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登科:画以载道,书画同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画家卜山泉 卜登科:画以载道,书画同源

卜登科:画以载道,书画同源

2023-08-28 11: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品:《谿山清气·高逸玉洁》2012年

出版专著

2011年,《李可染艺术研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独著(专著),21万余字。

2016年,《傅抱石山水画艺术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独著(专著),21万余字。

2016年,《北李南陆——李可染与陆俨少山水画比较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独著(专著),22万余字。

发表论文

2013年第5期,发表论文《古代花鸟画家师承考》在《文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国家级学术核心期刊)。独著(论文),8,536字。

2013年第3期,发表论文《项圣谨年谱资料简编》在《新美术》(中文核心期刊美术类排名首位,中文社会科学CSSCI期刊)。独菩(论文),19,395字。

2013年第4期发表论文《因心造境 文画如———试论曹雪芹在第七十六回中的画法运用》在《红楼梦学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国家级学术核心期刊)。独著(论文),4,610字。

2013年第12期,发表论文《读王履《华山图>记序礼记》在《美术观察》(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独著(论文),8,191字。

2013年12月,《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山水画笔墨融变分析与比较》,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后出站研究报告,独著(论文)40万余字。

2011年,撰写《“四王”研究》发表于《中国国家美术》(国家级艺术类优秀期刊),4000余字。

2011年,撰写《“四借”研究》发表于《中国国家美术》(国家级艺术类优秀期刊),4000余字。

2011年,撰写《艺术品投资指要》发表于《中国国家画廊》,5000余字。

2011年,撰写《关于林风眠研究的简述》发表于《中国美术馆》,3000余字。

2009年,撰写《中国国家画院”红色万里行”》发表于《中国文化报》,5000字。

2009年,撰写《以优秀创作引领中国美术的当代转型》发表于《中国文化报》。

2008年,撰写博士论文《李可染山水画墨法研究》,160,000余字。

2005年,撰写硕士论文《论李可染山水画“有我之境”》,30,000余字。

2004年,编著《解读岭南画派》(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年,撰写艺术评论文章5篇发表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2003年中国画家提名展作品文献集》(文化艺术出版社),3000余字。

2003年,撰写《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艺术学卷》(国家“九五”重点出版图书,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9年11月出版学术专题研究论文:《“四王”研究》、《“四借”研究》、《林风眠研究》,《黄宾虹研究》,撰写学术人物词条:《康有为》、《黄宾虹》、《陈师曾》、《俞剑华》、《宗白华》、《王子云》、《丰子恺》、《林风眠》、《梁思成》、《雷圭元》、《王朝闻》、《王伯敏》。独著(论文),16,000字。

出版画集

2013年,出版回集《大家气象——卜登科作品集》,北京工艺美术出反社出版。

2013年,出版回集《中国美术家大系——卜登科卷》,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13年,出版个人画集《中国书画推荐书画家专辑——卜登科作品》,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书画》总第127期随刊出版发行。

2012年,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审批,中国邮票印制局印制《中国博士美术邮票——卜登科山水画作品》十一枚。

2009年,出版画集《卜登科·当代名家经典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7年,出版《中国画廊推介画家精品·卜登科》(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7年,出版画集《中国画典·卜登科专辑》(全国青联书画委员会主办)。

2007年,在中国美术馆参加“李可染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国际研讨会,撰写论文《李可染山水画图式与画法分析》(5000余字)并官讲。2013年9月8日,在北京大学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艺术史研究进展与前瞻学术研讨会》。2013年至2014年,蓉加年度《北京大学博士后论坛》、《观念至语境》学术会议。2007任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负责本科及工作室山水画创作教学。2014年10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开设讲座,讲授《中国山水画临辜》、《中国山水画写生》、《中国山水画创作》等。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到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梵蒂冈等欧洲国家进行学术考察,重点考察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陆续在意大利古罗马城建筑遗址、威尼斯水城、圣马可大教堂、奥地利维也纳及法国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戴高乐广场、协和广场、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塞纳河畔等地采风写生,归国后结集成册。

卜登科做客画廊

社会评论

中国画是一种共识的艺术,其审美追求与价值指向都很强,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质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笔法、墨法、章法是中国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与中国传统的“阴阳“观念紧密相连,由格物而致知,最后上升为“道”。山水画的形象变化遵从宾主、开台、虚实、藏露、简繁、正侧、纵横等对应关系,采用水口、云烟、道路等多种具体形象的布置,将整个画面贯穿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又使这个整体处于“活”和“通”的状态。世间万事万物均阴阳互动,进而产生“气”,而气脉贯通,则会达到生动的效果,即“气韵生动”。我素喜登科谦恭好学、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近日,登科携新作来访,见其画艺愈加精进甚为欣喜。登科善学,能够胜任多种画风且有骄人表现,其以往作品可分为“文明感怀”、“旷清寥净·玉洁冰清”、“温润玉洁-清和淡宁”等几个系列。卜登科山水画属于传统创新,“创新 乃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今日之创新乃来日之传统,此为传承关系。对传统研究的深度、广度、力度,决定了创新的高度。登科研习古今中外画法,既有扎实稳健的绘画功力,又有刻苦钻研的努力精神,更有敏锐,卓越的探索能力,这在当代画坛上尚不多见。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我们提倡坚定民族文化立场和中国文化价值观,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画创作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画家真正认识中国画本体规律和笔墨语汇的价值。作为中国当代一位优秀的中国画家,卜登科请熟中国画传统的来龙去脉,他在传统中寻求创新,创作出高品位、高格调的作品,彰显出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新气象与新境界,可以说,他在中国画领域是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善师者师其意,不善师者师其迹”。艺术的本质是以创造作为生命力的体现。从发展意义上来说,继承传统是创造的基础,而艺术家的创造则可以通释和丰富传统,两者的辩证统一正是美术史演进的内在规律。我一直以为创造是立足于文脉基础上以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因此,登科的笔墨创新是与其创造意识、艺术修养、文化积累息息相关的。希望登科永葆超越自我的勇气,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如他的名字一样! ——龙瑞(全国政协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首任院长、名普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

作品:《谿山清和高洁图》2013年

作品欣赏

作品:《风骨清峭,和煦芬腴》2013年

作品:《风轻云淡优逸图》2013年

作品:《高洁不群图》2013年

作品:《行云流水,澄净玉洁》2013年

作品:《清高拔俗,景气清晏》2013年

作品:《清高拔俗俊逸图》2013年

作品:《琼表莹,玉光辉》 2013年

作品:《日丽风和,清新玉洁》2013年

作品:《谿山高洁清音图》2013年

作品:《谿山高逸图》2012年

作品:《谿山玉洁,冰清澄净》 2013年

作品:《仙凡之别,触境见心》 2013年

作品:《鸿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 2013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