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光影80年丨剪不断的中国情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乱世年代是什么时候 《乱世佳人》光影80年丨剪不断的中国情缘

《乱世佳人》光影80年丨剪不断的中国情缘

2024-07-01 00: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它的成功完全依靠电影最本质的东西——叙事和表演——达到了电影历史上不可超越的巅峰。

在翻拍经典已经成为时尚的今天,连《卡萨布兰卡》都敢拿来重新演绎的好莱坞,仍然没人有勇气去碰触《乱世佳人》。

从1940年《乱世佳人》在上海滩首映,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稳坐影史上第一把交椅的作品对于几代中国人都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

初登上海滩

1940年6月的上海滩,十里洋场,华灯初放。

那时的南京西路还是静安寺路,大光明电影院的12扇高大的钢框玻璃门大开。

鬓发油光可鉴的年轻侍者立在门厅两侧,猩红的厚地毯从门厅一直蔓延到楼上。

静安寺路上车辆行人挤得水泄不通,上海滩上的时髦男女纷纷在大光明门口排队进场,个个洋气十足。

电影院的巨幅海报上赫然画着好莱坞当红明星费雯·丽的剧照,造成交通堵塞的原因就是旷世巨制《乱世佳人》的来华上映。

上海滩首轮影院有大光明、南京大戏院、美琪大戏院、光陆电影院、国泰大戏院等六七家,纷纷第一时间上映好莱坞新片。

好莱坞几大超级电影公司:百代、华纳、派拉蒙、福克斯、环球以及哥伦比亚都在上海不遗余力抢占市场。

当年的上海是好莱坞电影在亚洲最大的市场,东京、孟买、香港都没法望其项背。

为了给影片造势,上海大华大戏院甚至特办一份《大华影讯》,创刊号即为《乱世佳人》“特镌”,全部文图都在介绍这部“人生难得再逢最伟大不过”的“巨片”。

当时街头巷尾的评论,像《乱世佳人》这样让人在影院呆坐4个小时,全神贯注而不觉疲倦,“一切的一切”“俱臻上乘”的影片,确实称得上“破天荒”了。

《乱世佳人》在上海的热映,也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海成为“孤岛”的独特情况联系在一起。

乱世中国,佳人聚散,一切的一切,又是多么能够舒解此时中国观众内心的郁结。

风靡上海滩的《乱世佳人》,对当时的时髦男女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乱世佳人”费雯·丽成为上海年轻女性争相模仿的头号好莱坞女星,女孩们学着她在电影里的装束,勒紧小蛮腰,突出胸部。影片中复古的波浪发型、讲究的首饰成为上海摩登女郎的一时之选。

好莱坞“电影皇帝”克拉克·盖博梳着“油头”的白瑞德形象也为他赢得了大批中国影迷,国人把这种发型叫做“大背头”,在当时的中国流行一时。日后,周润发因为在《赌神》、《上海滩》里的经典时代扮相,成为国人心目中的“油头一哥”。

为迎合大众消费,大光明影院甚至在1939年推出了美国厂商为其专制的“译意风”耳机。观众另付一角钱可以戴上它,由专人讲解剧情对白。当时有记者将这玩意比喻成“像是带了一位到美国去镀过金的伴侣”。

《乱世佳人》的电影译名也是当时颇为国人津津乐道的美谈。这部进入中国的米高梅巨制,恰逢其时而又恰到好处地被译成《乱世佳人》这样的中文片名。

受鸳鸯蝴蝶派的影响,当时流入国内的欧美影片,纷纷被冠以“美人”、“风流”、“浪漫”等香艳的词汇。

“乱世佳人”、“鸳梦重温”、“出水芙蓉”、“一夜风流”等经典影片的汉语译名,都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好莱坞在中国影响力深远的证明。

一直觉得“乱世佳人”四个字十分符合这部小说和电影故事情节。“乱世”两字蕴含了历史背景的恢弘跌宕,与“佳人”两字的高贵纤弱,两者结合,正应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老话。

江青与她的《乱世佳人》

建国之后,好莱坞电影对华出口的大门也就从此关闭。建国初期美国电影虽然还有上映,却已经没有新片进口,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全面叫停。

但即便在文革期间,不少优质英美影片仍然以“内参片”的身份进入国内,由上译、长译等译制片厂译制,只是放映范围仅限于几大城市的政府和军队高干圈。

电影演员出身的江青,则长期观摩奥斯卡系好莱坞影片,并指示当时的“八个样板戏”从中学习借鉴。

据上译厂当事人回忆,每天的译制工作前后都要先开批判会,认清这些帝国主义影片的腐朽真相后才能工作,完成后的拷贝作为机密件送出,参与者不得透露任何信息。

看电影是江青每天必做的功课,也是她每天的最后一项活动。那时,江青常常在会议结束后的深夜要再看电影。

江青认为,“三四十年代是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片子好看。”

被她翻牌子的影片有:《乱世佳人》、《恨海香魂》、《农家女》、《孤星血泪》、《煤气灯下》、《魂断蓝桥》、《鸳梦重温》、《瑞典女王》、《茶花女》、《深闺疑云》、《红袖倾城》、《蝴蝶梦》、《巫山云》、《翠堤春晓》、《鹿苑常春》、《风流女窃》、《巴黎圣母院》、《罗马假日》、《百万英镑》、《美人计》、《鸾凤合鸣》、《悲惨世界》、《音乐之声》等。

其中的头牌当然是《乱世佳人》。

有时她也会指名看某位明星主演的片子,费雯·丽自然是她钦点的好莱坞明星中最耀眼的一个。

她有时会约上同住钓鱼台的陈伯达、康生、张春桥、姚文元一起看,后来还加上了王洪文,或者叫来电影导演、摄影师、著名演员。硕大的礼堂,有时五六人,有时只有江青一个。

即使是出远门,江青也要带上十几部电影随身相伴。1971年2月,江青在广州休息散心,用专机调运她的电影拷贝,除了必点的《乱世佳人》,还有《恨海香魂》、《魂断蓝桥》、《瑞典女王》、《美人计》、《罗马假日》等。

江青与她的时代,《乱世佳人》成为一个极具标志性的注脚。

在华重映:再放光芒

70年代末,中美建交,直接为《乱世佳人》等一批经典好莱坞电影重返国内创造了契机。

从1980年到1993年,中国各种电影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但局限在北京、上海等几大城市有限上映。

包括《乱世佳人》、《骗中骗》、《桂河桥》、《巴顿将军》、《甘地传》、《火的战车》、《克莱默夫妇》、《洛奇》等八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华展映,此外还有《蝴蝶梦》、《王子复仇记》、《炎热的夜晚》等在国内院线上映。

即使这些电影比国外公映日期迟了十年到几十年,在当年仍然带给国内观众带来强烈的新鲜感。

1984年上海开办资料电影院(新光电影院),《乱世佳人》作为开幕影片一票难求。

1991年,中国再次举办“回顾影展”,所放映的电影依然是《乱世佳人》挂阵。

面对逆境,如何追求个人独立、尊严、爱情?《乱世佳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关于生存和生活,关于自强和斗争,关于友情和爱情,关于包容和忠贞,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的观众都能从这部过去近八十年的电影中找到自己的解答。

中国人常说“乱世出英雄”。

狄更斯《双城记》的第一句或许是时光轴线上永远的注脚: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时代成为锤炼人性最好的工具,大时代成就了《乱世佳人》。

无论是大时代下的佳人、英雄,还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郝思嘉的那句经典名言——“无论如何,明天都是新的一天”还将继续激励着银幕下的芸芸众生直面生活、相信生活。

推 荐 阅 读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美] 托马斯·福斯特南海出版公司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是全美备受欢迎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继《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之后,用二十堂课梳理电影的各种元素,带我们踏上欣赏电影之旅。《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如何令故事扣人心弦?《复仇者联盟》中的打斗为何如此惊心动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许许多多的框究竟有何含义?全书从电影的“语法”写起,讲解电影的画面、框架、剧本、配乐等,并结合经典影片与流行影片论证,所选片目主要来自美国电影学会“百年百部影片”。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从观影爱好者,升级为电影解读家,并获得丰富知识和奇妙体验。

—FIN—

文丨何岸

编辑丨Wey Lea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