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编译】乳腺乳头状病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乳腺乳头状瘤病因 【前沿编译】乳腺乳头状病变

【前沿编译】乳腺乳头状病变

2024-06-04 16: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下对本文的解读中涉及引用其他相关文献的图片,将分别说明出处,而在本文原文中的文字部分所引用的文献则未予标出,请参见原文末参考文献。

乳腺肿瘤分类-图1概述了2019年世卫组织乳腺肿瘤分类中列出的乳头状肿瘤,并强调了其特殊特征和诊断

图1 乳腺5种乳头状病变(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伴ADH/DCIS,乳头状DCIS,包被性乳头状癌,黏液性囊腺癌)中肌上皮标记物和激素受体的染色模式。肌上皮标记物用波尔多棕色点表示,周围管壁肌上皮细胞可能存在或缺失,粉红色表示分支纤维血管轴心伴或不伴肌上皮细胞。同样,亮红色点突出了内衬导管上皮激素受体的表达。内衬上皮根据增殖程度以连续蓝色线条表示,恶性病变范围越广泛,粉红色的纤维血管轴心消失越明显。每一种染色模式的组合都与CNB上B类的特定病变相关,并提出了不同的鉴别诊断。(该图使用BioRender.com制作)

1. 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由树枝状的纤维血管轴心组成,被覆肌上皮细胞和腔面上皮细胞(图2)。

图2

大导管内的乳头状瘤显示硬化区域(中心位置)(A和B)。明显增生的肌上皮细胞层突出显示良性乳头状病变中的“两种细胞”(C)。肌上皮细胞可以通过P63免疫染色来证明存在于外周导管壁和纤维血管轴心(D)。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最常见的乳腺乳头状病变,发生于中央或周围导管。在一部分病例中,会发生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并根据其程度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导管增生(ADH)或导管原位癌(DCIS),无不典型增生的导管内乳头状瘤也被称为导管内乳头状瘤(NOS)。组织学上,复杂的树枝状纤维血管轴心,由上皮细胞及肌上皮细胞共同组成,这两种细胞的存在是良性乳头状病变的标志,而在癌前病变中不存在。硬化和间质纤维化可能看起来像假浸润模式,这种情况下,肌上皮标记物可能非常有用(图3)。在外周乳头状瘤中,上皮增生如普通型导管增生(UDH)、ADH、不典型小叶增生(ALH)和DCIS更常见,高分子量的细胞角蛋白(CK5、CK14)和雌激素受体(ER)的异质性阳性表达有助于排除不典型上皮细胞。

图3

乳头状瘤包膜硬化,上皮和肌上皮细胞可貌似假浸润模式(A)。肌上皮标记物如p63显示肌上皮细胞存在,排除浸润 (B)。

2. 导管内乳头状瘤伴ADH、DCIS或小叶肿瘤

这些病变包含了部分乳头状瘤,伴有低级别核特征的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在伴有ADH的导管内乳头状瘤中,这种增生范围仅限于< 3 mm,而在伴有DCIS的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病变范围≥3 mm。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由核一致、深染的细胞组成,常呈筛状排列(图4),无基底分化的细胞。免疫组化强调了腔面分化细胞的肿瘤性增殖,这些细胞的高分子量角蛋白(CK5、CK14)呈阴性,ER呈强且一致的阳性表达。DCIS可能局限于乳头状瘤,也可能涉及邻近的乳腺组织。如果在乳头状瘤中存在中或高级别核异型性,无论不典型增生范围如何,病变都应被归类为伴有DCIS的乳头状瘤。

图4

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病变范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