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播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作品欣赏1000字内容 展播㉒

展播㉒

2023-06-13 22: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遂宁市书法家协会

■连载二十二

黄胜凡一九六一年生于四川省蓬溪县。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享受批评·全国代表性中青年书法名家二十七个研究个案之一,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沈门蓬溪五人展作者之一。

三月楼随笔

◇ 黄胜凡

艺术家的意义,在于有新的发现,哪怕只有一点点,前人的创造不需要后人去重复。

师生展作品一个样,综合性主流大展作品一个样,这些都是自觉不自觉地统一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结果,艺术的要求恰恰相反。

书画之“井”,比比皆是,有些“井”无论多么热闹,都不要轻易去踫,一旦掉进去,要跳出来可能就难了。拜师一定要拜明白的老师,特别是初学者,“第一口奶”特别重要。

两个现象:其一,“取法乎上”,公认的取法方式;其二,《兰亭集序》第一、《祭侄稿》第二、《寒食帖》第三……公认的结果。书法的走势不言而喻,一代不如一代。时跨晋、唐、宋三代还能比较出一二三来,这恐怕是除书法以外其他任何一门艺术都做不到。这不得不让人对书法速成的学习方法、路径表示质疑,这个问题值得当代书法家思考。特别是今天,书法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想看什么帖就有什么帖,想和谁交流就可以和谁交流,古人哪有这样的条件,有经费、地盘、组织,有学校、学院、学位,从业者众多,数以数千万人计,堪称历史之最。所以,今天的书法理应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精彩。只有高原、没有高峰不应是今天书法的结果,否则,古人、后人会笑话这段书法历史的。

临帖,是续接传统的有效方法。续接什么,取决于各自所需和感悟能力。这不能用“像不像”“准不准”去简单要求,书法是艺术,不是科学。今人对古人遗存的理解都是带着各自的经验判断,与远去的事实真相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并且不同的人理解的东西也不一样,任何经典作品的形成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过去了的时代回不去。就《兰亭集序》而言,一千多年来,无数人在追逐,谁临的是准的、是像的,有谁能回答。

经典是把双刃剑,一为自己所用,二为经典所束。

展厅书法是用来欣赏,不是阅读。欣赏的是美,讲艺术;阅读的是识别,讲规范。

汉代扬雄讲“书为心画”,元代盛煕明说“夫书者,心之迹也”。作品是艺术家心动的留迹,是艺术家的“情感心电图”。艺术行为犹如山里人唱山歌,无意识地唱,无意识地哼,把心情流淌出来。不需要观众,不需要掌声,对着天唱,对着地唱,对着山唱,对着自己唱,唱出内心的情绪,他们也许不知什么是音乐,也不知道什么是五线谱,但就能够唱到听者内心深处去,这样的声音就是好声音。书法亦然,真正的书法是有灵魂的,好的线条是有灵性的,只有契合心性的书法才是好书法。技术再精到,理论分析哪怕无懈可击,若不能与心共鸣,那样的书写,也只能与电脑打字媲美。

艺术需要供养而不是索取,否则不会与艺术有多大关系。

信息、交通如此发达,地球都成“村”了,动动手指全球便知。所以一定不要担心没人知道你,能品鉴“奢侈”艺术品的明白人从来不缺,有眼光、有判断的藏家、投资人一直存在。

书法,古人的笔法已经写“绝”,几乎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机会,但是空间处理相对单一,从书写实践到理论总结少有触及,这给当代书法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可能。

在真正的画家、书法家眼里,生活就是绘画、就是书法。漂亮的色彩无处不在,优美的线条四下翻飞。

吴昌硕讲画气不画形,这是大写意花鸟画的至高境界,书法亦然,草书尤应如此。草书姓“草”,率性所为,神采至上,不能按小情趣的笔墨味道去要求,也不能因纠结于小细节而放不开手脚。

潘天寿有一枚印章“一味霸悍”,我很欣赏,霸悍不是粗野,不是粗俗,是有生命活力的体现。

在中国,书法无处不在,历时几千年,留下了太多的好东西,既集中在宫廷、世家、宗教场所,也分散于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色,生长繁衍,生生不息。今天我们了解、运用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文人书法也仅仅是中国书法中一个小分支,不是全部。某一帖、某一家仅仅是中国书法的沧海一粟。

书法,前人的经典是因为书写而有意无意留传下来的,有的是因为书写的人地位显赫而把字传了下来,有的是因为书写的内容把字传了下来。古人书写是为了传递信息,识读是主要功能,即便书体的演变,也是着眼于如何方便辨识、如何提高书写速度,写得好不好并不是最重要的。今天的书写,原有的功能不再重要,已被硬笔、电脑、手机所代替,剩下的功能,主要在于审美。

……

境界与视野密切相关,一些人仅仅局限在一两本字帖里,自信得不可想象,言行另类得不可思议。这并不奇怪,长期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眼光短浅那是自然的。

艺术贵在轻松、自然。

写字画画,就是寻欢作乐,作者如此、观者如此。作品要爽,爽眼、爽心、爽身,否则,无论什么技术,无论什么说辞,废纸一张。

艺术讲究的是单纯,越花俏、越工艺,艺术含量越低。

展览这么多,书法家这么多,为什么书法个展如此的少,问题在于绝对多数的人一生就“只写了一张字”。

去年看了央视节目《机智过人》,机器人与书法家书写比拼,共设三关,机器人竟然过了第二关。近日到了河北省香河县机器人小镇,看了机器人写字,仿写的精准、重复的速度,人可能无法与之相比,机器人的普及指日可待,写字的仿古制造业不可能持续太久,到那时,只会重复写字的“工业型书法家”自然会消失。

展览,一年比一年多;展厅,一个比一个阔;作品,一件比一件大;实在是看不过来。凭我的经验,看一个展览一般用半个小时左右,看作品是一面墙一面墙地看,有兴趣的作品再戴上眼镜琢磨一下,似曾相识、面貌雷同的作品,那是注意不到的。

中国书法的艺术性,概念上是模糊的,中国古代书法没有艺术性这一说词。王镛先生讲艺术书法,在本来就是艺术的书法前面还加上“艺术”二字,意在强调其艺术属性,说明直到今天,有不少人仍然认为书法不是艺术。在日本,汉字对于他们来讲,也许没有识读功能的负担,甚至也没有那么多理论框框的制约,就因为汉字结构的美丽与神奇,他们用造型艺术手段进行解构、重组,追求艺术的纯粹之美,出现了一大批如藤原佐理、良宽、井上有一这样的大师,创造了无数美轮美奂的书法杰作。这些文字的内容也许与书法的本体表达没有多大关系,很多作品基本不具备识读性,但却是美的艺术。

就艺术而言,“今天”和“明天”区别就大了,黄宾虹当时的境遇就别说了,就是去世后捐赠作品的包裹也是几十年后才被打开;齐白石进北京,住庙子,画的白菜换不了真白菜,全北京画界几乎都不认他,幸好还有陈师曾、徐悲鸿。几十年后的今天,黄宾虹、齐白石的大名留下来了。所以,就书画艺术而言,当下标准既是标准也不是标准。

书法圈,事实上已经发展为自己办展自己看,圈子办展圈子看,开幕式就是闭幕式的自娱式局面。与社会基本没有关系,与经济基本不沾边。即便当下屈指可数的几位高手,与同量级的画家相比,书法艺术品的市价也不如绘画作品的零头。文学、音乐、电视已成为人们的娱乐消遣方式,如同油盐酱醋茶,天天离不了。本来曾经人人参与的书法却越来越远离人们的视线。难怪书法进行申遗,从书法的走势看,申遗是非常必要的。

艺术家要直面批评,真正的艺术批评是一面镜子。值得批评,说明中国书法今天有你;经得住时间的批评,说明中国书法明天有你。(限于篇幅,文章有删节)

黄胜凡作品选编

杜甫诗《望岳》局部

503cm×785cm

摘抄《世说新语》

136cm×34cm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节录

77 cm×414cm

日课 • 日本古帖

480cm×360cm

韩愈诗《酬马侍郎寄酒》

193cm×503cm

释文:

一壶情所寄,四句意能多。

秋到无诗酒,其如月色何。

洛阳城里花如雪

125cm×125cm

(横屏欣赏)

苏轼词《念奴骄 •赤壁怀古》

35cm×166cm

临《魏灵藏雪法绍造像记》

920cm×770cm

(横屏欣赏)

随笔之一

35cm×138cm

日记三则(局部)

34cm×49cm

贾岛诗《剑客》

77cm×210cm

临古人行书手札

236cm×176cm

顾锋诗《黄河》

248cm×125cm

临《急救章》 ‍

180cm×59cm

无边光景一时新

125cm×125cm

日课 •祝允明行书《归田赋》《乐志论》

36cm×130cm

遂宁市博物馆

遂宁市书法家协会

主编

■系列回顾

展播 ①|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曾来德卷

展播 ②|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柏波卷

连载③|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张达煜卷

展播④|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蒋世恒卷

展播⑤|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梁敦宁卷

展播 ⑥|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展播·高远树卷

展播⑦|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王棡卷

展播⑧|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陈硕卷

展播⑨|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唐铁军卷

展播⑩|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刘炎琦卷

展播⑪|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陈宗林卷

展播⑫|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欧阳福卷

展播⑬|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覃白璧卷

展播⑭|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柯小伟卷

展播⑮|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王茂卷

展播⑯|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杨庆卷

展播⑰|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骆庆东卷

展播⑱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邓奎卷

展播⑲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何开鑫卷

展播⑳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文永生卷

展播㉑| 遂宁当代书法人物图志系列·杨旻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