技巧,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大人的建议。

比如对于孩子无理要求,我们可以这么做。

1、全神贯注地听。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比如:“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3、说出他们此刻的感受。比如:这件事让你很灰心。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用逻辑上的解释为什么不可以。比如: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这些方法小猪妈屡试不爽。

当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就会放下对抗,更乐意配合。

从小学会这种共情方式的孩子,也会受益终生。

有什么好的儿童心理学书籍(5本书读懂儿童心理)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句话出自本书作者,著名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现代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

这本书也是他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为许多现代教育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书中以帮助儿童建立健全人格为出发点,

对说谎、打架、懒惰等各种问题产生的心理原因,和不良教育方式的影响,做了深刻剖析。

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追求卓越,超越自卑”的心理需求,

当孩子的需求不能被正确引导,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

比如,孩子经常用打架、不完成作业,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获得存在感,

这是因为缺乏被关注和认同;

只是一味的夸奖,会让孩子错误地将获得表扬当成做事的目的,甚至撒谎;

孩子在4-5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因为大人包办了一切,削弱了他的说话需要……

读这本书,能让我们在更好地理解儿童心理的同时,

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提高自我觉察,避免走进教育误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1721.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