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B超分级诊断标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乳腺囊肿增生3类 乳腺B超分级诊断标准

乳腺B超分级诊断标准

2024-07-11 19: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乳腺B超中的乳腺彩超,其分级诊断标准是公认的规范、指南,可参考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其中BI-RADS0类评估是不完全的,BI-RADS1类以上分级评估是完全的:

1、BI-RADS0类:评估是不完全的。需要召回补充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常在普查情况下应用,作为最终诊断仅用于需要对比前片的情况。推荐的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和超声等;

2、BL-RADS1类:阴性,无异常发现。乳腺是对称的,无肿块、结构扭曲,无可疑钙化,恶性的可能性为0%;

3、BI-RADS2类:也是“正常”的评价结果,但有良性改变,如钙化的纤维腺瘤、皮肤钙化、金属异物(活检或术后的金属夹)及含脂肪的病变(积乳囊肿、脂肪瘤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等。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及符合手术部位的结构扭曲等亦归为此类。总体面言,并无恶性的X线征象,恶性的可能性为0%;

4、BI-RADS3类:只用于几乎可以确定的良性病变,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放射科医师通常期望此病变在短期(小于1年,一般为6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以证实先前的判断。这一类病变的恶性可能性为0%-2%。包括不可触及的边缘清楚的无钙化的肿块、局灶性不对称、孤立集群分布的点状钙化。对这3类病变的常规处理程序为先X线摄片短期随访(一般为6个月),6个月后再常规随访,此后再12个月乃至2年以上,如连续2-3年保持稳定则可将原先的3类判读(可能良性)改为2类判读(良性)。如果短期随访后病灶缩小或消失,可以直接改判为2类或1类,随后常规随访;

5、BI-RADS4类:广泛用于判定绝大部分需要介入性诊断的影像学发现,恶性的可能性为2%-95%。可再细分为:4A类,恶性的可能性为2%-10%,包括一组介入手段干预但恶性可能性较小的病变。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靠,可以常规随访或6个月后随访,此类病变包括一些可触及的、部分边缘清楚的实性肿块,如超声提示的纤维腺瘤、可扪及的复杂囊肿或可疑脓肿;4B类恶性的可能性为10%-50%,需要对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影像学表现严格对照,良性病变的判定取决于影像学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如果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影像学表现符合,且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具有排他性的典型良性病变,如纤维腺瘤、脂肪坏死及肉芽肿性病变等,则可进行观察;如穿刺病理学诊断结果为乳头状瘤、不典型增生等,则进一步的切除活检就是必需的;4C类:更进一步怀疑为恶性,但还未达到5类那样典型的一组病变,其恶性的可能性为50%-95%,此类中包括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实性肿块或新出现的微细线样钙化,此类病变往往是恶性的,对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良性的病例,需要与病理科协商,作进一步的分析;

6、BI-RADS5类:高度怀疑恶性(几乎肯定的恶性),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一类病变的恶性可能性≥95%。常为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样和线样分布的细小线样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星芒状肿块伴多形性钙化;

7、BI-RADS6类: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用来描述活检已证实为恶性的影像评估,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学改变,或监测术前治疗的影像学改变。根据BI-RADS的描述,BI-RADS6类不适合用来对恶性病灶完全切除(肿块切除术)后的随访。手术后没有肿瘤残留不需要再切的病例,其最终的评估应该是BI-RADS3类(可能良性)或2类(良性);与活检不在一个区域的可疑恶性病变应单独评估。其最终的评估应该是BI-RADS4类(可疑恶性)或5类(高度提示恶性),可建议活检或手术干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