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无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乾隆的对联故事有哪些 发现无锡

发现无锡

2024-07-11 08: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实,乾隆南巡,览名胜享乐不假,但游山玩水背后还隐藏着他的政治考量。江南富庶之地“财赋甲于天下”,是清政府财政命脉,维持这一地区的安定不是一般的重要。乾隆借江南巡游笼络慰赐各级官员,整饬纪律,减免地丁钱粮,维系民心,彰显的是大清国的国威,稳固的是大清国的统治地位。

乾隆六下江南,繁华绮丽,开支浩繁,排场堪比隋炀帝巡幸扬州。此劳民伤财之兴趣,官方记载也难免言过其实地略微粉饰一番,称乾隆南巡与他的祖父康熙爷六巡江浙相比,还是要简朴许多。为证事实的确如此,还拿无锡举例,说的是乾隆的御舟都已经进入无锡境内了,当地的县令大人仍然安坐于公堂处理公务。但当时接驾有规定,“三品以上者当出省,邑无大员在籍者,请缙绅出邑境,迎于横林。贡监许生,随教官迎于洛社,诸耆老迎于北营盘”,堂堂县令岂有不迎驾之理。

事实上,乾隆爷的南巡是一次比一次豪华。以无锡为例,乾隆十四年秋,为迎接乾隆1751年的首次南巡,设营盘(军营)、修桥梁、亮化竹篱茅舍、粉饰城垣、遮掩贫民区、整饬景区、挂灯彩、造龙舟、造戏台……事无巨细,筹备皇差前后长达十七个月,凡官民士庶日夜奔走彷徨,劳民伤财,但终究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官怨民怒亦是无可奈何。

惠山诸景“寄畅”占花魁

“每值南巡春仲月,轻舟必先溯梁溪。”语出乾隆所作《题张宗苍惠山图》。那么,又是什么让乾隆对梁溪胜境如此钟情呢?

乾隆6次南巡临幸无锡惠山,始终是围绕着江南名园“寄畅园”展开的,并由此向惠山寺、竹炉山房、二泉漪澜堂、锡山、碧山吟社等地延伸。

寄畅园至乾隆初期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园主秦德藻、秦松龄父子聘请叠石大师张南垣之侄张鉽改筑寄畅园,遂成江南名园,文人墨客常于此宴集唱咏,于是名声大噪,一时享誉海内。

图@陆建华

乾隆爷第一次下江南,辛未二月十九日途经无锡,御舟行至北塘换乘小舟至惠山,第一个游的便是寄畅园(时称“秦园”),游后果然赞不绝口。后乾隆游览了竹庐山房、天下第二泉、旧皇亭和锡山望湖亭,前后盘桓不及三日即往苏州。三月十九日乾隆从苏州返回无锡,复幸秦园,并留下了“入江南境,扬州但繁华,无真山水;金山佳矣,然犹戒心,惟惠山致为优雅”,并因此下令摘去了苏州虎丘“第一名山额”。

寄畅园中有太湖石,宛若窈窕淑女亭亭玉立,故名曰“美人石”。乾隆爷第二次南巡时,驻足观赏良久,在他眼里此石却更似一位操守正直的大丈夫,于是“美人石”摇身变作“介石峰”,乾隆还为此石御笔题诗作画。这也成为乾隆南巡过程中不多见的趣闻轶事。

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把江南名园移植北京不下数十,但“谐趣园”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在“惠山图八景”诗小序中,乾隆题云:“江南诸名胜,惟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赐题曰寄畅。辛未春南巡,爱其幽静,携图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曰惠山园。一亭一迳足谐奇趣。得景八,各系以诗。”后此园依“足谐其趣”之意,改称“谐趣园”。不久,乾隆又在圆明园中,依寄畅园图样,仿建“廓然大公”(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亦称“双鹤斋”,后于1900年毁于战乱。

可以这么说,“谐趣园”是乾隆带着对其祖父康熙七幸惠山“寄畅园”的好奇,第一次下江南路过无锡,“不曰无锡,不曰惠山,而曰秦园”,并被寄畅园叠石引泉的高超造园技艺和古朴典雅的山水佳境所折服的产物。

尽管“南园北建”,但乾隆一生却对离京两千多里地之外的无锡惠山念念不忘。他最后两首《竹炉山房》的诗分别作于嘉庆元年和嘉庆二年,此时的乾隆已进耄耋之年,离他殡天只有两年时间。究其缘由,由皇家倾力而为的谐趣园景致当不输寄畅园,但终是输在了寄畅园的几百年历史文脉上。

四百御诗皆关惠山情

根据《清高宗御制诗集》,可知乾隆一生写过4.2万多首御诗,“天下第一诗王”之称名至实归。据不完全统计,乾隆诗作中与无锡有关的约有500多首——

寄畅园、惠山园有174首,竹炉山房171首,黄埠墩21首,另有关于惠山和无锡的诗作74首,乾隆关于无锡籍宫廷画家邹一桂的诗作几十首。

270年前乾隆行书御题的《竹炉图咏》和《惠山寺》手稿

这个数量在乾隆御诗中占比超过一个百分点,已属相当可观。乾隆自言“予向来吟咏,不为风云月露之辞”,且素有“拈吟终日不涉景”原则,显然惠山、寄畅园是个例外。据《清邑志》记载,乾隆御题惠山景物诗作竟然达到了98首。

“轻棹沿寻曲水湾,秦园寄畅暂偷闲。无多台榭乔柯古,不尽烟霞飞瀑潺。近族九人年六百,耆英高全胜香山。松风水月垂宸藻,昔日卷阿想像间。”

这是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时,在惠山寄畅园吃早缮时写下的第一首御诗。这首诗后被刻成碑,称“乾隆惠山第一碑”。乾隆爷继康熙为寄畅园题字“山色溪光”之后,还给寄畅题写了“玉戛金摐”四个大字,以赞园中“八音涧”的妙思巧工。

乾隆诗作中的惠山情结,时间跨度也比较长。据无锡秦氏后人秦志豪统计,自乾隆辛未(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以来一直到他在位的最后一年,甚至退位后仍念念不忘无锡惠山的寄畅园、竹炉山房和黄埠墩。

他关于凤凰墩的最后一首《凤凰墩口号》作于乾隆六十年(85岁),是他在位的最后一年;关于惠山园的最后两首《惠山园八景》诗是作于乾隆六十年和嘉庆元年;最后两首《竹炉山房》的诗是作于嘉庆元年和嘉庆二年。

纵观历代帝王,像乾隆这样对于无锡这样一个府属县如此持续不断地眷顾也是极为罕见的,由此亦可见惠山之灵秀,人文底蕴之深厚。

部分图源自网络,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以致稿酬

- END -

人文风雅 生活大美

你向往的生活 情调都有

无锡广电文化融媒体中心出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